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栗褐芽孢杆菌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882953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5 21: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栗褐芽孢杆菌及其应用。为了解决现有菌株很难同时兼顾除藻、除COD及除氨氮效果的缺点,本申请提出栗褐芽孢杆菌Bacillus sp.Q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栗褐芽孢杆菌及其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菌株,具体涉及一种栗褐芽孢杆菌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现代工农业的快速发展,水环境也随之频繁发生被污染事件。尤其是许多河道、湖泊和水库等因氮、磷等的排放造成水体富营养化,严重威胁到人类的生产生活和生态平衡。甚至危及人类和动物的生命健康。污染的河道、湖泊、水库等高效及无害化治理已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和热点。目前治理河道已有许多方法都能有效地去除水体污染物,主要有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等;然而物理方法处理成本大且效果不佳,较之化学方法,水体中会有残留,可能导致二次污染,而且专一性强,适用范围不广;而生物方法处理污水无毒无害,成本低,可有效避免这些缺点。
[0003]微生物制剂由自然筛选的特定微生物,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分解利用污水中的有机营养物质,无毒无害,使用方便,相对成本较低。但是目前的大多微生物菌株存在活性不稳定,适应性差,无法兼顾除藻、除COD及除氨氮的效果。提供高效、活性稳定且环境适应性强的微生物菌株对河道、湖泊等污染水体的生物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应性强,能够高效改善河道水体水质的菌株。
[0005]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上述菌株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0006]本专利技术的再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污水处理方法。
[0007]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8]一种栗褐芽孢杆菌,所述栗褐芽孢杆菌为栗褐芽孢杆菌Bacillus sp.Q

15菌株,于2022年5月27日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中国,武汉,武汉大学,保藏编号CCTCC NO:M 2022748。
[0009]优选地,所述栗褐芽孢杆菌通过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从苏州市清溪河水体中分离得到。
[0010]本专利技术还提供所述的栗褐芽孢杆菌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0011]具体地,所述应用包括去除污水中的藻类、COD或氨氮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2]优选地,所述污水为农业污水、生活污水或工业污水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3]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污水处理方法,采用所述栗褐芽孢杆菌或其发酵液进行污水处理。
[0014]优选地,将所述栗褐芽孢杆菌接种至污水中,污水处理温度为20~30℃,例如20℃、21℃、22℃、23℃、24℃、25℃、26℃、27℃、28℃、29℃、30℃。
[0015]优选地,所述栗褐芽孢杆菌的浓度大于等于1
×
108CFU/mL,优选为1
×
108CFU/mL~1
×
109CFU/mL。
[0016]优选地,所述栗褐芽孢杆菌的接种量大于等于1%,优选为1%~5%。
[0017]优选地,所述污水的COD浓度为80mg/L~120mg/L,例如80mg/L、90mg/L、100mg/L、110mg/L、120mg/L。
[0018]优选地,所述污水的氨氮浓度为6mg/L~15mg/L,例如6mg/L、7mg/L、8mg/L、9mg/L、10mg/L、11mg/L、12mg/L、13mg/L、14mg/L、15mg/L。
[0019]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0020]本专利技术的栗褐芽孢杆菌兼具良好的抑藻能力、去除COD和降解氨氮的能力,用于河道、湖泊水体的藻类去除和水质提升,具有投入成本低、无二次污染等优点。
具体实施方式
[0021]在下文中,仅简单地描述了某些示例性实施例。正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认识到的那样,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可通过各种不同方式修改所描述的实施例。因此,附图和描述被认为本质上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
[0022]本专利技术中,全部所述的原料均可以通过商购或/和采取已知手段制备得到,没有加以特别说明时,均满足标准化工产品要求。
[0023]本专利技术中,术语“栗褐芽孢杆菌”可与“Bacillus badius”互换。
[0024]本专利技术中采用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
[0025]本专利技术中,室温是指25
±
5℃。
[0026]本专利技术中,叶绿素a浓度的测定采用丙酮反复冻融

浸提法。氨氮检测方法参考国标HJ535

2009水质氨氮的测定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COD检测方法参考国标HJ 828

2017水质化学需氧量的测定重铬酸盐法。总磷检测方法参考:过硫酸钾消解钼酸铵分光光度法(GB11893

89)。
[0027]本专利技术中,Bacillus sp.Q

15菌株种子液的制备方法采用本领域的常规发酵方法。
附图说明
[0028]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Bacillus sp.Q

15菌株的菌落形态及菌体特征;
[0029]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Bacillus sp.Q

15菌株的系统发育树;
[0030]图3为Bacillus sp.Q

15菌株在不同时间的溶藻率、COD和氨氮去除率高低比较图。
[0031]实施例1
[0032]本实施例提供Bacillus sp.Q

15菌株。
[0033]Bacillus sp.Q

15菌株的获取方法,其步骤如下:
[0034](1)富集培养:将10mL供筛水样(苏州市清溪河水体)加入到100mL预培养至2周的藻液中共培养,在人工气候室中(28
±
1)℃进行培养,光照强度为5000Lx,光暗周期比为12h﹕12h。每天定时手摇锥形瓶3~4次,且每次摇动后都随机放置各锥形瓶,减少光强对藻类生长的影响且防止藻细胞粘附于容器器壁,培养7天后,选择能明显使藻种发生黄化现象的三角瓶培养液,分离纯化出溶藻菌株(藻液培养基:BG11培养基)。
[0035](2)分离纯化:用无菌水将上述的富集培养液进行梯度稀释为10
‑2、10
‑3、10
‑4、10
‑5、10
‑6共5个浓度梯度,使用移液枪分别吸取各个浓度梯度的样品100μL,涂布于牛肉膏蛋白胨
培养基平板上,置于恒温培养箱于28℃培养48h,挑取平板中的单菌落,转接于牛肉膏蛋白胨试管斜面;
[0036](3)溶藻菌株的筛选:将转接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斜面上的不同菌株,28℃恒温培养24h,菌体用0.85%生理盐水制备菌悬液1
×
108CFU/mL,吸取1mL到预培养至2周的藻液三角瓶中,28℃光暗培养7天,光照强度为5000Lx,光暗周期比为12h﹕12h,测定接种不同菌株处理中叶绿素浓度(叶绿素a浓度的测定:采用丙酮反复冻融

浸提法。溶藻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栗褐芽孢杆菌,其特征在于:所述栗褐芽孢杆菌为栗褐芽孢杆菌Bacillus sp.Q

15菌株,于2022年5月27日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编号CCTCC NO:M 202274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栗褐芽孢杆菌,其特征在于:所述栗褐芽孢杆菌通过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从苏州市清溪河水体中分离得到。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栗褐芽孢杆菌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应用包括去除污水中的藻类、COD或氨氮中的一种或多种。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为农业污水、生活污水或工业污水中的一种或多种。6.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剑峰王军强兰华春鞠佳伟刘会娟曲久辉
申请(专利权)人:清华苏州环境创新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