一种丙烯酸酯共聚体流平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926778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2 18:50
本申请涉及一种丙烯酸酯共聚体流平剂及其制备方法,丙烯酸酯共聚体流平剂包括质量分数为6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丙烯酸酯共聚体流平剂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申请涉及流平剂的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丙烯酸酯共聚体流平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流平剂是一种常用的涂料助剂,它能促使涂料在干燥成膜过程中形成一个平整、光滑、均匀的涂膜。能有效降低涂饰液表面张力,提高其流平性和均匀性的一类物质。可改善涂饰液的渗透性,能减少刷涂时产生斑点和斑痕的可能性,增加覆盖性,使成膜均匀、自然。主要是表面活性剂,有机溶剂等。流平剂种类很多, 不同涂料所用的流平剂种类也不尽相同。在溶剂型涂饰剂中可用高沸点溶剂或丁基纤维素。在水基型涂饰剂中则用表面活性剂或聚丙烯酸、羧甲基纤维素等。
[0003]流平剂大致分为两大类。一种是通过调整漆膜粘度和流平时间来起作用的,这类流平剂大多是一些高沸点的有机溶剂或其混合物,如异佛尔酮、二丙酮醇、Solvesso150等;另一种是通过调整漆膜表面性质来起作用的,一般人们所说的流平剂大多是指这一类流平剂。这类流平剂通过有限的相容性迁移至漆膜表面,影响漆膜界面张力等表面性质,使漆膜获得良好的流平。根据化学结构的不同,这类流平剂主要有三大类:丙烯酸类、有机硅类和氟碳化合物类。
[0004]丙烯酸酯类流平剂可以促进涂膜的流动和流平。丙烯酸酯类流平剂的相容性是其控制涂膜表面状态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相容性太好,溶在涂膜中,不会在涂膜表面形成新的界面,提供不了流平作用;相容性太差,不可能均匀的分布在涂膜表面,会相互聚集在一起,容易产生缩孔状的缺陷。会使涂膜光泽下降,产生雾影等不良的副作用。只有理想的受控相容性,才会在涂膜表面形成新的界面层,起到流平的作用。
[0005]常规的丙烯酸酯类流平剂的受控性是通过改变分子量和极性来实现的。但是这种控制的局限性较大,分子量和极性的改变都有限,因此专利技术人需求一种更方便地控制流平剂流平效果的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获得一种便于控制流平效果的丙烯酸酯共聚体流平剂,本申请提供一种丙烯酸酯共聚体流平剂及其制备方法。
[0007]一种丙烯酸酯共聚体流平剂,包括质量分数为60

90%流平组分和10%

40%的预涂覆组分;其中,所述流平组分包括重量份数为10

50份的聚醚改性聚丙烯酸酯、1

5份的乳化剂以及100

180份的去离子水;所述预涂覆组分包括含有10~40%质量浓度的盐酸的去离子水和或乙醇;所述聚醚改性聚丙烯酸酯通过丙烯酸酯和丙烯基聚醚丙酯单体在引发剂下制备得到。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的丙烯酸酯共聚体流平剂中流平组分和预涂覆组分分开起作用。预涂覆组分对界面起到清洁,以及激活的作用。而流平组分起到降低待流平组分与界面之间的表面张力,提高流平效果。
[0009]本申请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流平组分中还包括有5

30份功能助剂,所述功能助剂包括有机硅聚丙烯酸酯。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机硅聚丙烯酸酯可以辅助聚醚改性聚丙烯酸酯加强待流平组分与界面之间的表面张力,从而提高流平效果。
[0011]本申请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功能助剂中还包括有微泡剂。
[0012]本申请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微泡剂的制备方法为:将麦芽糖加入水中融化,随后加热煮干水分,并继续升温得到糖浆,接着密闭下将氮气冲入熔化的麦芽糖中将氨气通入糖浆中,最后冷却糖浆使其固化,固化后粉碎成粒度过300

600目筛的粉末。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微泡剂在流平过程中会产生高压微小气泡,而微小气泡可以进一步破坏原本不趋向流平展开的平衡状态,加速待流平组分的延展,同时配合流平剂,使得流平剂更快降低界面处的表面张力,从而提高流平效果。
[0014]本申请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步骤一中麦芽糖中还添加有碳酸氢钠粉末。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碳酸氢钠粉末可以与预涂覆组分中的盐酸反应,从而产生气体,使得流平剂在迁移到界面处时,气泡出现的更多,平衡状态更易被打破,从而提高流平效果。功能助剂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添加,从而方便对流平效果进行控制。
[0016]本申请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乳化剂为吐温系列、司盘系列、二异丁基蔡磺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中的至少一种。
[0017]本申请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吐温系列为吐温

20、吐温

21、吐温

40、吐温

60和吐温

61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司盘系列为司盘

20、司盘

40和司盘

80中的至少一种。
[0018]本申请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引发剂为过硫酸钾、过硫酸钠和过硫酸铵中的至少一种。
[0019]一种丙烯酸酯共聚体流平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流平组分的制备:丙烯酸酯和丙烯基聚醚丙酯单体在引发剂下制备得到;(2)预涂覆组分的制备:将盐酸与水或乙醇混合后制得。
[0020]一种丙烯酸酯共聚体流平剂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将预涂覆组分均匀涂抹在待流平表面,等待1

5min;S2:将流平组分加入待流平的组分中,混合均匀后,涂在待流平表面。
[0021]综上所述,本申请具有以下效果:1、本申请通过配制流平组分和预涂覆组分两种共同使用进行流平,可以通过流平组分中成分含量以及预涂覆组分中的组分进行共同控制流平的效果,预涂覆组分可以预先对待流平表面进行预处理,方便流平组分帮助待流平组分进行流平。
[0022]2、本申请通过在流平组分中添加功能助剂,功能助剂中包含提高流平性能的有机硅聚丙烯酸酯,以及在界面与预涂覆组分反应产生微小气泡的微泡剂,从而进一步促进流平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4]实施例1一种丙烯酸酯共聚体流平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流平组分的制备:(1)将乳化剂异构十三醇聚氧乙烯醚溶于去离子水中,搅拌均匀后,加入丙烯酸酯和丙烯基聚醚丙酯乳化20min,得到预乳液;(2)引发剂溶液的制备:将引发剂过硫酸钠用去离子水溶解并配制成质量分数为5%的引发剂溶液;(3)预聚物的制备:将去离子水和引发剂溶液加入反应釜中,升温至75℃,滴加1/3重量的预乳液,滴加30min,滴加完毕之后,恒温反应1h,得到预聚物;(4)聚醚改性聚丙烯酸酯的制备:向预聚物中滴加余下的预乳液,预乳液2.5h滴加完毕,保持温度在75℃保温1.5h,再升温至80℃保温0.5h,然后冷却至45℃后过滤,再在转速为500RPM搅拌状态下加入丙二醇甲醚进行相转变,制得聚醚改性聚丙烯酸酯。
[0025](5)流平组分混合:10份的聚醚改性聚丙烯酸酯、1份的吐温

61乳化剂以及100份的去离子水在500RMP的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丙烯酸酯共聚体流平剂,其特征在于:包括质量分数为60

90%流平组分和10%

40%的预涂覆组分;其中,所述流平组分包括重量份数为10

50份的聚醚改性聚丙烯酸酯、1

5份的乳化剂以及100

180份的去离子水;所述预涂覆组分包括含有10~40%质量浓度的盐酸的去离子水和或乙醇;所述聚醚改性聚丙烯酸酯通过丙烯酸酯和丙烯基聚醚丙酯单体在引发剂下制备得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丙烯酸酯共聚体流平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流平组分中还包括有5

30份功能助剂,所述功能助剂包括有机硅聚丙烯酸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丙烯酸酯共聚体流平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助剂中还包括有微泡剂。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丙烯酸酯共聚体流平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泡剂的制备方法为:将麦芽糖加入水中融化,随后加热煮干水分,并继续升温得到糖浆,接着密闭下将氮气冲入熔化的麦芽糖中将氨气通入糖浆中,最后冷却糖浆使其固化,固化后粉碎成粒度过300

600目筛的粉末。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丙烯酸酯共聚体流平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麦芽糖中还添加有碳酸氢钠粉末。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丙烯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飞跃王中苏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巨峰化工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