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护人员经期肚兜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91756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8 09: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医护人员经期肚兜袋,包括外肚兜、内肚兜和保温组件,外肚兜和内肚兜相互连接形成具有容纳暖宝宝贴的上端敞口的腔室的肚兜袋,肚兜袋的左右两侧均连接有连接带,外肚兜和内肚兜相对的表面在腔室的上端敞口的位置通过横向间隔分布的多组魔术贴结构彼此固定,保温组件包括设置于外肚兜正表面的保温套,保温套的内腔填充有棉絮,保温套的内表面固定有竖向布置且横向间隔分布并且均贯穿棉絮的多个隔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女性医护人员佩戴肚兜袋时无论是站着还是躺着,暖宝宝贴均不会从肚兜袋内掉出来;且无烫银层脱落的问题,能持续保温,保证保温效果。保证保温效果。保证保温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医护人员经期肚兜袋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医护人员经期肚兜袋。

技术介绍

[0002]痛经为最常见的妇科症状之一,痛经是指经期前后或月经期出现下腹痉挛性疼痛、坠胀、伴腰酸或其他全身不适,严重者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
[0003]经调查,许多从事医护工作的女性医护人员经期存在痛经问题,繁忙、奔波的女性医护人员为救治患者而强忍着疼痛。当女性医护人员痛经时,大都借助暖宝宝贴这类外物放置在腹部来缓解疼痛,但常常因为过度繁忙、奔波而导致暖宝宝贴脱落。
[0004]中国专利CN201922310835.8公开了一种治疗痛经中药兜装置,包括兜体和调节带,兜体分为前兜体和后兜体,前兜体和后兜体内侧分别设置有安装袋,安装袋外侧对应设置有保暖袋,调节带包括延长带、第一连接带和第二连接带,调节带在兜体上竖向设置2

4个,延长带分别与前兜体和后兜体连接,延长带结构参考书包延长带或安全带延长带结构,第一连接带与延长带连接,前兜体和后兜体远离延长带的一端连接第二连接带,第二连接带与第一连接带配合使用。使用时,将中药袋放入安装袋中,将暖宝宝等提供热量的设备放置在保暖袋中,根据兜体上的标识穿戴装置,有“前”字标识的为前兜体的内侧,有“后”字标识的为后兜体的外侧,根据使用者自身,调节延长带长度,依次将第一连接带与第二连接带连接,使装置舒适合身的穿戴在使用者身上。兜体外侧设置有保温层,保温层为烫银层加上布料复合而成。
[0005]上述治疗痛经中药兜装置能在女性医护人员站立时避免暖宝宝贴掉出保暖袋外,但由于保暖袋为敞口设计,女性医护人员如果需要躺着休息时,暖宝宝贴容易从保暖袋入口处掉出来;另外,保温层由烫银层加上布料复合而成,但因烫银层容易与布料的附着力不够而出现烫银层脱落的问题,从而影响保温效果。因此,需加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医护人员经期肚兜袋,肚兜袋的袋口能够合起固定,女性医护人员佩戴肚兜袋时无论是站着还是躺着,暖宝宝贴均不会从肚兜袋内掉出来;在外肚兜的前侧采用内部填充棉絮的保温套进行保温,无烫银层脱落的问题,从而能持续保温,保证保温效果。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医护人员经期肚兜袋,包括外肚兜和内肚兜,外肚兜和内肚兜相互连接形成具有容纳暖宝宝贴的上端敞口的腔室的肚兜袋,肚兜袋的左右两侧均连接有连接带,所述外肚兜和内肚兜相对的表面在腔室的上端敞口的位置通过横向间隔分布的多组魔术贴结构彼此固定,还包括保温组件,保温组件包括设置于外肚兜正表面的保温套,保温套的内腔填充有棉絮,保温套的内表面固定有竖向布置且横向间隔分布并且均贯穿棉絮的多个隔带。
[0008]优选的,所述外肚兜和内肚兜通过针织连接,保温套与外肚兜针织连接,保温套与
隔带针织连接。
[0009]优选的,每组所述的魔术贴结构包括限位公魔术贴和限位母魔术贴,外肚兜背表面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所述限位公魔术贴,内肚兜正表面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限位母魔术贴。
[0010]优选的,所述肚兜袋右侧的上部固定连接有主动腰带,肚兜袋左侧的上部固定连接有从动腰带,主动腰带、从动腰带的朝向相同的表面均分别固定连接有可相互粘贴固定的固定公魔术贴、固定母魔术贴。
[0011]优选的,所述肚兜袋左侧的下部固定连接有从弹性带,肚兜袋右侧的下部固定连接有主弹性带,从弹性带、主弹性带的末端分别固定有可相互连接的挂环、挂钩。
[0012]优选的,所述内肚兜包括基层,基层的背表面固定连接有吸汗层,吸汗层的背表面固定连接有透气层,透气层的背表面固定连接有贴肤层。
[0013]优选的,所述贴肤层包括内贴肤层,内贴肤层的背表面固定连接有外贴肤层。
[0014]优选的,所述吸汗层的材料为维纶,透气层的材料为棉纤维,内贴肤层的材料为腈氯纶纤维,外贴肤层的材料为聚丙烯腈纤维。
[0015]优选的,所述外肚兜为网状结构。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7]1、本技术通过设置魔术贴结构使得外肚兜和内肚兜相对的表面在腔室的上端敞口的位置彼此固定,也就是让肚兜袋的袋口能够合起固定,从而在女性医护人员佩戴肚兜袋时无论是站着还是躺着,暖宝宝贴均不会从肚兜袋内掉出来;在外肚兜的前侧采用内部填充棉絮的保温套进行保温,无烫银层脱落的问题,从而能够持续保温,保证保温效果;棉絮通过隔带限位,能有效防止棉絮移位和脱出。
[0018]2、本技术通过设置吸汗层,能够增大内肚兜的吸汗强度,通过设置透气层,能够增大内肚兜的透气性能。
[0019]3、本技术通过设置内贴肤层和外贴肤层配合使用,能够增大肚兜袋的柔软性能,便于使用者舒适穿戴。
[0020]4、本技术通过设置固定公魔术贴和固定母魔术贴配合使用,能够对主动腰带和从动腰带进行连接,通过设置挂环和挂钩配合使用,能够对主弹性带和从弹性带进行连接,在主动腰带和从动腰带的基础上增加设置配合使用的主弹性带和从弹性带,能够增加固定肚兜袋的稳定性,防止肚兜袋随意脱离使用者防护部位。
[0021]5、本技术通过魔术贴结构使外肚兜和内肚兜彼此固定,便于快速操作打开和关闭肚兜袋的袋口,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技术内肚兜结构立体示意图;
[0024]图3为本技术内肚兜局部结构剖视示意图;
[0025]图4为本技术贴肤层局部结构剖视示意图。
[0026]图中:1外肚兜、2内肚兜、3限位公魔术贴、4限位母魔术贴、5主动腰带、6固定公魔术贴、7从动腰带、8固定母魔术贴、9基层、10吸汗层、11透气层、12贴肤层、13内贴肤层、14外
贴肤层、15保温组件、151保温套、152隔带、153棉絮、16主弹性带、17从弹性带、18挂环、19挂钩。
具体实施方式
[0027]请参阅图1

图4,医护人员经期肚兜袋,包括外肚兜1和内肚兜2。外肚兜1和内肚兜2的下侧和左右两侧通过针织连接形成一个肚兜袋,肚兜袋内具有可容纳暖宝宝贴的上端敞口的腔室。外肚兜1背表面的顶部横向间隔(也就是沿左右方向)固定连接有限位公魔术贴3,内肚兜2正表面的顶部横向间隔(也就是沿左右方向)固定连接有限位母魔术贴4,通过设置限位公魔术贴3和限位母魔术贴4配合使用,能够对外肚兜1和内肚兜2相对一侧形成的腔室内放置的暖宝宝贴进行限位,防止暖宝宝贴脱离外肚兜1和内肚兜2之间构成的腔室。在女性医护人员过度奔波时也不易脱出腔室外,能持续的为女性医护人员缓解经期疼痛。
[0028]外肚兜1和内肚兜2相对的表面的顶部也可以通过拉链或者按扣结构或者纽扣扣眼结构相连。
[0029]所述肚兜袋右侧的上部固定连接有主动腰带5,主动腰带5右侧的后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公魔术贴6。肚兜袋左侧的上部固定连接有从动腰带7,从动腰带7右侧的后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医护人员经期肚兜袋,包括外肚兜(1)和内肚兜(2),外肚兜(1)和内肚兜(2)相互连接形成具有容纳暖宝宝贴的上端敞口的腔室的肚兜袋,肚兜袋的左右两侧均连接有连接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肚兜(1)和内肚兜(2)相对的表面在腔室的上端敞口的位置通过横向间隔分布的多组魔术贴结构彼此固定,还包括保温组件(15),保温组件(15)包括设置于外肚兜(1)正表面的保温套(151),保温套(151)的内腔填充有棉絮(153),保温套(151)的内表面固定有竖向布置且横向间隔分布并且均贯穿棉絮的多个隔带(15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护人员经期肚兜袋,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肚兜(1)和内肚兜(2)通过针织连接,保温套(151)与外肚兜(1)针织连接,保温套(151)与隔带(152)针织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护人员经期肚兜袋,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的魔术贴结构包括限位公魔术贴(3)和限位母魔术贴(4),外肚兜(1)背表面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所述限位公魔术贴(3),内肚兜(2)正表面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限位母魔术贴(4)。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护人员经期肚兜袋,其特征在于:所述肚兜袋右侧的上部固定连接有主动腰带(5),肚兜袋左侧的上部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静王莉慧刘欢
申请(专利权)人: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