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片式接触件及使用该片式接触件的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87294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5 20:11
本申请提供一种片式接触件,包括:外壳、第一接触组件和第二接触组件,第一接触组件设置在外壳内,第一接触组件前后两端均相对设有多个第一簧爪,第二接触组件设置在第一接触组件外部且位于外壳内,第二接触组件前后两端均设有置于相邻两个第一簧爪的第二簧爪,外壳前后两端均相对设有多个与第二簧爪接触的第三簧爪。本申请加工工艺简单、成本低、装配和生产效率高。此外,本申请还公开包括该片式接触件的连接器。连接器。连接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片式接触件及使用该片式接触件的连接器


[0001]本技术涉及连接器
,特别涉及一种片式接触件及使用该片式接触件的连接器。

技术介绍

[0002]在电连接器行业中,接触件一直都是连接器上最重要的零件,直接关系到连接器连接性能的可靠性。现阶段使用的接触件多为圆形接触件类,而圆形接触件加工工艺复杂、生产成本高、载流有限,所以越来越无法满足市场对大电流连接器的需求;并且在相同通流能力下,片式接触件连接器比圆形接触件连接器尺寸小,因此,片式接触件连接器能更好的满足高性能和低成本的市场需求。
[0003]目前,常用的片式接触件多为钢包铜式结构,即先将导电片加工成多触点簧片结构,然后将导电片置于外部支撑件中,外部支撑件包裹住导电片通过后续加工一体固定成型,现有的钢包铜式接触件加工成型工艺复杂,而且外部支撑件包裹导电片通过后续加工一体固定成型后,只能适配单一结构的适配连接器,从而影响到片式接触件的生产效率和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片式接触件及使用该片式接触件的连接器,加工工艺简单、成本低、装配和生产效率高。
[0005]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片式接触件,包括:
[0006]外壳;
[0007]第一接触组件,设置在外壳内,所述第一接触组件前后两端均相对设有多个沿外壳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簧爪,第一簧爪用于与适配接触件导电接触;
[0008]第二接触组件,设置在第一接触组件外部且位于外壳内,所述第二接触组件前后两端均设有置于相邻两个第一簧爪的第二簧爪,第二簧爪用于与适配接触件导电接触,外壳前后两端均相对设有多个与第一簧爪或第二簧爪接触的第三簧爪,用于增强第一簧爪或第二簧爪与适配接触件的接触力。
[0009]进一步的,所述外壳为分体对称结构,外壳包括两个对称拼接的壳体。
[00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接触组件为分体对称结构,第一接触组件包括两个对称拼接的第一接触件。
[001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接触件两侧折弯成接触部,两个第一接触件通过两处接触部的端部平面相互抵接。
[0012]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接触组件为分体对称结构,第二接触组件包括两个对称拼接的第二接触件,两个第二接触件对称设置在第一接触组件上下表面。
[0013]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接触件上设有第一卡合部,第二接触件上设有与第一卡合部相配合的第二卡合部。
[0014]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卡合部为凹槽或突起,所述第二卡合部为与第一卡合部相配合的突起或凹槽。
[0015]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接触件上设有第三卡合部,第二接触件上设有与第三卡合部相配合的第四卡合部。
[0016]进一步的,所述第三卡合部为凹槽或突起,所述第四卡合部为与第三卡合部相配合的突起或凹槽。
[0017]进一步的,所述壳体上设有与第二卡合部相配合的第五卡合部。
[0018]进一步的,所述第五卡合部为与第二卡合部相配合的凹槽或突起。
[0019]进一步的,所述外壳由钢材料制成,第一接触组件和第二接触组件均由铜材料制成。
[0020]一种连接器,包括绝缘壳体和所述的片式接触件,所述片式接触件安装在绝缘壳体内。
[0021]作为连接器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绝缘壳体内设有与第五卡合部相配合的突起或凹槽。
[0022]本申请的有益效果为:
[0023]1、本申请的片式接触件同其他接触件相比,可实现两端与适配接触件对插,可根据端接方式的不同新出适配接触件即可,不必新出加工费用。
[0024]2、壳体和第一接触件、第二接触件装配成组件后,再通过固定加工一体成型,加工工艺简单、成本低、装配和生产效率高。
[0025]3、外壳前后两端设有用于增强第一簧爪或第二簧爪与适配接触件接触力的第三簧爪,增强了与适配接触件插拔时的插拔力,即使在振动环境下也能保证连接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26]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第一接触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3为图1的部分爆炸示意图;
[0029]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5为图4中外壳的爆炸示意图;
[0031]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2与直式插针插接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2与弯式插针插接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中标记:1、外壳,11、壳体,111、第三簧爪,112、第五卡合部,2、第二接触组件,21、第二接触件,211、第二簧爪,212、第四卡合部,213、第二卡合部,3、第一接触组件,31、第一接触件,311、第一簧爪,312、第一卡合部,313、第三卡合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
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35]请参阅图1

3,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一种片式接触件,包括:外壳1、第一接触组件3和第二接触组件2,所述第一接触组件3设置在外壳1内,所述第一接触组件3前后两端均相对设有多个沿外壳1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簧爪311,第一簧爪311用于与适配接触件导电接触,所述第二接触组件2设置在第一接触组件3外部且位于外壳1内,所述第二接触组件2前后两端均设有置于相邻两个第一簧爪311的第二簧爪211,第二簧爪211用于与适配接触件导电接触,外壳1前后两端均相对设有多个与第二簧爪211接触的第三簧爪111,用于增强第二簧爪211与适配接触件的接触力,适配接触件为片式插针。
[0036]其中,如图2和图3,外壳1为中空结构,外壳1前后两端均设有开口,外壳1为分体对称结构,外壳1包括两个对称拼接的壳体11,第一接触组件3为分体对称结构,第一接触组件3包括两个对称拼接的第一接触件31,第一接触件31前后两端的第一簧爪311对称设置,方便加工,提高加工效率,从而提高安装效率,第一接触件31上的第一簧爪311的数量为12或10个,第一接触件31两侧折弯成接触部,两个第一接触件31通过两处接触部的端部平面相互抵接,第二接触组件2为分体对称结构,第二接触组件2包括两个对称拼接的第二接触件21,两个第二接触件21对称设置在第一接触组件3上下表面,第二接触件21前后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片式接触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第一接触组件(3),设置在外壳(1)内,所述第一接触组件(3)前后两端均相对设有多个沿外壳(1)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簧爪(311),第一簧爪(311)用于与适配接触件导电接触;第二接触组件(2),设置在第一接触组件(3)外部且位于外壳(1)内,所述第二接触组件(2)前后两端均设有置于相邻两个第一簧爪(311)的第二簧爪(211),第二簧爪(211)用于与适配接触件导电接触,外壳(1)前后两端均相对设有多个与第一簧爪(311)或第二簧爪(211)接触的第三簧爪(111),用于增强第一簧爪(311)或第二簧爪(211)与适配接触件的接触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片式接触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为分体对称结构,外壳(1)包括两个对称拼接的壳体(1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片式接触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触组件(3)为分体对称结构,第一接触组件(3)包括两个对称拼接的第一接触件(3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片式接触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触件(31)两侧折弯成接触部,两个第一接触件(31)通过两处接触部的端部平面相互抵接。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一种片式接触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接触组件(2)为分体对称结构,第二接触组件(2)包括两个对称拼接的第二接触件(21),两个第二接触件(21)对称设置在第一接触组件(3)上下表面。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钙琳张俊东李刘生韩见强郭辉李昊周锦昌张金源贺妍
申请(专利权)人: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