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豆的垄上四行播种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89187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5 22: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大豆播种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大豆的垄上四行播种设备;包括机架、悬挂以及排种机构,还包括牵引机构,牵引机构用于控制排种机构在播种行进方向上的角度以及排种机构与地表间的距离,实现在不同行距及高差地表的播种;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牵引机构的设置,使播种设备的排种机构在行进过程中能够与地表垄上之间产生相对的角度与距离变化,进而通过改变其相对倾斜角度的大小,使得播种设备上固定间距的排种机构在行进方向上形成不同间距行进播种,从而适用于不同行距的垄上播种工况,并适应于起伏的地貌环境中,从而维持了播种设备在大豆垄上的四行播种效果。备在大豆垄上的四行播种效果。备在大豆垄上的四行播种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豆的垄上四行播种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大豆播种
,具体的说是一种大豆的垄上四行播种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大豆垄上四行种植一般是在约1m的大垄基础上播四个行距在200mm的单垄,实现在垄上四行的精量播种,从而使植株分布合理,实现大豆的高产栽培;目前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技术可通过优化植株布局,以获得最优的光热能量及营养,可显著提高大豆产量,因此推广大豆窄行密植种植模式并研发相应配套的播种机具,是促进大豆产业机械化的重要途径。
[0003]播种作业是大豆种植过程中的核心部分,只有符合大豆种植农艺及农机作业质量的要求,才可以保证大豆产量的稳步提升,在大豆的种植区中,其主要种植方式为麦

豆轮作方式,也就是在小麦收获后进行大豆播种,而小麦收获后的地表会残留大量秸秆、残茬,需要播种机具有良好的防堵性能,现有大豆播种机主要通过左右调节单体行距和前后配置播种单体实按一定行距播种,播种行距通常在200mm以上,是受制于自身复杂的结构和窄行距工况下播种易拥堵的问题,特别是对于窄行密植栽培技术条件下,难以达到例如黄淮地区大豆种植120mm种植行距的播种要求,限制了大豆垄上四行的播种效果。
[0004]因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大豆的垄上四行播种设备,集防堵、窄行播种于一体,用于解决精量播种、地表镇压力度控制及播种行距满足农艺要求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大豆的垄上四行播种设备;通过利用牵引机构的设置,使播种设备的排种机构在行进过程中能够与地表垄上之间产生相对的角度与距离变化,进而通过改变其相对倾斜角度的大小,使得播种设备上固定间距的排种机构在行进方向上形成不同间距行进播种,从而适用于不同行距的垄上播种工况,并适应于起伏的地貌环境中,从而维持了播种设备在大豆垄上的四行播种效果。
[0006]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大豆的垄上四行播种设备,包括:
[0007]机架,所示机架一端可拆卸连接于拖拉机上,机架底部安装有多对轮组;
[0008]悬挂,所述悬挂设于轮组与机架之间,悬挂吊装于机架上且与轮组相固连,悬挂包括多个相互活动连接的悬杆,悬杆间用于分别活动连接轮组,悬杆受其两端轮组的位置变化而处于活动姿态;以及
[0009]排种机构,所述排种机构布置于相邻轮组之间的悬杆底部,且排种机构垂直固设于悬杆的底面上;还包括:
[0010]牵引机构,所述牵引部包括活动设于拖拉机与机架间的第一牵引部以及固设于轮组与悬杆间的第二牵引部;
[0011]所述第一牵引部在水平方向上可锁定其活动位置,第二牵引部在竖直方向上自由活动;
[0012]牵引机构用于控制排种机构在播种行进方向上的角度以及排种机构与地表间的距离,实现在不同行距及高差地表的播种。
[0013]进一步,所述排种机构包括:
[0014]开沟部,所述开沟部固设于播种设备行进方向的前端,用于在地表形成土垄;
[0015]排种部,固设于悬杆上的排种部两端分别朝向地表与机架上的种仓,用于样开沟部形成的土垄释放豆种;以及
[0016]覆土部,所述覆土部布置于播种设备行进方向的末端,用于将土垄上开沟部形成的沟道填盖起来;
[0017]所述开沟部与覆土部转动连接于悬杆上,开沟部与覆土部在水平面上的长度方向平行于播种设备的行进方向。
[0018]更进一步,所述开沟部包括用于开沟的前刃以及用于播种的后刃,前刃中固设有用于抽吸残茬的废料管端口,且前刃的宽度大于后刃的宽度,后刃的长度大于前刃的长度,后刃的底端的位置高度低于前刃的底端高度。
[0019]进一步,所述轮组偏置于播种设备行进方向的末端,轮组与第一牵引部之间用于布置开沟部,且在开沟部的前刃与后刃之间设置有空置空间,空置空间在行进方向上的长度大于后刃的长度。
[0020]作为一种优选,所述轮组包括沿垄间行进的负重轮以及沿垄上移动的覆土轮,且负重轮上设置有凸起的轮缘,覆土轮的轮面上开设有凹道,所述凹道的宽度大于前刃的宽度。
[0021]优选的,所述覆土部通过对设覆土爪收拢土垄,覆土爪间的宽度大于开沟部中后刃的宽度并小于前刃的宽度,且倾斜设置的覆土爪底端中心位置的高度与后刃的底端高度相持平。
[0022]优选的,还包括布置于排种机构中的清种部,清种部用于吸取地表的残茬并对播种的种子进行吹扫,清种部的吸气管与排气管分别固设于前刃与后刃中。
[0023]更进一步,还包括固设于开沟部中的拉簧,拉簧底端固连于开沟的前刃以及后刃上,拉簧顶端固连于播种设备的悬挂上,且拉簧固设于前刃以及后刃行进方向的前端,潜热以及后刃行进方向的末端转动连接于悬挂底部。
[0024]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25]1.本专利技术通过利用牵引机构的设置,使播种设备的排种机构在行进过程中能够与地表垄上之间产生相对的角度与距离变化,进而通过改变其相对倾斜角度的大小,使得播种设备上固定间距的排种机构在行进方向上形成不同间距行进播种,从而适用于不同行距的垄上播种工况,并适应于起伏的地貌环境中,从而维持了播种设备在大豆垄上的四行播种效果。
[0026]2.本专利技术通过使开沟部与覆土部转动安装于悬杆上,在通过牵引机构调整机架相对于行进方向的倾角后,再对应转动调整开沟部以及覆土部的角度,使其平行于播种设备的行进方向,从而实现排种机构垂直于播种设备行进方向相同的播种工况。
[0027]3.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开沟部的刃面倾斜于其行进方向,同时能够在开沟过程中将垄上的土质及残茬更多的拨向一侧,使其更为聚集而便于采用负压吸取的方式进行收集,降低收集区域的堵塞面积。
[0028]4.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覆土爪和覆土轮分别对完成播种的垄上进行分步覆土,避免覆土部的覆土爪在单次覆土时拨捣大量的土质时导致堆积挤压在覆土爪之间,而对垄上的土质造成挤压堆积,通过降低覆土爪收拢的土质量,使垄上的土质被覆土部和覆土轮依次拨捣覆盖起来,从而维持大豆垄上的四行播种效果。
附图说明
[002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30]图1是本专利技术整体结构第一视角示意图;
[0031]图2是本专利技术整体结构第二视角示意图;
[0032]图3是本专利技术整体结构第三视角示意图;
[0033]图4是本专利技术整体结构侧视图;
[0034]图5是本专利技术排种部单体结构第一视角示意图;
[0035]图6是本专利技术排种部单体结构第二视角示意图;
[0036]图7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37]图8是图3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0038]图中:1、机架;2、轮组;21、负重轮;211、轮缘;22、覆土轮;221、凹道;3、悬挂;31、悬杆;4、排种机构;41、开沟部;411、前刃;412、后刃;413、空置空间;414、拉簧;42、排种部;43、覆土部;431、覆土爪;44、清种部;441、吸气管;442、排气管;5、牵引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豆的垄上四行播种设备,包括:机架(1),所示机架(1)一端可拆卸连接于拖拉机上,机架(1)底部安装有多对轮组(2);悬挂(3),所述悬挂(3)设于轮组(2)与机架(1)之间,悬挂(3)吊装于机架(1)上且与轮组(2)相固连,悬挂(3)包括多个相互活动连接的悬杆(31),悬杆(31)间用于分别活动连接轮组(2),悬杆(31)受其两端轮组(2)的位置变化而处于活动姿态;以及排种机构(4),所述排种机构(4)布置于相邻轮组(2)之间的悬杆(31)底部,且排种机构(4)垂直固设于悬杆(31)的底面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牵引机构(5),所述牵引部包括活动设于拖拉机与机架(1)间的第一牵引部(51)以及固设于轮组(2)与悬杆(31)间的第二牵引部(52);所述第一牵引部(51)在水平方向上可锁定其活动位置,第二牵引部(52)在竖直方向上自由活动;牵引机构(5)用于控制排种机构(4)在播种行进方向上的角度以及排种机构(4)与地表间的距离,实现在不同行距及高差地表的播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豆的垄上四行播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排种机构(4)包括:开沟部(41),所述开沟部(41)固设于播种设备行进方向的前端,用于在地表形成土垄;排种部(42),固设于悬杆(31)上的排种部(42)两端分别朝向地表与机架(1)上的种仓,用于样开沟部(41)形成的土垄释放豆种;以及覆土部(43),所述覆土部(43)布置于播种设备行进方向的末端,用于将土垄上开沟部(41)形成的沟道填盖起来;所述开沟部(41)与覆土部(43)转动连接于悬杆(31)上,开沟部(41)与覆土部(43)在水平面上的长度方向平行于播种设备的行进方向。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大豆的垄上四行播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开沟部(41)包括用于开沟的前刃(411)以及用于播种的后刃(412),前刃(411)中固设有用于抽吸残茬的废料管端口,且前刃(411)的宽度大于后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景光杨慧孙国庆孙永刚杨锡霞唐曹甲子李元霸张国军杨帆程保欣
申请(专利权)人:北大荒集团黑龙江友谊农场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