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金属材料冷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90567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8 09: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金属加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金属材料冷却装置,包括冷却箱,其特征在于:冷却箱的左右两侧表面均设有进料组件,冷却箱的内部左右两侧均设有外表面清理组件,冷却箱的内部中侧设有冷却组件,冷却组件包含有位于冷却箱顶部表面的工作板,工作板的顶部前侧安装有冷风机,工作板的顶部后侧开设有通水接口。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冷却箱、进料组件、外表面清理组件、冷却组件的一体化设置,使得金属物件通过进料组件进入冷却箱的内部,通过外表面清理组件清理表面杂质污物后在进入冷却组件处进行冷却,使其在进行冷却时不会因表面沾染杂物导致冷却效果不理想,且一体化设置加快了冷却进程,与传统自然冷却相比对显著的缩短了冷却的生产时间。产时间。产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金属材料冷却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金属加工
,具体为一种金属材料冷却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金属是一种具有光泽、富有延展性、容易导电和导热等性质的物质,金属的上述特质都跟金属晶体内含有自由电子有关,在自然界中,绝大多数金属以化合态存在,少数金属例如金、铂、银和铋以游离态存在,金属矿物多数是氧化物及硫化物,其他存在形式有氯化物、硫酸盐、碳酸盐及硅酸盐,金属之间的连结是金属键,因此随意更换位置都可再重新建立连结,这也是金属延展性良好的原因,金属元素在化合物中通常只显正价,相对原子质量较大的被称为重金属,在金属加工的时候,需要对金属表面进行处理,金属表面处理对金属表面打磨较为常见,在对金属表面打磨的时候会产生很大的热量;
[0003]在对金属表面进行冷却处理时,通常采用自然冷却的方式,由于其表面通常加工完毕后表面产生热量同时沾染大量灰尘和杂物,在对其进行冷却时使得冷却效果不佳,同时冷却装置需要对不同尺寸大小的物件进行冷却处理,这样造成需要使用不同类型大小的冷却装置以适应不同尺寸大小的金属物件。
[0004]鉴于此,我们提出一种金属材料冷却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弥补以上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金属材料冷却装置。
[0006]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0007]一种金属材料冷却装置,包括冷却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箱的左右两侧表面均设有进料组件,所述冷却箱的内部左右两侧均设有外表面清理组件,所述冷却箱的内部中侧设有冷却组件,所述冷却组件包含有位于所述冷却箱顶部表面的工作板,所述工作板的顶部前侧安装有冷风机,所述工作板的顶部后侧开设有通水接口;
[0008]所述冷却箱背部中侧表面安装有冷凝水箱,所述冷凝水箱的内部设有抽水泵,抽水泵的输出端连通有冷凝水输送管,所述冷凝水输送管的顶部连通于所述通水接口的表面。
[0009]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进料组件包含有固定连接于所述冷却箱外侧表面的若干组连接挂耳,所述连接挂耳的表面均固定连接有一组耐热环,每组所述进料组件设有两组耐热环,两组所述耐热环通过内部固定连接有的固定杆相连接,两组所述耐热环之间转动连接有呈等间距环形分布的三组转动柱,所述转动柱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架,所述连接架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组装架,所述组装架之间均转动连接有一组辊轮。
[0010]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外表面清理组件包含有固定连接于所述冷却箱表面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内侧表面转动连接有一组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一组连接框架,所述连接框架的表面均开设有方形开槽,所述方形开槽的内部设有传动螺纹杆,其表面螺纹连接有套块,两侧套块的顶部表面固定连接有一组放置板,所述放置板的底
部安装有第二驱动电机,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传动有传动轮与传动带,其传动轮与传动带连接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清理辊,所述清理辊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呈等间距均匀分布的若干清理毛刷。
[0011]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连接框架的顶部外侧表面均安装有第一驱动电机,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与方形开槽内部的传动螺纹杆固定连接。
[0012]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支撑架远离所述支撑柱的一侧均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部转动连接有丝杆,所述丝杆的表面均螺纹连接有固定套杆,所述固定套杆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两组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顶部转动连接有支撑杆,所述连接框架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支撑杆远离所述连接块的一端均转动连接于所述固定块的表面。
[0013]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支撑架的外侧表面均安装有第三驱动电机,所述第三驱动电机与所述丝杆同轴连接。
[0014]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冷却组件包含有固定连接于所述冷却箱内部中侧表面的漏水板,所述漏水板的顶部前后两侧表面均固定连接有隔热板,所述隔热板的顶部固定连接于所述工作板的表面。
[0015]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工作板的底部内侧表面固定连接有出风板,所述通水接口的底部连通有通水管,所述通水管的底部安装有冷凝水喷淋头。
[0016]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隔热板的底部内侧表面均固定连接有传动架,所述传动架之间转动连接有多组呈等间距均匀分布的若干传动辊。
[0017]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冷却箱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冷凝积水箱,所述冷凝积水箱的底部前侧连通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的表面安装有流量阀。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9]1、本专利技术通过冷却箱、进料组件、外表面清理组件、冷却组件的一体化设置,使得金属物件通过进料组件进入冷却箱的内部,通过外表面清理组件清理表面杂质污物后在进入冷却组件处进行冷却,使其在进行冷却时不会因表面沾染杂物导致冷却效果不理想,且一体化设置加快了冷却进程,与传统自然冷却相比对显著的缩短了冷却的生产时间。
[0020]2、本专利技术通过进料组件上设有的可自适应工件尺寸大小的辊轮结构,使得工件通过三组辊轮的导向实现传动,同时可进行全方位的旋转,使其在通过冷却组件时无需人工翻动工件即可进行全方位的冷却。
[0021]3、本专利技术通过外表面清理组件设有的多种调节结构,使得清理辊可通过多电机调节,使其可接近不同物件尺寸大小的工件表面对其表面杂质进行清理排除,使得其加工冷却效率更高,冷却效果更好。
[0022]4、本专利技术通过冷却箱内部设有的出风板、冷凝水喷淋头的一体化设置,使得金属物件可在风冷的同时经过喷淋头向外表面进行冷凝喷水处理,使得冷却效果更加快速,产品产出质量更加洁净良好。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本专利技术背部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3为本专利技术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4为本专利技术正面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5为本专利技术冷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6为本专利技术冷却组件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7为本专利技术连接框架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8为本专利技术外表面清理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9为本专利技术进料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中:1、冷却箱;2、进料组件;20、连接挂耳;21、耐热环;22、固定杆;23、转动柱;24、连接架;25、组装架;26、辊轮;3、外表面清理组件;30、支撑架;300、滑槽;301、丝杆;302、固定套杆;303、第三驱动电机;304、连接块;305、支撑杆;31、支撑柱;32、连接框架;320、方形开槽;321、固定块;33、第一驱动电机;34、放置板;35、第二驱动电机;36、转动轴;37、清理辊;370、清理毛刷;4、冷却组件;40、隔热板;41、漏水板;42、传动架;43、传动辊;44、工作板;440、出风板;45、通水接口;450、通水管;451、冷凝水喷淋头;46、冷风机;5、冷凝积水箱;50、排水管;51、流量阀;6、冷凝水箱;60、冷凝水输送管。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金属材料冷却装置,包括冷却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箱(1)的左右两侧表面均设有进料组件(2),所述冷却箱(1)的内部左右两侧均设有外表面清理组件(3),所述冷却箱(1)的内部中侧设有冷却组件(4),所述冷却组件(4)包含有位于所述冷却箱(1)顶部表面的工作板(44),所述工作板(44)的顶部前侧安装有冷风机(46),所述工作板(44)的顶部后侧开设有通水接口(45);所述冷却箱(1)背部中侧表面安装有冷凝水箱(6),所述冷凝水箱(6)的内部设有抽水泵,抽水泵的输出端连通有冷凝水输送管(60),所述冷凝水输送管(60)的顶部连通于所述通水接口(45)的表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属材料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组件(2)包含有固定连接于所述冷却箱(1)外侧表面的若干组连接挂耳(20),所述连接挂耳(20)的表面均固定连接有一组耐热环(21),每组所述进料组件(2)设有两组耐热环(21),两组所述耐热环(21)通过内部固定连接有的固定杆(22)相连接,两组所述耐热环(21)之间转动连接有呈等间距环形分布的三组转动柱(23),所述转动柱(23)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架(24),所述连接架(24)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组装架(25),所述组装架(25)之间均转动连接有一组辊轮(26)。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属材料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表面清理组件(3)包含有固定连接于所述冷却箱(1)表面的支撑架(30),所述支撑架(30)的内侧表面转动连接有一组支撑柱(31),所述支撑柱(31)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一组连接框架(32),所述连接框架(32)的表面均开设有方形开槽(320),所述方形开槽(320)的内部设有传动螺纹杆,其表面螺纹连接有套块,两侧套块的顶部表面固定连接有一组放置板(34),所述放置板(34)的底部安装有第二驱动电机(35),所述第二驱动电机(35)的输出端传动有传动轮与传动带,其传动轮与传动带连接有转动轴(36),所述转动轴(36)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清理辊(37),所述清理辊(37)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呈等间距均匀分布的若干清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银萍蔡云光徐鹏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