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的中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896368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5 22: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的中药,可有效解决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的用药问题,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该中药由以下重量计的原料药物制成:黄芪2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的中药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药领域,特别是一种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的中药。

技术介绍

[0002]中医对缺血性中风的认识自《内经》而始,历代医家多认为缺血性中风属本虚标实之证。年老体衰,先后天之本脾肾逐渐亏虚,风火痰瘀等邪实乘虚侵袭人体,导致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逆乱于脑,脑脉痹阻而发中风。《内经》认为中风病因病机为营卫亏虚。张仲景进一步指出中风病的发病机理为“络脉空虚”,风邪入中。现代研究证明,缺血性中风虽然病机错综复杂,虚实兼夹,但其具有自然病程发展规律。急性期,以风、火、痰、瘀等标实为主,随着病情发展及用药影响,恢复期本虚之证渐显,多以正气不足、脾肾两虚为主。脾肾失于润养,以致气血不足,脉络空虚,气血运行无力,又可致痰瘀凝滞,阻塞脉络,使气血进一步亏虚。
[0003]正气不足,表现为脾气虚则面色萎黄,少气懒言,四肢乏力,肌肉痿瘦,便溏;肾气虚则活动不利,胫酸腿软,甚则骨痿足弱不能行走,髓海空虚导致反应迟钝、痴呆,夜尿多,肢体浮肿,面色恍白;舌质暗淡,苔薄白,脉沉细,均为正气亏虚的表现。中风病位在脑,与肝脾肾密切相关,证属本虚标实,具有高发病率、高复发率、高残疾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及工作、学习和生活。目前虽有治疗中风病的多种中成药,但缺乏针对恢复期正气亏虚的药物,个别药物其疗效和使用并不尽人意,因此,研制新的药物势在必行。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专利技术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的中药,可有效解决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的用药问题。
[0005]根据中医药学原理,缺血性中风恢复期以正气不足、脾肾亏虚兼痰瘀阻络为核心病机,主要表现为口舌歪斜、舌强语謇、半身不遂、肢软无力、肢体麻木、腰酸、面色萎黄,并有神疲倦怠、反应迟钝、痴呆等症状,舌质暗淡,苔薄白,脉沉细。因此,以扶正固本、健脾补肾、活血通经为治疗原则,据此,本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方案是,该中药由以下重量计的原料药物制成:黄芪20

40g、党参10

20g、炒白术9

15g、桑寄生10

20g、杜仲10

20g、怀牛膝20

40g、肉苁蓉20

40g、益智仁10

20g、丹参10

20g、川芎10

20g、地龙10

20g、蜈蚣1

3条、石菖蒲9

15g、远志9

15g和炙甘草2

4g,将上述原料药物混合在一起,加水浸没,浸泡30

60min,武火煎沸,再文火煎40

60min,过滤,得第一次药液,药渣再加水浸没,武火煎沸,再文火煎40

60min,过滤,得第二次药液,合并两次药液,混匀,即得。
[0006]本专利技术组方科学合理,服用方便,成本低,具有扶正固本、健脾补肾、活血通经之功效,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效果显著,疗效确切,用药安全,是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药物上的创新。
具体实施方式
[0007]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08]实施例1
[0009]本专利技术在具体实施时,可由以下重量计的原料药物制成:黄芪21g、党参11g、炒白术10g、桑寄生11g、杜仲11g、怀牛膝21g、肉苁蓉21g、益智仁11g、丹参11g、川芎11g、地龙11g、蜈蚣1条、石菖蒲10g、远志10g和炙甘草2g,将上述原料药物混合在一起,加水浸没,浸泡30

60min,武火煎沸,再文火煎40

60min,过滤,得第一次药液,药渣再加水浸没,武火煎沸,再文火煎40

60min,过滤,得第二次药液,合并两次药液,混匀,即得。
[0010]实施例2
[0011]本专利技术在具体实施时,还可由以下重量计的原料药物制成:黄芪30g、党参15g、炒白术12g、桑寄生15g、杜仲15g、怀牛膝30g、肉苁蓉30g、益智仁15g、丹参15g、川芎15g、地龙15g、蜈蚣2条、石菖蒲12g、远志12g和炙甘草3g,将上述原料药物混合在一起,加水浸没,浸泡30

60min,武火煎沸,再文火煎40

60min,过滤,得第一次药液,药渣再加水浸没,武火煎沸,再文火煎40

60min,过滤,得第二次药液,合并两次药液,混匀,即得。
[0012]实施例3
[0013]本专利技术在具体实施时,还可由以下重量计的原料药物制成:黄芪39g、党参19g、炒白术14g、桑寄生19g、杜仲19g、怀牛膝39g、肉苁蓉39g、益智仁19g、丹参19g、川芎19g、地龙19g、蜈蚣3条、石菖蒲14g、远志14g和炙甘草4g,将上述原料药物混合在一起,加水浸没,浸泡30

60min,武火煎沸,再文火煎40

60min,过滤,得第一次药液,药渣再加水浸没,武火煎沸,再文火煎40

60min,过滤,得第二次药液,合并两次药液,混匀,即得。
[0014]缺血性中风是致残率和死亡率均高的临床常见疾病,约有60%

80%的患者会有后遗症。其并发症、后遗症降低了人们健康水平和个人、家庭的生活质量,并造成社会负担。中风亦称之为“卒中”,中医学认为本病多是在内伤积损的基础上,复因劳逸适度、情志不遂、饮酒饱食、或外邪侵袭等触发,引起脏腑阴阳失调,气血逆乱。中风恢复期多属正气不足、虚实兼夹,治当扶正祛邪,标本兼顾。扶正固本作为中医治病的重要法则,可以调节机体气血阴阳偏盛偏衰,使之趋向正常状态,尤其是对中风恢复期及年老体虚患者更为适合。因而,选用健脾益气、补肾活血法为代表的扶正固本方药能够发挥整体调节作用,针对核心病机综合调节脏腑、气血的阴阳平衡。
[0015]本专利技术组方中:黄芪具有补气健脾作用,益气升阳,使气旺血行,能够调动全身气机。党参、白术取四君子汤意,健脾益气。脾胃为后天之本、生化之源,脾健则水谷精微运化正常,痰浊无以内生,扶正以祛邪,以上三味共为君药;桑寄生、杜仲、怀牛膝,补肝肾、强筋骨,活血通络。肉苁蓉补肾阳,益精血,益智仁暖肾固精,二者重在补肾益精,使精血旺盛,脑髓得充,则神明有主。肾为先天之本,先天得固,则先天之肾与后天脾胃相互补充,以上五味共为臣药;丹参活血化瘀,川芎活血行气、引清阳上升,地龙通行经络,蜈蚣息风止痉,通络止痛,与补气药配伍行而不滞。石菖蒲开心窍、化痰浊、醒神益智,《神农本草经》记载,石菖蒲“开心孔,补五脏,通九窍。久服轻身,不忘,不迷惑,延年。”远志具有宁心安神,祛痰开窍作用,用于失眠健忘,《神农本草经》记载,远志
“……
利九窍,益智慧,耳目聪明,不忘,强志。”以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的中药,其特征在于,该中药由以下重量计的原料药物制成:黄芪20

40g、党参10

20g、炒白术9

15g、桑寄生10

20g、杜仲10

20g、怀牛膝20

40g、肉苁蓉20

40g、益智仁10

20g、丹参10

20g、川芎10

20g、地龙10

20g、蜈蚣1

3条、石菖蒲9

15g、远志9

15g和炙甘草2

4g,将上述原料药物混合在一起,加水浸没,浸泡30

60min,武火煎沸,再文火煎40

60min,过滤,得第一次药液,药渣再加水浸没,武火煎沸,再文火煎40

60min,过滤,得第二次药液,合并两次药液,混匀,即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的中药,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计的原料药物制成:黄芪21g、党参11g、炒白术10g、桑寄生11g、杜仲11g、怀牛膝21g、肉苁蓉21g、益智仁11g、丹参11g、川芎11g、地龙11g、蜈蚣1条、石菖蒲10g、远志10g和炙甘草2g,将上述原料药物混合在一起,加水浸没,浸泡30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向哲王新志马驰远冉春龙孙永康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