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裂车泵头端积液清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89197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5 22: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压裂车泵头端积液清理装置,包括通过纵向的排液分管连通于泵头端底部下方的上水管汇的水平段,水平段的底侧下方对应排液分管固定有纵向的管套,管套内同轴固定有顶端向上伸入水平段轴线以上的杆套,杆套内滑动套接有顶端正对压力阀的顶杆,杆套底端下方同轴固定连接有缸体,缸体内的活塞杆向上同轴固定连接至顶杆底端,缸体上通过气动管线连通有分配器,分配器还通过吹扫管线连通至水平段一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压裂车泵头端积液清理装置,解决了现有积液清理方式费时费力以及严重影响顶杆使用寿命的问题。重影响顶杆使用寿命的问题。重影响顶杆使用寿命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压裂车泵头端积液清理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压裂泵
,具体涉及一种压裂车泵头端积液清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油田在固井、压裂过程中需通过柱塞泵向井底输送大量的压裂液,压裂泵在工作完毕后的泵头端内腔会有很多积液,该积液要及时排出压裂泵。现有技术中,如图1所示,压裂泵泵头端01底部自带多个压力阀02,其下方设有斜置或水平的上水管汇11,用顶件的顶杆顶开压力阀02,泵头端01内积液会流入上水管汇11内,并由上水管汇11排出。但是,现有的顶件一般为手动旋拧推拉排液顶件,费时费力。
[0003]再者,顶件安装于上水管汇11底部,并与压力阀02对应设置,人工旋拧顶件,使顶件的顶杆穿过上水管汇11内部至与压力阀02抵接并顶开压力阀02,即顶杆在顶开压力阀02的过程中为长悬臂结构,该长悬臂结构同时需要承受压力阀02的反弹力及由泵头端01排出的积液的冲击力,且,顶开压力阀02前,压裂泵内为高压,在顶开压力阀02的同时,压裂泵泄压,其内的积液会高速喷射入上水管汇11内,该高速喷射过程使得长悬臂结构承受压力阀02的反弹力及由泵头端01排出的积液的冲击力均较大,因此对顶杆的强度要求较高,一旦顶杆的强度不达标,则会严重影响顶杆的使用寿命。并且,现有的上水管汇11为水平直管或斜管,其中,因积液中有很多沉砂,水平直管不利于积液的顺利排出,尤其是在冬天,上水管汇11内的存留的积液上冻,上水管汇11、顶杆及泵头端01的压力阀02均会上冻结冰,影响压裂泵的正常使用;斜管设置的初衷为落入上水管汇11内的积液能在自重力作用下由上水管汇11排出,但是斜管的设置,使得安装于斜管底部的顶件的顶杆需要伸出更长的距离才能与压力阀02抵接并顶开压力阀02,即斜管工况下,顶杆的顶开压力阀02所需的长度比水平直管工况下顶杆的顶开压力阀02所需的长度更长,换句话说,斜管工况下顶杆在顶开压力阀02的过程为超长悬臂结构,顶杆的使用寿命会进一步受到影响。此外,上水管汇11不管是水平设置还是斜置,因顶杆会凸出于上水管汇11内壁,因此,极易造成积液(尤其是积液中的沉砂)在顶杆位于上水管汇11内的下部周围淤积,淤积严重的会影响顶杆的正常使用,也会使顶杆的使用寿命会进一步受到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压裂车泵头端积液清理装置,解决了现有积液清理方式费时费力以及严重影响顶杆使用寿命的问题。
[0005]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压裂车泵头端积液清理装置,包括通过纵向的排液分管连通于泵头端底部下方的上水管汇的水平段,水平段的底侧下方对应排液分管固定有纵向的管套,管套内同轴固定有顶端向上伸入水平段轴线以上的杆套,杆套内滑动套接有顶端正对压力阀的顶杆,杆套底端下方同轴固定连接有缸体,缸体内的活塞杆向上同轴固定连接至顶杆底端,缸体上通过气动管线连通有分配器,分配器还通过吹扫管线连通至水平段一端。
[0006]本技术的特点还在于,
[0007]上水管汇的水平段远离吹扫管线的一端连通有斜管段,斜管段远离水平段的一端向下倾斜且设置有蝶阀。
[0008]吹扫管线连通至水平段的一端伸入其内并固定连通有弧形管,弧形管沿水平段圆弧方向设置于其内壁底端上,弧形管远离吹扫管线一侧沿弧向均匀间隔开设有多个吹扫孔。
[0009]杆套包括外壁与管套内壁螺纹连接的外螺纹段,外螺纹段的上方依次为位于水平段内的保护段和向上凸起的锥面结构,外螺纹段的底端外侧为与缸体顶端固定的固定段。
[0010]保护段顶端内壁固定嵌设有位于顶杆外的密封圈,密封圈沿保护段的轴向设置有至少两道。
[0011]气动管线上设置有压力调节阀和气动控制阀。
[0012]吹扫管线上依次设置有吹扫控制阀、单向阀和吹扫安全阀,吹扫安全阀位于靠近水平段的一端。
[0013]分配器通过进气管线连通有外接气罐,进气管线上设置有进气控制阀。
[0014]分配器上连通有气枪。
[0015]分配器外壁上安装有盘管器。
[001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压裂车泵头端积液清理装置,将现有的人工旋拧推拉顶件改进为通过气动执行构件操作,省时省力;通过设置用以保护顶杆的杆套,该杆套伸入长度较长,可充分保护顶杆在上水管汇内形成的长悬臂结构,减小压力阀的反弹力及由泵头端排出积液的冲击力对顶杆的影响,降低对顶杆强度的要求,延长顶杆的使用寿命。另外,上水管汇的水平段与吹扫管线连通,吹扫管线吹出的气流可以对遗留在水平段内的积液,尤其是对淤积于顶杆周围的沉砂进行快速吹扫,并由斜管段快速排出管外,以保护顶杆,延长顶杆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现有压裂泵泵头端及上水管汇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0018]图2是本技术压裂车泵头端积液清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是本技术压裂车泵头端积液清理装置中上水管汇与气动执行构件配合关系示意图;
[0020]图4是本技术压裂车泵头端积液清理装置中气动执行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5是本技术压裂车泵头端积液清理装置中杆套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6是本技术压裂车泵头端积液清理装置中弧形管与上水管汇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0023]图中,1.排液单元,11.上水管汇,111.水平段,111a.管套,112.斜管段,113.蝶阀,12.排液分管,13.气动执行构件,131.缸体,132.顶杆,133.杆套,133a.固定段,133b.外螺纹段,133c.保护段,133d.锥面结构,14.密封圈;
[0024]2.气路单元,21.外接气罐,22.进气管线,221.进气控制阀,23.吹扫管线,231.吹扫控制阀,232.单向阀,233.吹扫安全阀,24.气动管线,241.压力调节阀,242.气动控制阀,25.分配器,26.弧形管,261.吹扫孔,27.气枪,28.盘管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
[0026]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压裂车泵头端积液清理装置,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排液单元1和气路单元2。
[0027]排液单元1包括:上水管汇11,上水管汇11位于泵头端01的下方,并通过多个排液分管12与泵头端01内部连通,每一排液分管12靠近泵头端01的一侧设有一压力阀02;上水管汇11包括连通设置的水平段111和斜管段112,水平段111相对于泵头端01底部水平设置,斜管段112相对于泵头端01底部斜向下设置,斜管段112的自由端设有蝶阀113。该蝶阀113可以为手动蝶阀113或电动蝶阀113,需要进行排液作业时,该蝶阀113为打开状态,排液作业完成后,吹扫管线23对上水管汇11进行吹扫,吹扫作业完成后,关闭蝶阀113。
[0028]如图3、图4和图5所示,排液单元1还包括:多个气动执行构件13,固定安装于水平段111,气动执行构件13与压力阀02一一对应设置,安装方式如下:水平段1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压裂车泵头端积液清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纵向的排液分管(12)连通于泵头端(01)底部下方的上水管汇(11)的水平段(111),水平段(111)的底侧下方对应排液分管(12)固定有纵向的管套(111a),管套(111a)内同轴固定有顶端向上伸入水平段(111)轴线以上的杆套(133),杆套(133)内滑动套接有顶端正对压力阀(02)的顶杆(132),杆套(133)底端下方同轴固定连接有缸体(131),缸体(131)内的活塞杆向上同轴固定连接至顶杆(132)底端,缸体(131)上通过气动管线(24)连通有分配器(25),分配器(25)还通过吹扫管线(23)连通至水平段(111)一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裂车泵头端积液清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水管汇(11)的水平段(111)远离吹扫管线(23)的一端连通有斜管段(112),斜管段(112)远离水平段(111)的一端向下倾斜且设置有蝶阀(113)。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裂车泵头端积液清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吹扫管线(23)连通至水平段(111)的一端伸入其内并固定连通有弧形管(26),弧形管(26)沿水平段(111)圆弧方向设置于其内壁底端上,弧形管(26)远离吹扫管线(23)一侧沿弧向均匀间隔开设有多个吹扫孔(26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裂车泵头端积液清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杆套(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兵鲍伟王军贺延金高涛贺鹏辉祁延红李谋斌沙智呼延源罗亚飞
申请(专利权)人: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井下作业工程部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