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池塘底泥就地处理的植生型快速固化方法及其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690708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8 09: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池塘底泥就地处理的植生型快速固化方法及其应用,包括:将池塘水抽干或排干,清理平整池塘边坡;将钢丝网沿着池塘边坡进行布设,将铆钉打入池塘边坡土体内;将水泥、海藻多糖、硫酸亚铁和植物纤维撒入池塘底部,进行就地搅拌;将搅拌好的池塘底泥植生型快速固化材料挖至铺设好的池塘边坡防护装置上,就地应用,形成边坡底泥固化材料;运用插孔装置在抹平好的边坡底泥固化材料上形成植生孔;在植生孔内填满营养土;选择沉水型植物和陆域植物,在营养土内播撒草种或移植植物,在底泥固化材料边坡上播撒草种;对池塘边坡进行洒水养护。本发明专利技术使得池塘底泥既得到了就地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又能够使得池塘边坡具有一定强度和植物生长环境。定强度和植物生长环境。定强度和植物生长环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池塘底泥就地处理的植生型快速固化方法及其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生态环境及资源化利用领域,具体是一种池塘底泥就地处理的植生型快速固化方法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为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强农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护改善生态环境,我国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池塘作为小型农田蓄水工程,可为极端气候下农田灌溉提供基础保障。随着农作物常年施肥导致的污染物流入、大量地表冲积物沉积等原因,大量腐植质导致池塘底部形成一定厚度的淤泥,造成池塘水有毒物质增多、水质富营养化、池塘内小鱼小虾因缺氧死亡、池塘的有效蓄水容量减小等问题,严重影响农田生态环境和灌溉能力。因此,池塘清淤是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0003]目前,传统的池塘清淤一般采用将池塘水排干,采用挖掘机将底泥挖出放置在池塘周边晾干,再用拉土车转运至指定场地就地填埋或底泥处理厂进行二次加工,占用周边农田,就地填埋将导致当地环境二次污染,运至处理厂的底泥进行二次加工,其运输成本及加工成本过高。
[0004]因此,设计一种池塘底泥就地处理的植生型快速固化方法及其应用,对池塘底泥进行植生型快速固化,就地处理,进行重复利用,并就地应用于池塘边坡防护,使得池塘边坡具有一定强度的同时,又能生长植物,对减少工程成本、改善池塘周边环境,助力新时期生态文明建设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池塘底泥就地处理的植生型快速固化方法及其应用,解决高标准农田建设过程中池塘清淤的底泥堆放和处置难题,为池塘底泥资源化利用及运用底泥开展池塘植生型边坡防护提供可靠合理的技术服务,满足高标准农田建设中生态环境保护的需求。本专利技术就地取材、底泥无需挖出晾干或挤压排水,只需掺拌一定比例的水泥、海藻多糖、硫酸亚铁和植物纤维,应用于池塘边坡防护,边坡可播撒草种,植物生长性和存活性良好。池塘底泥既得到了就地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又能够使得池塘边坡具有一定强度和植物生长环境,属于生态环境友好型底泥处置及应用方法。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7]一种池塘底泥就地处理的植生型快速固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8]步骤1,将池塘水抽干或排干,按照工程施工设计,清理平整池塘边坡;
[0009]步骤2,将池塘边坡防护装置中的钢丝网沿着池塘边坡进行布设,将铆钉打入池塘边坡土体内;
[0010]步骤3,按照施工设计,估算池塘底泥方量,并按照池塘底泥植生型快速固化材料的掺拌重量份配比,结合底泥方量,计算水泥、海藻多糖、硫酸亚铁和植物纤维的使用量;
[0011]步骤4,将水泥、海藻多糖、硫酸亚铁和植物纤维撒入池塘底部,运用挖掘机将底泥、水泥、海藻多糖、硫酸亚铁和植物纤维进行就地搅拌,搅拌时间为2

5min;
[0012]步骤5,将搅拌好的池塘底泥植生型快速固化材料用挖掘机挖至铺设好的池塘边坡防护装置上,就地应用,形成边坡底泥固化材料,铺筑厚度为15

20cm,并用挖掘机初期压实,再用人工进行抹平;
[0013]步骤6,运用插孔装置在抹平好的边坡底泥固化材料上形成植生孔,使边坡底泥固化材料在边坡上形成一定厚度带植生孔的护坡层;当池塘较大时,可将池塘分区,并按照步骤3

步骤6重复进行;
[0014]步骤7,对边坡底泥固化材料采用塑料薄膜覆盖1

3天后,撤掉塑料薄膜,洒水养护2

5天;
[0015]步骤8,在养护好的边坡底泥固化材料的植生孔内填满营养土;
[0016]步骤9,选择沉水型植物和陆域植物,在营养土内播撒草种或移植植物,在底泥固化材料边坡上播撒草种;
[0017]步骤10,对池塘边坡进行洒水养护,确保植物生长所需的水分。
[0018]进一步的,所述池塘底泥植生型快速固化材料中各组分的重量份配比为底泥5

15重量份、水泥1重量份、海藻多糖0.1

0.3重量份、硫酸亚铁0.15

0.2重量份、植物纤维0.08

0.1重量份。
[0019]进一步的,所述水泥为标号425的普通硅酸盐水泥。
[0020]进一步的,所述植物纤维为小麦秆或水稻秆搅碎后的长度为1

4cm的纤维材料。
[0021]进一步的,所述插孔装置包括压杆、套筒、压板、压杆盒、压孔杆件,压板固定于压杆底部,压孔杆件为圆柱体筒状结构,下端封口,多个压孔杆件均匀竖直布置于压板底部,压杆在套筒内上下活动,将压杆连同压板和压孔杆件压入边坡底泥固化材料中,形成所述植生孔。
[0022]一种如上所述的池塘底泥就地处理的植生型快速固化方法在池塘边坡或农田生态沟渠边坡防护中的应用。
[0023]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池塘底泥植生型快速固化材料中的底泥源于池塘排水后的原始材料,底泥无需挖出晾干,不占用周边农田;掺拌材料中的水泥、海藻多糖、硫酸亚铁和植物纤维均为市场中常见的材料,易于购买,价格低廉;采用底泥植生型快速固化方法,即将掺拌材料直接撒至排干水的池塘内,与底泥进行就地搅拌,无需二次拉运,搅拌时间短,底泥易于形成固体颗粒,植物纤维对形成的固体材料提供了充分的孔隙度,增大了植物草种发芽和生根与空气和水分的连通性;所述插孔装置使得池塘边坡上的底泥固化材料形成植生孔,在植生孔内填入营养土,为植物初期发芽和生长提供环境;将底泥固化材料就地应用于池塘边坡防护,实现底泥的资源化利用,解决池塘淤泥堆放难题。
附图说明
[0024]图1是本专利技术池塘抽水或排水并铺设防护装置后整体示意图;
[0025]图2是本专利技术池塘边坡防护装置示意图;
[0026]图3是本专利技术插孔装置示意图;
[0027]图4是本专利技术基于池塘底泥快速固化后的池塘边坡防护应用效果图。
[0028]图中附图标记分述如下:1、池塘边坡;2、池塘边坡防护装置(2

1钢丝网;2

2铆钉);3、池塘底部;4、插孔装置(4

1压杆;4

2套筒;4

3压板;4

4压杆盒;4

5压孔杆件);5、底泥固化材料;6、植生孔;7、营养土;8、植物。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0]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池塘底泥就地处理的植生型快速固化方法及其应用,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池塘底泥就地处理的植生型快速固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将池塘水抽干或排干,按照工程施工设计,清理平整池塘边坡;步骤2,将池塘边坡防护装置中的钢丝网沿着池塘边坡进行布设,将铆钉打入池塘边坡土体内;步骤3,按照施工设计,估算池塘底泥方量,并按照池塘底泥植生型快速固化材料的掺拌重量份配比,结合底泥方量,计算水泥、海藻多糖、硫酸亚铁和植物纤维的使用量;步骤4,将水泥、海藻多糖、硫酸亚铁和植物纤维撒入池塘底部,运用挖掘机将底泥、水泥、海藻多糖、硫酸亚铁和植物纤维进行就地搅拌,搅拌时间为2

5min;步骤5,将搅拌好的池塘底泥植生型快速固化材料用挖掘机挖至铺设好的池塘边坡防护装置上,就地应用,形成边坡底泥固化材料,铺筑厚度为15

20cm,并用挖掘机初期压实,再用人工进行抹平;步骤6,运用插孔装置在抹平好的边坡底泥固化材料上形成植生孔,使边坡底泥固化材料在边坡上形成一定厚度带植生孔的护坡层;当池塘较大时,可将池塘分区,并按照步骤3

步骤6重复进行;步骤7,对边坡底泥固化材料采用塑料薄膜覆盖1

3天后,撤掉塑料薄膜,洒水养护2

5天;步骤8,在养护好的边坡底泥固化材料的植生孔内填满营养土;步骤9,选择沉水型植物和陆域植物,在营养土内播撒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志华黄金权李力许文盛刘同宦王一峰蔡道明邹翔张文杰杨晶鄢博师哲李昊
申请(专利权)人: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