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净水器的冲洗水路系统和净水器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897217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8 09: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净水器的冲洗水路系统和净水器,属于制水的技术领域。它包括依次相连的进水管路、第一过滤组件和出水管路;所述进水管路上设有容腔、第一阀门、水泵和第一水流支路;容腔设于第一阀门的进水端,第一水流支路两端分别与容腔的进水端和第一阀门的出水端连通;所述进水管路和出水管路之间还通过第二水流支路相连,第二水流支路的一端与第一过滤组件的出水端相连,第二水流支路的另一端与容腔的出水端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解决废水中盐和有害物质渗透导致纯水被污染的问题,从而有效改善出水水质。从而有效改善出水水质。从而有效改善出水水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净水器的冲洗水路系统和净水器


[0001]本技术属于制水的
,更具体地说,涉及用于净水器的冲洗水路系统和净水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生活水平以及健康意识的提高,人们对健康饮水的需求越来越旺盛,净水产品愈发收到重视。近年来,随着净水产品快速发展,反渗透(RO)和能保留部分矿物质的纳滤(NF)凭借其广谱去除有害物质的特性,迅速成为净水市场的主流。但是,由于RO和NF均是通过高压,将进水口流入的水部分过滤透过膜片,将净水压到膜的纯水侧流出,剩余的水被浓缩后形成废水,然后随着运行从废水口排出。对应净水器停机后,膜的进水侧具有残余废水。随着停机时间延长,残余废水中的盐和部分有害物质会逐渐渗透过膜片(膜片特性,类似于半透膜)进入净水侧,导致残留在膜元件中的纯水被污染。直观表现为客户接水的第一股水质较差,引起污染或者烧水结垢,严重影响客户体验,甚至带来客诉。

技术实现思路

[0003]1.要解决的问题
[0004]针对现有技术中净水器的滤膜进水侧容易残留废水,导致纯水被污染、出水水质较差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净水器的冲洗水路系统和净水器;通过设计各水流管路和过滤组件的连接方式,并合理设置容腔位置,从而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滤膜的废水中盐和有害物质渗透污染纯水的问题。
[0005]2.技术方案
[0006]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本技术的用于净水器的冲洗水路系统,其包括依次相连的进水管路、第一过滤组件和出水管路;所述进水管路上设有容腔、第一阀门、水泵和第一水流支路;容腔设于第一阀门的进水端,第一水流支路两端分别与容腔的进水端和第一阀门的出水端连通;所述进水管路和出水管路之间还通过第二水流支路相连,第二水流支路的一端与第一过滤组件的出水端相连,第二水流支路的另一端与容腔的出水端连通。
[0008]优选地,所述第二水流支路上设有单向阀,单向阀的导通方向是从第一过滤组件的出水端沿第二水流支路流向容腔的出水端。
[0009]优选地,所述第一水流支路上设有第二阀门。
[0010]优选地,所述第二水流支路与进水管路相连处为第一节点;第一水流支路的一端与容腔进水端相连处为第二节点;所述容腔位于第二节点和第一节点之间。
[0011]优选地,所述进水管路上还设有第二过滤组件;所述第二过滤组件与容腔集成为一体;或第二过滤组件设于容腔的进水端;或容腔设于第二过滤组件的进水端。
[0012]优选地,所述第一水流支路的另一端与进水管路相连处为第三节点;所述第一阀门位于第一节点和第三节点之间,水泵位于第三节点和第一过滤组件之间。
[0013]优选地,所述出水管路上设有第三过滤组件。
[0014]优选地,还包括废水管路,所述废水管路与第一过滤组件的废水输出端连接。
[0015]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基于本技术中所述用于净水器的冲洗水路系统的冲洗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0016]S1、利用从所述进水阀流入的原水,以及所述容腔内存储的水,经第一过滤组件制得冲洗净水,冲洗净水通过第二水流支路从所述容腔的输出端反向进入所述容腔中;
[0017]S2、原水进入所述冲洗水路系统,将所述容腔内的冲洗净水顶入第一过滤组件的浓水侧以替换第一过滤组件浓水侧的废水。
[0018]优选地,在所述步骤S1中,所述第一阀门、以及与第一过滤组件的净水输出端连接的水龙头关闭,所述进水阀打开,所述水泵启动,从所述进水阀流入的原水、以及所述容腔内存储的水一起通过第一水流支路流至所述水泵的输入端。
[0019]优选地,所述冲洗方法还包括在所述步骤S1前执行的步骤S0,在步骤S0中,与第一过滤组件净水输出端连接的水龙头关闭,所述进水阀打开,原水进入所述冲洗水路系统,流至第一过滤组件,并替换第一过滤组件浓水侧的废水,所述废水排出所述冲洗水路系统。
[0020]优选地,在所述步骤S2中,所述第一过滤组件浓水侧的废水被所述冲洗净水顶出后,排出所述冲洗水路系统。
[0021]本技术的一种净水器,该净水器的冲洗水路系统由本技术中所述用于净水器的冲洗水路系统组成;或所述净水器的冲洗水路系统的冲洗方法采用本技术中所述的冲洗方法。
[0022]3.有益效果
[0023]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24](1)本技术的用于净水器的冲洗水路系统,利用水泵提供动力,实现整机系统停机后启动的内部循环,使原水先后经过第一水流支路、第一过滤组件和第二水流支路产生净水,并引入储存净水的容腔,将冲洗产生的净水反向存入容腔,然后利用原水推水,将容腔内的纯水顶入第一过滤组件浓水侧,将原来的废水排走改为纯水。因此,本技术的冲洗水路系统能够解决废水中盐和有害物质渗透导致纯水被污染的问题,从而有效改善出水水质。
[0025](2)本技术的一种冲洗方法,基于本技术中的冲洗水路系统,能够基于水路系统自身的水路循环产生用于顶出废水的净水,并将该净水反向储存于容腔中,进而利用原水的动力将容腔中的净水正向顶入第一过滤组件中将废水排出,有效提升水路系统的冲洗效率。
附图说明
[0026]图1为本技术的用于净水器的冲洗水路系统示意图;
[0027]图2为本技术的用于净水器的冲洗水路系统在正常制水时的水路流向示意图;
[0028]图3为本技术的用于净水器的冲洗水路系统在冲洗阶段A时的水路流向示意图;
[0029]图4为本技术的用于净水器的冲洗水路系统在冲洗阶段B时的水路流向示意
图;
[0030]图5为本技术的用于净水器的冲洗水路系统在冲洗阶段C时的水路流向示意图。
[0031]图中:
[0032]100、进水管路;110、进水阀;120、第二过滤组件;130、容腔;140、第一阀门;150、水泵;
[0033]200、第一过滤组件;
[0034]300、出水管路;310、第三过滤组件;
[0035]400、水龙头;
[0036]500、第一水流支路;501、第二节点;502、第三节点;510、第二阀门;
[0037]600、第二水流支路;601、第一节点;602、第四节点;610、单向阀;
[0038]700、废水管路;710、废水阀。
具体实施方式
[0039]下文对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参考了附图,该附图形成描述的一部分,在该附图中作为示例示出了本技术可实施的示例性实施例,其中本技术的特征由附图标记标识。下文对本技术的实施例的更详细的描述并不用于限制所要求的本技术的范围,而仅仅为了进行举例说明且不限制对本技术的特点和特征的描述,以提出执行本技术的最佳方式,并足以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施本技术。但是,应当理解,可在不脱离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定的本技术的范围的情况下进行各种修改和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净水器的冲洗水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相连的进水管路(100)、第一过滤组件(200)和出水管路(300);所述进水管路(100)上设有容腔(130)、第一阀门(140)、水泵(150)和第一水流支路(500);容腔(130)设于第一阀门(140)的进水端,第一水流支路(500)两端分别与容腔(130)的进水端和第一阀门(140)的出水端连通;所述进水管路(100)和出水管路(300)之间还通过第二水流支路(600)相连,第二水流支路(600)的一端与第一过滤组件(200)的出水端相连,第二水流支路(600)的另一端与容腔(130)的出水端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净水器的冲洗水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水流支路(600)上设有单向阀(610),单向阀(610)的导通方向是从第一过滤组件(200)的出水端沿第二水流支路(600)流向容腔(130)的出水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净水器的冲洗水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流支路(500)上设有第二阀门(51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净水器的冲洗水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水流支路(600)与进水管路(100)相连处为第一节点(601);第一水流支路(500)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毅彤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诺津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