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医疗踢脚线模块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87755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5 20: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装配式医疗踢脚线模块结构,包括地面、阳角连接件和阴角连接件,所述地面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墙体,所述墙体的右侧设置有医疗踢脚线,所述医疗踢脚线右侧的下方开设有第一沉钉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装配式医疗踢脚线技术领域。该装配式医疗踢脚线模块结构,通过将医疗踢脚线与墙体和地面相贴平,然后通过第一固定钉与第二固定钉将医疗踢脚线固定在墙体表面,医疗踢脚线底部弧形断口设计可有效修正地面平整度误差,然后将地胶的顶部插入至地胶槽的内部,并通过地胶槽内部设置的若干个反向齿牙对地胶进行防滑,避免地胶脱落,医疗踢脚线底部弧形结构设计,便于地胶安装,后期清扫打理无卫生死角。后期清扫打理无卫生死角。后期清扫打理无卫生死角。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式医疗踢脚线模块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装配式医疗踢脚线
,具体为一种装配式医疗踢脚线模块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装配式技术的发展,医疗项目中应用装配式墙板安装技术也越来越成熟,踢脚线在装修过程中,安装于墙板和地面地胶的结合处,其不仅不可加强墙体和地面之间的结合牢固度,也便于打扫清洁。目前的在医疗系统中使用的装配式踢脚结构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其一是装配的结构过去复杂,增加了成本和安装的复杂程度;其二装配后的结构不牢固,日常清洁过程易脱落;其三装配式后腔体密度不足有缝隙,细菌容易滋生清洁不便,因此需要设计一种装配式医疗踢脚线模块结构来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装配式医疗踢脚线模块结构,解决了目前的在医疗系统中使用的装配式踢脚结构,存在安装复杂成本较高以及容易滋生细菌不便于清理的问题。
[0004]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装配式医疗踢脚线模块结构,包括地面、阳角连接件和阴角连接件,所述地面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墙体,所述墙体的右侧设置有医疗踢脚线,所述医疗踢脚线右侧的下方开设有第一沉钉槽,所述医疗踢脚线右侧的上方开设有第二沉钉槽,所述医疗踢脚线的底部开设有地胶槽,所述地胶槽内壁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反向齿牙,且反向齿牙设置有若干个,所述地胶槽的内部设置有与地胶槽相配合使用的地胶,所述医疗踢脚线的顶部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的内部设置有装配板。
[0005]优选的,所述第一沉钉槽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固定钉,所述第一固定钉的左端依次贯穿医疗踢脚线和墙体并延伸至墙体的内部,所述第二沉钉槽的内部设置有第二固定钉,所述第二固定钉的左端依次贯穿医疗踢脚线和墙体并延伸至墙体的内部。
[0006]优选的,所述医疗踢脚线的左侧开设有托片槽,所述阳角连接件位于两个医疗踢脚线之间,所述阳角连接件的两侧均设置有与托片槽相配合使用的第一托片。
[0007]优选的,所述阴角连接件位于两个医疗踢脚线之间。
[0008]优选的,所述阴角连接件的两侧均设置有与托片槽相配合使用的第二托片。
[0009]优选的,所述阳角连接件与阴角连接件的表面均开设有第三沉钉槽。
[0010]有益效果
[001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装配式医疗踢脚线模块结构。与现有的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2](1)该装配式医疗踢脚线模块结构,通过将医疗踢脚线与墙体和地面相贴平,然后通过第一固定钉与第二固定钉将医疗踢脚线固定在墙体表面,医疗踢脚线底部弧形断口设
计可有效修正地面平整度误差,然后将地胶的顶部插入至地胶槽的内部,并通过地胶槽内部设置的若干个反向齿牙对地胶进行防滑,避免地胶脱落,医疗踢脚线底部弧形结构设计,便于地胶安装,后期清扫打理无卫生死角,达到安装方便、结构连接紧密,兼容装配式墙板系统且收口美观的效果。
[0013](2)该装配式医疗踢脚线模块结构,通过在阳角连接件两侧设置第一托片,可将第一托片插入托片槽内部,从而达到将阳角连接件与医疗踢脚线进行对接固定的效果,同时通过在阴角连接件的两侧设置第二托片,并将第二托片插入托片槽的内部,从而达到将阴角连接件与医疗踢脚线进行对接固定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16]图3为本技术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0017]图4为本技术阳角连接件、第一托片和第三沉钉槽结构的示意图;
[0018]图5为本技术阴角连接件、第二托片和第三沉钉槽结构的示意图。
[0019]图中:1、地面;2、墙体;3、医疗踢脚线;4、地胶;5、第一沉钉槽;6、第二沉钉槽;7、第一固定钉;8、第二固定钉;9、地胶槽;10、反向齿牙;11、卡槽;12、装配板;13、阳角连接件;14、第一托片;15、阴角连接件;16、第二托片;17、托片槽;18、第三沉钉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请参阅图1

5,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装配式医疗踢脚线模块结构,包括地面1、阳角连接件13和阴角连接件15,地面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墙体2,墙体2的右侧设置有医疗踢脚线3,医疗踢脚线3右侧的下方开设有第一沉钉槽5,医疗踢脚线3右侧的上方开设有第二沉钉槽6,医疗踢脚线3的底部开设有地胶槽9,地胶槽9内壁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反向齿牙10,且反向齿牙10设置有若干个,地胶槽9的内部设置有与地胶槽9相配合使用的地胶4,医疗踢脚线3的顶部开设有卡槽11,卡槽11的内部设置有装配板12。
[0022]进一步的,为了便于将医疗踢脚线3固定在墙体2上,第一沉钉槽5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固定钉7,第一固定钉7的左端依次贯穿医疗踢脚线3和墙体2并延伸至墙体2的内部,第二沉钉槽6的内部设置有第二固定钉8,第二固定钉8的左端依次贯穿医疗踢脚线3和墙体2并延伸至墙体2的内部。
[0023]进一步的,为了便于将阴角连接件15和阳角连接件13与医疗踢脚线3相对接,医疗踢脚线3的左侧开设有托片槽17,阳角连接件13位于两个医疗踢脚线3之间,阳角连接件13的两侧均设置有与托片槽17相配合使用的第一托片14,阴角连接件15位于两个医疗踢脚线3之间,阴角连接件15的两侧均设置有与托片槽17相配合使用的第二托片16。
[0024]其中,为了便于将阳角连接件13和阴角连接件15与墙体2固定,阳角连接件13与阴
角连接件15的表面均开设有第三沉钉槽18。
[0025]同时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均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0026]使用时,将医疗踢脚线3与墙体2和地面1相贴平,然后通过第一固定钉7与第二固定钉8将医疗踢脚线3固定在墙体2表面,医疗踢脚线3底部弧形断口设计可有效修正地面平整度误差,然后将地胶4的顶部插入至地胶槽9的内部,并通过地胶槽9内部设置的若干个反向齿牙10对地胶4进行防滑,避免地胶4脱落,并且通过在阳角连接件13两侧设置第一托片14,可将第一托片14插入托片槽17内部,从而达到将阳角连接件13与医疗踢脚线3进行对接固定的效果,同时通过在阴角连接件15的两侧设置第二托片16,并将第二托片16插入托片槽17的内部,从而达到将阴角连接件15与医疗踢脚线3进行对接固定的效果。
[0027]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医疗踢脚线模块结构,包括地面(1)、阳角连接件(13)和阴角连接件(15),其特征在于:所述地面(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墙体(2),所述墙体(2)的右侧设置有医疗踢脚线(3),所述医疗踢脚线(3)右侧的下方开设有第一沉钉槽(5),所述医疗踢脚线(3)右侧的上方开设有第二沉钉槽(6),所述医疗踢脚线(3)的底部开设有地胶槽(9),所述地胶槽(9)内壁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反向齿牙(10),且反向齿牙(10)设置有若干个,所述地胶槽(9)的内部设置有与地胶槽(9)相配合使用的地胶(4),所述医疗踢脚线(3)的顶部开设有卡槽(11),所述卡槽(11)的内部设置有装配板(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医疗踢脚线模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沉钉槽(5)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固定钉(7),所述第一固定钉(7)的左端依次贯穿医疗踢脚线(3)和墙体(2)并延伸至墙体(2)的内部,所述第二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命军季凯孙文蔡祥彭伟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来装速配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