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隧道平导排烟通道的隔板单元、结构及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906763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8 09: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隧道平导排烟通道的隔板单元、结构及施工方法,其中隔板单元包括受力梁、分隔板、受力梁预埋槽和分隔板预埋槽,受力梁预埋槽沿平导轴线对称设置于平导侧壁,分隔板预埋槽沿平导轴线对称设置于平导侧壁,受力梁的两端分别插入受力梁预埋槽,分隔板的数量至少为两个,所有分隔板放置于受力梁上且在平导内横向分布,且靠近平导侧壁的分隔板伸入分隔板预埋槽。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板梁叠合的方案实现了化整为零,受力梁、分隔板尺寸小、重量轻,既节省材料用量,又节省隧道空间。设置受力梁预埋槽和分隔板预埋槽,减少施工工序,增强结构稳定性。仅需简易、轻巧的吊装设备即可完成梁板架设,满足在狭小的隧道中施工的需求,提高了施工效率。施工效率。施工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隧道平导排烟通道的隔板单元、结构及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隧道工程
,尤其涉及一种隧道平导排烟通道的隔板单元、结构及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受隧道长度、环境敏感区、施工工期、通风等多方面影响,通常5km以上隧道会增设一个隧道平导,一般是局部设置,比如设置500~1000m不等长度的平导或斜井,重要隧道甚至是全长设置隧道平导,其作用是满足正洞排烟和通风的需求。隧道平导实现正洞排烟和通风需求的方式是,在隧道平导约3/4高度上设置平面型隔板,与隧道环形壁形成气密性较好的排气通道。
[0003]现有技术的隧道平导的排烟通道隔板是在隧道平导6内搭设支架、现浇12cm厚度的钢筋混凝土整板7(图1),但是这种施工方法需要搭设、拆除支架,需要拆卸模板,支架占用掘进通道,施工效率较低、施工费用较高,很难适应现代建设进度需求;加之隧洞内本身作业环境差,该方案的劳动强度又大,人工成本增加,施工质量还难以控制。
[0004]后来,提出采用预制6cm厚度的高强度预制板8代替现浇板隔板(图2),该方案为满足隧道平导尺寸的需求,高强度预制板8横向宽度至少为6m,对于平面尺寸大、但厚度薄的混凝土板,抗折强度要求极高,且要承受运输过程的变形和开裂风险,实施难度较大,且满足要求的预制板造价极高,超出了一个附属结构的应有价值。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隔板结构整体重量大,装拆困难,施工效率低的问题,提供一种隧道平导排烟通道的隔板单元、结构及施工方法。/>[0006]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隧道平导排烟通道的隔板单元,包括受力梁、分隔板、受力梁预埋槽和分隔板预埋槽,所述受力梁预埋槽沿平导轴线对称设置于平导侧壁,所述分隔板预埋槽沿平导轴线对称设置于平导侧壁,所述受力梁的两端分别插入所述受力梁预埋槽,所述分隔板的数量至少为两个,所有所述分隔板放置于所述受力梁上且在平导内横向分布,靠近平导侧壁的所述分隔板伸入所述分隔板预埋槽。
[0008]本专利技术的隧道平导排烟通道的隔板单元,采用分隔板和受力梁叠合的方案,受力梁连接平导两侧壁且垂直于平导轴线设置,若干分隔板放置于受力梁上且在平导内横向分布,受力梁主要负责承受压力,而分隔板仅需承受自身重量和检修人员的重量,板、梁各自分工明确,因此可以采用较薄的分隔板。板梁叠合的方案实现了化整为零,将分隔板设计成至少两个,受力梁、分隔板尺寸小、重量轻,既节省材料用量、节约造价,又能节省隧道空间。进一步,本专利技术通过在平导侧壁预先设置受力梁预埋槽和分隔板预埋槽,受力梁预埋槽和分隔板预埋槽可以与平导衬砌一同浇筑成型,减少了施工工序,增强了结构稳定性,也便于受力梁和分隔板的安装,仅需简易、轻巧的吊装设备即可完成梁板架设,满足在狭小的隧道
中施工的需求,提高了施工效率。
[0009]优选地,相邻所述分隔板之间开设U型坡口,所述U型坡口采用填缝材料填充。
[0010]通过设置U型坡口,在搭设完成后用填缝材料填充U型坡口,保证隔板之间连接密实程度,提升排烟通道气密性。
[0011]优选地,所述受力梁内设有预应力筋,所述预应力筋沿所述受力梁中心线向下偏移布置。
[0012]由于受力梁需要承受较大的重力,是主要的受力构件,需要加强梁体结构设计,张拉预应力。将预应力筋沿受力梁的中心线向下偏移布置,能够更好的平衡由于受力梁自重和外荷载引起的内力和抵抗变形。
[0013]优选地,隧道平导排烟通道的隔板单元还包括支撑部,所述支撑部固定于所述平导侧壁,所述支撑部位于所述受力梁预埋槽的下部,所述支撑部用于支撑所述受力梁预埋槽。
[0014]通过增设固定于平道侧壁的支撑部,提升受力梁预埋槽承受压力的能力,确保整体结构的稳定。
[0015]优选地,所述受力梁预埋槽与所述分隔板预埋槽均浇筑于平导二衬内。
[0016]将受力梁预埋槽与所述分隔板预埋槽均浇筑于平导二衬内,能够进一步提升平导排烟通道的隔板结构锚固性能,使结构整体性更好、承载能力更强。
[0017]一种隧道平导排烟通道的隔板结构,包括至少两个隧道平导排烟通道的隔板单元,所有隔板单元沿着平导轴向连续分布。
[0018]优选地,所述受力梁之间的间隔距离、所述受力梁预埋槽之间的间隔距离、所述分隔板预埋槽的长度均与所述分隔板长度相同。
[0019]采用这种结构设置,可以确保受力梁能够插入受力梁预埋槽,分隔板可以置入分隔板预埋槽,分隔板搭设在受力梁上,保证结构安装质量和整体密封性能。
[0020]一种隧道平导排烟通道的隔板结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1]S1.在平导侧壁浇筑所述受力梁预埋槽和所述分隔板预埋槽;
[0022]S2.将所述受力梁的两端插入对应的所述受力梁预埋槽;
[0023]S3.在所述受力梁上安装所述分隔板,且将靠近平导侧壁的所述分隔板伸入所述分隔板预埋槽;
[0024]S4.完成隧道平导排烟通道的隔板结构施工。
[0025]采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隧道平导排烟通道的隔板结构施工方法,利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隧道平导排烟通道的隔板结构,可以简便、快捷的进行施工,仅需简易、轻巧的吊装设备即可完成梁板架设,满足在狭小的隧道中施工需求,提升了施工效率,缩短工期。
[0026]优选地,所述受力梁预埋槽和所述分隔板预埋槽浇筑于平导二衬内,所述S1包括以下步骤:
[0027]S11.采用伸缩杆支撑第一临时模板,将第一临时模板搭建为供所述受力梁一端插入的第一槽状结构,用密封模板将所述第一槽状结构的槽口封闭;将第二临时模板搭建为供所述分隔板的长边置入的第二槽状结构;所述受力梁预埋槽的上部预留有供所述第二槽状结构插入的缺口,每完成两个所述第一槽状结构的的搭建,在相邻两个所述缺口之间搭放所述第二槽状结构;
[0028]S12.用混凝土浇筑所述平导二衬,待混凝土达设计强度后,缩短所述伸缩杆、拆除所述第一临时模板和所述密封模板,形成所述受力梁预埋槽;拆除所述第二临时模板,形成所述分隔板预埋槽。
[0029]优选地,相邻所述分隔板之间开设U型坡口,所述U型坡口采用填缝材料填充,所述S3包括以下步骤:
[0030]S31.浇筑在平导内沿横向搁置于所述受力梁上的所述分隔板之间的所述U型坡口,及所述分隔板与平导二衬间的缝口;
[0031]S32.浇筑相邻两跨所述受力梁之间的所述分隔板的所述U型坡口。
[0032]采用这种浇筑方式,可以确保优先浇筑的分隔板整体性更好,充分发挥其承载能力,可供施工人员及施工设备等安全通过,提前将分隔板之间的变形释放,之后再浇筑相邻两跨受力梁之间的分隔板的U型坡口,使得整体结构内力状态得到优化。
[003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34]1.本专利技术的隧道平导排烟通道的隔板结构,包括多个沿着隧道轴向连续分布的隔板单元,其中隧道平导排烟通道的隔板单元采用分隔板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隧道平导排烟通道的隔板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受力梁(1)、分隔板(2)、受力梁预埋槽(3)和分隔板预埋槽(4),所述受力梁预埋槽(3)沿平导轴线对称设置于平导侧壁,所述分隔板预埋槽(4)沿平导轴线对称设置于平导侧壁,所述受力梁(1)的两端分别插入所述受力梁预埋槽(3),所述分隔板(2)的数量至少为两个,所有所述分隔板(2)放置于所述受力梁(1)上且在平导内横向分布,靠近平导侧壁的所述分隔板(2)伸入所述分隔板预埋槽(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平导排烟通道的隔板单元,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分隔板(2)之间开设U型坡口(21),所述U型坡口(21)采用填缝材料填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平导排烟通道的隔板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受力梁(1)内设有预应力筋,所述预应力筋沿所述受力梁(1)中心线向下偏移布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平导排烟通道的隔板单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部,所述支撑部固定于所述平导侧壁,所述支撑部位于所述受力梁预埋槽(3)的下部,所述支撑部用于支撑所述受力梁预埋槽(3)。5.根据权利要求1

4任一所述的一种隧道平导排烟通道的隔板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受力梁预埋槽(3)与所述分隔板预埋槽(4)均浇筑于平导二衬(6)内。6.一种隧道平导排烟通道的隔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个如权利要求1

5任一所述的一种隧道平导排烟通道的隔板单元,所有隔板单元沿着平导轴向连续分布。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隧道平导排烟通道的隔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受力梁(1)之间的间隔距离、所述受力梁预埋槽(3)之间的间隔距离、所述分隔板预埋槽(4)的长度均与所述分隔板(2)长度相同。8.一种权利要求6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牟廷敏康玲邹圻张翼王欢柏颢原李伟邹海云李宸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省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