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碳效码的企业低碳经济表现的协同测度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88306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5 21: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碳效码的企业低碳经济表现的协同测度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构建碳效码单因素基准模型;进行模型初步优化和样本数据清洗;确定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下多因素模型的目标约束函数形式和投入产出要素;确定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下多因素模型的生产函数形式;综合单因素模型和两个多因素模型的效率评估结果;对碳效率加权分析,按照碳效率评价划分企业层级。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综合碳效码单因素基准模型、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下多因素模型和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下多因素模型的效率评估结果,引入TOWA算子对碳效率进行时序加权,并使用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碳效码的企业低碳经济表现的协同测度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碳资产管理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碳效码的企业低碳经济表现的协同测度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双碳”目标的实现有赖于建立一个科学的指标体系,从而形成可操作的实施路径。一方面,微观主体亟需科学的碳效率评价指标指明转型路径。在市场中,企业作为响应“双碳”目标的主体,需科学的碳效评价体系对自身清洁化转型进行长远规划和积极行动。现阶段由于对自身碳效现状认知不清晰,企业缺乏自发性清洁化改造的动力。客观的碳效指标及企业在行业内的排名可以让企业明确其环境表现在行业内的定位以及现阶段低碳生产的必要性,激励企业积极进行情节化技术改造。
[0003]衡量企业清洁化技术改造成效需花费大量人力物力成本,对改造前与改造后的生产能力与碳排放水平进行衡量,实时跟进的碳效指标可以帮助企业明确清洁技术改造的阶段性成效,为企业节约衡量清洁技术改造成效的成本,提高企业低碳化转型的资源配置效率。另一方面,政府需借助碳效评价模型积极推动“双碳”工作,并进行合理的“双碳”布局。金融机构也可参考企业的碳效率表现,提供不同等级的“绿色贷款”。
[0004]有资料显示,当前金融机构对企业环境表现的评定尚未形成统一标准,且各金融机构的评定标准与政府监管标准存在部分不一致性。碳效指标形成机理客观且应用范围广泛,可作为政府明确绿色贷款准入的监管标准的重要依据,同时为金融机构评定企业环境表现提供参考。而对于提供能源服务的公司,如电力公司而言,可以利用科学的碳效率综合评价模型来为用户提供定制化的服务。
[0005]现有方法的技术适用性存在较大的局限。一方面,现有单因素方法缺乏对生产流程的考量,对现实工业生产的代表性有待加强;而多因素方法依赖于精细的数学假设,其在现实中的适用性同样受限。因此开发一种兼顾单因素模型与多因素模型的综合碳效率测度方法,增强碳效率的可用性。另一方面,碳效率作为政策工具或者企业自测经济环境表现的工具缺乏技术评定标准,本项专利技术对碳效率进行分层,以实现关于工业企业协同环境表现的技术评定。
[0006]中国专利文献CN114118814A公开了一种“基于管理活动的能源企业碳资产管理策略”。包括以下部分:S1:首先于企业内部成立独立的碳资产管理小组;S2:积极开展企业内的碳核算;S3:针对碳核算结果,实施碳减排措施;S4:响应国家号召,积极参与碳交易;对低碳技、碳汇、低碳品、低碳流通、碳正外部性、碳披露以及清洁生产审核中某一项异常的数值按照具体的策略设计方式进行调控。上述技术方案缺少对碳效率的分层,无法有效实现关于工业企业协同环境表现的技术评定。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主要解决原有的技术方案缺少对碳效率的分层,无法有效实现关于工业企
业协同环境表现的技术评定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基于碳效码的企业低碳经济表现的协同测度方法,构建碳效码单因素基准模型,通过综合碳效码单因素基准模型、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下多因素模型和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下多因素模型的效率评估结果,引入TOWA算子对碳效率进行时序加权,并使用k

means聚类分析,将企业按照碳效率评价划分为五个层级,实现关于工业企业协同环境表现的技术评定。
[0008]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本专利技术包括以下步骤:
[0009]S1构建碳效码单因素基准模型;
[0010]S2进行模型初步优化和样本数据清洗;
[0011]S3确定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下多因素模型的目标约束函数形式和投入产出要素;
[0012]S4确定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下多因素模型的生产函数形式;
[0013]S5综合单因素模型和两个多因素模型的效率评估结果;
[0014]S6对碳效率加权分析,按照碳效率评价划分企业层级。
[0015]通过综合碳效码单因素基准模型、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下多因素模型和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下多因素模型的效率评估结果,引入TOWA算子对碳效率进行时序加权,并使用k

means聚类分析,将企业按照碳效率评价划分为五个层级,实现关于工业企业协同环境表现的技术评定。
[0016]作为优选,所述的具体包括,首先梳理经济生产与碳排放的数理逻辑,通过对企业规上生产用能数据归集,构建单因素碳效率评价模型,企业碳排放量(E)体现了包括企业煤、油、气、电的各种用能产生的碳排放量,即能耗所需碳排放总量(E
t
)、零碳电力减少碳排放量(E
n
)、固碳减少碳排放量(E
f
),公式如下,
[0017]E=E
t

E
n

E
f
[0018]其中,能耗所需碳排放总量为包含煤、油、气、电的不同能源消耗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零碳电力减少碳排放量为包含水、风、光伏的零碳电力发电折算减少的二氧化碳总量和绿电交易零碳电力折算减少的二氧化碳总量;固碳减少碳排放量为包含植树造林、碳封存的减少的二氧化碳总量;
[0019][0020]碳效值(CE
single
)为单因素方法下企业单位增加值碳排放量(I
e
)与企业所属的行业内单位增加值碳排放量平均值(I
i
)的比值,体现了企业单位增加值碳排放量在该行业中的排序。
[0021]作为优选,所述的步骤S2通过识别离群值、选择代表观测值集中趋势的统计量和测算并比较观测值与统计量的标准差实现模型优化和数据清洗,具体包括:
[0022]S2.1识别离群值,使用距离测度法识别离群值,进行离群点判断,
[0023][0024]D
ei
表示观测值企业i与其它企业的碳强度的平均距离,N代表行业内的企业数量,如果第k个企业与其他企业单位增加值的距离D
ek
大于预设的距离阈值D,则视该企业为离群
点;
[0025]S2.2选择代表观测值集中趋势的统计量,初步选择均值、中位数、均值与中位数的加权平均、均值与中位数的几何平均这四个统计量来测度观测值的集中趋势,分别表示为I
M
、I
m

[0026][0027][0028]S2.3测算并比较观测值与四个统计量的标准差,标准差最小的统计量能更好反映观测值的集中趋势:
[0029][0030]作为优选,所述的步骤S3确定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下多因素模型的目标约束函数形式和投入产出要素,包括能源投入种类、能源投入数量、劳动资本投入情况、增加值和碳排放。
[0031]作为优选,所述的步骤S3通过明确目标约束函数形式和投入产出要素的设定,求解出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法的碳效率CE
dea

[0032][0033]式中,X为代表企业生产过程的投入向量包括企业的能源投入、资本投入和劳动力投入,Y和E分别为代表期望产出的增加值与代表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碳效码的企业低碳经济表现的协同测度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构建碳效码单因素基准模型;S2进行模型初步优化和样本数据清洗;S3确定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下多因素模型的目标约束函数形式和投入产出要素;S4确定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下多因素模型的生产函数形式;S5综合单因素模型和两个多因素模型的效率评估结果;S6对碳效率加权分析,按照碳效率评价划分企业层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碳效码的企业低碳经济表现的协同测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具体包括,首先梳理经济生产与碳排放的数理逻辑,通过对企业规上生产用能数据归集,构建单因素碳效率评价模型,企业碳排放量(E)体现了包括企业煤、油、气、电的各种用能产生的碳排放量,即能耗所需碳排放总量(E
t
)、零碳电力减少碳排放量(E
n
)、固碳减少碳排放量(E
f
),公式如下,E=E
t

E
n

E
f
其中,能耗所需碳排放总量为包含煤、油、气、电的不同能源消耗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零碳电力减少碳排放量为包含水、风、光伏的零碳电力发电折算减少的二氧化碳总量和绿电交易零碳电力折算减少的二氧化碳总量;固碳减少碳排放量为包含植树造林、碳封存的减少的二氧化碳总量;碳效值(CE
single
)为单因素方法下企业单位增加值碳排放量(I
e
)与企业所属的行业内单位增加值碳排放量平均值(I
i
)的比值,体现了企业单位增加值碳排放量在该行业中的排序。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碳效码的企业低碳经济表现的协同测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通过识别离群值、选择代表观测值集中趋势的统计量和测算并比较观测值与统计量的标准差实现模型优化和数据清洗,具体包括:S2.1识别离群值,使用距离测度法识别离群值,进行离群点判断,D
ei
表示观测值企业i与其它企业的碳强度的平均距离,N代表行业内的企业数量,如果第k个企业与其他企业单位增加值的距离D
ek
大于预设的距离阈值D,则视该企业为离群点;S2.2选择代表观测值集中趋势的统计量,初步选择均值、中位数、均值与中位数的加权平均、均值与中位数的几何平均这四个统计量来测度观测值的集中趋势,分别表示为I
M
、I
m
、、、
S2.3测算并比较观测值与四个统计量的标准差,标准差最小的统计量能更好反映观测值的集中趋势: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碳效码的企业低碳经济表现的协同测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确定在数据包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峰徐俊尹小明潘康章宙文侯加庆陈凯孙启悦郑松松项镭邢翼沈晓斌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湖州供电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