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反渗透膜组件及具有其的净水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892779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5 22: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复合反渗透膜组件及具有其的净水机,复合反渗透膜组件包括:第一、第二反渗透膜元件和中心管,第一反渗透膜元件为通过第一反渗透膜片在中心管上卷制而成,第二反渗透膜元件为通过第二反渗透膜片在中心管上卷制而成,第一反渗透膜元件和第二反渗透膜元件卷制在相同或不同的中心管上,第一反渗透膜元件具有第一原水流道,第二反渗透膜元件具有第二原水流道,第一原水流道的第一浓水出口与第二原水流道的第二进水口连通,第一原水流道的流通横截面积s1大于第二原水流道的流通横截面积s2。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能提升浓水侧膜面流速,减缓浓水侧浓差极化,提升反渗透膜的抗污染性能,延长反渗透膜滤芯的使用寿命。延长反渗透膜滤芯的使用寿命。延长反渗透膜滤芯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合反渗透膜组件及具有其的净水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净水器
,具体涉及一种复合反渗透膜组件及具有其的净水机。

技术介绍

[0002]卷式反渗透膜元件通过将进水隔网、反渗透膜片和纯水导流部卷制在中心产水管上形成净水元件。利用反渗透膜片的渗透功能,在加压情况下原水中的水分子渗透过反渗透膜片,在纯水侧汇聚形成纯水,而原水则在浓水侧逐渐形成浓水,最终浓水从浓水出口流出,纯水从纯水出口流出。随着原水在原水流道中向浓水出口的流动,由于部分原水经反渗透膜过滤后变成纯水产出,原水流道中反渗透膜片表面的流体流速逐渐降低,浓水侧的膜面流体流速最低。由于膜面流体流速逐渐降低,且膜面流体中的溶质逐渐增加,所以浓水侧的浓差极化最严重,最易引发污堵。一般的反渗透膜元件在浓水侧浓差极化现象明显,影响膜元件的使用寿命。
[0003]由于现有技术中的卷式反渗透膜元件原水流道中的膜面水流速随着流动过程逐渐减小,流动方向下游段存在浓差极化最严重,最易引发污堵等技术问题,因此本专利技术研究设计出一种卷式反渗透膜元件及具有其的净水机。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因此,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卷式反渗透膜元件原水流道中在流动方向下游段存在浓差极化最严重,易引发污堵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复合反渗透膜组件及具有其的净水机。
[000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复合反渗透膜组件,其包括:
[0006]第一反渗透膜元件、第二反渗透膜元件和中心管,所述第一反渗透膜元件为通过第一反渗透膜片在中心管上卷制而成,所述第二反渗透膜元件为通过第二反渗透膜片在中心管上卷制而成,所述第一反渗透膜元件和所述第二反渗透膜元件卷制在相同的中心管上或卷制在不同的中心管上,所述第一反渗透膜元件具有第一原水流道,所述第二反渗透膜元件具有第二原水流道,所述第一原水流道的第一浓水出口与所述第二原水流道的第二进水口连通,且所述第一原水流道的流通横截面积s1大于所述第二原水流道的流通横截面积s2。
[000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1.5≤s1/s2≤4。
[000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中心管为至少两个,包括第一中心管和第二中心管,所述第一反渗透膜片卷制于所述第一中心管的外周形成所述第一反渗透膜元件,所述第二反渗透膜片卷制于所述第二中心管的外周形成所述第二反渗透膜元件,所述第二反渗透膜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一中心管的内部,所述第二反渗透膜元件净化后的纯水进入所述第一中心管中,所述第一反渗透膜元件净化后的纯水也进入所述第一中心管中。
[000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中心管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一中心管的内径,
[0010]所述第一反渗透膜片通过折叠而在其两个膜页的正面之间形成所述第一原水流道,并且形成相对的第一开口和第一折边,所述第一折边朝向所述第一中心管并与所述第一中心管相接而进行卷制,所述第一开口远离所述第一中心管;
[0011]所述第二反渗透膜片通过折叠而在其两个膜页的正面之间形成所述第二原水流道,并且形成相对的第二开口和第二折边,所述第二开口朝向所述第二中心管并与所述第二中心管相接而进行卷制,所述第二折边远离所述第二中心管。
[001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反渗透膜片的两个膜页的背面之间形成所述第一纯水流道,所述第一纯水流道与所述第一中心管的内部连通;所述第二反渗透膜片的两个膜页的背面之间形成所述第二纯水流道,所述第二纯水流道也与所述第一中心管的内部连通,并在所述第一中心管的轴向一端形成纯水口。
[001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反渗透膜片包括折叠后与所述第一折边相垂直的第一侧长边和第二侧长边,所述第一侧长边与所述第二侧长边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一侧长边上设置有第一进水口,所述第一进水口与所述第一原水流道连通,所述第二侧长边上设置所述第一浓水出口;
[0014]所述第二反渗透膜片包括折叠后与所述第二折边相垂直的第三侧长边和第四侧长边,所述第三侧长边与所述第四侧长边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三侧长边上设置所述第二进水口,所述第二进水口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浓水出口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原水流道连通,所述第二原水流道通过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第二中心管的内部连通,所述第二中心管的轴向一端形成为第二浓水出口。
[001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侧长边沿其长度方向均为敞开结构,形成为所述第一进水口,所述第二侧长边沿其长度方向均为敞开结构,形成为所述第一浓水出口,
[0016]所述第三侧长边处部分密封,在相对于所述第二开口而靠近所述第二折边的位置形成所述第二进水口,所述第四侧长边处全部密封。
[001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侧长边处设置第一密封结构,所述第一密封结构从所述第二开口延伸至与所述第二折边间隔预设距离的位置,所述间隔的预设距离处形成为所述第二进水口,所述第四侧长边处设置第二密封结构,所述第二密封结构从所述第二开口延伸至所述第二折边处。
[001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中心管为至少一个,包括第一中心管,所述第一反渗透膜片卷制于所述第一中心管的外周形成所述第一反渗透膜元件,所述第二反渗透膜片也卷制于所述第一中心管的外周形成所述第二反渗透膜元件,所述第一反渗透膜片与所述第二反渗透膜片沿着所述第一中心管的轴线方向间隔布置。
[001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反渗透膜片通过折叠而在其两个膜页的正面之间形成所述第一原水流道,并且形成相对的第一开口和第一折边,所述第一折边朝向所述第一中心管并与所述第一中心管相接而进行卷制,所述第一开口远离所述第一中心管;
[0020]所述第二反渗透膜片通过折叠而在其两个膜页的正面之间形成所述第二原水流道,并且形成相对的第二开口和第二折边,所述第二折边朝向所述第一中心管并与所述第一中心管相接而进行卷制,所述第二开口远离所述第一中心管。
[002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反渗透膜片的两个膜页的背面之间形成所述第一纯水流道,所述第一纯水流道与所述第一中心管的内部连通;所述第二反渗透膜片的两个膜
页的背面之间形成所述第二纯水流道,所述第二纯水流道也与所述第一中心管的内部连通,并在所述第一中心管的轴向一端形成纯水口。
[002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反渗透膜片包括折叠后与所述第一折边相垂直的第一侧长边和第二侧长边,所述第一侧长边与所述第二侧长边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一侧长边上设置有第一进水口,所述第一进水口与所述第一原水流道连通,所述第二侧长边上设置所述第一浓水出口;
[0023]所述第二反渗透膜片包括折叠后与所述第二折边相垂直的第三侧长边和第四侧长边,所述第三侧长边与所述第四侧长边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三侧长边与所述第二侧长边相对,所述第三侧长边上设置所述第二进水口,所述第二进水口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浓水出口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原水流道连通,所述第四侧长边上设置有第二浓水出口。
[002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侧长边处部分密封,在相对于所述第一开口而靠近所述第一折边的位置形成所述第一进水口,所述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反渗透膜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反渗透膜元件(200)、第二反渗透膜元件(300)和中心管,所述第一反渗透膜元件(200)为通过第一反渗透膜片(201)在中心管上卷制而成,所述第二反渗透膜元件(300)为通过第二反渗透膜片(301)在中心管上卷制而成,所述第一反渗透膜元件(200)和所述第二反渗透膜元件(300)卷制在相同的中心管上或卷制在不同的中心管上,所述第一反渗透膜元件(200)具有第一原水流道(401),所述第二反渗透膜元件(300)具有第二原水流道(402),所述第一原水流道(401)的第一浓水出口(502)与所述第二原水流道(402)的第二进水口(503)连通,且所述第一原水流道(401)的流通横截面积s1大于所述第二原水流道(402)的流通横截面积s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反渗透膜组件,其特征在于:1.5≤s1/s2≤4。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复合反渗透膜组件,其特征在于:中心管为至少两个,包括第一中心管(101)和第二中心管(102),所述第一反渗透膜片(201)卷制于所述第一中心管(101)的外周形成所述第一反渗透膜元件(200),所述第二反渗透膜片(301)卷制于所述第二中心管(102)的外周形成所述第二反渗透膜元件(300),所述第二反渗透膜元件(300)设置于所述第一中心管(101)的内部,所述第二反渗透膜元件(300)净化后的纯水进入所述第一中心管(101)中,所述第一反渗透膜元件(200)净化后的纯水也进入所述第一中心管(101)中。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反渗透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中心管(102)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一中心管(101)的内径,所述第一反渗透膜片(201)通过折叠而在其两个膜页的正面之间形成所述第一原水流道(401),并且形成相对的第一开口(202)和第一折边(203),所述第一折边(203)朝向所述第一中心管(100)并与所述第一中心管(101)相接而进行卷制,所述第一开口(202)远离所述第一中心管(101),所述第二反渗透膜片(301)通过折叠而在其两个膜页的正面之间形成所述第二原水流道(402),并且形成相对的第二开口(302)和第二折边(303),所述第二开口(302)朝向所述第二中心管(102)并与所述第二中心管(102)相接而进行卷制,所述第二折边(303)远离所述第二中心管(100)。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复合反渗透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渗透膜片(201)的两个膜页的背面之间形成第一纯水流道(601),所述第一纯水流道(601)与所述第一中心管(101)的内部连通;所述第二反渗透膜片(301)的两个膜页的背面之间形成第二纯水流道(602),所述第二纯水流道(602)也与所述第一中心管(101)的内部连通,并在所述第一中心管(101)的轴向一端形成纯水口(505)。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复合反渗透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渗透膜片(201)包括折叠后与所述第一折边(203)相垂直的第一侧长边(204)和第二侧长边(205),所述第一侧长边(204)与所述第二侧长边(205)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一侧长边(204)上设置有第一进水口(501),所述第一进水口(501)与所述第一原水流道(401)连通,所述第二侧长边(205)上设置所述第一浓水出口(502);所述第二反渗透膜片(301)包括折叠后与所述第二折边(303)相垂直的第三侧长边
(304)和第四侧长边(305),所述第三侧长边(304)与所述第四侧长边(305)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三侧长边(304)上设置所述第二进水口(503),所述第二进水口(503)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浓水出口(502)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原水流道(402)连通,所述第二原水流道(402)通过所述第二开口(302)与所述第二中心管(102)的内部连通,所述第二中心管(102)的轴向一端形成为第二浓水出口(504)。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复合反渗透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长边(204)沿其长度方向均为敞开结构,形成为所述第一进水口(501),所述第二侧长边(205)沿其长度方向均为敞开结构,形成为所述第一浓水出口(502),所述第三侧长边(304)处部分密封,在相对于所述第二开口(302)而靠近所述第二折边(303)的位置形成所述第二进水口(503),所述第四侧长边(305)处全部密封。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复合反渗透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侧长边(304)处设置第一密封结构(701),所述第一密封结构(701)从所述第二开口(302)延伸至与所述第二折边(303)间隔预设距离的位置,所述间隔的预设距离处形成为所述第二进水口(503),所述第四侧长边(305)处设置第二密封结构(702),所述第二密封结构(702)从所述第二开口(302)延伸至所述第二折边(303)处。9.根据权利要求1

8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反渗透膜组件,其特征在于:中心管为至少一个,包括第一中心管(101),所述第一反渗透膜片(201)卷制于所述第一中心管(101)的外周形成所述第一反渗透膜元件(200),所述第二反渗透膜片(301)也卷制于所述第一中心管(101)的外周形成所述第二反渗透膜元件(300),所述第一反渗透膜片(201)与所述第二反渗透膜片(301)沿着所述第一中心管(101)的轴线方向间隔布置。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复合反渗透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渗透膜片(201)通过折叠而在其两个膜页的正面之间形成所述第一原水流道(401),并且形成相对的第一开口(202)和第一折边(203),所述第一折边(203)朝向所述第一中心管(100)并与所述第一中心管(100)相接而进行卷制,所述第一开口(202)远离所述第一中心管(100),所述第二反渗透膜片(301)通过折叠而在其两个膜页的正面之间形成所述第二原水流道(402),并且形成相对的第二开口(302)和第二折边(303),所述第二折边(303)朝向所述第一中心管(100)并与所述第一中心管(101)相接而进行卷制,所述第二开口(302)远离所述第一中心管(101)。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复合反渗透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渗透膜片(201)的两个膜页的背面之间形成第一纯水流道(601),所述第一纯水流道(601)与所述第一中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静吴伟利李一然陈子斌詹婷宁贵勇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