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91194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8 09: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携式检测装置,包括底板和监测器本体,所述监测器本体设置在底板的上方,所述底板的底面固定连接有万向轮,所述底板的顶面固定连接有减震机构,所述底板的顶面固定连接有电动伸缩杆,所述电动伸缩杆的伸长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顶面转动连接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顶面固定连接有翻转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翻转机构,利用电机运作驱动翻转板翻转,翻转板运动带动显示屏运动,使显示屏朝向使用者,不用时控制电机反向转动,将显示屏收回保护箱,利用保护箱为显示屏提供保护,避免显示屏受到外界物体的碰撞而发生损坏。碰撞而发生损坏。碰撞而发生损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携式检测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临床监测器
,尤其涉及一种便携式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神经内科是研究神经系统疾病、骨骼肌疾病的临床医学,主要通过内科手段进行研究,是独立二级学科,不属于内科概念,在临床当中,神经内科只要收治一些功能性质的疾病患者,比如说常见的老年痴呆、帕金森或者是脑萎缩等等,在医生巡查病房时,需要一些仪器对患者进行检测,所以一种便携式神经内科临床监测器受到了使用者的欢迎。
[0003]现有的一种便携式神经内科临床监测器,如中国专利授权号CN 111134625 A中公布的一种便携式神经内科临床监测器,包括监测器本体、固定座、旋转轴、固定板、滚轮、支撑滑套等结构,通过旋转轴的设置,起到了调节监测器本体面向的作用,通过调节机构和支撑滑套的配合使用,起到了调节监测器本体高度的作用,具备方便调节的优点。
[0004]但是该种便携式神经内科临床监测器还存在一些不足,为此需要一种便携式神经内科临床监测器解决上述不足,该种便携式神经内科临床监测器的监测器本体暴露在外面,缺乏有效的保护,容易受到受到外界物体的碰撞而发生损坏,影响使用者的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携式检测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本申请实施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0007]一种便携式检测装置,包括底板和监测器本体,所述监测器本体设置在底板的上方,所述底板的底面固定连接有万向轮,所述底板的顶面固定连接有减震机构,所述底板的顶面固定连接有电动伸缩杆,所述电动伸缩杆的伸长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顶面转动连接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顶面固定连接有翻转机构。
[0008]优选的,所述底板的顶面转动连接有缓冲套筒,所述缓冲套筒的内壁滑动连接有缓冲杆,所述缓冲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缓冲弹簧,所述缓冲弹簧的底端与缓冲套筒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所述缓冲杆的顶端与支撑板的底面转动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翻转机构包括与转动轴顶面固定连接的保护箱,所述保护箱的顶面转动连接有顶板,所述保护箱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顶面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底壁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固定板的顶面固定连接有两个安装板,所述滑块的前侧贯穿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的内壁螺纹连接有丝杆,所述丝杆的前端与前侧安装板的后侧转动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保护箱的后侧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贯穿后侧安装板的前侧并与丝杆的后端固定连接,所述滑块的顶面转动连接有翻转板,所述翻转板的顶面固定连接有显示屏,所述翻转板的左右两侧均转动连接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的底端与固定板的顶面转动连接。
[0011]优选的,所述减震机构包括与底板顶面固定连接的减震箱,所述减震箱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搁板,所述搁板的顶面与监测器本体的底面固定连接,所述减震箱的前侧贯穿开设有散热孔,监测器本体的信号输出端与显示屏的信号输入端电性连接。
[0012]优选的,所述减震箱的内底壁开设有两个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内底壁滑动连接有移动块,所述移动块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限位弹簧,所述限位弹簧远离移动块的一端与减震槽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移动块的顶面转动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顶端与搁板的底面转动连接。
[0013]优选的,所述减震箱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减震套筒,所述减震套筒的内壁滑动连接有减震块,所述减震块的顶面与搁板的底面固定连接,所述减震块的底面固定连接有减震弹簧,所述减震弹簧的底端与减震箱的内底壁固定连接。
[0014]本申请实施例采用的上述至少一个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0015]其一,本技术通过设置翻转机构,当使用者启动电机时,电机运作带动丝杆转动,丝杆转动驱动滑块沿着固定板顶面的滑槽滑动,当滑块向后滑动时,在限位杆的限制下,翻转板以与滑块的连接位置为圆心向前方翻转,翻转板运动带动显示屏运动,使显示屏朝向使用者,不用时控制电机反向转动,将显示屏收回保护箱,利用保护箱为显示屏提供保护,避免显示屏受到外界物体的碰撞而发生损坏。
[0016]其二,本技术通过设置设置减震机构,当颠簸的冲击传递到减震机构时,搁板有运动的趋势,此时搁板运动带动转动杆运动,转动杆运动带动移动块移动,移动块移动使限位弹簧发生形变,产生了阻碍移动块移动的阻尼,将冲击力吸收,防止冲击导致监测器本体零件损坏,影响使用者的使用,降低了颠簸对监测器本体的不利影响。
附图说明
[0017]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8]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缓冲套筒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翻转机构(保护箱剖视)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技术固定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5为:本技术丝杆的右侧结构示意图;
[0023]图6为:本技术翻转板(工作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7为:本技术减震机构(减震箱剖视)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8为:本技术减震箱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6]图9为:本技术减震套筒(减震箱剖视)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7]图中:1、底板;2、电动伸缩杆;3、减震机构;301、减震箱;302、搁板;303、安装槽;304、移动块;305、限位弹簧;306、减震弹簧;307、转动杆;308、减震套筒;309、减震块;4、支撑板;5、翻转机构;501、保护箱;502、固定板;503、安装板;504、电机;505、限位杆;506、翻转板;507、滑块;508、丝杆;6、顶板;7、显示屏;8、监测器本体;9、缓冲套筒;10、万向轮;11、缓冲杆;12、缓冲弹簧;13、转动轴。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申请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0029]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申请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
[0030]请参阅图1

9,本技术提供一种便携式检测装置技术方案:
[0031]一种便携式检测装置,包括底板1和监测器本体8,监测器本体8设置在底板1的上方,底板1的底面固定连接有万向轮10,底板1的顶面固定连接有减震机构3,底板1的顶面固定连接有电动伸缩杆2,电动伸缩杆2的伸长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板4,支撑板4的顶面转动连接有转动轴13,转动轴13的顶面固定连接有翻转机构5。
[0032]底板1的顶面转动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式检测装置,包括底板(1)和监测器本体(8),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器本体(8)设置在底板(1)的上方,所述底板(1)的底面固定连接有万向轮(10),所述底板(1)的顶面固定连接有减震机构(3),所述底板(1)的顶面固定连接有电动伸缩杆(2),所述电动伸缩杆(2)的伸长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板(4),所述支撑板(4)的顶面转动连接有转动轴(13),所述转动轴(13)的顶面固定连接有翻转机构(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顶面转动连接有缓冲套筒(9),所述缓冲套筒(9)的内壁滑动连接有缓冲杆(11),所述缓冲杆(1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缓冲弹簧(12),所述缓冲弹簧(12)的底端与缓冲套筒(9)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所述缓冲杆(11)的顶端与支撑板(4)的底面转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机构(5)包括与转动轴(13)顶面固定连接的保护箱(501),所述保护箱(501)的顶面转动连接有顶板(6),所述保护箱(501)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固定板(502),所述固定板(502)的顶面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底壁滑动连接有滑块(507),所述固定板(502)的顶面固定连接有两个安装板(503),所述滑块(507)的前侧贯穿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的内壁螺纹连接有丝杆(508),所述丝杆(508)的前端与前侧安装板(503)的后侧转动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便携式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箱(501)的后侧固定连接有电机(504),所述电机(504)的输出端贯穿后侧安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亚楠
申请(专利权)人:泗阳康达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