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全向多功能检测的装配式枢纽检测站及其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908912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8 09: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支持全向多功能检测的装配式枢纽检测站,包括固定部分和转动部分,固定部分包括有位于地下的框架式基座、固定在基座上方的底座、固定在底座上的钢混结构的支撑柱、固定在支撑柱顶部的屋顶;转动部分包括有房屋单元和动力单元,房屋单元为独立结构的装配式房屋,该装配式房屋偏心的穿装在支撑柱上,动力单元驱动房屋单元以支撑柱为轴转动。力单元驱动房屋单元以支撑柱为轴转动。力单元驱动房屋单元以支撑柱为轴转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支持全向多功能检测的装配式枢纽检测站及其使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装配式建筑。

技术介绍

[0002]装配式建筑因为建造工程量少、建造时间短等优点,使其应用广泛,在未来是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新兴的工业化生产方式。
[0003]由于优点多,使得包括活动板房和轻钢房屋在内的装配式房屋被大批量的建造。
[0004]但由于城市人口密度大,就导致出现人流密集度高、人流来源广、持续时间长的问题,而现有的装配式建筑类型上多是固定式建筑,能够提供服务的窗口是固定的,导致出现人流拥挤和服务挤兑的情况。
[0005]现有的解决方案是尽可能的合理规划人流进场和离场线路,同时规划好人员在场内流转的路线,降低拥挤的程度。但在房屋本身结构限制下,问题解决效果一般,难以真正解决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支持全向多功能检测的装配式枢纽检测站,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包括固定部分和转动部分,固定部分包括有位于地下的框架式基座、固定在基座上方的底座、固定在底座上的钢混结构的支撑柱、固定在支撑柱顶部的屋顶;转动部分包括有房屋单元和动力单元,房屋单元为独立结构的装配式房屋,该装配式房屋偏心的穿装在支撑柱上,动力单元驱动房屋单元以支撑柱为轴转动。
[0007]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房屋单元包括有弧形墙体、上顶板、下底板,上顶板和下底板分别穿装在支撑柱上,弧形墙体支撑在两者之间。
[0008]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支撑柱与房屋单元均为多个,每个支撑柱对应穿装一个房屋单元。
[0009]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动力机构包括有电机、与电机动力连接的传动机构,电机设置在屋顶内,传动机构穿过屋顶并插入到支撑柱内,支撑柱侧壁开设开口供传动机构伸出,房屋单元与传动机构动力连接。
[0010]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房屋单元上顶板底部固接有套筒,套筒将支撑柱套在内,套筒内壁设置有带有齿条的凸缘,凸缘通过齿条与动力机构动力连接。
[0011]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动力机构包括有主传动轴、副传动轴、伞齿轮组、独立伞齿轮,主传动轴与电机动力连接,副传动轴的一端通过伞齿轮组连接主传动轴,副传动轴的另一端穿过支撑柱并连接有独立伞齿轮,独立伞齿轮从支撑柱上的开口伸出,伸出的独立伞齿轮与凸缘的齿条啮合。
[0012]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固定部分还包括有拓展支撑台,拓展支撑台呈阶梯结构且其高度与底座相同,底座侧壁上阵列的设置有多个多边形的公接口,拓展支撑台背面设置有同样为多边形的母接口;
当房屋单元在转动时,其边缘接近底座的边缘时形成底座最小站立空间,拓展支撑台通过母接口套入到距最小站立空间最近的公接口上并固定。
[001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还提供了使用支持全向多功能检测的装配式枢纽检测站的方法,使用步骤如下:S1.根据所在地交通、建筑、基建等地理因素,选定检测站预设地点;S2.根据所在地人口聚集状况、人流流动状况,至少选定两个人流方向,第一方向为人流自然流动方向,第二方向是人口聚集地所在的方向;S3.判定所有人流方向中,哪个方向人数最多;S4.施工建造装配式枢纽检测站;S5.在建造过程中通过研判人数最多的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将房屋单元的窗口朝向合适的位置;S6.建造完成后在底座周边划设引导标识,首先在底座周围划设流转通道,然后在第一方向上分别划设连通流转通道的进场通道和离场通道,第二方向参照第一方向;S7.在投入运营后若在人流方向上判断有误,或者在人数上判断有误时,可启动动力单元带动房屋单元转动,调整房屋单元的窗口位置,使其能够更好的服务于正确的人流方向,并重新划设引导标识。
[0014]S8.根据投入运营后每天在不同时间段检测人数情况,在检测站所在地空间允许的情况下,调整房屋单元的角度;S8a.当检测站不在路口附近时,转动房屋单元,使其在检测人数多的时间段转动到与道路红线相垂直的方向;S8b.当检测站不在路口附近时,转动房屋单元,使其在检测人数少的时间段转动到与道路红线相平行的方向;在检测人数多的时间段,转动到与道路红线相垂直的方向的房屋单元,能够将沿着道路红线进行排队的人流截断,并分为前后两部分。
[0015]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包括有S3a.根据检测站所在地单位时间内检测人数判断,可选择在一个底座上设置多个房屋单元的方案。
[0016]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根据检测流程的不同,对多个房屋单元进行进行功能区分,至少指定一个房屋单元为身份验证和身份录入房屋,至少指定另一个房屋单元为采样检测房屋;重新划定引导标识,将所有人流方向的进场通道划设至非采样检测房屋的方向,将离场通道划设在采样检测房屋的方向。
[0017]有益效果:在固定部分作为地基支撑的基础上,创新性的再设置独立的可转动的装配式房屋单元,在保持作为地基的固定部分不动的情况下,单独转动房屋单元可以适应不同的使用环境,通过弧形墙体可组装成圆柱形状或者椭圆柱形状的房屋单元,通过转动能够使其具有不同的朝向,通过分布式管理思路同时进行多人样本检测和或信息采集录入,能够解决传统检测点人流走向过于集中导致拥挤或者检测效率低下的问题,本房屋单元能够为每个人流方向提供大于一个检测窗口,一个房屋单元可以为多个人流方向提供检测窗口,若检测人流的方向较多时完全可以通过增加房屋单元的数量解决问题,灵活性上具有很大的优势。
[0018]通过使用拓展支撑台可以在房屋单元摆动时,增加底座可站立的面积,避免使用
者无法站立或者站立不稳的情况。且根据需要还可以提供具有一定滑动幅度的拓展支撑台作为可选配置,进一步增加实用性。
[0019]在使用方法方面,提供了一套根据所在地环境等因素对建造方案进行修正的模型,按照步骤1至步骤8b的方案可适应多种不同环境,通过所在地环境等因素的不同,适时在建造设计阶段进行调整,同时在完工后房屋单元配合引导标识等手段若存在问题还可以立即对房屋单元进行调整并重新划设引导标识,容错率大大提高,保证了从根本上解决现有检测站所带有的缺陷。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检测站的主视示意图。
[0021]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检测站的剖面示意图。
[0022]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图2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3]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套筒的剖面示意图。
[0024]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房屋单元的剖视图。
[0025]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检测站的侧视示意图。
[0026]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检测站去除屋顶状态的俯视示意图。
[0027]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拓展支撑台的立体示意图。
[0028]图9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拓展支撑台的变形例的立体示意图。
[0029]图10为现有检测站的第一使用状态的现状示意图。
[0030]图11为现有检测站的第二使用状态的现状示意图。
[0031]图12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实施例的第一使用状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支持全向多功能检测的装配式枢纽检测站,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部分和转动部分,固定部分包括有位于地下的框架式基座、固定在基座上方的底座、固定在底座上的钢混结构的支撑柱、固定在支撑柱顶部的屋顶;转动部分包括有房屋单元和动力单元,房屋单元为独立结构的装配式房屋,该装配式房屋偏心的穿装在支撑柱上,动力单元驱动房屋单元以支撑柱为轴转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持全向多功能检测的装配式枢纽检测站,其特征在于,房屋单元包括有弧形墙体、上顶板、下底板,上顶板和下底板分别穿装在支撑柱上,弧形墙体支撑在两者之间。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支持全向多功能检测的装配式枢纽检测站,其特征在于,支撑柱与房屋单元均为多个,每个支撑柱对应穿装一个房屋单元。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持全向多功能检测的装配式枢纽检测站,其特征在于,动力机构包括有电机、与电机动力连接的传动机构,电机设置在屋顶内,传动机构穿过屋顶并插入到支撑柱内,支撑柱侧壁开设开口供传动机构伸出,房屋单元与传动机构动力连接。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支持全向多功能检测的装配式枢纽检测站,其特征在于,房屋单元上顶板底部固接有套筒,套筒将支撑柱套在内,套筒内壁设置有带有齿条的凸缘,凸缘通过齿条与动力机构动力连接。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支持全向多功能检测的装配式枢纽检测站,其特征在于,动力机构包括有主传动轴、副传动轴、伞齿轮组、独立伞齿轮,主传动轴与电机动力连接,副传动轴的一端通过伞齿轮组连接主传动轴,副传动轴的另一端穿过支撑柱并连接有独立伞齿轮,独立伞齿轮从支撑柱上的开口伸出,伸出的独立伞齿轮与凸缘的齿条啮合。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持全向多功能检测的装配式枢纽检测站,其特征在于,固定部分还包括有拓展支撑台,拓展支撑台呈阶梯结构且其高度与底座相同,底座侧壁上阵列的设置有多个多边形的公接口,拓展支撑台背面设置有同样为多边形的母接口;当房屋单元在转动时,其边缘接近底座的边缘时形成底座最小站立空间,拓展支撑台通过母接口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军刘孝春颜归乐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启源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