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运架单元及样本分析仪,运架单元包括:基座:承载件,用于承载样本架,承载件设置于基座上且可相对基座沿X向移动;Y向驱动组件,用于带动样本架沿Y向移动,Y向驱动组件设置于承载件上;Z向驱动组件,用于带动样本架沿Z向移动,Z向驱动组件设置于承载件上;线路转接件,设置于承载件上,线路转接件具有接入端子和接出端子;线路保护拖动组件,与承载件连接,且线路保护拖动组件的拖动方向为X向;其中,Y向驱动组件的各线路和Z向驱动组件的各线路连接相应的接入端子,接出端子连接有接出线路,接出线路通过线路保护拖动组件连接目标连接位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因设置有线路转接件和线路保护拖动组件,使线路可以线路转接件、线路保护拖动组件连接至目标位置,提升了线路的整洁程度。了线路的整洁程度。了线路的整洁程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运架单元及样本分析仪
[0001]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特别是涉及一种运架单元及样本分析仪。
技术介绍
[0002]运架单元用于运送样本,需要实现X轴、Y轴和Z轴三个方向的运动。
[0003]目前市场上绝大多数的运架单元都是通过堆叠的方式实现三个方向的运动,即X轴方向运动置于底部,上面堆叠Y轴运动,再在Y轴运动上堆叠Z轴运动,层层叠加,即X轴运动时,Y轴和Z轴都会跟着运动,Y轴单独运动时,Z轴也跟着一起运动,这样就会导致Y轴运动时,Z轴的电机也需要跟着一起运动。现有运架单元中,因Y轴和Z轴都会跟随Z轴移动,Z轴会跟随Y轴移动,导致运架单元的线缆走线十分凌乱。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运架单元及样本分析仪,以使运架单元的走线更整齐,降低运架单元中线缆的凌乱程度。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运架单元,包括:
[0007]基座,
[0008]承载件,用于承载样本架,所述承载件设置于所述基座上且可相对所述基座沿X向移动;Y向驱动组件,用于带动样本架沿Y向移动,所述Y向驱动组件设置于所述承载件上;Z向驱动组件,用于带动样本架沿Z向移动,所述Z向驱动组件设置于所述承载件上;
[0009]线路转接件,设置于所述承载件上,所述线路转接件具有接入端子和接出端子;及
[0010]线路保护拖动组件,与所述承载件连接,所述线路保护拖动组件具有供线路穿过的防护通道,且所述线路保护拖动组件随所述承载件被拖动方向为X向;
[0011]其中,所述Y向驱动组件的各线路和Z向驱动组件的各线路连接相应的接入端子,所述接出端子连接有接出线路,所述接出线路通过所述线路保护拖动组件连接目标连接位置。
[0012]可选的,所述线路转接件自带电源模块。
[0013]可选的,所述承载件上设置拖动组件固定板,所述拖动组件固定板用于将所述线路保护拖动组件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承载件上,所述线路保护拖动组件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基座上。
[0014]可选的,所述运架单元还包括运送动力输出组件,所述运送动力输出组件用于带动样本架在XY平面移动,所述运送动力输出组件沿Y向的轨迹为第一轨迹,所述运送动力输出组件分别与所述Y向驱动组件和所述Z向驱动组件传动连接,且所述Y向驱动组件分布在所述第一轨迹的一侧,所述Z向驱动组件分布在所述第一轨迹的另一侧;
[0015]其中,所述线路转接件设置于所述第一轨迹的其中一侧,所述承载件上设置有用于将第一轨迹另一侧的线路引导至所述线路转接件的走线结构。
[0016]可选的,所述承载件包括上下分布的上承载板和下承载板,所述上承载板用于承载被运送的样本架,所述Y向驱动组件和Z向驱动组件均设置于所述下承载板上,所述上承载板上设置有供运送动力输出组件沿Z向向上伸出的避让槽;
[0017]其中,所述走线结构包括第一走线板,所述第一走线板用于将线路从未设置线路转接件的一侧引导至设置有线路转接件的一侧,所述第一走线板设置于所述上承载板上。
[0018]可选的,所述走线结构还包括第二走线板,用于将线路从上承载板上引导至下承载板上,其中,所述上承载板上设置有电气元件,所述上承载版上的电器元件的线路依次经所述第二走线板、所述第一走线板引导至所述线路转接件上。
[0019]可选的,所述走线结构还包括多个第三走线元件,每个所述第三走线元件上设置供线路穿过的走线孔或走线卡槽;
[0020]其中,所述Y向驱动组件与所述线路转接件设置于所述第一轨迹的同侧,所述Z向驱动组件包括第一电机和第一传动结构,所述第一传动结构用于将所述第一电机输出的动力传递给所述运送动力输出组件,各所述第三走线元件用于将所述第一电机的线路向所述第二走线板引导,部分或全部所述第三走线元件设置于所述上承载板上。
[0021]可选的,所述线路转接件为电路转接板,所述电路转接板设置于上承载板和所述下承载板之间,且所述电路转接板平行于YZ平面。
[0022]可选的,所述下承载板上或下承载板附近上设置有拖动组件固定板,所述拖动组件固定板用于将所述线路保护拖动组件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承载件上,所述线路保护拖动组件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基座上。
[0023]相应的,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样本分析仪,包括:
[0024]壳体,
[0025]运架单元,所述运架单元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运架单元为上述任一种所述的运架单元。
[0026]本技术中,因设置有线路转接件,使得承载件上的所有线路都可以先接入线路转接件,而需要与其他目标部位连接的线路汇聚于线路转接件,可以通过线路保护拖动组件从线路转接件链接至目标位置,提升了线路的整洁程度,整个运架单元更美观。
附图说明
[0027]图1为本技术的运架单元的一示例性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2为图1中运架单元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3为图1的X向驱动组件、Y向驱动组件在承载件上的分布图。
[0030]零件标号说明:
[0031]基座100;
[0032]承载件200、上承载板210、下承载板220、避让槽211、拖链固定板230;
[0033]X向驱动组件300、第一电机310、第一主动轮321、第一传送带322;
[0034]Y向驱动组件400、第二电机410、第二传动结构420;
[0035]Z向驱动组件500、第三电机510、第三传动结构520、Y向导轨530;
[0036]运送动力输出组件600、执行件610、插接件611、Z向动力输入滑块612、Y向动力输入件620;
[0037]X向导轨700;
[0038]线路转接件810、第一走线板821、第二走线板822、第三走线元件833;
[0039]线路保护拖动组件900。
具体实施方式
[0040]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0041]本技术样本分析仪,包括壳体(图未示)和运架单元,运架单元用于运送样本架,运架单元设置于壳体内,下述各实施例的运架单元均可以应用于该样本分析仪中。
[0042]结合参见图1至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运架单元包括基座100、承载件200、Y向驱动组件400、Z向驱动组件500、线路转接件810和线路保护拖动组件900;承载件200用于承载样本架,承载件200设置于基座100上且可相对基座100沿X向移动;Y向驱动组件400用于带动样本架沿Y向移动,Y向驱动组件400设置于承载件200上;Z向驱动组件500用于带动样本架沿Z向移动,Z向驱动组件500设置于承载件200上;线路转接件810设置于承载件200上,线路转接件810具有接入端子和接出端子;其中,线路保护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运架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承载件,用于承载样本架,所述承载件设置于所述基座上且可相对所述基座沿X向移动;Y向驱动组件,用于带动样本架沿Y向移动,所述Y向驱动组件设置于所述承载件上;Z向驱动组件,用于带动样本架沿Z向移动,所述Z向驱动组件设置于所述承载件上;线路转接件,设置于所述承载件上,所述线路转接件具有接入端子和接出端子;及线路保护拖动组件,与所述承载件连接,所述线路保护拖动组件具有供线路穿过的防护通道,且所述线路保护拖动组件随所述承载件被拖动的方向为X向;其中,所述Y向驱动组件的各线路和Z向驱动组件的各线路连接相应的接入端子,所述接出端子连接有接出线路,所述接出线路通过所述线路保护拖动组件连接目标连接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架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线路转接件自带电源模块。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架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件上设置拖动组件固定板,所述拖动组件固定板用于将所述线路保护拖动组件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承载件上,所述线路保护拖动组件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基座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架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运架单元还包括运送动力输出组件,所述运送动力输出组件用于带动样本架在XY平面移动,所述运送动力输出组件沿Y向的轨迹为第一轨迹,所述运送动力输出组件分别与所述Y向驱动组件和所述Z向驱动组件传动连接,且所述Y向驱动组件分布在所述第一轨迹的一侧,所述Z向驱动组件分布在所述第一轨迹的另一侧;其中,所述线路转接件设置于所述第一轨迹的其中一侧,所述承载件上设置有用于将第一轨迹另一侧的线路引导至所述线路转接件的走线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运架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件包括上下分布的上承载板和下承载板,所述上承载板用于承载被运送的样本架,所述Y向驱动组件和Z向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章维,覃伯奇,王康瑞,刘文超,
申请(专利权)人:中元汇吉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