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改性聚氨酯树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899446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8 09: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抗菌改质聚氨酯树脂,其包括一聚氨酯树脂及接枝于所述聚氨酯树脂上的一抗菌改质剂。所述抗菌改质剂具有如以下式(I)表示的化学通式:R1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抗菌改性聚氨酯树脂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聚氨酯树脂,特别是涉及一种抗菌改性聚氨酯树脂。

技术介绍

[0002]一般来说,现有的聚氨酯树脂本身并没有抗菌能力。因此在将现有的聚氨酯树脂应用于厨房、厕所、医院及各种公共场所,其表面易滋生细菌,成为病菌传染源,影响人体健康。
[0003]现有的聚氨酯树脂中可能会添加有抗菌剂(如有机抗菌剂、无机抗菌剂、或复合抗菌剂),虽然能使现有的聚氨酯树脂具有一定的抗菌能力,但是由于添加于现有的聚氨酯树脂中的抗菌剂不容易均匀分散,因此现有的聚氨酯树脂在添加抗菌剂后所能提供的抗菌能力有限。再者,现有的聚氨酯树脂在添加抗菌剂后是以化学方式进行杀菌,因此现有的聚氨酯树脂在添加抗菌剂后还会有易降解、迁移、变色及抗菌能力无法持久的问题。因此,现有的聚氨酯树脂中即使添加抗菌剂,也无法有效地提升现有的聚氨酯树脂的抗菌能力。
[0004]故,如何改善现有的聚氨酯树脂的抗菌能力,来克服上述的缺陷,已成为该项事业所欲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抗菌改性聚氨酯树脂,其能有效改善现有的聚氨酯树脂中即使添加抗菌剂也无法有效地提升现有的聚氨酯树脂的抗菌能力的问题。
[0006]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在于提供一种抗菌改性聚氨酯树脂,其包括:一聚氨酯树脂;及一抗菌改性剂,接枝于所述聚氨酯树脂绍;其中,所述抗菌改性剂具有如以下式(I)表示的化学通式:
[0007][0008]其中,R1为
>‑
(CH2)
a

之取代基,并且R2为

(CH2)
b
CH3‑
之取代基;其中,a为不小于3的正整数,并且b为不小于12的正整数;其中,于所述抗菌改性剂的三个甲氧基中,至少两个所述甲氧基(

OCH3)是以共价键的方式接枝于所述聚氨酯树脂上;其中,于所述抗菌改性聚氨酯树脂中,所述抗菌改性剂的氯离子能游离,而使得氮原子带正电而能吸附环境中的细菌。
[0009]优选地,在所述抗菌改性聚氨酯树脂通过带正电的所述氮原子而吸附所述细菌后,所述抗菌改性聚氨酯树脂能通过R2取代基刺破所述细菌以进行物理杀菌。
[0010]优选地,所述抗菌改性聚氨酯树脂还包含有水;其中,基于所述抗菌改性聚氨酯树脂的总重为100wt%,所述聚氨酯树脂的含量范围是介于12wt%至50wt%之间,所述抗菌改
性剂的含量范围是介于1wt%至25wt%之间,并且水的含量范围是介于35wt%至65wt%之间。
[0011]优选地,所述抗菌改性聚氨酯树脂还包含有链延长剂;其中,基于所述抗菌改性聚氨酯树脂的总重为100wt%,所述链延长剂的含量范围是介于0.1wt%至1wt%之间。
[0012]优选地,a不小于3且不大于5的正整数,并且b不小于15且不大于17的正整数。
[0013]优选地,所述抗菌改性剂为二甲基十八烷基[3

(三甲氧基甲硅烷基)丙基]氯化铵,并且所述抗菌改性剂表示如以下式(II)
[0014][0015]优选地,所述聚氨酯树脂为水溶性聚氨酯树脂或水分散性聚氨酯树脂,并且所述聚氨酯树脂包含有具有由多元异氰酸酯与聚多元醇所形成的聚合物。
[0016]优选地,所述多元异氰酸酯是选自由甲苯二异氰酸酯、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赖氨酸二异氰酸酯、对苯二异氰酸酯,萘二异氰酸酯,二甲基联苯二异氰酸酯、环己烷二异氰酸酯,四甲基苯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及1,3

二(异氰酸根合甲基)环己烷所组成的材料群组中的至少其中一种;其中,所述聚多元醇为聚酯多元醇或聚醚多元醇。
[0017]优选地,于所述抗菌改性剂的三个甲氧基中,至少两个所述甲氧基是先形成至少两个羟基(

OH),而后至少两个羟基(

OH)能与所述聚氨酯树脂的至少两个异氰酸酯基(

NCO)产生共价键结而使得所述抗菌改性剂能接枝于所述聚氨酯树脂上。
[0018]优选地,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或肺炎杆菌做为测试菌液,依据ISO20743:2013之菌液吸收法所测得的抗菌活性值[A]不小于5.5。
[0019]本专利技术的其中一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抗菌改性聚氨酯树脂,其能通过“于所述抗菌改性剂的三个甲氧基中,至少两个所述甲氧基(

OCH3)是以共价键的方式接枝于所述聚氨酯树脂上”、“于所述抗菌改性聚氨酯树脂中,所述抗菌改性剂的氯离子能游离,而使得氮原子带正电而能吸附环境中的细菌”以及“在所述抗菌改性聚氨酯树脂通过带正电的所述氮原子而吸附所述细菌后,所述抗菌改性聚氨酯树脂能通过R2取代基刺破所述细菌以进行物理杀菌”的技术方案,以使得所述抗菌改性聚氨酯树脂不易降解、迁移、及变色,并且还能提供持久的抗菌能力。
[0020]为能更进一步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及
技术实现思路
,请参阅以下有关本专利技术的详细说明,但是此等说明仅用来说明本专利技术,而非对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作任何的限制。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以下是通过特定的具体实施例来说明本专利技术所公开有关“抗菌改性聚氨酯树脂”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了解本专利技术的优点与效果。本专利技术可通过其他不同的具体实施例加以施行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不悖离本专利技术的构思下进行各种修改与变更。
[0022]应当可以理解的是,虽然本文中可能会使用到“第一”、“第二”、“第三”等术语来描述各种组件或者信号,但这些组件或者信号不应受这些术语的限制。这些术语主要是用以区分一组件与另一组件,或者一信号与另一信号。另外,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或”,应视实际情况可能包括相关联的列出项目中的任一个或者多个的组合。
[0023]在本文中,为了描述特定之数值范围,本文系采用「某一数值至另一数值」之用语,其应被解读为涵盖该数值范围内的任意数值以及由该数值范围内的任意数值界定出的较小数值范围,如同在说明书中明确记载的该任意数值和该较小数值范围。
[0024]此外,为了简洁起见,本文中各聚合物或基团的结构有时会以键线式(skeleton formula)表示,而省略了实际结构内的碳原子、氢原子以及碳氢键。然而,当结构式中有明确绘示出特定原子或原子基团时,则结构式以绘示者为主。
[0025][抗菌改性聚氨酯树脂][0026]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抗菌改性聚氨酯树脂,所述抗菌改性聚氨酯树脂能在不需额外添加抗菌剂的情况下提供抗菌效果。所述抗菌改性聚氨酯树脂包含有一聚氨酯树脂及接枝于所述聚氨酯树脂上的一抗菌改性剂。
[0027]于本实施例中,所述聚氨酯树脂可为水溶性聚氨酯树脂或水分散性聚氨酯树脂,并且所述聚氨酯树脂包含有具有由多元异氰酸酯与聚多元醇所形成的聚合物,但本专利技术不受限于此。
[0028]所述抗菌改性剂具有如以下式(I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菌改质聚氨酯树脂,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菌改质聚氨酯树脂包括:一聚氨酯树脂;及一抗菌改质剂,接枝于所述聚氨酯树脂上;其中,所述抗菌改质剂具有如以下式(I)表示的化学通式:其中,R1为

(CH2)
a

之取代基,并且R2为

(CH2)
b
CH3‑
之取代基;其中,a为不小于3的正整数,并且b为不小于12的正整数;其中,于所述抗菌改质剂的三个甲氧基中,至少两个所述甲氧基是以共价键的方式接枝于所述聚氨酯树脂上;其中,于所述抗菌改质聚氨酯树脂中,所述抗菌改质剂的氯离子能游离,而使得氮原子带正电而能吸附环境中的细菌。2.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菌改质聚氨酯树脂,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抗菌改质聚氨酯树脂通过带正电的所述氮原子而吸附所述细菌后,所述抗菌改质聚氨酯树脂能通过R2取代基刺破所述细菌以进行物理杀菌。3.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菌改质聚氨酯树脂,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菌改质聚氨酯树脂还包含有水;其中,基于所述抗菌改质聚氨酯树脂的总重为100wt%,所述聚氨酯树脂的含量范围是介于12wt%至50wt%之间,所述抗菌改质剂的含量范围是介于1wt%至25wt%之间,并且水的含量范围是介于35wt%至65wt%之间。4.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菌改质聚氨酯树脂,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菌改质聚氨酯树脂还包含有链延长剂;其中,基于所述抗菌改质聚氨酯树脂的总重为100wt%,所述链延长剂的含量范围是介于0.1wt%至1wt%之间。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德超苏宝造徐森煌蔡佳龙
申请(专利权)人:全元化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