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预防手术中压力性损伤的自动充气流体垫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865463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5 19: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预防手术中压力性损伤的自动充气流体垫。包括枕垫,所述枕垫的内部分别设置有上腔室和下腔室,所述上腔室的内壁设置有密封囊,所述密封囊的内部分别填充有硅油和固体颗粒,所述下腔室的内壁分别设置有三个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且三个第一气囊位于第二气囊的顶部,三个所述第一气囊通过连接管连通,所述第二气囊上连通有气囊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能预防手术中压力性损伤的自动充气流体垫,通过定时交替调成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的压力,保持患者体位不变的同时,实现局部压力再分配,从而预防术中压力性损伤的发生,也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解决了现有的压力性损伤工具仍然无法完全预防术中压力性损伤发生的问题。的问题。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能预防手术中压力性损伤的自动充气流体垫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能预防手术中压力性损伤的自动充气流体垫。

技术介绍

[0002]压力性损伤是指骨隆突处的皮下组织和(或)皮肤在摩擦力、剪切力和 (或)压力的共同或单独作用下产生的局限性损伤,压力性损伤在住院患者中的发生率为3%~14%,而术中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为4.7%~66.0%,术中压力性损伤是指患者在术后几小时至6天内发生的压力性损伤,其中以术后1~3 天最多见,其发生最主要的因素是垂直压力,且与压力持续时间有关。
[0003]随着微创手术、高难度手术的开展,手术时间也相应延长,由于患者术中长时间卧于固定体位,受压部位得不到缓解,更易发生术中压力性损伤,而对于仰卧位手术患者,其压强最大的部位为骶尾部,且该部位缺乏脂肪组织保护,极易发生压力性损伤,目前已有的体位垫,无法做到流体垫顺应人体部位,处于最佳体位,以及顺应解剖部位外形,增加局部受力面积进一步分散局部压力,同时已无法做到术中保持患者体位不变的前提下,定时调节局部压力,实现局部压力再分配,现有的压力性损伤工具仍然无法完全预防术中压力性损伤发生。
[0004]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预防手术中压力性损伤的自动充气流体垫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提供一种能预防手术中压力性损伤的自动充气流体垫,解决了现有的压力性损伤工具仍然无法完全预防术中压力性损伤发生的问题。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能预防手术中压力性损伤的自动充气流体垫,包括枕垫,所述枕垫的内部分别设置有上腔室和下腔室,所述上腔室的内壁设置有密封囊,所述密封囊的内部分别填充有硅油和固体颗粒;
[0007]所述下腔室的内壁分别设置有三个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且三个第一气囊位于第二气囊的顶部,三个所述第一气囊通过连接管连通,所述第二气囊上连通有气囊管。
[0008]优选的,所述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上均设置有气嘴,且气嘴通过进气管连通有进气泵。
[0009]优选的,所述进气泵上设置有控制器。
[0010]优选的,所述下腔室的内部填充有海绵。
[0011]优选的,所述固体颗粒为塑料聚合物材质。
[0012]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提供的能预防手术中压力性损伤的自动充气流体垫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3]本技术提供一种能预防手术中压力性损伤的自动充气流体垫,通过腔室的密
封囊内部填充的硅油和固体颗粒,由于特殊比例配比而成,使其能成半流体状,贴合患者,能够顺应解剖部位外形进行塑性,通过定时交替调成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的压力,保持患者体位不变的同时,实现局部压力再分配,从而预防术中压力性损伤的发生,也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解决了现有的压力性损伤工具仍然无法完全预防术中压力性损伤发生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能预防手术中压力性损伤的自动充气流体垫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图1所示枕垫的剖视图;
[0016]图3为图2所示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图的俯视图。
[0017]图中标号:1、枕垫,2、下腔室,3、密封囊,4、固体颗粒,5、第一气囊,6、第二气囊,7、连接管,8、气囊管,9、气嘴,10、进气泵,11、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19]请结合参阅图1

2所示,一种能预防手术中压力性损伤的自动充气流体垫,包括枕垫1,枕垫1为弹性聚氨酯,易于消毒清,枕垫1的内部分别设置有上腔室和下腔室2,上腔室的内壁设置有密封囊3,起到密封的作用,密封囊3的内部分别填充有硅油和固体颗粒4,硅油和固体颗粒4通过特殊比例配比而成流体层,使得半流体状,密封囊3中部厚度为3cm,半流体状具有很高的贴合和包裹能力,可以形成任何形状来贴合患者身体部位,极大的增加了支撑面积来降低患者的受力强度,独特的材质特性使其能够保持塑性形状,而不恢复原始形状,使其不会出现反弹的力量,避免了其它材质的医用体位垫受压后会有反弹的趋势,使接触组织受到高应力的问题;
[0020]如图2和3所示,本技术下腔室2的内壁分别设置有三个第一气囊5 和第二气囊6,第一气囊5和第二气囊6的直径为8cm,且三个第一气囊5位于第二气囊6的顶部,三个第一气囊5通过连接管7连通,第二气囊6上连通有气囊管8;
[0021]如图1所示,本技术第一气囊5和第二气囊6上均设置有气嘴9,通过气嘴9进气,且气嘴9通过进气管连通有进气泵10,进气泵10上设置有控制器11,两个控制器11分别控制进气泵10,通过定时交替调成第一气囊5 和第二气囊6的压力,保持患者体位不变的同时,实现局部压力再分配,从而预防术中压力性损伤的发生,也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0022]本技术下腔室2的内部填充有海绵,固体颗粒4为塑料聚合物材质。
[0023]本技术提供的能预防手术中压力性损伤的自动充气流体垫的工作原理如下:患者的解剖部位躺在枕垫1上,上腔室的密封囊3内部填充的硅油和固体颗粒4,由于特殊比例配比而成,使其能成半流体状,贴合患者,能够顺应解剖部位外形进行塑性,并且长时间保持,不会像其它材质随着时间流失硬度和支撑能力,通过两个控制器11分别控制进气泵10,使得术中第一气囊5为3.32k Pa,第二气囊6内的压力分别为2.66k Pa,每隔1h时通过两个控制器11自动调节交缓慢替变换压力值,使术中患者一直维持原体位直至手术结束。
[0024]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
其它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能预防手术中压力性损伤的自动充气流体垫,其特征在于,包括枕垫(1),所述枕垫(1)的内部分别设置有上腔室和下腔室(2),所述上腔室的内壁设置有密封囊(3),所述密封囊(3)的内部分别填充有硅油和固体颗粒(4);所述下腔室(2)的内壁分别设置有三个第一气囊(5)和第二气囊(6),且三个第一气囊(5)位于第二气囊(6)的顶部,三个所述第一气囊(5)通过连接管(7)连通,所述第二气囊(6)上连通有气囊管(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预防手术中压力性损伤的自动充气流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小俊龚凤球郭琴廖淑芬欧阳秋怡王萍李惠敏谢丽洪曾庆兵高英侠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