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电站的智能安全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872244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5 20:0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变电站的安全帽技术领域,并提供了变电站的智能安全帽,其包括安全帽本体、检测器件、主控芯片、提醒驱动电路和提醒装置,所述安全帽本体的内顶部设有容置腔,所述检测器件设置于所述容置腔内,以检测安全帽本体相对佩戴者头部的偏移数据,所述主控芯片的信号输入端与所述检测器件电连接,以根据所述偏移数据判断佩戴者是否佩戴整齐,所述主控芯片的信号输出端通过所述提醒驱动电路与所述提醒装置电连接,以通过控制提醒驱动电路驱动所述提醒装置工作;本发明专利技术不仅可以检查到工作人员的安全帽是否佩戴整齐,而且还可以及时提醒工作人员正确整齐佩戴安全帽,以实现对佩戴者头部的时刻持续安全保护。部的时刻持续安全保护。部的时刻持续安全保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变电站的智能安全帽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变电站的安全帽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变电站的智能安全帽。

技术介绍

[0002]变电站是指电力系统中对电压和电流进行变换,接受电能及分配电能的场所。在发电厂内的变电站是升压变电站,其作用是将发电机发出的电能升压后馈送到高压电网中,在配电厂内的变电站是降压变电站,其作用是通过降压变压器将上一级高压电网的一种等级电压降压为另一种等级电压并通过线路输送出去。
[0003]在变电站内有高压线路以及各种高压设备,尤其是在环境比较恶劣的井下变电站的环境中,工作人员需要定期或不定期的对各种高压电柜或其他高压设备进行日常维护,这时工作人员就必须时刻整齐佩戴安全帽,才能保证头部的安全;但是由于井下变电站的环境噪声非常大,而维护工作量又比较大时,工作人员无法时刻注意自己的安全帽是否佩戴整齐,如果工作人员没有及时调整好安全帽,在设备维护过程中,井下突发事故或者设备很可能会伤到头部,从而对工作人员造成无法弥补的后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有效时刻提醒工作人员整齐佩戴安全帽。
[000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变电站的智能安全帽,包括安全帽本体、检测器件、主控芯片、提醒驱动电路和提醒装置,所述安全帽本体的内顶部设有容置腔,所述检测器件设置于所述容置腔内,以检测安全帽本体相对佩戴者头部的偏移数据,所述主控芯片的信号输入端与所述检测器件电连接,以根据所述偏移数据判断佩戴者是否佩戴整齐,所述主控芯片的信号输出端通过所述提醒驱动电路与所述提醒装置电连接,以通过控制提醒驱动电路驱动所述提醒装置工作。
[0006]可选地,所述安全帽本体包括外壳和内壳,所述外壳和内壳之间设置缓冲装置,所述缓冲装置适于在所述外壳受到或失去外力时被挤压或恢复。
[0007]可选地,变电站的智能安全帽还包括电源模块,所述提醒驱动电路包括第一开关电路,所述提醒装置包括第一支架和推拉电磁铁,所述第一支架设置于所述外壳上,所述推拉电磁铁的固定端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上且低于所述第一支架的高度,所述电源模块通过所述第一开关电路与所述推拉电磁铁的电源端电连接,所述主控芯片与所述第一开关电路电连接,以控制所述第一开关电路的导通或关断,所述推拉电磁铁的伸缩端适于相对所述外壳的方向进行运动。
[0008]可选地,所述提醒装置还包括蜂鸣器,所述电源模块通过所述第一开关电路与所述蜂鸣器连接。
[0009]可选地,所述外壳包括前壳体和后壳体,所述提醒装置还包括前驱动组件、前支撑件、后驱动组件和后支撑件,所述前壳体和所述后壳体的一端分别与所述前支撑件和后支撑件活动连接,所述前驱动组件和所述后驱动组件的固定端分别设置于所述内壳的相对两
侧,所述前驱动组件和所述后驱动组件的驱动端分别与所述前壳体和所述后壳体的另一端连接,以适于分别驱动所述前壳体和后壳体分别绕所述前支撑件和所述后支撑件转动;
[0010]所述前壳体和所述后壳体适于合围以盖设于所述内壳上。
[0011]可选地,所述提醒驱动电路还包括第二开关电路和第三开关电路,所述电源模块通过所述第二开关电路与所述前驱动组件的电源端电连接,所述电源模块通过所述第三开关电路与所述后驱动组件的电源端电连接,所述主控芯片分别与所述第二开关电路和所述第三开关电路电连接,以分别控制所述第二开关电路和所述第三开关电路的导通或关断。
[0012]可选地,变电站的智能安全帽还包括UWB定位模块,所述电源模块与所述UWB定位模块电连接,所述UWB定位模块设置于所述外壳的侧面,以定位佩戴者的位置坐标。
[0013]可选地,变电站的智能安全帽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外壳上的信号通信装置;所述信号通信装置包括基带芯片、信号发射电路、信号接收电路、射频开关和天线,所述基带芯片的发射端通过所述信号发射电路经所述射频开关与所述天线连接,以向外发射信号,所述天线通过所述射频开关经所述信号接收电路与所述基带芯片的接收端电连接,以将接收外界的信号经所述信号接收电路传输至所述基带芯片。
[0014]可选地,所述信号接收电路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并联谐振电路、第一信号放大电路、第二信号放大电路、第二并联谐振电路、串联谐振选频电路和第一信号稳定器件,所述第一并联谐振电路与所述射频开关电连接,所述第一信号稳定器件与所述基带芯片电连接。
[0015]可选地,所述信号发射电路包括依次连接的谐振补偿电路、滤波器、第三信号放大电路和第三并联谐振电路,所述谐振补偿电路与所述基带芯片的发射端连接,所述第三并联谐振电路与所述射频开关电连接。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通过在安全帽本体的内顶部预设容置腔,从而不仅为检测器件提供安全的安装空间,并且还可以通过检测器件时刻检测安全帽本体相对佩戴者头部的偏移数据;通过所述主控芯片的信号输入端与所述检测器件电连接,从而可以通过主控芯片将所述偏移数据与主控芯片内部的预设偏移量进行大小值比对,以判断佩戴者的安全帽是否有佩戴整齐,如果判断佩戴者的安全帽没有整齐佩戴,则主控芯片输出控制信号,以通过提醒驱动电路驱动提醒装置工作,其中,提醒装置工作包括但不限于敲击安全帽本体,从而实现在环境噪声非常大的井下变电站的场所下,也能够时刻有效提醒佩戴者即工作人员正确整齐佩戴安全帽,以实现对佩戴者头部的时刻持续安全保护。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智能安全帽的轴侧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智能安全帽的剖面结构示意图之一;
[0019]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智能安全帽的剖面结构示意图之二;
[0020]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外壳的剖面结构示意图之一;
[0021]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外壳的剖面结构示意图之二;
[0022]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智能安全帽的后侧结构示意图;
[0023]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智能安全帽的整体原理结构示意图;
[0024]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主控芯片的原理结构示意图;
[0025]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提醒驱动电路和提醒装置的局部原理结构示意图之一;
[0026]图10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第一开关电路的原理结构示意图;
[0027]图1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提醒驱动电路和提醒装置的局部原理结构示意图之二;
[0028]图1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UWB定位模块的原理结构示意图;
[0029]图1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信号通信装置的原理框图;
[0030]图1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基带芯片的原理框图;
[0031]图1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信号发射电路的原理框图;
[0032]图1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信号接收电路的原理框图。
[0033]附图标记说明:
[0034]1‑
安全帽本体;11

外壳;111

前壳体;112

后壳体;12

内壳;2

检测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电站的智能安全帽,其特征在于,包括安全帽本体(1)、检测器件(2)、主控芯片(3)、提醒驱动电路(4)和提醒装置(5),所述安全帽本体(1)的内顶部设有容置腔,所述检测器件(2)设置于所述容置腔内,以检测安全帽本体(1)相对佩戴者头部的偏移数据,所述主控芯片(3)的信号输入端与所述检测器件(2)电连接,以根据所述偏移数据判断佩戴者是否佩戴整齐,所述主控芯片(3)的信号输出端通过所述提醒驱动电路(4)与所述提醒装置(5)电连接,以通过控制提醒驱动电路(4)驱动所述提醒装置(5)工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电站的智能安全帽,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帽本体(1)包括外壳(11)和内壳(12),所述外壳(11)和内壳(12)之间设置缓冲装置(6),所述缓冲装置(6)适于在所述外壳(11)受到或失去外力时被挤压或恢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电站的智能安全帽,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源模块(7),所述提醒驱动电路(4)包括第一开关电路(41),所述提醒装置(5)包括第一支架(51)和推拉电磁铁(52),所述第一支架(51)设置于所述外壳(11)上,所述推拉电磁铁(52)的固定端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51)上且低于所述第一支架(51)的高度,所述电源模块(7)通过所述第一开关电路(41)与所述推拉电磁铁(52)的电源端电连接,所述主控芯片(3)与所述第一开关电路(41)电连接,以控制所述第一开关电路(41)的导通或关断,所述推拉电磁铁(52)的伸缩端适于相对所述外壳(11)的方向进行运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电站的智能安全帽,其特征在于,所述提醒装置(5)还包括蜂鸣器(53),所述电源模块(7)通过所述第一开关电路(41)与所述蜂鸣器(53)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3至4任一项所述的变电站的智能安全帽,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1)包括前壳体(111)和后壳体(112),所述提醒装置(5)还包括前驱动组件(54)、前支撑件(55)、后驱动组件(56)和后支撑件(57),所述前壳体(111)和所述后壳体(112)的一端分别与所述前支撑件(55)和后支撑件(57)活动连接,所述前驱动组件(54)和所述后驱动组件(56)的固定端分别设置于所述内壳(12)的相对两侧,所述前驱动组件(54)和所述后驱动组件(56)的驱动端分别与所述前壳体(111)和所述后壳体(112)的另一端连接,以适于分别驱动所述前壳体(111)和后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亮陈松陵张志罗建武方晓明潘中海易胜卓俊帆林岚熊菲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黄冈供电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