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箱体结构及衣物处理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903202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8 09: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箱体结构及衣物处理设备。所述箱体结构包括支撑梁和底座,底座设置于箱体结构的下侧。所述底座为封闭结构,底座包括底板和外围板,所述底板的外周设置外围板,且底板和外围板一体成型设计。采用全封闭式的底座,有利于提高底座的强度,并稳定支撑支撑梁,延长箱体结构的使用寿命,同时避免灰尘、虫类和鼠类从底座进入箱体结构内部,造成箱体结构的破坏。所述底板设置检测装置,且所述检测装置位于底板的最低处,以方便在生产线上直接检测衣物处理设备是否漏水,无需人工检测,在使用过程中检测装置也能将检测情况反馈给用户。馈给用户。馈给用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箱体结构及衣物处理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衣物处理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箱体结构及衣物处理设备。

技术介绍

[0002]洗衣机、烘干机或洗烘一体机等衣物处理设备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家用电器。箱体结构构成衣物处理设备的框架。在箱体结构的下方设置底座,用于支撑箱体结构。
[0003]现有技术的底座一般为中空形式,在底座的高度方向上设置贯穿底座的通孔。将底座设置为中空形式,便于在衣物处理设备组装的过程中,检测衣物处理设备是否漏水。通常是依赖生产线的员工在底座的下方放置纸板,通过观察纸板上是否有水来判断衣物处理设备是否漏水。但是这种检测漏水的方法自动化程度不高,且中空的底座不利于洗衣机、烘干机或洗烘一体机这些衣物处理设备箱体结构的强度。同时,也有灰尘、虫类等通过底座进入衣物处理设备内部,造成衣物处理设备被污染或损害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箱体结构及衣物处理设备,提高底座的强度,同时避免灰尘、虫类和鼠类从底座进入箱体结构内部。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6]一种箱体结构,所述箱体结构包括支撑梁和底座,所述底座设置于箱体结构的下侧,所述底座为封闭结构,所述底座包括底板和外围板,所述底板的外周设置外围板,且底板和外围板一体成型设计。采用全封闭式的底座,有利于提高底座的强度,并稳定支撑支撑梁,延长箱体结构的使用寿命。同时避免灰尘、虫类和鼠类从底座进入箱体结构内部,造成箱体结构的破坏。
[0007]进一步的,所述底板设置检测装置,且所述检测装置位于底板的最低处。检测装置用于便捷的检测衣物处理设备是否漏水。
[0008]进一步的,所述底板上包括第三安装部,所述第三安装部包括第三安装侧板、第四安装侧板和第五安装侧板,所述第三安装侧板和底板连接,所述第四安装侧板和第五安装侧板相对设置,所述第四安装侧板和第五安装侧板上分别开设第四安装孔。通过第三安装部将第二减振件连接在底座上。
[0009]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梁包括两个前竖梁和两个后竖梁,所述前竖梁呈倒“L”形,所述前竖梁弯折形成第一支撑梁和第二支撑梁,所述第一支撑梁和第二支撑梁一体成型。由于前竖梁为一体式的,能减少部件之间的拆分,不仅能简化组装过程,而且有利于前竖梁的稳定性。
[0010]进一步的,在箱体结构的左侧和/或右侧,所述第一支撑梁和后竖梁通过第二固定横板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横板包括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第二固定横板能防止箱体结
构变形。
[0011]进一步的,所述箱体结构内设置上滚筒和下滚筒,所述上滚筒位于下滚筒的上方,所述上滚筒包括第一吊簧和第一减振件,所述第一吊簧的一端和上滚筒的上侧连接,另一端和第二支撑梁连接,所述第一减振件的一端和上滚筒的下侧连接,另一端和第一安装部连接;所述下滚筒包括第二吊簧和第二减振件,所述第二吊簧的一端和下滚筒的上侧连接,另一端和第二安装部连接,所述第二减振件的一端和下滚筒的下侧连接,另一端和底座连接。
[001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不在同一高度,使第二固定横板受力更分散,使用更安全稳定。
[0013]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安装部包括第一安装侧板和第二安装侧板,所述第一安装侧板和第二安装侧板相对设置,第一安装侧板和第二安装侧板上分别开设第一安装孔;第二安装部设置第三安装孔,所述第二吊簧的另一端钩挂于第三安装孔内,用于将第二吊簧连接在第二安装部上。通过第一安装部将第一减振件连接在第二固定横板上。
[0014]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支撑梁设置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吊簧的一端钩挂于第二安装孔内,用于将第一吊簧连接在第二支撑梁上。
[0015]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所述的箱体结构具有以下优势:
[0016](1)采用全封闭式的底座,有利于提高底座的强度,并稳定支撑支撑梁,延长箱体结构的使用寿命。同时避免灰尘、虫类和鼠类从底座进入箱体结构内部,造成箱体结构的破坏。
[0017](2)通过在底座上设置检测装置,以方便在生产线上直接检测衣物处理设备是否漏水,无需人工检测,在使用过程中检测装置也能将检测情况反馈给用户。
[0018]本技术的另一方面还提出一种衣物处理设备,所述衣物处理设备包括以上所述的箱体结构。所述衣物处理设备与上述箱体结构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0019]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0]图1为本技术所述的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所述的箱体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技术所述的箱体结构、上滚筒和下滚筒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图3在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4]图5为图3的正视图;
[0025]图6为本技术所述的第二固定横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7为本技术所述的第二固定横板、第一减振件和第二吊簧的第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0027]图8为本技术所述的第二固定横板、第一减振件和第二吊簧的第二视角结构示意图;
[0028]图9为本技术所述的箱体结构、后背板、左背板和右背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9]附图标记说明:
[0030]1、后背板;2、底座;21、底板;211、第三安装侧板;212、第四安装侧板;213、第五安装侧板;22、外围板;23、检测装置;24、加强筋;3、前竖梁;31、第一支撑梁;32、第二支撑梁;33、第二安装孔;4、后竖梁;5、第一固定横板;6、第二固定横板;61、第一安装部;611、第一安装侧板;612、第二安装侧板;62、第二安装部;7、第三固定横板;71、凹陷部;8、上滚筒;82、第一减振件;9、下滚筒;91、第二吊簧;92、第二减振件;10、连接横梁; 13、左背板;14、右背板;15、挖手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本技术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32]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33]一种箱体结构,如图2

5所示,包括支撑梁和底座2,所述支撑梁和底座2 构成了所述箱体结构的框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箱体结构,所述箱体结构包括支撑梁和底座(2),所述底座(2)设置于箱体结构的下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2)为封闭结构,所述底座(2)包括底板(21)和外围板(22),所述底板(21)的外周设置外围板(22),且底板(21)和外围板(22)一体成型设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箱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21)设置检测装置(23),且所述检测装置(23)位于底板(21)的最低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箱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21)包括第三安装部,所述第三安装部包括第三安装侧板(211)、第四安装侧板(212)和第五安装侧板(213),所述第三安装侧板(211)和底板(21)连接,所述第四安装侧板(212)和第五安装侧板(213)相对设置,所述第四安装侧板(212)和第五安装侧板(213)上分别开设第四安装孔。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箱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梁包括两个前竖梁(3)和两个后竖梁(4),所述前竖梁(3)呈倒“L”形,所述前竖梁(3)弯折形成第一支撑梁(31)和第二支撑梁(32),所述第一支撑梁(31)和第二支撑梁(32)一体成型。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箱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在箱体结构的左侧和/或右侧,所述第一支撑梁(31)和后竖梁(4)通过第二固定横板(6)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横板(6)包括第一安装部(61)和第二安装部(62)。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箱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结构内设置上滚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黎辉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吉德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