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墙面打孔定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904707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8 09: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墙面打孔定位装置,涉及墙面打孔技术领域,包括底座、设于底座上方的升降机构、设于升降机构上方的升降平台以及设于升降平台上方的打孔定位机构,底座顶部开设有滑槽;打孔定位机构包括固定设置于升降平台顶部的承载板、固定设置于承载板一侧液压缸、活动设置于液压缸另一侧的液压杆、固定设置于液压杆另一端的防护箱、固定设置于防护箱内部的电机、固定设置于电机输出端的钻杆、固定设置于防护箱一侧的套杆以及安装于升降平台顶部的防尘罩。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通过设置的打孔定位机构,限位块在限位槽内活动,便于防止防护箱和电机在移动过程中发生偏移,套杆移动至活动孔内,钻杆进行钻孔时,灰尘均积聚在防尘罩内。在防尘罩内。在防尘罩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墙面打孔定位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墙面打孔
,特别涉及一种建筑墙面打孔定位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墙面装修是建筑设计的组成部分,现代室内墙面运用色彩、质感的变化来美化室内环境、调节照度,选择各种具有易清洁和良好物理性能的材料,以满足多方面的使用功能,在墙面装修过程中,经常需要利用打孔定位装置对墙面进行打孔,便于后期安装插座。
[0003]目前,打孔定位装置是指利用比目标物更坚硬、更锐利的工具通过旋转切削或旋转挤压的方式,在目标物的所需位置留下圆柱形孔或洞的机械和设备统称。
[0004]现有的建筑墙面打孔定位装置,打孔定位装置通常是在电机的外部安装外壳,人工手持打孔定位装置对所需打孔的墙面进行打孔,然而手持打孔定位装置具有一定的重量,人工长时间手持会造成打孔定位装置不稳定,使得钻孔呈弯曲状,在打孔过程中产生较多灰尘,灰尘飞散,易被工作人员吸入,且人工手持具有局限性,不便对较高高度的墙面进行打孔,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建筑墙面打孔定位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墙面打孔定位装置,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的建筑墙面打孔定位装置存在的打孔定位装置通常是在电机的外部安装外壳,人工手持打孔定位装置对所需打孔的墙面进行打孔,然而手持打孔定位装置具有一定的重量,人工长时间手持会造成打孔定位装置不稳定,使得钻孔呈弯曲状,且在打孔过程中产生较多灰尘,灰尘飞散,易被工作人员吸入,且人工手持具有局限性,不便对较高高度的墙面进行打孔。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建筑墙面打孔定位装置,包括底座、设于底座上方的升降机构、设于升降机构上方的升降平台以及设于升降平台上方的打孔定位机构,所述底座顶部开设有滑槽;
[0007]所述打孔定位机构包括固定设置于升降平台顶部的承载板、固定设置于承载板一侧液压缸、活动设置于液压缸另一侧的液压杆、固定设置于液压杆另一端的防护箱、固定设置于防护箱内部的电机、固定设置于电机输出端的钻杆、固定设置于防护箱一侧的套杆以及安装于升降平台顶部的防尘罩,所述升降平台的顶部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防护箱底部通过限位块活动设置于限位槽内,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贯穿防护箱,且延伸至套杆内,所述防尘罩的一端开设有与套杆相适配的活动孔;
[0008]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固定设置于底座顶部的电动升降杆、活动设置于滑槽内的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通过第一活动柱活动设置于第一滑块上的第一活动杆以及通过第二活动柱活动设置于第二滑块上的第二活动杆,所述电动升降杆顶部固定设置于升降平台的底部。
[0009]优选地,所述第二活动杆的顶部活动连接有第三活动柱,所述第三活动柱顶部固
定设有第三滑块。设置的第三活动柱便于第二活动杆进行翻转。
[0010]优选地,所述第一活动杆的顶部贯穿第二活动杆,且活动连接有第四活动柱,所述第四活动柱顶部固定设置有第四滑块,所述第三滑块和第四滑块顶部均固定设置于升降平台的底部。设置的第四活动柱便于第一活动杆进行翻转。
[0011]优选地,所述升降机构设置有两组,两组所述升降机构关于底座的平分面对称分布。设置的两组升降机构便于对升降平台进行限位,防止其在升降过程中发生偏移。
[0012]优选地,所述防尘罩设置为漏斗状,所述防尘罩远离钻杆的一端固定设置有伸缩套。打孔工作时,将防尘罩设有伸缩套的一端与墙面相贴合,防止灰尘飞散。
[0013]优选地,所述防尘罩的顶部固定设置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通过螺栓安装于升降平台顶部。通过设置的安装架便于安装与拆卸防尘罩。
[0014]优选地,所述底座的底部四角均固定设置有活动轮,四组所述活动轮呈矩阵分布,所述底座的一侧固定设置有两组推杆。设置的活动轮便于装置整体进行移动。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6]本技术中,通过设置的打孔定位机构,将装置整体移至墙面一侧,使得防尘罩与墙面紧密贴合,液压缸通过液压杆带动防护箱、电机、套杆以及钻杆进行移动,由于防护箱通过限位块在限位槽内活动,便于防止防护箱和电机在移动过程中发生偏移,定位准确,套杆移动至活动孔内,钻杆进行钻孔时,灰尘均积聚在防尘罩内,防止灰尘飞散对工作人员造成影响,通过电动升降杆带动升降平台进行移动,便于对不同高度的墙面进行打孔,且通过第一滑块、第二滑块、第一活动杆以及第二活动杆的相互配合,便于提高升降平台在进行升降过程中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一种建筑墙面打孔定位装置的立体图;
[0018]图2为本技术一种建筑墙面打孔定位装置的内部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一种建筑墙面打孔定位装置中电动升降杆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图1中的A处放大图;
[0021]图5为本技术图2中的B处放大图。
[0022]图中:1、底座;2、升降平台;3、滑槽;4、第一滑块;5、第一活动杆;6、第二活动杆;7、第二滑块;8、电动升降杆;9、液压缸;10、防护箱;11、电机;12、套杆;13、钻杆;14、防尘罩;15、限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
[0024]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5]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6]请参照图1—5所示,本技术为一种建筑墙面打孔定位装置,包括底座1、设于底座1上方的升降机构、设于升降机构上方的升降平台2以及设于升降平台2上方的打孔定位机构,底座1顶部开设有滑槽3;
[0027]打孔定位机构包括固定设置于升降平台2顶部的承载板、固定设置于承载板一侧液压缸9、活动设置于液压缸9另一侧的液压杆、固定设置于液压杆另一端的防护箱10、固定设置于防护箱10内部的电机11、固定设置于电机11输出端的钻杆13、固定设置于防护箱10一侧的套杆12以及安装于升降平台2顶部的防尘罩14,升降平台2的顶部开设有限位槽15,防护箱10底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墙面打孔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设于底座(1)上方的升降机构、设于升降机构上方的升降平台(2)以及设于升降平台(2)上方的打孔定位机构,所述底座(1)顶部开设有滑槽(3);所述打孔定位机构包括固定设置于升降平台(2)顶部的承载板、固定设置于承载板一侧液压缸(9)、活动设置于液压缸(9)另一侧的液压杆、固定设置于液压杆另一端的防护箱(10)、固定设置于防护箱(10)内部的电机(11)、固定设置于电机(11)输出端的钻杆(13)、固定设置于防护箱(10)一侧的套杆(12)以及安装于升降平台(2)顶部的防尘罩(14),所述升降平台(2)的顶部开设有限位槽(15),所述防护箱(10)底部通过限位块活动设置于限位槽(15)内,所述电机(11)的输出端贯穿防护箱(10),且延伸至套杆(12)内,所述防尘罩(14)的一端开设有与套杆(12)相适配的活动孔;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固定设置于底座(1)顶部的电动升降杆(8)、活动设置于滑槽(3)内的第一滑块(4)和第二滑块(7)、通过第一活动柱活动设置于第一滑块(4)上的第一活动杆(5)以及通过第二活动柱活动设置于第二滑块(7)上的第二活动杆(6),所述电动升降杆(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飞刘美连朱承杲尹黄弟司金兰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泓宇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