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碳反硝化菌培育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919145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8 09: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加碳反硝化菌培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培育池、分配池、搅拌机构和驱动机构,培育池上部设有进泥口和碳源添加管、底部设有排泥口,分配池包括位于中心的配水井和位于配水井外周的配泥井。配泥井中部分淤泥从进泥口进入培育池内,通过碳源添加管添加碳源,以培育反硝化菌,之后通过离心泵输送回配泥井内,为配泥井内的淤泥提供反硝化菌,配泥井内的淤泥输送回生化池,为生化池内的反硝化反应提供充足的反硝化菌,通过设置专门反硝化菌培育池,使反硝化菌和配泥井形成循环,为生化池提供单独的淤泥培育路径,进而提升淤泥中反硝化菌含量,提升脱氮效率。提升脱氮效率。提升脱氮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加碳反硝化菌培育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设备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加碳反硝化菌培育装置。

技术介绍

[0002]AO工艺即缺氧好氧工艺,是一种改进型的采用活性污泥法的污水处理工艺,不仅可以降解有机物,还具有一定的除磷脱氮效果。在A级生物池段异养菌将污水中可溶性有机物水解为有机酸,使大分子有机物分解为小分子有机物,不溶性的有机物转化成可溶性有机物,将蛋白质、脂肪等污染物进行氨化。在O级生物池段存在好氧微生物及消化菌,其中好氧微生物将有机物分解成CO2和H2O;在充足供氧条件下,硝化菌的硝化作用将NH3

N氧化为NO3

,通过回流控制返回至A级生物池,在缺氧条件下,反硝化菌的反硝化作用将NO3

还原为分子态氮。由于缺氧段和厌氧段需要有充足的反硝化菌才能够进行反硝化和去碳反应,因此沉淀池需要通过回流管道回流部分淤泥以补充缺氧段和厌氧段所需的反硝化菌,比如公开(公告)号CN113173642A、专利名称为一种城市生活污水AOA泥膜混合深度脱氮除磷系统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中公开了:混合液经过二沉池进行泥水分离,上清液流到消毒池,活性污泥中一部分回流至厌氧区前段,另一部分回流至缺氧区前段,剩余污泥经叠螺机脱水外排;又如公开(公告)号CN112374696A、专利名称为多级多点进水强化反硝化处理污水的系统及方法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开了:所述二沉池泥水分离产生的污泥一部分通过污泥水流管回流至所述AAO生化处理模块的厌氧池,一部分送入污泥池储存,但是当污水原料中氮含量较高时,回流的淤泥不足以提供足够的反硝化菌,这样会导致生化池的脱氮率降低,最终排出的处理液中氮含量过高,不符合排放标准。由于现有的设备中缺乏专门培育和补充反硝化菌液的设备,因此不能培养出具有独特功能的污泥,导致降解率较低,而依靠现有设备要提高脱氮效率,就必须加大内循环比,因而加大整体的运行费用,有鉴于此,本案由此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加碳反硝化菌培育装置,以解决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加碳反硝化菌培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培育池、分配池、搅拌机构和驱动机构,所述培育池上部设有进泥口和碳源添加管、底部设有排泥口,所述搅拌机构设置于培育池内部,所述驱动机构位于培育池上方,驱动机构的输出端与搅拌机构连接,所述分配池包括位于中心的配水井和位于配水井外周的配泥井,所述配泥井呈环形,所述培育池的排泥口通过输送管道与配泥井连通,输送管道上设有离心泵。
[0005]优选的,所述培育池内部设有培育腔,所述搅拌机构的底面位于培育腔底部上方。
[0006]优选的,所述培育腔的内径从上往下逐渐减小。
[0007]优选的,所述培育腔的下方设有储泥腔,所述培育池的排泥口位于储泥腔的底部。
[0008]优选的,所述搅拌机构包括搅拌轴和搅拌管,所述搅拌轴位于培育腔的中心,搅拌
轴的顶部与驱动机构连接、底部与搅拌管固定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搅拌管的横截面为三角形,所述搅拌管的侧壁设有进泥孔、底部设有出泥孔,所述出泥孔与储泥腔连通。
[0010]优选的,所述出泥孔下方设有出泥管,所述培育腔底部设有与储泥腔连通的连通口,所述出泥管位于连通口内。
[0011]优选的,所述搅拌机构还包括链条,所述链条的一端与搅拌轴固接、另一端与搅拌管固接。
[0012]优选的,所述链条在搅拌管上对称分布,两侧各分布有2

3条链条。
[0013]优选的,所述配水井设有处理液进料管和处理液出料管,所述配泥井设有淤泥进料管和淤泥出料管。
[0014]由上述描述可知,本技术提供的加碳反硝化菌培育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配泥井中回流污泥输送回生化池的进料端,其中部分淤泥进入培育池内,通过碳源添加管添加碳源,以培育反硝化菌,培育池内设有搅拌机构,用于混合、搅拌以及排出培育池内的含有反硝化菌的淤泥,之后通过离心泵输送回配泥井内,为配泥井内的淤泥提供充足的反硝化菌,配泥井内的淤泥输送回生化池,为生化池内的反硝化反应提供充足的反硝化菌,通过设置专门的反硝化菌培育池,为生化池提供单独的淤泥培育路径,进而提升淤泥中反硝化菌含量,提升脱氮效率;通过搅拌机构可以使碳源和淤泥混合均匀,加快反硝化菌的培育速度,并且帮助底部的淤泥快速的排出培育池。
附图说明
[0015]图1 为本技术加碳反硝化菌培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 为搅拌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搅拌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加碳反硝化菌培育装置的使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
[0020]如图所示,本技术加碳反硝化菌培育装置,包括培育池1、分配池2、搅拌机构3和驱动机构4,培育池1上部设有进泥口11和碳源添加管12、底部设有排泥口13,搅拌机构3设置于培育池1内部,驱动机构4位于培育池1上方,驱动机构4的输出端与搅拌机构3连接,分配池2包括位于中心的配水井21和位于配水井21外周的配泥井22,配泥井22呈环形,培育池1的排泥口13通过输送管道与配泥井22连通,输送管道上设有离心泵14。配泥井22中回流污泥通过淤泥泵输送回生化池100的进料端,其中部分淤泥从进泥口11进入培育池1内,并通过碳源添加管12添加碳源,为淤泥中的反硝化菌提供碳源和能量,以培育反硝化菌,培育池1内设有搅拌机构3,用于混合、搅拌以及排出培育池1内的含有反硝化菌的淤泥,之后通过离心泵14输送回配泥井22内,为配泥井22内的淤泥提供反硝化菌。
[0021]配泥井22内的淤泥输送回生化池100的同时,分流出部分的淤泥,进入专门的反硝化菌培育池1,为生化池100提供单独的淤泥培育路径,进而提升生化池100淤泥中反硝化菌
含量,提升脱氮效率。分配池2中的配水井21和配泥井22用于储存和分配处理液与淤泥。
[0022]培育池1内部设有培育腔15,搅拌机构3的底面位于培育腔15底部上方,搅拌机构3的底面贴近培育腔15底部。培育腔15的内径从上往下逐渐减小,培育腔15内的淤泥通过倾斜的侧壁向下汇集。搅拌机构3旋转的过程中将培育腔15底部的淤泥吸入其内部。
[0023]培育腔15的下方设有与其连通的储泥腔16,培育池1的排泥口13位于储泥腔16的底部,培育腔15底部的淤泥通过搅拌机构3输送至储泥腔16内并在离心泵14作用下从排泥口13排出。
[0024]搅拌机构3包括搅拌轴31和搅拌管32,搅拌轴31位于培育腔15的中心,搅拌轴31的顶部与驱动机构4连接、底部与搅拌管32固定连接,搅拌管32贴近培育腔15的底部。驱动机构4为电机及其配套减速机,带动搅拌轴31和搅拌管32转动。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加碳反硝化菌培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培育池、分配池、搅拌机构和驱动机构,所述培育池上部设有进泥口和碳源添加管、底部设有排泥口,所述搅拌机构设置于培育池内部,所述驱动机构位于培育池上方,驱动机构的输出端与搅拌机构连接,所述分配池包括位于中心的配水井和位于配水井外周的配泥井,所述配泥井呈环形,所述培育池的排泥口通过输送管道与配泥井连通,输送管道上设有离心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碳反硝化菌培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培育池内部设有培育腔,所述搅拌机构的底面位于培育腔底部上方。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碳反硝化菌培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培育腔的内径从上往下逐渐减小。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碳反硝化菌培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培育腔的下方设有储泥腔,所述培育池的排泥口位于储泥腔的底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加碳反硝化菌培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机构包括搅拌轴和搅拌管,所述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傅顺发张梅榕林春晖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凤竹环保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