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标准节撑杆榫头焊接完毕后的外壁打磨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89145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5 21:58
一种标准节撑杆榫头焊接完毕后的外壁打磨机构,包括旋转装夹机构、焊接机构与打磨机构,其中旋转装夹机构为卧式,在旋转装夹机构的下方设置有托举组件,通过托举组件实现撑杆的上料与卸料,在旋转装夹机构的外侧依次设置有焊接机构、打磨机构与检测机构,通过焊接机构、打磨机构构依次对撑杆与榫头的连接处进行焊接、打磨,这样保证打磨的圆度;便于实现智能化的加工撑杆与榫头之间的对接,这样无需人工进行加工,提高加工效率同时提高焊接之后打磨的圆度,提高撑杆与榫头焊接完毕后的美观度。提高撑杆与榫头焊接完毕后的美观度。提高撑杆与榫头焊接完毕后的美观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标准节撑杆榫头焊接完毕后的外壁打磨机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标准节加工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标准节撑杆榫头焊接完毕后的外壁打磨机构。

技术介绍

[0002]在标准节的每根撑杆两端上设置有榫头,现在的对接方式是先将撑杆与榫头装夹在焊接摸上通过点焊的方式实现将撑杆与两端的榫头对接,然后再通过焊接比对撑杆与榫头的连接处进行焊接,这样保证撑杆与榫头的焊接强度,现在的机械臂或者人工焊接均会在焊接出留下焊缝,在焊接完毕后需要通过人工进行打磨焊缝,这样使焊缝表面平整且与撑杆外壁一致,但是通过人工打磨焊缝,这样无法保证打磨后的圆度,这样导致撑杆的表面不美观,同时现在的打磨会产生大量的铁屑粉尘,这样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比较的差,同时通过人工尽显打磨,打磨的效率也比较的低,不满足现在的企业的加工效率,同时现在传统机械加工需要由人工慢慢向智能制造转型,这样需要一种可以实现撑杆与榫头焊接与打磨的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标准节撑杆榫头焊接完毕后的外壁打磨机构,便于实现智能化的加工撑杆与榫头之间的对接,这样无需人工进行加工,提高加工效率同时提高焊接之后打磨的圆度,提高撑杆与榫头焊接完毕后的美观度。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方案:一种标准节撑杆榫头焊接完毕后的外壁打磨机构,包括旋转装夹机构、焊接机构与打磨机构,其中旋转装夹机构为卧式,在旋转装夹机构的下方设置有托举组件,通过托举组件实现撑杆的上料与卸料,在旋转装夹机构的外侧依次设置有焊接机构、打磨机构与检测机构,通过焊接机构、打磨机构构依次对撑杆与榫头的连接处进行焊接、打磨,这样保证打磨的圆度;旋转装夹机构包括旋转板、旋转轴、摆动夹紧组件、限位环与推顶组件,旋转轴两端通过轴承及轴承座安装在地面上,旋转轴的一端通过步进电机驱动的传动系统进行驱动,在旋转轴上固定有两块相对设置的旋转板,在每块旋转板上开有多个圆形的通孔且在通孔内通过轴承安装有可以旋转的转盘,多个转盘呈环形阵列分布,在每块转盘上设置有摆动夹紧组件,在摆动夹紧组件上设置有可以伸缩的限位环,通过限位环的伸缩实现摆动夹紧组件对撑杆外壁进行夹紧,在转盘内侧的中心处设置有推顶组件,通过推顶组件实现对撑杆两端的抵紧,在旋转板外侧设置有电机且电机的输出轴与圆盘中心处进行连接,这样实现撑杆的旋转。
[0005]优选地,摆动夹紧组件为多根摆动杆且多个摆动杆围绕转盘的中心呈环形阵列分布,摆动杆的一端铰接在转盘上,摆动杆的另外一端设置有滑轮,通过滑轮与撑杆外壁接触;限位环套在多根摆动杆上,在限位环与每根摆动杆之间设置有连接杆,连接杆的一端铰接在限位环上,连接杆的另外一端铰接在摆动杆上,在转盘与限位环之间设置有多个用于伸缩的夹紧液压缸;推顶组件包括推顶液压缸与推顶板,在转盘的中心处设置有推顶液压
缸,在转盘内侧设置有推顶板,在推顶板与转盘之间通过多根伸缩杆进行连接,推顶液压缸的活塞杆抵在推顶板的背面上。
[0006]优选地,焊接机构包括焊接枪与伸缩组件,伸缩组件固定在立柱上且立柱的底部安装在地面上,在伸缩组件上联动杆,在联动杆上安装有两只焊接枪且焊接枪与撑杆和榫头的连接处接触,通过焊接枪实现对撑杆的焊接,当撑杆装夹完毕后,旋转板旋转90
°
与焊接枪位置相对进行焊接。
[0007]优选地,打磨机构设置在两块旋转板的上方,打磨机构通过龙门架悬挂在上方,打磨机构包括通过电机驱动的打磨轮与升降组件,升降组件设置在打磨轮与龙门架之间,通过升降组件实现打磨轮升降,在升降组件上还设置有两组滚轮且滚轮位于打磨轮的两侧,两组滚轮分别与榫头、撑杆外壁接触,当撑杆打磨完毕后,旋转板旋转90
°
进行打磨。
[0008]优选地,托举组件包括托举液压缸与托举弧形板,在旋转轴下方的地面上设置有多根托举液压缸且多个托举液压缸并排设置,每根托举液压缸的活塞杆竖直向上且在活塞杆的顶部固定有托举弧形板,这样将撑杆与榫头电焊连接的结合体放置在托举弧形板上进行托举上料,当需要卸料的时候,托举弧形板下降即可完成卸料。
[000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便于实现智能化的加工撑杆与榫头之间的对接,这样无需人工进行加工,提高加工效率同时提高焊接之后打磨的圆度,提高撑杆与榫头焊接完毕后的美观度。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主视图。
[0011]图2为本专利技术纵向剖视图。
[0012]图3为本专利技术旋转装夹机构的示意图。
[0013]图4为本专利技术转盘的示意图。
[0014]图5为本专利技术打磨机构的示意图。
[0015]其中,1、旋转装夹机构,1.1、旋转板,1.2、旋转轴,1.3、步进电机,1.4、转盘,1.5、摆动夹紧组件,1.6、摆动杆,1.7、滑轮,1.8、限位环,1.9、连接杆,1.10、夹紧液压缸,1.11、推顶组件,1.12、推顶液压缸,1.13、推顶板,1.14、伸缩杆,1.15、电机,2、焊接机构,2.1、焊接枪,2.2、联动杆,2.3、伸缩组件,3、打磨机构,3.1、龙门架,3.2、打磨轮,3.3、升降组件,3.4、滚轮,4、托举组件,4.1、托举液压缸,4.2、托举弧形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6]现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阐述。
[0017]如图1

5所示,一种标准节撑杆榫头焊接完毕后的外壁打磨机构3,包括旋转装夹机构1、焊接机构2与打磨机构3,其中旋转装夹机构1为卧式,在旋转装夹机构1的下方地面上通过螺栓紧固的方式固定有托举组件4,通过托举组件4实现撑杆的上料与卸料(将初步电焊连接的榫头与撑杆放置在托举组件4上,在进行上料的时候,将撑杆与榫头放置在托举组件4上,托举组件4上升实现撑杆与榫头上升,当进行卸料的时候,托举组件4上升接住撑杆与榫头,同时托举组件4下降实现卸料),在旋转装夹机构1的外侧的地面上依次设置有焊接机构2、打磨机构3与检测机构,通过焊接机构2、打磨机构3构依次对撑杆与榫头的连接处
进行焊接、打磨,这样保证打磨的圆度;旋转装夹机构1包括旋转板1.1、旋转轴1.2、摆动夹紧组件1.5、限位环1.8与推顶组件1.11,旋转轴1.2两端通过轴承及轴承座安装在地面上,旋转轴1.2可以发生转动,旋转轴1.2的两端通过步进电机1.3驱动的传动系统进行驱动(传动系统即为齿轮传动系,通过两个相互啮合的齿轮进行传动,这样实现旋转轴1.2的旋转),在旋转轴1.2上通过螺栓紧固的方式固定有两块相对设置的与圆形旋转板1.1,在每块旋转板1.1上开有四个圆形的通孔且在通孔内通过轴承安装有可以旋转的转盘1.4,转盘1.4现对于旋转板1.1可以进行相对转动,多个转盘1.4呈环形阵列分布,在每块转盘1.4上铰接有摆动夹紧组件1.5,在摆动夹紧组件1.5上设置有可以伸缩的限位环1.8,通过限位环1.8的伸缩实现摆动夹紧组件1.5对撑杆外壁进行夹紧,通过夹紧的方式对撑杆进行中心装夹,这样可以保证焊接时候的圆度与打磨时候的圆度,在转盘1.4内侧的中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标准节撑杆榫头焊接完毕后的外壁打磨机构,包括旋转装夹机构、焊接机构与打磨机构,其中旋转装夹机构为卧式,在旋转装夹机构的下方设置有托举组件,通过托举组件实现撑杆的上料与卸料,其特征在于,在旋转装夹机构的外侧依次设置有焊接机构、打磨机构与检测机构,通过焊接机构、打磨机构构依次对撑杆与榫头的连接处进行焊接、打磨,这样保证打磨的圆度;旋转装夹机构包括旋转板、旋转轴、摆动夹紧组件、限位环与推顶组件,旋转轴两端通过轴承及轴承座安装在地面上,旋转轴的一端通过步进电机驱动的传动系统进行驱动,在旋转轴上固定有两块相对设置的旋转板,在每块旋转板上开有多个圆形的通孔且在通孔内通过轴承安装有可以旋转的转盘,多个转盘呈环形阵列分布,在每块转盘上设置有摆动夹紧组件,在摆动夹紧组件上设置有可以伸缩的限位环,通过限位环的伸缩实现摆动夹紧组件对撑杆外壁进行夹紧,在转盘内侧的中心处设置有推顶组件,通过推顶组件实现对撑杆两端的抵紧,在旋转板外侧设置有电机且电机的输出轴与圆盘中心处进行连接,这样实现撑杆的旋转。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标准节撑杆榫头焊接完毕后的外壁打磨机构,其特征在于,摆动夹紧组件为多根摆动杆且多个摆动杆围绕转盘的中心呈环形阵列分布,摆动杆的一端铰接在转盘上,摆动杆的另外一端设置有滑轮,通过滑轮与撑杆外壁接触;限位环套在多根摆动杆上,在限位环与每根摆动杆之间设置有连接杆,连接杆的一端铰接在限位环上,连接杆的另外一端铰接在摆动杆上,在转盘与限位环之间设置有多个用于伸缩的夹紧液压缸;推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松平刘洋何毅
申请(专利权)人:临澧金华天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