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产养殖用水净化器的内循环助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91603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8 09:35
一种水产养殖用水净化器的内循环助推装置,包括培殖储存仓、第一供气管、充氧装置、布气装置、下管道架、上管道架、第二供气管、第一内循环管、第二内循环管和内循环泵;充氧装置通过第一供气管与布气装置连通;下管道架上设有多个下喷射嘴,上管道架上设有多个上喷射嘴;第二供气管上端与充氧装置连通,第二供气管下端与上管道架连通;第一内循环管第一端设于培殖储存仓中,第一内循环管第二端与内循环泵进水口连通,内循环泵出水口通过第二内循环管与下管道架连接相通。这种内循环助推装置能够使得水气混合更加均匀,增加水气混合物与生物填料动态接触效果,进一步幅度提高微生物活性,加快集约培育出更强活力、生物量更多的微生物菌群。生物菌群。生物菌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产养殖用水净化器的内循环助推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水产养殖用水(尾水)的净化设备,具体涉及一种水产养殖用水净化器的内循环助推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由于人工水产养殖过程存在饲料投放、水生动物粪便、药物治理残余和病菌传播等因素,造成养殖用水特别是养殖尾水的交叉污染,影响水生动物的存活和生长,缩减养殖用水的使用周期甚至导致养殖用水资源的短缺匮乏。更重要的是,水产养殖的基本价值功能是满足人们的食用,为此,水生动物的食用安全所指的健康养殖就成为养殖生产全过程的关键,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养殖用水水质是否存在污染的问题。
[0003]当前,水产养殖用水(尾水)的处理依然是十分复杂和较难奏效的老大难问题。目前通常的处理方法主要采取水产养殖用水(尾水)的物理过滤、药物治理等,难以达到养殖用水(尾水)的水质要求和排放标准。
[0004]从节省能耗的角度考虑,目前对于微生物的培殖可以集中在一个箱体中进行,以避免对大面积水域充氧所造成的高能耗弊端。但必须有效解决微生物的活性较差,难以培殖出更强活力、生物量更多的微生物菌群,从而导致水产养殖用水处理效果不稳定等关键性问题。
[0005]例如,现在海鲜排挡的海鲜池、养殖池、观赏鱼的水族箱等,目前对于水产养殖用水的处理一般采用外部循环过滤的方式,并在外部循环过滤的过程的某一箱体中,简单填充一些填料用于培殖微生物对氨氮进行降解。
[0006]另外,目前对于水产养殖用水的增氧一般采用的是水气分离的配送方式,一般是在海鲜池、养殖池、观赏鱼的水族箱的内部采用增氧泵对水产养殖用水进行增氧,个别还在外部循环过滤中增加滴淋方式增氧,但是这种水气分离配送方式最主要的缺点就是水气混合不均匀,对生物填料的供氧十分有限,使得微生物活性不高,降低微生物的培殖生成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水产养殖用水净化器的内循环助推装置,这种内循环助推装置能够使得水气混合更加均匀,增加水气混合物与生物填料动态接触效果,可进一步幅度提高了微生物活性,加快集约培育出更强活力、生物量更多的微生物菌群。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8]一种水产养殖用水净化器的内循环助推装置,包括培殖储存仓、第一供气管、充氧装置和布气装置,布气装置设置在培殖储存仓底部,第一供气管的上端与充氧装置连接相通,第一供气管的下端与布气装置连接相通;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循环助推装置还包括下管道架、上管道架、第二供气管、第一内循环管、第二内循环管和内循环泵;下管道架、上管道架均设于所述培殖储存仓的内腔中,下管道架设置在所述布气装置的上方,上管道架处在
下管道架的上方;下管道架上设有沿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排列的多个下喷射嘴,上管道架上设有沿逆时针或顺时针方向排列的多个上喷射嘴;第二供气管的上端与所述充氧装置连接相通,第二供气管的下端与上管道架连接相通;第一内循环管的第一端设于培殖储存仓的内腔中并处在下管道架和上管道架之间,第一内循环管的第二端与内循环泵的进水口连接相通,第二内循环管的第一端与内循环泵的出水口连接相通,第二内循环管的第二端与下管道架连接相通。
[0009]通常,所述培殖储存仓中填充有生物填料。
[0010]工作时,可通过输液泵和输液管将初级功能微生物种液送入培殖储存仓中,使布气装置、下管道架、上管道架、第一内循环管均浸在微生物种液中;随后,启动充氧装置和内循环泵,充氧装置产生的氧气进入布气装置中,水和氧气在布气装置中充分混合,并经过布气装置的切割喷射进入培殖储存仓中,达成水气的充分融合状态,为处于上方的生物填料供水供气,促进优良微生物的激活和生成,加速优良微生物的培殖驯化;同时,内循环泵利用第一内循环管抽出的微生物种液通过第二内循环管进入下管道架中,并由下管道架上的各个下喷射嘴加压喷出,使得由下管道架上的下喷射嘴喷出的水流形成回旋水流,带动悬浮生物填料随同水流旋转,与经过布气装置切割喷射后的气流形成第一级水气两相流流场形态,从而增强优良微生物活性,加速优良微生物的繁殖驯化;随后,充氧装置通过第二供气管向上管道架中输送氧气,并由上管道架上的各个上喷射嘴喷出,产生由气流作用的回旋气流,同样推动水流形成回旋水流,在第一级水气两相流流场上方形成了第二级水气两相流流场,对穿过第一级水气两相流流场的纵向气泡进一步进行横向切割。这种内循环助推装置能够在培殖储存仓中形成了上下两级水气两相流流场,使得水气混合更加均匀,增加水气混合物与生物填料动态接触效果,使培殖储存仓内腔的中上部溶解氧充分释放,并在生物填料配合下,对水产养殖用水中能够降解氨氮的优良微生物进行择优培育,大幅度增强优良微生物活性,加速优良微生物的快速繁殖驯化,加快集约培育出更强活力、生物量更多的微生物菌群,大幅度增加培殖储存仓中优良微生物的生物量及其种液浓度,以增强对水产养殖用水的脱氮去磷功能,而且有助于将充分溶解氧随同净化后的水回输到养殖池中。
[0011]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布气装置包括布气盘和爆气管架,布气盘设置在所述培殖储存仓的内腔下部,布气盘与培殖储存仓底部共同围成水气混合仓;爆气管架设置在水气混合仓中,爆气管架上设有多个喷嘴;布气盘上开设有多个喷射口,布气盘及多个喷射口构成水气切割盘;所述第一供气管的下端与爆气管架连接相通。工作时,充氧装置产生的氧气通过爆气管架和各个喷嘴进入水气混合仓中,水和氧气在水气混合仓中充分混合,并经过水气切割盘的切割喷射,达成水气的充分融合状态,为处于上方的生物填料供水供气,促进优良微生物的激活和生成,加速优良微生物的培殖驯化。
[0012]上述布气盘一般可以为盘体或分隔板,盘体或分隔板上开设有多个所述喷射口;上述爆气管架一般为十字管道,十字管道上设有多个所述喷嘴。
[0013]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下管道架包括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第一管道的中段与第二管道的中段交叉连接相通,第一管道的两端和第二管道的两端均为封闭端;第一管道中段与第二管道中段的连接处设有用于连接所述第二内循环管第二端的连接口。将下管道架设置为包括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第一管道与第二管道在中间交叉连接相通,
能够使微生物种液由下管道架上的各个下喷射嘴更均匀地喷出,更有利于形成回旋水流。
[0014]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管道与第二管道十字型连接。第一管道与第二管道呈十字型对称设置,使得由下管道架上的各个下喷射嘴喷出的水流形成顺时针或逆时针回旋。
[0015]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上管道架为环形管道,各个上喷射嘴均设于环形管道的管壁上并处在环形管道的内侧。将上管道架设置为环形管道,能够使充氧装置产生的气体由上管道架上的各个上喷射嘴更均匀地喷出,更有利于形成回旋气流。
[0016]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下管道架上设有沿顺时针方向均匀排列的多个下喷射嘴,所述上管道架上设有沿逆时针方向均匀排列的多个上喷射嘴。
[0017]作为本技术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下管道架上设有沿逆时针方向均匀排列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产养殖用水净化器的内循环助推装置,包括培殖储存仓、第一供气管、充氧装置和布气装置,布气装置设置在培殖储存仓底部,第一供气管的上端与充氧装置连接相通,第一供气管的下端与布气装置连接相通;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循环助推装置还包括下管道架、上管道架、第二供气管、第一内循环管、第二内循环管和内循环泵;下管道架、上管道架均设于所述培殖储存仓的内腔中,下管道架设置在所述布气装置的上方,上管道架处在下管道架的上方;下管道架上设有沿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排列的多个下喷射嘴,上管道架上设有沿逆时针或顺时针方向排列的多个上喷射嘴;第二供气管的上端与所述充氧装置连接相通,第二供气管的下端与上管道架连接相通;第一内循环管的第一端设于培殖储存仓的内腔中并处在下管道架和上管道架之间,第一内循环管的第二端与内循环泵的进水口连接相通,第二内循环管的第一端与内循环泵的出水口连接相通,第二内循环管的第二端与下管道架连接相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产养殖用水净化器的内循环助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气装置包括布气盘和爆气管架,布气盘设置在所述培殖储存仓的内腔下部,布气盘与培殖储存仓底部共同围成水气混合仓;爆气管架设置在水气混合仓中,爆气管架上设有多个喷嘴;布气盘上开设有多个喷射口,布气盘及多个喷射口构成水气切割盘;所述第一供气管的下端与爆气管架连接相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产养殖用水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勤丰李传伟杨素伟林晓丹陈诗如袁泳丹
申请(专利权)人:汕头高新区晟泰环保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