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位开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90146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8 09: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限位开关,能够稳定地动作。限位开关具备能够进行接通断开切换的开关主体和与开关主体连接的操作部。操作部具有壳体、轴部件、施力部件和柱塞。轴部件具有轴主体和凸轮部,所述轴主体以能够绕旋转轴线从复位位置向动作位置旋转的状态支承于壳体。柱塞具有柱塞主体和至少1个接触部。至少1个接触部具有凹部,该凹部配置于与至少1个突出部对置的对置面,向接近开关主体的方向凹陷。凹部具有第一端部、第二端部以及倾斜面。倾斜面沿着如下这样的方向倾斜:随着从第二端部朝向第一端部而接近开关主体。部而接近开关主体。部而接近开关主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限位开关


[0001]本公开涉及一种限位开关。

技术介绍

[0002]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限位开关,其具备在内部收纳有内置开关的壳体。在该限位开关中,具备:具有凸轮部的能够旋转的轴;和随着轴的旋转而移动的开关动作柱塞,凸轮部随着轴的旋转而倾斜,从而开关动作柱塞向与轴分离的方向移动,内置开关被接通/断开。
[0003]现有技术文献
[0004]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

204223号公报
[0006]在上述限位开关中,凸轮部被配置为与轴的中心轴线在径向上分离,因此,在使轴旋转而使开关动作柱塞移动时,存在凸轮部的与开关动作柱塞接触的接触部分从下止点向接近轴的方向移动的情况。在该情况下,开关动作柱塞也与凸轮部的接触部分一起从下止点向接近轴的方向移动,因此,无法将开关动作柱塞维持在下止点,限位开关的动作有可能变得不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稳定地动作的限位开关。
[0008]本公开的一例的限位开关具备:
[0009]开关主体,其能够进行接通断开切换;以及
[0010]操作部,其与所述开关主体连接,
[0011]所述操作部具有:
[0012]壳体;
[0013]轴部件,其具有轴主体和凸轮部,所述轴主体沿着第一方向从所述壳体的外部延伸至所述壳体的内部,以能够绕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旋转轴线从复位位置向动作位置旋转的状态支承于所述壳体,所述凸轮部配置于位于所述壳体的内部的所述轴主体,与所述轴主体一起旋转;
[0014]施力部件,其配置在所述壳体的内部,在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上向接近所述开关主体的方向对所述凸轮部施力,使所述轴主体向所述复位位置复位;以及
[0015]柱塞,其在所述第二方向上与所述凸轮部对置地配置在所述壳体的内部的、所述开关主体与所述凸轮部之间,借助所述凸轮部的旋转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移动而切换所述开关主体的接通断开,
[0016]所述凸轮部具有:
[0017]凸轮主体,其与所述施力部件接触;以及
[0018]至少1个突出部,其构成为从所述凸轮主体在相对于所述旋转轴线的径向上向与
所述凸轮主体分离的方向突出,所述突出部的在所述径向上与所述凸轮主体分离的末端能够与所述柱塞接触,
[0019]所述柱塞具有:
[0020]柱塞主体,其在所述第二方向上与所述凸轮部对置;以及
[0021]至少1个接触部,其构成为从所述柱塞主体沿着所述第二方向朝向所述凸轮部突出,能够与所述至少1个突出部接触,
[0022]所述至少1个接触部具有凹部,该凹部配置于与所述至少1个突出部对置的对置面,沿与所述第一方向以及所述第二方向交叉的第三方向延伸,并且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向接近所述开关主体的方向凹陷,
[0023]所述凹部具有:
[0024]第一端部,其被配置成在所述轴主体位于所述复位位置的情况下,在所述第三方向上比所述末端离假想直线更远,其中,所述假想直线通过所述旋转轴线且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
[0025]第二端部,其被配置成所述假想直线在所述第三方向上位于该第二端部与所述第一端部之间,在所述轴主体位于所述动作位置的情况下,所述第二端部在所述第三方向上比所述末端离所述假想直线更远;以及
[0026]倾斜面,其在所述第三方向上从所述第二端部朝向所述第一端部延伸,并且沿着如下这样的方向倾斜:随着在所述第三方向上从所述第二端部朝向所述第一端部而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接近所述开关主体。
[0027]根据所述限位开关,能够实现能够稳定地动作的限位开关。
附图说明
[0028]图1是表示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限位开关的立体图。
[0029]图2是表示图1的限位开关的操作部的立体图。
[0030]图3是沿着图1的III

III线的剖视图。
[0031]图4是表示图2的操作部的凸轮部及柱塞的俯视图。
[0032]图5是表示图2的操作部的柱塞的立体图。
[0033]图6是用于说明图1的限位开关的轴主体的旋转与柱塞的位置的关系的第一图。
[0034]图7是用于说明图1的限位开关的轴主体的旋转与柱塞的位置的关系的第二图。
[0035]图8是用于说明图1的限位开关的轴主体的旋转与柱塞的位置的关系的第三图。
[0036]图9是表示图1的限位开关的第一变形例的俯视图。
[0037]图10是表示图1的限位开关的第二变形例的俯视图。
[0038]图11是用于说明不具有凹部的限位开关的轴主体的旋转与柱塞的位置的关系的第一图。
[0039]图12是用于说明不具有凹部的限位开关的轴主体的旋转与柱塞的位置的关系的第二图。
[0040]图13是用于说明不具有凹部的限位开关的轴主体的旋转与柱塞的位置的关系的第三图。
[0041]标号说明
[0042]1限位开关
[0043]2开关主体
[0044]3操作部
[0045]10壳体
[0046]11壳体主体
[0047]12周壁部
[0048]13轴承
[0049]14收纳部
[0050]15凹部
[0051]20轴部件
[0052]21轴主体
[0053]211旋转轴线
[0054]212端部
[0055]22凸轮部
[0056]221凸轮主体
[0057]222第一突出部
[0058]223第二突出部
[0059]224第一缺口
[0060]225第二缺口
[0061]226接触面
[0062]227、228末端
[0063]30施力部件
[0064]31螺旋弹簧
[0065]32复位柱塞
[0066]321传递板部
[0067]322引导板部
[0068]40柱塞
[0069]41柱塞主体
[0070]411第一边
[0071]412第二边
[0072]413第三边
[0073]414第四边
[0074]42第一接触部
[0075]43第二接触部
[0076]44第三接触部
[0077]45非接触部
[0078]46凹部
[0079]461、462端部
[0080]463倾斜面
[0081]47对置面
[0082]50操作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83]以下,根据附图对本公开的一例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根据需要而使用表示特定的方向或位置的用语(例如,包含“上”、“下”、“右”、“左”的用语),但这些用语的使用是为了使参照附图的本公开的理解变得容易,并非通过这些用语的含义来限定本公开的技术范围。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限位开关,其具备:开关主体,其能够进行接通断开切换;以及操作部,其与所述开关主体连接,所述操作部具有:壳体;轴部件,其具有轴主体和凸轮部,所述轴主体沿着第一方向从所述壳体的外部延伸至所述壳体的内部,以能够绕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旋转轴线从复位位置向动作位置旋转的状态支承于所述壳体,所述凸轮部配置于位于所述壳体的内部的所述轴主体,与所述轴主体一起旋转;施力部件,其配置在所述壳体的内部,在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上向接近所述开关主体的方向对所述凸轮部施力,使所述轴主体向所述复位位置复位;以及柱塞,其在所述第二方向上与所述凸轮部对置地配置在所述壳体的内部的、所述开关主体与所述凸轮部之间,借助所述凸轮部的旋转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移动而切换所述开关主体的接通断开,所述凸轮部具有:凸轮主体,其与所述施力部件接触;以及至少1个突出部,其构成为从所述凸轮主体在相对于所述旋转轴线的径向上向与所述凸轮主体分离的方向突出,所述突出部的在所述径向上与所述凸轮主体分离的末端能够与所述柱塞接触,所述柱塞具有:柱塞主体,其在所述第二方向上与所述凸轮部对置;以及至少1个接触部,其构成为从所述柱塞主体沿着所述第二方向朝向所述凸轮部突出,能够与所述至少1个突出部接触,所述至少1个接触部具有凹部,该凹部配置于与所述至少1个突出部对置的对置面,沿与所述第一方向以及所述第二方向交叉的第三方向延伸,并且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向接近所述开关主体的方向凹陷,所述凹部具有:第一端部,其被配置成在所述轴主体位于所述复位位置的情况下,在所述第三方向上比所述末端离假想直线更远,其中,所述假想直线通过所述旋转轴线且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第二端部,其被配置成所述假想直线在所述第三方向上位于该第二端部与所述第一端部之间,在所述轴主体位于所述动作位置的情况下,所述第二端部在所述第三方向上比所述末端离所述假想直线更远;以及倾斜面,其在所述第三方向上从所述第二端部朝向所述第一端部延伸,并且沿着如下这样的方向倾斜:随着在所述第三方向上从所述第二端部朝向所述第一端部而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接近所述开关主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限位开关,其中,所述倾斜面是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向接近所述开关主体的方向突出的弯曲面。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限位开关,其中,
所述倾斜面构成为,所述第二方向的高度成为这样的大小:跟位于所述假想直线上时的所述末端与所述轴主体位于所述动作位置时的所述末端之间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距离相同。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限位开关,其中,所述轴主体以能够绕所述旋转轴线从所述复位位置朝向第一动作位置正转且能够从所述复位位置朝向第二动作位置反转的状态支承于所述壳体,所述第二动作位置相对于所述复位位置处于与所述第一动作位置相反一侧,所述凸轮部具有:第一突出部,其构成为在沿着所述第二方向观察的情况下,从所述凸轮主体的所述第三方向的一方在所述径向上向与所述凸轮主体分离的方向突出,所述第一突出部的在所述径向上与所述凸轮主体分离的第一末端能够与所述柱塞接触;第二突出部,其构成为从所述凸轮主体的所述第三方向的另一方在所述径向上向与所述凸轮主体分离的方向突出,所述第二突出部的在所述径向上与所述凸轮主体分离的第二末端能够与所述柱塞接触;第一缺口,其配置在所述第一突出部的所述第一方向的一端,从所述第一突出部的所述第一末端朝向所述旋转轴线延伸;以及第二缺口,其配置在所述第二突出部的所述第一方向的另一端,从所述第二突出部的所述第二末端朝向所述旋转轴线延伸,所述柱塞具有:接触部,其被配置成从所述柱塞主体沿着所述第二方向朝向所述凸轮部突出,能够收纳于所述第一缺口且能够与所述第二突出部接触、或者能够收纳于所述第二缺口且能够与所述第一突出部接触;以及非接触部,其与所述接触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不与所述第一突出部及所述第二突出部接触,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接触部与所述第一缺口以及所述第二突出部对置、所述非接触部与所述第二缺口以及所述第一突出部对置,或者,所述接触部与所述第二缺口以及所述第一突出部对置、所述非接触部与所述第一缺口以及所述第二突出部对置。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限位开关,其中,所述轴主体以能够绕所述旋转轴线从所述复位位置朝向第一动作位置正转且能够从所述复位位置朝向第二动作位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吉田昂平月森一如小川翔
申请(专利权)人:欧姆龙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