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小文专利>正文

一种便于使用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911326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8 09: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尤其涉及一种便于使用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根据需要自由调节位置的便于使用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这样一种便于使用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包括有固定架、第一导轨、凸块、滑动块、主机、移动机构等,固定架上侧前后对称设有第一导轨,固定架内侧间隔均匀设有凸块,第一导轨左侧均滑动式设有滑动块,滑动块顶部之间设有主机,主机下部设有用于移动充电位置的移动机构。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转轮推动主机进行左右移动,使得人们可根据需要调节主机的位置,减少空间的浪费,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第一弹簧的作用下,能够带动接触架向外侧移动,从而将输出线收缩至外壳内。从而将输出线收缩至外壳内。从而将输出线收缩至外壳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使用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尤其涉及一种便于使用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

技术介绍

[0002]新能源汽车是一种使用电能作为驱动能源的交通工具,通常人们会在人行道边上设置一些充电桩供给新能源汽车进行充电使用。
[0003]专利申请号为CN202110708099.0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具有过压保护装置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所述具有过压保护装置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包括:桩体以及安装在所述桩体上的充电源,所述桩体上开设有用于安装所述充电源的安装腔,所述充电源上电性连接有充电线,所述桩体上设置有便于购买充电量的显示屏以及卡槽;过压保护器,所述过压保护器安装在所述安装腔内,所述充电源用于为新能源汽车提供电能,所述过压保护器用于防护所述充电源;两个固定块,两个所述固定块均固定安装在所述桩体的同一侧。本专利技术连接块上设置的充电线的位置可以固定,在不使用充电枪时,充电线不会直接散落在地面上,从而避免了充电线绊倒行人的现象,不会造成漏电,大大降低了安全隐患,上述专利虽然能够实现对新能源汽车进行充电的功能,但是在充电桩成批的安装在同一个地方时,会占用较多的空间,从而影响人们的出行。
[0004]因此,设计了一种能够根据需要自由调节位置的便于使用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克服充电桩成批的安装在同一个地方时,会占用较多的空间,从而影响人们的出行的缺点,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根据需要自由调节位置的便于使用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
[0006]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途径实现:一种便于使用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包括有固定架、第一导轨、凸块、滑动块、主机、移动机构和充电机构,固定架上侧前后对称设有第一导轨,固定架内侧间隔均匀设有凸块,第一导轨左侧均滑动式设有滑动块,滑动块顶部之间设有主机,主机下部设有用于移动充电位置的移动机构,主机上设有用于为新能源汽车充电的充电机构,充电机构包括有外壳、输出线、充电枪和把手,主机后侧下部设有外壳,主机左右两侧下部均放置有充电枪,充电枪的数量为4,充电枪下侧与外壳内侧之间均设有输出线,输出线的数量为4,充电枪外侧均设有把手。
[0007]作为优选,移动机构包括有固定杆、转轴和转轮,主机前后两侧下部均间隔均匀设有固定杆,固定杆的数量为6,固定杆下侧均转动式设有转轴,转轴内侧均设有转轮,转轮均与固定架接触。
[0008]作为优选,还包括有用于将输出线收起的收缩机构,收缩机构包括有第二导杆、接触架、第一弹簧和活动杆,外壳内侧间隔均匀设有四根第二导杆,第二导杆上均滑动式设有
接触架,输出线均绕过相邻的接触架上下两侧,第二导杆上均绕有第一弹簧,第一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接触架和外壳连接,接触架外侧均转动式设有活动杆,活动杆与接触架之间有阻尼,活动杆转动时会与外壳接触。
[0009]作为优选,还包括有用于避免主机移动的锁紧机构,锁紧机构包括有第一固定块、限位杆、第二弹簧、连接架和握把,主机下部的左右两侧均前后对称设有第一固定块,同侧的2个第一固定块之间均滑动式设有限位杆,限位杆向下移动时会与凸块接触,限位杆上侧均前后对称设有第二弹簧,第二弹簧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固定块和限位杆连接,限位杆内侧上部之间设有连接架,连接架前侧中部设有握把。
[0010]作为优选,还包括有用于卡住连接架的限位机构,限位机构包括有固定套、卡块和第三弹簧,主机左右两侧下部均设有固定套,固定套位于第一固定块上侧,固定套外侧均滑动式设有卡块,连接架向上移动时会与卡块接触,卡块内侧与主机之间均前后对称设有第三弹簧。
[0011]作为优选,还包括有用于避免充电枪脱落的固定机构,固定机构包括有夹紧杆、第二固定块、第四弹簧、滑动杆、连接杆和楔形块,主机左右两侧均间隔滑动式设有夹紧杆,夹紧杆的数量为8,相邻的夹紧杆相互配合,夹紧杆向内侧移动时会卡住充电枪,主机内侧的左右两侧均间隔设有第二固定块,第二固定块的数量为8,第二固定块位于夹紧杆外侧,第二固定块与相邻的夹紧杆之间均设有第四弹簧,主机内侧的左右两侧下部均前后对称滑动式设有滑动杆,滑动杆外侧均与连接架连接,滑动杆中部均与主机滑动式连接,前后对应的两个滑动杆内侧面之间均上下对称设有连接杆,连接杆下侧中部均设有楔形块,楔形块向下移动时会与相邻的夹紧杆接触。
[0012]作为优选,外壳后侧均开有卡槽。
[0013]作为优选,把手外侧均连接有橡胶皮套。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其显著进步在于:1、本专利技术通过转轮推动主机进行左右移动,使得人们可根据需要调节主机的位置,减少空间的浪费。
[0015]2、本专利技术通过第一弹簧的作用下,能够带动接触架向外侧移动,从而将输出线收缩至外壳内。
[0016]3、本专利技术通过第二弹簧的作用下,能够带动限位杆向下移动,使得限位杆卡住凸块,从而避免主机在使用时发生移动。
[0017]4、在限位杆向上移动时,能够带动楔形块向上移动并与夹紧杆脱离,夹紧杆会在第四弹簧的作用下向内侧移动,使得夹紧杆将充电枪夹紧固定,避免移动主机时脱离。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种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种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移动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充电机构第一种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充电机构第二种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4]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收缩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5]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锁紧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6]图9为本专利技术的限位机构第一种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7]图10为本专利技术的限位机构第二种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8]图11为本专利技术的固定机构第一种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9]图12为本专利技术的固定机构第二种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0]图13为本专利技术的A部分立体放大结构示意图。
[0031]以上附图中:1、固定架,2、第一导轨,21、凸块,3、滑动块,4、主机,5、移动机构,51、固定杆,52、转轴,53、转轮,6、充电机构,61、外壳,62、输出线,63、充电枪,64、把手,7、收缩机构,71、第二导杆,72、接触架,73、第一弹簧,74、活动杆,8、锁紧机构,81、第一固定块,82、限位杆,83、第二弹簧,84、连接架,85、握把,9、限位机构,91、固定套,92、卡块,93、第三弹簧,10、固定机构,101、夹紧杆,102、第二固定块,103、第四弹簧,104、滑动杆,105、连接杆,106、楔形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并结合说明书附图给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
[0033]实施例1一种便于使用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请参考图1、图2、图3、图4、图5、图8、图9、图11、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使用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包括有固定架(1)、第一导轨(2)、凸块(21)、滑动块(3)、主机(4)和充电机构(6),固定架(1)上侧前后对称设有第一导轨(2),固定架(1)内侧间隔均匀设有凸块(21),第一导轨(2)左侧均滑动式设有滑动块(3),滑动块(3)顶部之间设有主机(4),主机(4)上设有用于为新能源汽车充电的充电机构(6),充电机构(6)包括有外壳(61)、输出线(62)、充电枪(63)和把手(64),主机(4)后侧下部设有外壳(61),主机(4)左右两侧下部均放置有充电枪(63),充电枪(63)的数量为4,充电枪(63)下侧与外壳(61)内侧之间均设有输出线(62),输出线(62)的数量为4,充电枪(63)外侧均设有把手(6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移动机构(5),主机(4)下部设有用于移动充电位置的移动机构(5)。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使用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其特征在于,移动机构(5)包括有固定杆(51)、转轴(52)和转轮(53),主机(4)前后两侧下部均间隔均匀设有固定杆(51),固定杆(51)的数量为6,固定杆(51)下侧均转动式设有转轴(52),转轴(52)内侧均设有转轮(53),转轮(53)均与固定架(1)接触。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于使用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用于将输出线(62)收起的收缩机构(7),收缩机构(7)包括有第二导杆(71)、接触架(72)、第一弹簧(73)和活动杆(74),外壳(61)内侧间隔均匀设有四根第二导杆(71),第二导杆(71)上均滑动式设有接触架(72),输出线(62)均绕过相邻的接触架(72)上下两侧,第二导杆(71)上均绕有第一弹簧(73),第一弹簧(73)的两端分别与接触架(72)和外壳(61)连接,接触架(72)外侧均转动式设有活动杆(74),活动杆(74)与接触架(72)之间有阻尼,活动杆(74)转动时会与外壳(61)接触。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便于使用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用于避免主机(4)移动的锁紧机构(8),锁紧机构(8)包括有第一固定块(81)、限位杆(82)、第二弹簧(83)、连接架(84)和握把(85),主机(4)下部的左右两侧均前后对称设有第一固定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小文
申请(专利权)人:刘小文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