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踏板摩托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863941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5 18:51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动踏板摩托车,其包括车架,车架包括车架主体及与车架主体相连的支撑组件;行走组件,至少部分连接至车架主体,并包括前轮和后轮;转向组件,至少部分连接至车架主体;车身覆盖件,至少部分连接至车架主体,车身覆盖件包括侧部车身覆盖件;还包括防刮擦组件,防刮擦组件设置在支撑组件上,防刮擦组件穿设于车身覆盖件。通过上述设置,可以延长车身覆盖件的使用寿命,且防刮擦组件成本较低,损坏更换时也能够减少维修费用。损坏更换时也能够减少维修费用。损坏更换时也能够减少维修费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动踏板摩托车


[0001]本申请涉及车辆技术,尤其是涉及电动踏板摩托车。

技术介绍

[0002]电动踏板摩托车由于其独特的复合人体力学的踏板结构及丰富的储物空间深受使用者的喜爱。近年来,随着环保等理念深入人心,电动踏板摩托车也逐渐发展并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在电动踏板摩托车的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种种问题,这些问题制约了电动踏板摩托车的进一步发展,也给人们的使用也带来了一定的麻烦。
[0003]其中,车身覆盖件是电动踏板摩托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固定于车架上,用于将车架内的其他组件与外界隔绝开,同时用于保护车辆内部的设备与结构。但是电动踏板摩托车相较四轮车稳定性不足,经常容易发生侧倾,车身覆盖件为塑料件容易触地刮花、磨损,影响整车外观,电动踏板摩托车常采用较大的外观件,整体拆装不便,损坏维修的成本较高。现有技术中,部分跨骑式摩托车采用在侧面车身覆盖件外设置防护支架的方式,但是这种设置结构所占空间较大,电动踏板摩托车踩踏板处距离地面较低,很难应将其用于电动踏板摩托车上。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具有防刮擦功能的电动踏板摩托车。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电动踏板摩托车,包括:车架,车架包括车架主体及与车架主体相连的支撑组件;行走组件,至少部分连接至车架主体,并包括前轮和后轮;转向组件,至少部分连接至车架主体;车身覆盖件,至少部分连接至车架主体,车身覆盖件包括侧部车身覆盖件;还包括防刮擦组件,防刮擦组件设置在支撑组件上,防刮擦组件穿设于侧部车身覆盖件;以与电动踏板摩托车的上下方向垂直的平面为第一平面,防刮擦组件的中心沿上下方向在第一平面上有一投影,投影沿前后方向至前轮的轮轴中心线的垂直距离为L1;投影至后轮的轮轴中心线的垂直距离为L2,L1与L2的比值大于等于0.5且小于等于1。
[0007]进一步地,防刮擦组件的中心沿上下方向在第一平面上有一投影,投影沿前后方向至前轮的轮轴中心线的垂直距离为L1;投影至后轮的轮轴中心线的垂直距离为L2,L1与L2的比值大于等于0.6且小于等于0.9。
[0008]进一步地,防刮擦组件的中心沿上下方向在第一平面上有一投影,投影沿前后方向至前轮的轮轴中心线的垂直距离为L1;投影至后轮的轮轴中心线的垂直距离为L2,L1与L2的比值大于等于0.7且小于等于0.8。
[0009]进一步地,电动踏板摩托车处于正常直立行驶状态时,防刮擦组件的中心至地面的垂直距离L3大于等于100mm且小于等于350mm。
[0010]进一步地,防刮擦组件包括第一安装件和第二安装件,第一安装件设置在支撑组件上,第二安装件设置在第一安装件上。
[0011]进一步地,第一安装件与述撑组件为固定连接,第二安装件与第一安装件为可拆卸连接。
[0012]进一步地,侧部车身覆盖件包括限位孔,第二安装件22穿过限位孔的最大距离为L4,第二安装件厚度的设置为L5,L4小于L5;第二安装件的厚度L5设置为大于等于12mm且小于等于35mm。
[0013]进一步地,第二安装件的长度L6设置为大于等于80mm且小于等于180mm。
[0014]进一步地,第二安装件的宽度L7设置为大于等于20mm且小于等于50mm。
[0015]进一步地,前轮、后轮的触地点所在的直线为第一直线,第二安装件最外沿处至第一直线的垂线所在的面为第二平面,电动踏板摩托车的左右方向垂直的平面为第三平面,第二平面与第三平面的夹角α设置为小于等于整车侧翻前的最大倾斜角。
[0016]所述电动踏板摩托车的车身覆盖件外设置有防刮擦组件,防刮擦组件安装位置特殊,不仅可以达到对车身覆盖件的防护效果,延长车身覆盖件的使用寿命,还可以尽可能减小自身尺寸,降低其损坏更换时的维修费用。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申请中电动踏板摩托车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申请中电动踏板摩托车的左侧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申请中图2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0020]图4为本申请中防刮擦组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本申请中第二安装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6为本申请中电动踏板摩托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了使本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具体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应当理解的是,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0024]如图1、图2所示,一种电动踏板摩托车100,其包括车架11,行走组件12、车身覆盖件13、照明组件14、转向组件15及座垫组件16。车架11为金属框架,构成电动踏板摩托车100的主体并用于承载其他组件;行走组件12位于车架11下方用于带动车架11进行移动,行走组件12包括前轮121和后轮122;车身覆盖件13,至少部分连接至车架11上,用于将车架11内的其他组件与外界隔绝开,同时用于保护车辆内部的设备与结构;照明组件14分别设置于车辆前侧、后侧及车辆置物箱内件,为车辆提供照明、转向指示信号和警示信号等;转向组件15与行走组件12相连,用于控制车辆的行驶方向;座垫组件16,至少部分连接至车架11上并可供乘坐。为了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定义了如图1所示的前、后、上、下、左和右。以电动踏板摩托车100垂直于上下方向的平面为第一平面101(图未示),以前轮、后轮触地点所在直线为第一直线102。
[0025]如图2至图4所示,车架11包括车架主体111和支撑组件112,电动踏板摩托车100还包括防刮擦组件200,防刮擦组件200设置在支撑组件112上;车身覆盖件13,包括前部车身
覆盖件131、侧部车身覆盖件132和后部车身覆盖件133。侧部车身覆盖件132设置有限位孔1321,防刮擦组件200设置为穿过限位孔1321,且与侧部车身覆盖件132抵接。防刮擦组件200设置为穿过限位孔1321且至少部分处于限位孔外。
[0026]作为一种实施方式,防刮擦组件200设置于电动踏板摩托车100的中部偏向于电动踏板摩托车100的底部,位于前轮121与后轮122之间,更靠近于前轮121设置。在本实施例中,电动踏板摩托车100在侧倾时,在侧部车身覆盖件132上有一区域在电动踏板摩托车100在侧倾时会先于其他部分触地,因此防刮擦组件200需要安装在侧部车身覆盖件132上的特殊位置范围内,才可以使防刮擦组件200在电动踏板摩托车100侧倾时先触地,发挥其对车身覆盖件13的防护作用。具体地,防刮擦组件200的中心沿上下方向在第一平面上有一投影,投影沿前后方向至前轮121的轮轴中心线的垂直距离为L1,投影沿前后方向至后轮121轮轴中心线的垂直距离为L2。L1与L2之间的比值反映了防刮擦组件200沿前后方向上在电动踏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踏板摩托车,包括:车架,所述车架包括车架主体及与车架主体相连的支撑组件;行走组件,至少部分连接至所述车架主体,并包括前轮和后轮;转向组件,至少部分连接至所述车架主体;车身覆盖件,至少部分连接至所述车架主体,所述车身覆盖件包括侧部车身覆盖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刮擦组件,所述防刮擦组件设置在所述支撑组件上,所述防刮擦组件穿设于所述侧部车身覆盖件;以与所述电动踏板摩托车的上下方向垂直的平面为第一平面,所述防刮擦组件的中心沿上下方向在所述第一平面上有一投影,所述投影沿前后方向至所述前轮的轮轴中心线的垂直距离为L1;所述投影至所述后轮的轮轴中心线的垂直距离为L2,L1与L2的比值大于等于0.5且小于等于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踏板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刮擦组件的中心沿上下方向在所述第一平面上有一投影,所述投影沿前后方向至所述前轮的轮轴中心线的垂直距离为L1;所述投影至所述后轮的轮轴中心线的垂直距离为L2,L1与L2的比值大于等于0.6且小于等于0.9。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踏板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刮擦组件的中心沿上下方向在所述第一平面上有一投影,所述投影沿前后方向至所述前轮的轮轴中心线的垂直距离为L1;所述投影至所述后轮的轮轴中心线的垂直距离为L2,L1与L2的比值大于等于0.7且小于等于0.8。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踏板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踏板摩托车处于正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屠泽鹏魏威崔永刚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春风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