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医内科临床用喷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867191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5 19: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中医内科临床用喷药装置,包括喷药器本体和安装槽,喷药器本体底端设置有四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底端设置有转动结构,所述转动结构包括设置在安装槽底端上的转动槽、设置在转动槽内壁顶端的两组限位杆、套设在限位杆表面上的齿轮、分别设置在两组齿轮外壁上的第一支撑脚和第二支撑脚、设置在第一支撑脚外侧末端上的磁铁和开设在第二支撑脚外侧末端上的配合槽,所述配合槽内部皆能够插入磁铁;通过设置的转动结构等,有效避免了当使用者在使用装置喷洒药液完成后,将装置放在一旁进行包扎操作时,若不慎碰撞到装置,由于装置的重心较高,容易发生倾倒的问题,提高了装置的安全性。提高了装置的安全性。提高了装置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医内科临床用喷药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特别是涉及一种中医内科临床用喷药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中医学以阴阳五行作为理论基础,将人体看成是气、形、神的统一体,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探求病因、病性、病位,分析病机及人体内五脏六腑、经络关节、气血津液的变化,判断邪正消长,进而得出病名,在中医内科的临床治疗过程中,经常需要帮助患者进行换药,液态的药液使用传统涂抹的方式较为不便,且药液容易从伤口上滴落,为了提高上药效率并使药液能够较好的附着在伤口表面上,一般会使用中医内科临床用喷药装置来将药液细化并喷洒在伤口上,现有的中医内科临床用喷药装置基本上已经能够满足日常的使用需求,但仍有一些不足之处需要改进。
[0003]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现有的中医内科临床用喷药装置一般由储药瓶和喷头组成,储药瓶内部设置有导管与喷头连接,通过按压喷头,将药液喷洒在伤口表面上,来达到快速换药的目的,但是为了提高换药的效率,减少灌装药液的次数,装置大多设置的较为细长,当使用者在使用装置喷洒药液完成后,将装置放在一旁进行包扎操作时,若不慎碰撞到装置,由于装置的重心较高,容易发生倾倒,装置的安全性不强,为此我们提出一种中医内科临床用喷药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中医内科临床用喷药装置,通过设置的转动结构等,使第一支撑脚和第二支撑脚的状态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使安装槽能够在不同情况下正常使用,避免了当使用者在使用装置喷洒药液完成后,将装置放在一旁进行包扎操作时,若不慎碰撞到装置,由于装置的重心较高,容易发生倾倒的问题,提高了装置的安全性。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中医内科临床用喷药装置,包括喷药器本体和安装槽,喷药器本体底端设置有四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底端设置有转动结构,所述转动结构包括设置在安装槽底端上的转动槽、设置在转动槽内壁顶端的两组限位杆、套设在限位杆表面上的齿轮、分别设置在两组齿轮外壁上的第一支撑脚和第二支撑脚、设置在第一支撑脚外侧末端上的磁铁和开设在第二支撑脚外侧末端上的配合槽,所述配合槽内部皆能够插入磁铁;
[0006]两组所述齿轮皆相互啮合;
[0007]所述磁铁能够与配合槽相互吸引。
[000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四组所述第一支撑脚和第二支撑脚在收纳状态下能够相互配合组合为圆环形底座。
[000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支撑脚和第二支撑脚展开状态下能够相互配合组合为Y字形底座。
[001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支撑脚和第二支撑脚底端表面皆与限位杆底端表面处于同一水平高度上,且第一支撑脚和第二支撑脚内侧表面皆开设有与限位杆外壁相互配合的弧形槽。
[0011]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安装槽还能够通过安装结构与转动结构连接,所述安装结构包括插入安装槽内部的连接杆、开设在连接杆内部的若干组弹簧槽、设置在弹簧槽内部的弹簧、贯穿弹簧槽外侧表面的插杆和开设在安装槽内壁表面上的插槽,所述插槽内部皆能够插入插杆;
[0012]所述弹簧槽皆以安装槽为圆心阵列分布在连接杆内部。
[0013]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连接杆表面上设置有不少于四组的插杆,所述安装槽内壁表面上开设有与插杆数量相同的插槽。
[0014]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插杆外侧末端皆设置为弧形,所述插槽皆设置为与插杆相互配合的弧形槽。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能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0016]1、通过设置的转动结构等,有效避免了当使用者在使用装置喷洒药液完成后,将装置放在一旁进行包扎操作时,若不慎碰撞到装置,由于装置的重心较高,容易发生倾倒的问题,通过转动第一支撑脚,使第一支撑脚带动齿轮在限位杆的限制下转动,齿轮与另一齿轮相互配合带动第二支撑脚转动,使第一支撑脚和第二支撑脚展开,四组第一支撑脚和第二支撑脚相互对喷药器本体进行支撑,从而达到提高喷药器本体放置时的稳定性的目的,提高了装置的安全性;
[0017]2、通过设置的安装结构等,有效避免了由于喷药器本体与转动结构的材质不同,当需要对装置进行定期消杀时,无法将喷药器本体与转动结构分离并使用适合的消毒方式进行消杀的问题,通过拉动转动结构,使转动结构带动连接杆向安装槽外侧移动,连接杆带动插杆挤压插槽,使插槽通过插杆挤压弹簧,弹簧拉动插杆收入弹簧槽内部,连接杆从安装槽内部移出,从而达到将转动结构从喷药器本体上拆除的目的,提高了装置的便捷性。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支撑脚展开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转动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技术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2]图5为本技术的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3]图6为本技术支撑脚展开状态的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4]图7为本技术的图3中A处地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5]图8为本技术的图4中B处地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6]图9为本技术的图5中C处地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7]其中:1、喷药器本体;2、安装槽;3、转动结构;31、转动槽;32、限位杆;33、齿轮;34、第一支撑脚;35、第二支撑脚;36、磁铁;37、配合槽;4、安装结构;41、连接杆;42、弹簧槽;43、弹簧;44、插杆;45、插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但下述实施例仅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下述实施例中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0029]实施例:
[0030]请参阅图1-图9,一种中医内科临床用喷药装置,包括喷药器本体1和安装槽2,喷药器本体1底端设置有四组安装槽2,安装槽2底端设置有转动结构3,转动结构3包括设置在安装槽2底端上的转动槽31、设置在转动槽31内壁顶端的两组限位杆32、套设在限位杆32表面上的齿轮33、分别设置在两组齿轮33外壁上的第一支撑脚34和第二支撑脚35、设置在第一支撑脚34外侧末端上的磁铁36和开设在第二支撑脚35外侧末端上的配合槽37,配合槽37内部皆能够插入磁铁36;
[0031]两组齿轮33皆相互啮合;
[0032]磁铁36能够与配合槽37相互吸引。
[0033]当需要使用转动结构3时,通过转动第一支撑脚34,使第一支撑脚34带动齿轮33转动,齿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医内科临床用喷药装置,包括喷药器本体(1)和安装槽(2),喷药器本体(1)底端设置有四组安装槽(2),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2)底端设置有转动结构(3),所述转动结构(3)包括设置在安装槽(2)底端上的转动槽(31)、设置在转动槽(31)内壁顶端的两组限位杆(32)、套设在限位杆(32)表面上的齿轮(33)、分别设置在两组齿轮(33)外壁上的第一支撑脚(34)和第二支撑脚(35)、设置在第一支撑脚(34)外侧末端上的磁铁(36)和开设在第二支撑脚(35)外侧末端上的配合槽(37),所述配合槽(37)内部皆能够插入磁铁(36);两组所述齿轮(33)皆相互啮合;所述磁铁(36)能够与配合槽(37)相互吸引。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医内科临床用喷药装置,其特征在于:四组所述第一支撑脚(34)和第二支撑脚(35)在收纳状态下能够相互配合组合为圆环形底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医内科临床用喷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脚(34)和第二支撑脚(35)展开状态下能够相互配合组合为Y字形底座。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医内科临床用喷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脚(3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铭
申请(专利权)人:临泽县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