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925669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2 18:49
一种背光模块包括灯条与背壳。灯条具有一对凸起,以及位于此对凸起之间的凹槽。背壳具有侧部,侧部具有一对弯曲悬臂,以及位于此对弯曲悬臂之间的悬凸。其中,灯条邻贴于侧部,此对凸起对应卡入此对弯曲悬臂内,且悬凸对应卡入凹槽内。入凹槽内。入凹槽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背光模块


[0001]本专利技术一般是关于一种背光模块,具体而言,本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具有灯条固定结构的背光模块。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显示技术普遍地应用在各种电子产品中,用来显示需要的信息与影像。在各种显示技术中,液晶显示装置(L i qu i d Crysta l D i sp l ay;LCD)为目前广泛地应用在各种产品中。在液晶显示装置中,主要具有液晶显示面板与背光模块。背光模块主要提供高辉度与高均匀度的光线至液晶显示面板。
[0003]在各种背光模块中,侧入式背光模块仍广泛的使用在液晶显示装置。侧入式背光模块主要包括光源模块与导光板。光源模块设置在导光板侧面的入光面,光源模块发射光线至导光板,然后导光板将光线导引至液晶显示面板。
[0004]光源模块中主要使用灯条来发射出所需要的光线。在传统的光源模块中,使用胶带或螺丝将发光的灯条贴附或锁固在背壳的所需位置上,往往造成灯条贴附或锁固的位置不固定,相对地有较大的位置偏差,因此造成光源位置偏差,使得液晶显示器的显示品质不稳定。另外,胶带或螺丝的品质差异较大且成本相对高昂。如何设计新的结构设计取代胶带或螺丝的部分,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急欲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背光模块,可以有效地且稳固地固定灯条。本专利技术提供新的背光模块设计,可以直接将灯条卡入预定位置,可以精确地固定灯条在预定位置,提升显示稳定性。而且,不需要使用胶带或螺丝,相对地可以减少制造成本。
[0006]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模块,包括灯条与背壳。灯条具有一对凸起,以及位于此对凸起之间的凹槽。背壳具有侧部,侧部具有一对弯曲悬臂,以及位于此对弯曲悬臂之间的悬凸。其中,灯条邻贴于侧部,此对凸起对应卡入此对弯曲悬臂内,且悬凸对应卡入凹槽内。
[0007]于一实施例中,灯条包括一发光二极管灯条。
[0008]于一实施例中,每一该凸起具有一弧形侧边。
[0009]于一实施例中,该凹槽具有一弧形底部。
[0010]于一实施例中,每一该弯曲悬臂具有一间隙。
[0011]于一实施例中,该对凸起对应卡入该对弯曲悬臂的该间隙内。
[0012]于一实施例中,该悬凸具有一弧形头部。
[0013]于一实施例中,该悬凸包括一舌片。
[0014]于一实施例中,该悬凸包括一凸包。
[0015]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模块,包括背壳与灯条。背壳具有底板、侧部与悬臂部。侧部自底板朝远离底板方向延伸,并具有顶端。悬臂部自顶端朝远离侧部方向延
伸,并朝底板方向弯折以形成一限位部,其中限位部的尾端与底板间夹有第一间距。灯条具有基板伸入底板及悬臂部之间,其中基板的侧缘上形成有凸部位于限位部及侧部之间,凸部相对于侧缘的其他部分突出,并与限位部相干涉。
[0016]于一实施例中,该基板在对于该侧缘上非该凸部的位置具有一第一宽度,该第一间距大于该第一宽度。
[0017]于一实施例中,该基板在对应该凸部的位置具有一第二宽度,该第一间距介于该第一宽度及该第二宽度之间。
[0018]于一实施例中,该基板可相对于该侧部滑动于一第一位置及一第二位置之间,当该基板位于该第一位置时,该凸部与该限位部相对且干涉,当该基板位于该第二位置时,该限位部与该侧缘上非该凸部的位置相对且不相干涉。
[0019]于一实施例中,该基板上布设有灯条线路,该灯条线路布设的范围不及于该凸部的范围。
[0020]于一实施例中,该悬臂部包括一对弯曲悬臂。
[0021]于一实施例中,该对弯曲悬臂之间具有一悬凸。
[0022]于一实施例中,该悬凸包括一舌片。
[0023]于一实施例中,该悬凸包括一凸包。
[0024]于一实施例中,该凸部包括一对凸起。
[0025]于一实施例中,该对凸起之间具有一凹槽。
[0026]相较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背光模块,利用灯条的一对凸起对应地卡入背壳的一对弯曲悬臂内,且背壳的悬凸对应地卡入灯条的凹槽内,形成交错的卡固结构,可以精确地且稳定地将灯条固定在背壳的预定位置,相对地不易发生偏移情况,由此可以提升液晶显示器的稳定性。而且,灯条不须要使用胶带或螺丝固定,相对地可以减少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0027]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8]图2A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背光模块,沿着图1的截面线A

A

的截面示意图。
[0029]图2B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背光模块,沿着图1的截面线B

B

的截面示意图。
[0030]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1]图4A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背光模块,沿着图3的截面线C

C

的截面示意图。
[0032]图4B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背光模块,沿着图3的截面线D

D

的截面示意图。
[0033]图5A至图5B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组装流程示意图。
[0034]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0035]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0036]10背光模块
[0037]102卡固结构
[0038]200灯条
[0039]202基板
[0040]204发光元件
[0041]206虚线
[0042]208侧缘
[0043]209凸部
[0044]210凸起
[0045]210a第一凸起
[0046]210b第二凸起
[0047]212弧形侧边
[0048]220凹槽
[0049]222弧形底部
[0050]300背壳
[0051]302底板
[0052]310侧部
[0053]312顶端
[0054]320悬臂部
[0055]320a第一弯曲悬臂
[0056]320b第二弯曲悬臂
[0057]322延伸部
[0058]324限位部
[0059]326尾端
[0060]330悬凸
[0061]330A舌片
[0062]330B凸包
[0063]332弧形头部
[0064]334A延伸部
[0065]334B延伸部
[0066]336A卡固部
[0067]336B卡固部
[0068]400导光板
[0069]402入光面
[0070]404底面
[0071]406出光面
[0072]410光学膜
[0073]500胶框
[0074]h高度
[0075]G间隙
[0076]S1第一间距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灯条,具有一对凸起,以及位于该对凸起之间的一凹槽;以及一背壳,具有一侧部,该侧部具有一对弯曲悬臂,以及位于该对弯曲悬臂之间的一悬凸,其中,该灯条邻贴于该侧部,该对凸起对应卡入该对弯曲悬臂内,且该悬凸对应卡入该凹槽内。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灯条包括一发光二极管灯条。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每一该凸起具有一弧形侧边。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凹槽具有一弧形底部。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每一该弯曲悬臂具有一间隙。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对凸起对应卡入该对弯曲悬臂的间隙内。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悬凸具有一弧形头部。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悬凸包括一舌片。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悬凸包括一凸包。10.一种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包含:一背壳、一灯条,背壳具有:一底板;一侧部,自该底板朝远离该底板方向延伸,并具有一顶端;以及一悬臂部,自该顶端朝远离该侧部方向延伸,并朝该底板方向弯折以形成一限位部,其中,该限位部的一尾端与该底板间夹有一第一间距;以及灯条具有一基板伸入该底板及该悬臂部之间,其中该基板的一侧缘上形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桑建池肖兵庙丽琴
申请(专利权)人:达擎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