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免造孔视网膜下液排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899092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8 09: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免造孔视网膜下液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引流管、伸缩开关、壳体、针头所述壳体内部设有第一容置腔,所述壳体的两端具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壳体的外壁设有第三开口,且所述第一开口、所述第二开口和所述第三开口均与所述第一容置腔相连;所述伸缩开关安装于所述第三开口,所述针头通过所述伸缩开关可伸缩的设于所述第一容置腔,且所述针头可从所述第一开口伸出或缩回所述壳体;所述引流管通过所述第二开口伸入所述壳体内部,且所述引流管与所述针头相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需要在玻璃体处造成医源性裂孔,即可将视网膜下液排出,使用方法简单,患者恢复较快。复较快。复较快。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免造孔视网膜下液排出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等相关
,尤其涉及一种免造孔视网膜下液排出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视网膜脱离包括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牵引性视网膜脱离和渗出性视网膜脱离。排出视网膜下液可以通过两个途径,内路和外路,内路是在眼球玻璃体切除后通过视网膜裂孔排出视网膜下液,外路是穿刺巩膜、脉络膜,进入到视网膜下进行视网膜下液排出。但是孔源性视网膜脱离需要排出视网膜下液时,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孔为较小裂孔,传统的视网膜排出装置较难伸到裂孔处或者伸到裂孔处也不能顺利排出视网膜下液,术中需要在电凝后极部视网膜,在玻璃体切割头处切割约1.5mm的医源性裂孔,才能排出视网膜下液。而牵引性视网膜脱离,玻璃体切除、清除牵引增殖膜后,视网膜仍然处于脱离的状态,术中无法顺利完成全视网膜光凝,只能填充硅油促进视网膜复位,增加了硅油角膜带状变性、继发性青光眼等并发症,硅油不能吸收需要二次手术取出,也增加患者手术痛苦和经济负担。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免造孔视网膜下液排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免造孔视网膜下液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引流管、伸缩开关、壳体、针头所述壳体内部设有第一容置腔,所述壳体的两端具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壳体的外壁设有第三开口,且所述第一开口、所述第二开口和所述第三开口均与所述第一容置腔相连;所述伸缩开关安装于所述第三开口,所述针头通过所述伸缩开关可伸缩的设于所述第一容置腔,且所述针头可从所述第一开口伸出或缩回所述壳体;所述引流管通过所述第二开口伸入所述壳体内部,且所述引流管与所述针头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免造孔视网膜下液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头为41G微精针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免造孔视网膜下液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头的长度不大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震毕燕龙林明玥吕筱陈开传林妍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同济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