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积水道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889523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5 21: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防积水道路结构,涉及道路技术领域,包括基层,所述基层的顶端设置有连接管,且基层的顶端铺设有碎石抗压层,所述碎石抗压层的顶端铺设有沥青路面层,且沥青路面层的顶端设置有多个垃圾块,所述垃圾块的顶端开设有排水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利用隔板的存在,便可以将排水渠的内部分隔成多个独立的空间,而在引导板的作用下,便可以将该独立的空间分割成两个区域,使得对路面积水排放时时,能够在引导板的过滤下将路面积水能够稳定的通过排水渠进行流通,而路面垃圾则在引导板顶端的作用输送至排水渠内部底端的另一侧,以此避免路面垃圾对积水排放产生影响。避免路面垃圾对积水排放产生影响。避免路面垃圾对积水排放产生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积水道路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道路
,具体为防积水道路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在市政中,道路的建设属于重要项目之一,通过建设不仅起到了便于通行的效果,而且还能够对市政排水起到辅助作用,在现有技术中,一般都会在道路的两旁开设相应的排水渠来对道路积水进行排放,但是呢,现有的道路结构在使用过程中,由于路面垃圾的存在,从而使得积水带动垃圾进入到排水渠的内部,影响排水渠的排水效果,以此导致道路积水不便排出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防积水道路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防积水道路结构,包括基层,所述基层的顶端设置有连接管,且基层的顶端铺设有碎石抗压层,所述碎石抗压层的顶端铺设有沥青路面层,且沥青路面层的顶端设置有多个垃圾块,所述垃圾块的顶端开设有排水孔,所述垃圾块的底端连接有竖管,且竖管的底端贯穿碎石抗压层顶端并与连接管外侧相连接,所述连接管的两侧设置有排水渠,且排水渠内部的底端等间距安装有多个隔板,所述隔板一端的下方设置有连通管,且连通管一端贯穿隔板一端并延伸至隔板另一端,所述排水渠的内部设置有多个引导板,且引导板一侧的底端开设有连通孔,所述引导板的顶端开设有滤孔,所述碎石抗压层的内部设置有多个支管,且支管的一端贯穿碎石抗压层一侧并延伸至排水渠内部,所述支管的另一端贯穿连接管外侧并与连接管相连通。
[0005]优选的,所述连接管长度的大小和沥青路面层长度大小相同,且垃圾块设置在沥青路面层顶端的内部。
[0006]优选的,所述引导板的形状为倒L型,且引导板的顶端处于倾斜状,所述引导板的顶端和排水渠内部底端相连接,且引导板的一侧和沥青路面层一侧相连接。
[0007]优选的,所述引导板的两端和隔板一端相连接,且引导板和隔板在排水渠内部呈依次错序排列。
[0008]优选的,所述连通管设置在引导板靠近基层的一侧,且引导板高度的大小和排水渠内部高度大小相同。
[0009]优选的,所述支管和碎石抗压层在空间成脊柱状,且支管和碎石抗压层均通过刚强度钢材质制成管形结构。
[0010]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提供的防积水道路结构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1]本技术提供有引导板和隔板,通过利用隔板的存在,便可以将排水渠的内部分隔成多个独立的空间,而在引导板的作用下,便可以将该独立的空间分割成两个区域,使得对路面积水排放时时,能够在引导板的过滤下将路面积水能够稳定的通过排水渠进行流
通,而路面垃圾则在引导板顶端的作用输送至排水渠内部底端的另一侧,以此避免路面垃圾对积水排放产生影响。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技术的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4]图3为本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5]图中:1、连接管;2、基层;3、排水渠;4、滤孔;5、沥青路面层;6、竖管;7、垃圾块;8、引导板;9、连通孔;10、连通管;11、支管;12、碎石抗压层;13、隔板;14、排水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7]实施例1:请参阅图1

3,防积水道路结构,包括基层2,基层2的顶端设置有连接管1,且基层2的顶端铺设有碎石抗压层12,碎石抗压层12的顶端铺设有沥青路面层5,且沥青路面层5的顶端设置有多个垃圾块7,垃圾块7的顶端开设有排水孔14,垃圾块7的底端连接有竖管6,且竖管6的底端贯穿碎石抗压层12顶端并与连接管1外侧相连接,连接管1的两侧设置有排水渠3,且排水渠3内部的底端等间距安装有多个隔板13,隔板13一端的下方设置有连通管10,且连通管10一端贯穿隔板13一端并延伸至隔板13另一端,排水渠3的内部设置有多个引导板8,且引导板8一侧的底端开设有连通孔9,引导板8的顶端开设有滤孔4,碎石抗压层12的内部设置有多个支管11,且支管11的一端贯穿碎石抗压层12一侧并延伸至排水渠3内部,支管11的另一端贯穿连接管1外侧并与连接管1相连通;
[0018]引导板8的两端和隔板13一端相连接,且引导板8和隔板13在排水渠3内部呈依次错序排列;
[0019]具体地,如图1、图2和图3所示,首先本装置通过设置有排水渠3的存在,从而可以将沥青路面层5表面的积水进行引导,将积水引导至排水渠3的内部,然后由于排水渠3的内部通过设置有多个隔板13的存在,便可以将排水渠3的内部形成多个独立的空间,且该多个独立的空间通过连通管10相连通,而在该独立空间内部设置有引导板8的存在,从而可以将该独立的空间由分成两个区域,使得本装置在排放路面积水时,利用引导板8顶端的滤孔4存在,将积水进行过滤,使得水能够通过滤孔4进入到引导板8的下方,而通过积水带动的垃圾便可以在引导板8顶端的倾斜状态作用下,冲击至排水渠3内部另一侧,通过此便可以使得本装置在对路面积水进行排放时,能够有效的将道路积水和路面垃圾进行分开,相比较传统的道路排水结构,能够有效的避免路面垃圾堵塞排水的现象,提高道路结构的排水效果,最后本装置通过设置有竖管6和连接管1的存在,通过利用竖管6和垃圾块7的连接,可以将道路表面中级位置处的积水引导至连接管1的内部,然后在支管11的作用下,将连接管1内部的积水分别输送至排水渠3的内部,最后通过排水渠3将水进行排放,以此便可以增加了本装置防积水的效果。
[0020]支管11和碎石抗压层12在空间成脊柱状,且支管11和碎石抗压层12均通过刚强度钢材质制成管形结构;
[0021]连接管1长度的大小和沥青路面层5长度大小相同,且垃圾块7设置在沥青路面层5顶端的内部;
[0022]具体地,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装置通过设置有垃圾块7和连接管1的存在,可以将道路表面中间位置处的积水通过竖管6输送至连接管1的内部,然后在支管11的作用下,将该积水输送至排水渠3的内部,通过排水渠3进行排放处理。
[0023]引导板8的形状为倒L型,且引导板8的顶端处于倾斜状,引导板8的顶端和排水渠3内部底端相连接,且引导板8的一侧和沥青路面层5一侧相连接;
[0024]具体地,如图1、图2和图3所示,通过设置有引导板8的存在,在引导板8的形状作用下,可以使得道路表面的积水在流动过程中,对其进行过滤,将积水中含有的垃圾通过引导板8顶端倾斜状引导下移动至排水渠3内部底端的一侧,和排水渠3内部积水流动排放区域相隔开。
[0025]连通管10设置在引导板8靠近基层2的一侧,且引导板8高度的大小和排水渠3内部高度大小相同;
[0026]具体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防积水道路结构,包括基层(2),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层(2)的顶端设置有连接管(1),且基层(2)的顶端铺设有碎石抗压层(12),所述碎石抗压层(12)的顶端铺设有沥青路面层(5),且沥青路面层(5)的顶端设置有多个垃圾块(7),所述垃圾块(7)的顶端开设有排水孔(14),所述垃圾块(7)的底端连接有竖管(6),且竖管(6)的底端贯穿碎石抗压层(12)顶端并与连接管(1)外侧相连接,所述连接管(1)的两侧设置有排水渠(3),且排水渠(3)内部的底端等间距安装有多个隔板(13),所述隔板(13)一端的下方设置有连通管(10),且连通管(10)一端贯穿隔板(13)一端并延伸至隔板(13)另一端,所述排水渠(3)的内部设置有多个引导板(8),且引导板(8)一侧的底端开设有连通孔(9),所述引导板(8)的顶端开设有滤孔(4),所述碎石抗压层(12)的内部设置有多个支管(11),且支管(11)的一端贯穿碎石抗压层(12)一侧并延伸至排水渠(3)内部,所述支管(11)的另一端贯穿连接管(1)外侧并与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玉海毛东伟
申请(专利权)人:江山市春江交通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