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薄壳山核桃方块芽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913542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8 09: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薄壳山核桃方块芽接装置,包括方便操作握持的第一握持部和第二握持部,所述第一握持部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握持部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另一端设置有卡持机构,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另一端设置有切皮机构,通过在第一握持部和第二握持部的端头分别设置卡持机构和切皮机构,通过卡持机构的摩擦轮卡持待切芽的山核桃树苗,借助平行设置的两组刀片实现对核桃芽的上下端面的切割,在通过竖向布置的竖切刀,完成方块芽竖直方向的切断以方便方块芽的取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与现有的芽接装置相比获取方块芽的操作简单、省力,作业效率高,且获得的方块芽和嫁接接口的尺寸统一有利于提高芽接的成活率。高芽接的成活率。高芽接的成活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薄壳山核桃方块芽接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山核桃芽接相关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薄壳山核桃方块芽接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薄壳山核桃又名美国山核桃、长山核桃,胡桃科山核桃属。原产北美大陆的美国和墨西哥北部,是世界著名的优良干果油料树种;薄壳山核桃具有果大、壳薄、肉多的优点,营养丰富。由于其不仅可以果材兼用,还具有很好的生态功能,2010年以来在长江流域掀起种植热潮;目前,生产上主要以良种嫁接苗进行栽培与推广;常见的嫁接方法有方块芽接、插皮接、四瓣接和舌接等。
[0003]现有的技术存在以下问题:在对山核桃进行大规模的方块芽接作业时,技术人员并没有专用的操作工具,多是使用美工刀等进行方块芽的获取,一方面刀具在使用时操作会不方便作业效率低,且切出的方块芽尺寸规格不易控制导致嫁接成活率低,另一方面在操作美工刀作业时,容易被划伤,对操作人员造成伤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薄壳山核桃方块芽接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薄壳山核桃方块芽接装置,包括方便操作握持的第一握持部和第二握持部,所述第一握持部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握持部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另一端设置有卡持机构,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另一端设置有切皮机构,所述第一握持部和第二握持部的内侧设置有弹性杆。
[0006]优选的,所述切皮机构包括高度调节旋钮和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一端与第二连接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上端面转动连接有高度调节旋钮,所述高度调节旋钮的下端设置有丝杆,所述丝杆的下部螺纹连接有滑动块,所述丝杆下端转动连接有限位块,所述第一支撑杆的内侧转动连接有刀片,所述刀片的另一端前部设置有卡块。
[0007]优选的,所述刀片端头外侧于第一支撑杆内部贯通设置有弹力调节旋钮,所述滑动块与第一支撑杆为一个整体,所述卡块与第一支撑杆固定连接,所述刀片内侧端头在第一支撑杆的内侧设置有卡槽,所述卡槽内滑动连接有竖切刀。
[0008]优选的,所述卡持机构包括第二支撑杆和指针,所述第二支撑杆的右端与连接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的内侧转动连接有摩擦轮,所述摩擦轮转动连接有滑动杆,所述滑动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指针,所述第二支撑杆的外侧设置有滑槽,所述滑动杆通过滑槽与第二支撑杆滑动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第二支撑杆沿第一连接部的中心面对称设置有两组第二支撑杆,每组所述第二支撑杆的内侧均设置有两组摩擦轮,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上端设置有刻度。
[0010]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之间通过连接轴转动连接,所述弹性杆的一端与第一握持部固定连接,所述弹性杆的另一端与第二握持部固定连接。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2]本技术通过在第一握持部和第二握持部的端头分别设置卡持机构和切皮机构,通过卡持机构的摩擦轮卡持待切芽的山核桃树苗,借助平行设置的两组刀片实现对核桃芽的上下端面的切割,在通过竖向布置的竖切刀,完成方块芽竖直方向的切断以方便方块芽的取下,本技术与现有的芽接装置相比获取方块芽的操作简单,安全、省力、作业效率高,且获得的方块芽和嫁接接口的尺寸统一有利于提高芽接的成活率。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切皮机构和卡持机构打开状态时的示意图;
[0015]图3为本技术切皮机构和卡持机构闭合状态时的示意图;
[0016]图4为本技术的切皮机构示意图;
[0017]图5为本技术的卡持机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8]图6为本技术的切皮机构和卡持机构剖视图;
[0019]图中:1、第一握持部;2、第二握持部;3、第一连接部;4、连接轴;5、弹性杆;6、第二连接部;7、切皮机构;71、高度调节旋钮;72、丝杆;73、滑动块;74、限位块;75、第一支撑杆;751、弹力调节旋钮;76、卡块;77、刀片;78、卡槽;79、竖切刀;8、卡持机构;81、第二支撑杆;82、指针;83、滑动杆;84、摩擦轮;85、滑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请参阅图1

6,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新型薄壳山核桃方块芽接装置,包括方便操作握持的第一握持部1和第二握持部2,第一握持部1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连接部3,第二握持部2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连接部6,第一连接部3的另一端设置有卡持机构8,第二连接部6的另一端设置有切皮机构7,第一握持部1和第二握持部2的内侧设置有弹性杆5。
[0022]切皮机构7包括高度调节旋钮71和第一支撑杆75,第一支撑杆75的一端与第二连接部6固定连接,第一支撑杆75的上端面转动连接有高度调节旋钮71,高度调节旋钮71的下端设置有丝杆72,丝杆72的下部螺纹连接有滑动块73,丝杆72下端转动连接有限位块74,第一支撑杆75的内侧转动连接有刀片77,刀片77的另一端前部设置有卡块76。
[0023]刀片77端头外侧于第一支撑杆75内部贯通设置有弹力调节旋钮751,滑动块73与第一支撑杆75为一个整体,卡块76与第一支撑杆75固定连接,刀片77内侧端头在第一支撑杆75的内侧设置有卡槽78,卡槽78内滑动连接有竖切刀79。
[0024]卡持机构8包括第二支撑杆81和指针82,第二支撑杆81的右端与连接轴4固定连接,第二支撑杆81的内侧转动连接有摩擦轮84,摩擦轮84转动连接有滑动杆83,滑动杆83的
上端固定连接指针82,第二支撑杆81的外侧设置有滑槽85,滑动杆83通过滑槽85与第二支撑杆81滑动连接。
[0025]第二支撑杆81沿第一连接部3的中心面对称设置有两组第二支撑杆81,每组第二支撑杆81的内侧均设置有两组摩擦轮84,第二支撑杆81的上端设置有刻度。
[0026]第一连接部3和第二连接部6之间通过连接轴4转动连接,弹性杆5的一端与第一握持部1固定连接,弹性杆5的另一端与第二握持部2固定连接
[0027]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山核桃的芽接一般选择在5月上旬至9月上旬进行,操作时先使用本技术提出芽接装置获取方块接芽,具体操作为,选择芽体健壮的半木质化新梢作为接穗,然后剪去叶片留下叶柄基部保护粗壮的腋芽,先通过调节高度调节旋钮71调节两组刀片77之间的距离即调节获取方块芽长度,再将接穗放置在切皮机构7和卡持机构8之间,握持第一握持部1和第二握持部2使得刀片77对接穗进行横切,通过指针82下方的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薄壳山核桃方块芽接装置,包括方便操作握持的第一握持部(1)和第二握持部(2),所述第一握持部(1)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连接部(3),所述第二握持部(2)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连接部(6),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3)的另一端设置有卡持机构(8),所述第二连接部(6)的另一端设置有切皮机构(7),所述第一握持部(1)和第二握持部(2)的内侧设置有弹性杆(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薄壳山核桃方块芽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切皮机构(7)包括高度调节旋钮(71)和第一支撑杆(75),所述第一支撑杆(75)的一端与第二连接部(6)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75)的上端面转动连接有高度调节旋钮(71),所述高度调节旋钮(71)的下端设置有丝杆(72),所述丝杆(72)的下部螺纹连接有滑动块(73),所述丝杆(72)下端转动连接有限位块(74),所述第一支撑杆(75)的内侧转动连接有刀片(77),所述刀片(77)的另一端前部设置有卡块(76)。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薄壳山核桃方块芽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刀片(77)端头外侧于第一支撑杆(75)内部贯通设置有弹力调节旋钮(751),所述滑动块(73)与第一支撑杆(75)为一个整体,所述卡块(7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亚东陈雷庄严
申请(专利权)人:阜阳市林业科学技术推广站阜阳市林业科学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