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排污池防堵集中排放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86354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5 18: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排污池防堵集中排放系统,包括若干个排污池和主排液管,每个排污池的排液口处均设有污液排出机构,其创新点在于:还包括污液推进机构,每个排污池均配有一个污液推进机构,且每个排污池连接的污液排出机构通过对应的污液推进机构与主排液管相连通,所述污液推进机构包括污液分支管、排污泵和止回阀,所述污液分支管的一端与污液排出机构相连通,另一端与主排液管相连通,所述污液分支管的管路上设有排污泵和止回阀,且止回阀靠近排污泵的出口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在集中排污前提下不易发生堵塞,使得相邻两组管道相同,减小了同时堵塞引起的生产问题;而且大大提高了排污效率,并且可以对排污池进行更加方便快捷的清理。方便快捷的清理。方便快捷的清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排污池防堵集中排放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排放系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排污池防堵集中排放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生产型企业都会将产生的污液预先收集到一个个独立的排污池内,然后再将每个排污池内的污液通过各自具有的独立排放管直接排放到排污系统。因此,这种排污方式的弊端是管道的铺设成本较高;厂房的整体管路较为复杂;一旦管路发生堵塞就会出现需要停产来维修,并且管道和排污池清理太麻烦,为了克服这种结构的缺陷,已有技术中将多个排污池的排液口与一个主排液管相连通,污液通过一个主排液管统一排放到排污系统,所述主排液管的管路上设有一个总泵,虽然说这种结构解决了传统技术方案中独立排放的管道成本较高及厂房管路较为复杂的缺点,但是每个排污池内的污液都含有颗粒较大的沉积物或者是具有一定粘性的油垢,并且多个排污池的污液通过一个总的主排液管长时间排放,且一个总泵的排放力度有限,就会造成主排液管容易发生淤堵,无法正常排放,也大大影响了排污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不仅能够在集中排污前提下不易发生堵塞,使得相邻两组管道相同,减小了同时堵塞引起的生产问题;而且大大提高了排污效率,以及可以对排污池进行更加方便快捷的清理的新型排污池防堵集中排放系统。
[000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排污池防堵集中排放系统,包括若干个排污池和主排液管,每个排污池的排液口处均设有污液排出机构,其创新点在于:还包括污液推进机构,每个排污池均配有一个污液推进机构,且每个排污池连接的污液排出机构通过对应的污液推进机构与主排液管相连通,
[0005]所述污液推进机构包括污液分支管、排污泵和止回阀,所述污液分支管的一端与污液排出机构相连通,另一端与主排液管相连通,所述污液分支管的管路上设有排污泵和止回阀,且止回阀靠近排污泵的出口处。
[0006]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每个排污池上还设有沉积物清理机构,所述沉积物清理机构包括第一手动球阀和在排污池的底部设有的集污清理喷水口和沉积物清理口,所述沉积物清理口处具有连接头,且连接头与第一手动球阀相连通。
[0007]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每两个排污池构成一个排污池组,一个排污池组的两个排污池之间设有迂回排液机构,所述迂回排液机构包括旁路排液管,每个排污池的侧壁上均设有与其连通的旁路排液管,且两个排污池各自的旁路排液管通过一个活接相连通。
[0008]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污液排出机构包括污液排出管、过滤器和第二手动球阀,所述污液排出管的一端与排污池的排液口相连通,另一端与污液分支管相连通,所述污液排出管的管路上设有过滤器和第二手动球阀,所述过滤器靠近排污池的排液口,所述第二手动球阀靠近排污泵的进口。
[0009]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过滤器是Y型结构过滤器。
[0010]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污液排出管包括相互垂直布置的两个连通管,且两个连通管通过U拧相连通,一个连通管与排污池相连通,另一个连通管与污液分支管相连通。
[0011]本技术所具有的积极效果是:采用本技术的新型排污池防堵集中排放系统后,由于本技术还包括污液推进机构,每个排污池均配有一个污液推进机构,且每个排污池连接的污液排出机构通过对应的污液推进机构与主排液管相连通,
[0012]所述污液推进机构包括污液分支管、排污泵和止回阀,所述污液分支管的一端与污液排出机构相连通,另一端与主排液管相连通,所述污液分支管的管路上设有排污泵和止回阀,且止回阀靠近排污泵的出口处,
[0013]由于本技术还包括污液推进机构,每个排污池内的污液均在对应的污液推进机构的作用下通过污液分支管进入主排液管内,污液在排污泵的动力作用下能够加快推动主排液管内污液的流速,有效防止污液堵塞的情况发生,又由于所述污液分支管上的止回阀可确保污液不会发生回流,本技术不仅能够在集中排污前提下不易发生堵塞,使得相邻两组管道相同,减小了同时堵塞引起的生产问题;而且大大提高了排污效率,以及可以对排污池进行更加方便快捷的清理,同时也降低了后续维护成本,本技术特别适合应用于有粘性的污液排放环境中,且不易发生淤堵的效果更加显著。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以下结合附图以及给出的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
[0016]如图1所示,一种新型排污池防堵集中排放系统,包括若干个排污池1和主排液管3,每个排污池1的排液口处均设有污液排出机构2,还包括污液推进机构4,每个排污池1均配有一个污液推进机构4,且每个排污池1连接的污液排出机构2通过对应的污液推进机构4与主排液管3相连通,
[0017]所述污液推进机构4包括污液分支管41、排污泵42和止回阀43,所述污液分支管41的一端与污液排出机构2相连通,另一端与主排液管3相连通,所述污液分支管41的管路上设有排污泵42和止回阀43,且止回阀43靠近排污泵42的出口处,这样设计的好处是该结构避免了在同一主管路内的其他支路的影响。
[0018]如图1所示,为了防止排污池内污液中含有的沉积物沉淀过多,影响污液排放效率,每个排污池1上还设有沉积物清理机构,所述沉积物清理机构包括第一手动球阀53和在排污池1的底部设有的集污清理喷水口51和沉积物清理口52,所述沉积物清理口52处具有连接头,且连接头与第一手动球阀53相连通。具体的使用过程是:所述第一手动球阀53预先呈关闭状态,当需要清理沉积物时,打开第一手动球阀53,通过集污清理喷水口51向排污池1内注入清水,而排污池1内的沉积物可在清水的冲击下,通过沉积物清理口52排放出去,而排污池1的污液通过排液口排放。
[0019]如图1所示,为了防止其中任意一个排污池无法正常排放污液,每两个排污池1构
成一个排污池组,一个排污池组的两个排污池1之间设有迂回排液机构6,所述迂回排液机构6包括旁路排液管61,每个排污池1的侧壁上均设有与其连通的旁路排液管61,且两个排污池1各自的旁路排液管61通过一个活接62相连通。两个排污池1通过迂回排液机构6形成连通器,当其中一个排污池1无法正常排放时,该排污池1内的污液可流入与其连通的另一个排污池1内,通过备用回路迂回排放污液,既不会影响排污池的正常排放,也无需系统在工况下停下查修,影响排液效率。
[0020]如图1所示,为了防止污液中含有的沉积物进入排放系统中去,所述污液排出机构2包括污液排出管21、过滤器22和第二手动球阀23,所述污液排出管21的一端与排污池1的排液口相连通,另一端与污液分支管41相连通,所述污液排出管21的管路上设有过滤器22和第二手动球阀23,所述过滤器22靠近排污池1的排液口,所述第二手动球阀23靠近排污泵42的进口。使用时,调节第二手动球阀23,控制污液的流速,并在过滤器22的过滤作用下,再将污液排入污液分支管41内。
[0021]进一步的,本实用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排污池防堵集中排放系统,包括若干个排污池(1)和主排液管(3),每个排污池(1)的排液口处均设有污液排出机构(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污液推进机构(4),每个排污池(1)均配有一个污液推进机构(4),且每个排污池(1)连接的污液排出机构(2)通过对应的污液推进机构(4)与主排液管(3)相连通,所述污液推进机构(4)包括污液分支管(41)、排污泵(42)和止回阀(43),所述污液分支管(41)的一端与污液排出机构(2)相连通,另一端与主排液管(3)相连通,所述污液分支管(41)的管路上设有排污泵(42)和止回阀(43),且止回阀(43)靠近排污泵(42)的出口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排污池防堵集中排放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排污池(1)上还设有沉积物清理机构,所述沉积物清理机构包括第一手动球阀(53)和在排污池(1)的底部设有的集污清理喷水口(51)和沉积物清理口(52),所述沉积物清理口(52)处具有连接头,且连接头与第一手动球阀(53)相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排污池防堵集中排放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两个排污池(1)构成一个排污池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根深谢其林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三思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