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保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889861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5 21:51
本发明专利技术适用于理疗产品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头部保健装置,包括壳体和设置在壳体上的光源模组,壳体用于在佩戴时罩盖头部,光源模组用于在壳体被佩戴时朝向头部发光,且光源模组能够发出600~700nm的连续且光谱功率大于0.7的红光;头部保健装置还包括与光源模组电连接的脉冲控制装置;头部保健装置还包括设置在壳体上的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与脉冲控制装置电连接、用于检测壳体与头部接触一面或者壳体所围成的空间内预设区域的温度;脉冲控制装置用于接收温度传感器的检测数据,并根据温度传感器的检测数据控制光源模组的通断以及电流大小。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头部保健装置,可以提供更宽的光谱,光疗效果更佳。光疗效果更佳。光疗效果更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头部保健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理疗产品
,尤其涉及一种头部保健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脱发是很多人的噩梦,脱发的人群也日益增多。脱发一般因遗传或后天的影响而形成。脱发虽不至于影响人的机体健康,但脱发严重影响外形。很多人因为脱发而变得焦虑、自卑、焦躁、抗拒与外界接触,身心俱损。为解决这一问题,利用光疗原理进行生发的头部保健装置应运而生。
[0003]光疗生发的作用原理主要通过红光的照射,增加毛囊及周围细胞的新陈代谢,促进头皮血液循环,增加毛囊及周围细胞的活性以及营养物质的输送,整体改善头皮微环境,防止脱发并促进毛发生长。
[0004]但目前的头部保健装置,多采用单波长的红光光源,光疗效果较弱。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头部保健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头部保健装置光疗效果较弱的技术问题。
[0006]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头部保健装置,包括壳体和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的光源模组,所述壳体用于在佩戴时罩盖头部,所述光源模组用于在所述壳体被佩戴时朝向头部发光,且所述光源模组能够发出600~700nm的连续且光谱功率大于0.7的红光。
[000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头部保健装置还包括与光源模组电连接的脉冲控制装置。
[000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头部保健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的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脉冲控制装置电连接、用于检测所述壳体与头部接触一面或者所述壳体所围成的空间内预设区域的温度;所述脉冲控制装置用于接收所述温度传感器的检测数据,并根据所述温度传感器的检测数据控制所述光源模组的通断以及电流大小。
[000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源模组包括多个红光光源,每个所述红光光源均能够发出600~700nm的红光;所述壳体包括多个功能区域,不同所述功能区域对应头部的不同部位;每个所述功能区域内均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红光光源,位于同一功能区域内的所有所述红光光源发出的光形成的混合光中600~700nm波段的绝对光谱功率大于0.7。
[00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任意两个所述功能区域内所述红光光源的密度满足以下关系:
[0011]与头部易脱发部位对应的所述功能区域内的所述红光光源的密度大于与头部不易脱发部位对应的所述功能区域内的所述红光光源的密度;
[0012]其中,所述红光光源的密度为单位面积内所述红光光源的个数。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脉冲控制装置用于输出与所述功能区域一一对应的控制信号,以通过所述控制信号控制各所述功能区域内所述红光光源按照预设频率闪烁,使
得任意两个所述功能区域内所述红光光源满足以下关系:
[0014]与头部易脱发部位对应的所述功能区域内的所述红光光源的点亮时长大于与头部不易脱发部位对应的所述功能区域内的所述红光光源的点亮时长。
[00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任意两个所述功能区域内所述红光光源满足以下关系:
[0016]与头部易脱发部位对应的功能区域内的所述红光光源对应的脉冲宽度小于与头部不易脱发部位对应的功能区域内的所述红光光源对应的脉冲宽度;
[0017]和/或,与头部易脱发部位对应的功能区域内的所述红光光源对应的脉冲间隔小于与头部不易脱发部位对应的功能区域内的所述红光光源对应的脉冲间隔。
[00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脉冲控制装置通过电阻与任一所述功能区域内所有所述红光光源形成的光源组件串联,以使得任意两个功能区域内所述红光光源满足以下关系:
[0019]与头部易脱发部位对应的功能区域内的所述红光光源的电流大于与头部不易脱发部位对应的功能区域内的所述红光光源的电流。
[002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红光光源包括蓝光芯片和形成于所述蓝光芯片的出光侧的波长转换元件,所述蓝光芯片的峰值波长为440~475nm。
[002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波长转换元件包括荧光体。
[002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荧光体包括第一荧光部、第二荧光部和第三荧光部;其中:
[0023]所述第一荧光部的材料包括第一胶体和分散在所述第一胶体中的第一荧光粉;
[0024]所述第二荧光部的材料包括第二胶体和分散在所述第二胶体中的第二荧光粉;
[0025]所述第三荧光部的材料包括第三胶体和分散在所述第三胶体中的第三荧光粉;
[0026]其中,所述第一荧光粉包括荧光粉A、荧光粉B和荧光粉D1;
[0027]所述第二荧光粉包括荧光粉C、荧光粉D2和荧光粉E1;
[0028]所述第三荧光粉包括荧光粉D3、荧光粉E2和荧光粉F;
[0029]所述荧光粉A的发光波长为600nm~640nm;
[0030]所述荧光粉B的发光波长为650nm~660nm;
[0031]所述荧光粉C的发光波长为670nm~700nm;
[0032]所述荧光粉D1、所述荧光粉D2、所述荧光粉D3的发光波长独立的为710nm~730nm;
[0033]所述荧光粉E1、所述荧光粉E2和荧光粉F的发光波长独立的大于730nm,且小于或等于800nm。
[003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荧光粉中,所述荧光粉A、所述荧光粉B和所述荧光粉D1的质量比为3~25:3~35:5~50;和/或
[0035]所述第二荧光粉中,所述荧光粉C、所述荧光粉D2和所述荧光粉E1的质量比为7~35:7~40:10~50;和/或
[0036]所述第三荧光粉中,所述荧光粉D3、所述荧光粉E2和所述荧光粉F的质量比为10~40:10~40:15~50;和/或
[0037]所述第一荧光粉、所述第二荧光粉和所述第三荧光粉的粒径独立的小于或等于50μm。
[003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荧光部中,所述第一荧光粉占所述第一荧光粉和
第一胶体总质量的40%~87%;和/或
[0039]所述第二荧光部中,所述第二荧光粉占所述第二荧光粉和第二胶体总质量的30%~87%;和/或
[0040]所述第三荧光部中,所述第三荧光粉占所述第三荧光粉和第三胶体总质量的30%~87%;和/或
[0041]所述第一荧光部、第二荧光部和第三荧光部中的至少一荧光部与另两荧光部是分开设置。
[004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荧光部、所述第二荧光部和所述第三荧光部中任一荧光部采用压膜法制备;和/或
[0043]所述第一荧光部、所述第二荧光部和所述第三荧光部中任一荧光部的膜厚为0.06mm~0.6mm。
[004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荧光部、所述第二荧光部和所述第三荧光部中任一荧光部采用喷膜法制备;和/或
[0045]所述第一荧光部、所述第二荧光部和所述第三荧光部中任一荧光部的膜厚为0.001mm~0.01mm。
[004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红光光源包括如下三个发光单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头部保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和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的光源模组,所述壳体用于在佩戴时罩盖头部,所述光源模组用于在所述壳体被佩戴时朝向头部发光,且所述光源模组能够发出600~700nm的连续且光谱功率大于0.7的红光。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部保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保健装置还包括与光源模组电连接的脉冲控制装置。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头部保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保健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的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脉冲控制装置电连接、用于检测所述壳体与头部接触一面或者所述壳体所围成的空间内预设区域的温度;所述脉冲控制装置用于接收所述温度传感器的检测数据,并根据所述温度传感器的检测数据控制所述光源模组的通断以及电流大小。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头部保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模组包括多个红光光源,每个所述红光光源均能够发出600~700nm的红光;所述壳体包括多个功能区域,不同所述功能区域对应头部的不同部位;每个所述功能区域内均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红光光源,位于同一功能区域内的所有所述红光光源发出的光形成的混合光中600~700nm波段的绝对光谱功率大于0.7。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头部保健装置,其特征在于,任意两个所述功能区域内所述红光光源的密度满足以下关系:与头部易脱发部位对应的所述功能区域内的所述红光光源的密度大于与头部不易脱发部位对应的所述功能区域内的所述红光光源的密度;其中,所述红光光源的密度为单位面积内所述红光光源的个数。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头部保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脉冲控制装置用于输出与所述功能区域一一对应的控制信号,以通过所述控制信号控制各所述功能区域内所述红光光源按照预设频率闪烁,使得任意两个所述功能区域内所述红光光源满足以下关系:与头部易脱发部位对应的所述功能区域内的所述红光光源的点亮时长大于与头部不易脱发部位对应的所述功能区域内的所述红光光源的点亮时长。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头部保健装置,其特征在于,任意两个所述功能区域内所述红光光源满足以下关系:与头部易脱发部位对应的功能区域内的所述红光光源对应的脉冲宽度小于与头部不易脱发部位对应的功能区域内的所述红光光源对应的脉冲宽度;和/或,与头部易脱发部位对应的功能区域内的所述红光光源对应的脉冲间隔小于与头部不易脱发部位对应的功能区域内的所述红光光源对应的脉冲间隔。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头部保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脉冲控制装置通过电阻与任一所述功能区域内所有所述红光光源形成的光源组件串联,以使得任意两个功能区域内所述红光光源满足以下关系:与头部易脱发部位对应的功能区域内的所述红光光源的电流大于与头部不易脱发部位对应的功能区域内的所述红光光源的电流。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头部保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光光源包括蓝光芯片和形成于所述蓝光芯片的出光侧的波长转换元件,所述蓝光芯片的峰值波长为440~475nm。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头部保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波长转换元件包括荧光体。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头部保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荧光体包括第一荧光部、第二荧光部和第三荧光部;其中:所述第一荧光部的材料包括第一胶体和分散在所述第一胶体中的第一荧光粉;所述第二荧光部的材料包括第二胶体和分散在所述第二胶体中的第二荧光粉;所述第三荧光部的材料包括第三胶体和分散在所述第三胶体中的第三荧光粉;其中,所述第一荧光粉包括荧光粉A、荧光粉B和荧光粉D1;所述第二荧光粉包括荧光粉C、荧光粉D2和荧光粉E1;所述第三荧光粉包括荧光粉D3、荧光粉E2和荧光粉F;所述荧光粉A的发光波长为600nm~640nm;所述荧光粉B的发光波长为650nm~660nm;所述荧光粉C的发光波长为670n...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小琴曾胜曾骄阳陈华李刚陈道蓉曾小东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世纪和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