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气囊气管导管及其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910477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8 09: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气囊气管导管及其使用方法,属于医疗器械领域,该气囊气管导管包括连接器、通气导管、气囊组件、单向阀、吸痰组件和电极阵列,其中:连接器由呼吸头、导管接头和底座组成,通气导管的末端为斜口,气囊组件包括气囊、气管和气囊接头,气囊套装在通气导管的尾部,电极阵列包括激励电极和检测电极,多个激励电极和检测电极沿气囊的轴向均布,通过检测激励电极和检测电极之间的电阻判断气囊与气管壁之间的贴合度、以指导气囊的充气压力。与现有技术相比,该方案可以直接快速判断气囊压力大小是否合适,以便及时进行调整气囊压力,能够让医护人员根据患者自身的生理状态灵活选择合适的气囊压力,保证手术的快速准确进行。准确进行。准确进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气囊气管导管及其使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气囊气管导管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气管插管术是将一特制的气管内导管通过口腔或鼻腔,经声门置入气管或支气管内的方法,为呼吸道通畅、通气供氧、呼吸道吸引等提供最佳条件,是抢救呼吸功能障碍患者的重要措施,而插入的气管即成为气管导管。气管导管具有如下功能:(1)为病人肺部和麻醉呼吸系统之间的气体流动提供通道。 (2)允许提供正压通气。 (3)保护肺部免受胃内容物和鼻咽部物质(如血液)的污染。
[0003]气管导管在临床使用过程中的临床痛点之一在于充气气囊对血管壁进行封闭的控制。气管导管气囊压力的范围一般为25

30毫米汞柱。病人进行气管插管操作后,应将气管导管内的气囊注气,进而保证气管导管的通气效果。
[0004](1)若气囊压力过低,则易导致微误吸,而套囊上滞留物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病原的重要来源。而且还会导致气道漏气,降低机械通气质量,影响临床治疗效果。
[0005](2)若气囊充气量过大,气囊过高会影响气道黏膜供血,研究结果显示,气囊压超过30cmH2O(1cmH2O=0.098kPa)时,黏膜毛细血管血流开始减少;当气囊压超过50cmH2O时,血流完全被阻断。气囊黏膜压迫超过一定时间,将导致气管黏膜缺血性损伤甚至坏死,严重时可发生气管食管瘘。
[0006]现有气囊型气管导管针对体内气囊(进入患者气管内的气囊)与气管壁贴合度基本采取以下两种方式:(1)仅有在头端有气囊,无特殊方法,与气管壁的贴合度根据医生经验判断。(2)采用气囊压力判断法。通过压力传感器、双气囊等方式等,将患者气管内导管端的气囊压力信息传递给医生,医生通过读取压力指示器的数值或体外侧气囊的体积感知体内气囊压力,同时根据患者状态的生命体征(年龄、性别、肺部活动情况等)控制体内气囊的压力大小,以便达到合理的贴合度。
[0007]对于仅有在头端有气囊的气管导管,其气囊与患者气管壁的贴合度完全有医生的个人经验进行判断,医生无法得知体内气囊实际压力大小,想要达到合理的贴合效果,非常困难。
[0008]对于根据体内气囊压力的大小来判断气囊与患者气管壁的贴合度的方式,相较于前一种方式其贴合度的判断要更加准确一些,但此种方法为一种间接的评估方法,依赖于医生对气囊压力与贴合度对应关系的经验判断,然而每个患者的气管状态不尽相同,受到年龄(代谢状况)、肺部疾病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此种方式虽有所改进,但仍旧非常依赖医生的经验,距离精准的判断气囊与患者气管壁的贴合度仍有相当远的距离。

技术实现思路

[0009]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气囊气管导管及其使用方法,该方案可以直接快速判断气囊压力大小是否合适,以便及时进行调整气囊压力,能够让医护人员
根据患者自身的生理状态灵活选择合适的气囊压力,保证手术的快速准确进行。
[0010]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手段解决上述问题:一种新型气囊气管导管,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器、通气导管、气囊组件、单向阀、吸痰组件和电极阵列,其中:所述连接器由呼吸头、导管接头和底座组成,呼吸头设置在底座的顶部且用于连接呼吸机管道,导管接头设置在底座的底部且用于连接通气导管;所述通气导管的末端为斜口,通气导管靠近斜口的位置开设有通气孔,通气导管的外壁上设置有刻度线;所述气囊组件包括气囊、气管和气囊接头,所述气囊套装在通气导管的尾部,气管的一端连通气囊的内部,气管的另一端连通气囊接头,所述气囊接头通过单向阀连接外部气路;所述吸痰组件包括吸痰管和吸痰阀门,所述吸痰管的一端设置在斜口内侧,吸痰管的另一端通过吸痰阀门连接外部吸痰机;所述电极阵列包括激励电极和检测电极,多个激励电极和检测电极沿气囊的轴向均布,通过检测激励电极和检测电极之间的电阻判断气囊与气管壁之间的贴合度、以指导气囊的充气压力。
[0011]优选的,所述通气导管的两端开设有用于布置气管和吸痰管用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上套装有密封套,其中:所述密封套的外侧设置有定位环槽,定位环槽卡扣在通气导管的管壁上,密封套的中部设置有引导孔,引导孔用于接触密封内部的管路。
[0012]优选的,所述气囊由相互贴合的内气囊和外气囊组成,所述激励电极和检测电极均贴设在内气囊的外表面,外气囊上对应设置有多个定位孔,所述定位孔用于外露激励电极和检测电极的导电片。
[0013]优选的,所述单向阀的腔体由相互连通的通气腔和螺纹腔组成,通气腔和螺纹腔之间设置有导气孔,其中:所述螺纹腔内安装有腰型螺母,腰型螺母的中部设置有连接孔,连接孔内可移动的安装有连接轴,连接轴的末端设置有安装盘,安装盘上设置有密封锥头,密封锥头上套装有密封垫圈,密封锥头的尺寸与导气孔的尺寸一致,安装盘与腰型螺母之间还设置有弹簧;所述通气腔的底部设置有密封环。
[0014]优选的,所述电极内导线贴设在内气囊的外表面上且由外气囊包裹,与电极内导线相连的电极外导线贴设在气管的外壁上。
[0015]优选的,所述气囊接头的主体为气球结构,气球结构的两端安装有螺纹连接管。
[0016]优选的,还包括激励电路、检测电路和控制器,其中:所述激励电路包括激励电源、激励开关以及开关驱动电路,所述激励电源的一端通过激励开关连接激励电极,激励电源的另一端连接检测电极;控制器的输出端通过开关驱动电路控制激励开关的导通和断开;所述检测电路的一端连接检测电极,检测电路的另一端连接控制器的输入端。
[0017]一种新型气囊气管导管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气囊与气管壁贴合度检测步骤:1)电极确定布局:在气囊靠近斜口的一端沿气囊周向均布m个激励电极,每个激励
电极记为A
m
;在气囊远离斜口的另一端沿气囊周向均布n层检测电极,每层检测电极中周向均布有m个检测电极,检测电极共有n*m个,每个电极记为B
nm
;2)电极间电阻计算:每个激励电极均与电源连接,电源的电压为U,每个检测电极连接检测电路,检测电路实时检测每个检测电极的电流I
nm
,并计算电极间的直接电阻R
nm
,R
nm
=U/I
nm
;3)临界参数确定:激励电极与检测电极之间的电阻包括空气电阻、被压紧的气管壁电阻、有粘液的组织电阻中的一种或多种,其中,空气电阻>被压紧的气管壁电阻>有粘液的组织电阻,当气囊漏气或气囊内压不够时,两组电极之间以空气电阻为主,此时电阻最大,记为R1;气囊内压逐步增加,患者气管壁开会被压紧,两组电极之间以气管壁电阻为主,压力进一步增加时,两组电极之间电阻也随之增加,当气囊内压增加到开始阻碍气管壁黏膜毛细血管血流时,此时电阻为R2;当气囊外表面与患者气管壁刚接触时,两组电极之间以有粘液的组织电阻为主,此时电阻最小,极为R3;4)电极状态判断:状态一:若R3<R
nm
<R2,则检测电极B
nm
处于贴合度合理状态;状态二:若R2<R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气囊气管导管,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器(1)、通气导管(2)、气囊组件(3)、单向阀(4)、吸痰组件(5)和电极阵列(6),其中:所述连接器(1)由呼吸头(101)、导管接头(102)和底座(103)组成,呼吸头(101)设置在底座(103)的顶部且用于连接呼吸机管道,导管接头(102)设置在底座(103)的底部且用于连接通气导管(2);所述通气导管(2)的末端为斜口(201),通气导管(2)靠近斜口(201)的位置开设有通气孔(202),通气导管(2)的外壁上设置有刻度线(203);所述气囊组件(3)包括气囊(301)、气管(302)和气囊接头(303),所述气囊(301)套装在通气导管(2)的尾部,气管(302)的一端连通气囊(301)的内部,气管(302)的另一端连通气囊接头(303),所述气囊接头(303)通过单向阀(4)连接外部气路;所述吸痰组件(5)包括吸痰管(501)和吸痰阀门(502),所述吸痰管(501)的一端设置在斜口(201)内侧,吸痰管(501)的另一端通过吸痰阀门(502)连接外部吸痰机;所述电极阵列(6)包括激励电极(601)和检测电极(602),多个激励电极(601)和检测电极(602)沿气囊(301)的轴向均布,通过检测激励电极(601)和检测电极(602)之间的电阻判断气囊(301)与气管壁之间的贴合度、以指导气囊(301)的充气压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气囊气管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导管(2)的两端开设有用于布置气管(302)和吸痰管(501)用的安装孔(204),所述安装孔(204)上套装有密封套(205),其中:所述密封套(205)的外侧设置有定位环槽(206),定位环槽(206)卡扣在通气导管(2)的管壁上,密封套(205)的中部设置有引导孔(207),引导孔(207)用于接触密封内部的管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气囊气管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301)由相互贴合的内气囊(304)和外气囊(305)组成,所述激励电极(601)和检测电极(602)均贴设在内气囊(304)的外表面,外气囊(305)上对应设置有多个定位孔(306),所述定位孔(306)用于外露激励电极(601)和检测电极(602)的导电片。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气囊气管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阀(4)的腔体由相互连通的通气腔(401)和螺纹腔(402)组成,通气腔(401)和螺纹腔(402)之间设置有导气孔(403),其中:所述螺纹腔(402)内安装有腰型螺母(404),腰型螺母(404)的中部设置有连接孔(405),连接孔(405)内可移动的安装有连接轴(406),连接轴(406)的末端设置有安装盘(406),安装盘(406)上设置有密封锥头(407),密封锥头(407)上套装有密封垫圈(408),密封锥头(407)的尺寸与导气孔(403)的尺寸一致,安装盘(406)与腰型螺母(404)之间还设置有弹簧(409);所述通气腔(401)的底部设置有密封环(410)。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气囊气管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内导线(604)贴设在内气囊(304)的外表面上且由外气囊(305)包裹,与电极内导线(604)相连的电极外导线(603)贴设在气管(302)的外壁上。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气囊气管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接头(303)的主体为气球结构,气球结构的两端安装有螺纹连接管。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气囊气管导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激励电路、检测电路
和控制器,其中:所述激励电路包括激励电源、激励开关以及开关驱动电路,所述激励电源的一端通过激励开关连接激励电极,激励电源的另一端连接检测电极;控制器的输出端通过开关驱动电路控制激励开关的导通和断开;所述检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宁凤玲韩小彤樊麦英田馨怡雷南林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惟石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