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山地光伏柔性支架边锚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91104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8 09: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山地光伏柔性支架边锚结构,包括桁架模块单元,桁架模块单元底部与安装面连接;桁架模块单元顶部连接有顶部模块单元,顶部模块单元一端与柔性支架索连接,柔性支架索表面连接有光伏组件;桁架模块单元的立柱侧表面套设有锚定机构,锚定机构通过锚索与坡面连接。该装置解决了现有柔性光伏技术难以有效兼顾山地环境运输、施工及地貌适应性多种需求的问题,具有结构简单、模块化拆装,布设难度小,运输便利性强,且可以有效应对山地不同坡面角度的安装环境的特点。山地不同坡面角度的安装环境的特点。山地不同坡面角度的安装环境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山地光伏柔性支架边锚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光伏发电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山地光伏柔性支架边锚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适用于光伏发电站工程的地形主要以平原和丘陵为主,随着建设光伏电站的场地趋近开始饱和,一些复杂场址地如山地、丘陵等,正成为光伏电站建设的重要用地;由于山地、丘陵场景存在场地起伏较大、交通运输不变,大型机械进场施工困难的难题,现有的山地光伏柔性技术对于运输、施工及地貌适应性等尚不能较好地兼顾和满足,制约了柔性支架光伏电站的建设;例如专利号为“CN208986877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山地光伏柔性支架,该山地光伏柔性支架通过设置支腿以及支撑装置内部的伸缩杆,使得装置能够在山地中,倾斜角度为30
°
又遭遇强风的天气下稳固使用,提高了装置的稳定性,避免装置倾倒受损,延长了装置的使用寿命;但是整体装置依然体积较大,运输不便,且在山地复杂地形中,难以对多变的地形和坡面角度进行适应;因此,需要设计一种山地光伏柔性支架边锚结构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山地光伏柔性支架边锚结构,该装置解决了现有柔性光伏技术难以有效兼顾山地环境运输、施工及地貌适应性多种需求的问题,具有结构简单、模块化拆装,布设难度小,运输便利性强,且可以有效应对山地不同坡面角度的安装环境的特点。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山地光伏柔性支架边锚结构,包括桁架模块单元,桁架模块单元底部与安装面连接;桁架模块单元顶部连接有顶部模块单元,顶部模块单元一端与柔性支架索连接,柔性支架索表面连接有光伏组件;桁架模块单元的立柱侧表面套设有锚定机构,锚定机构通过锚索与坡面连接。
[0005]优选地,桁架模块单元和顶部模块单元均为桁架结构,桁架模块单元可设置多个,多个桁架模块单元与顶部模块单元之间通过螺栓连接。
[0006]优选地,锚定机构包括U型板,U型板内壁两侧均滑动连接有L形的夹板,夹板与桁架模块单元的立柱抵触配合。
[0007]进一步地,夹板的尺寸与桁架结构的立柱尺寸相适应,可以确保L形的拐角处与立柱的拐角处紧密贴合,夹持后没有空隙松动。
[0008]优选地,U型板侧表面连接有调节螺栓,调节螺栓端部与夹板转动连接;调节螺栓与U型板侧壁之间设置有锁紧螺母。
[0009]优选地,U型板内壁转动连接有锚板,锚板内部开槽,槽内安装多个多孔锚具,锚索一端与多孔锚具连接,另一端与坡面植入的锚筋挂接。
[0010]进一步地,锚筋提前植入坡面适宜的位置,通过挂具与锚索挂接。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2]本技术很好地解决了山地光伏柔性支架边锚部件的运输、施工及地貌适应性问题;通过设置模块化的桁架结构边锚,可以有效为山地施工环境提供良好的运输便利性;通过设置了角度可调,且整体可拆卸的锚定机构,可以满足不同角度和形状的坡面锚定需求,进一步增强了边锚整体框架的抗拉性能。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施工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中锚定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本技术中锚定机构的俯视示意图;
[0016]图中附图标记为:桁架模块单元1,顶部模块单元2,柔性支架索3,光伏组件4,锚定机构5,U型板51,夹板52,调节螺栓53,锁紧螺母54,锚板55,多孔锚具56,锚索6。
具体实施方式
[0017]如图1~图3中,一种山地光伏柔性支架边锚结构,包括桁架模块单元1,桁架模块单元1底部与安装面连接;桁架模块单元1顶部连接有顶部模块单元2,顶部模块单元2一端与柔性支架索3连接,柔性支架索3表面连接有光伏组件4;桁架模块单元1的立柱侧表面套设有锚定机构5,锚定机构5通过锚索6与坡面连接。
[0018]进一步地,锚定机构5可设置多个。
[0019]优选地,桁架模块单元1和顶部模块单元2均为桁架结构,桁架模块单元1可设置多个,多个桁架模块单元1与顶部模块单元2之间通过螺栓连接。
[0020]进一步地,桁架结构的立柱可选用槽钢或角钢作为杆件;桁架内部腹杆体系不局限于十字型交叉型,也可为人字形或八字型。
[0021]优选地,锚定机构5包括U型板51,U型板51内壁两侧均滑动连接有L形的夹板52,夹板52与桁架模块单元1的立柱抵触配合。
[0022]进一步地,夹板52的尺寸与桁架结构的立柱尺寸相适应,可以确保L形的拐角处与立柱的拐角处紧密贴合,夹持后没有空隙松动。
[0023]优选地,U型板51侧表面连接有调节螺栓53,调节螺栓53端部与夹板52转动连接;调节螺栓53与U型板51侧壁之间设置有锁紧螺母54。
[0024]进一步地,同一侧的锁紧螺母54设置不少于2个,避免自松动。
[0025]优选地,U型板51内壁转动连接有锚板55,锚板55内部开槽,槽内安装多个多孔锚具56,锚索6一端与多孔锚具56连接,另一端与坡面植入的锚筋挂接。
[0026]进一步地,锚筋提前植入坡面适宜的位置,通过挂具与锚索6挂接。
[0027]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为:
[0028]使用时,将边锚整体分体成杆件进行运输,运输至预定施工位置后进行组装;根据需要的建设高度,可以增加桁架模块单元1的数量,并且选用多组锚定机构5与边坡进行锚固。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山地光伏柔性支架边锚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桁架模块单元(1),桁架模块单元(1)底部与安装面连接;桁架模块单元(1)顶部连接有顶部模块单元(2),顶部模块单元(2)一端与柔性支架索(3)连接,柔性支架索(3)表面设置光伏组件(4);桁架模块单元(1)的立柱侧表面套设有锚定机构(5),锚定机构(5)通过锚索(6)与坡面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山地光伏柔性支架边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桁架模块单元(1)和顶部模块单元(2)均为桁架结构,桁架模块单元(1)可设置多个,多个桁架模块单元(1)与顶部模块单元(2)之间通过螺栓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山地光伏柔性支架边锚结构,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仁树薛洋洋陈富来冯飞叶海桑高世聪王龙海潘卓群杜新健娄会鹏
申请(专利权)人:三峡珠江发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