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絮沉PAM配制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861479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5 18: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絮沉PAM配制池,涉及污水处理中PAM配制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防絮积PAM配制池;所述配制池包括配制池、主进水口、辅助进水口、溢流堰、导液口、排污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两个相互垂直的主进水口,利用水流之间相互冲击形成搅流,增大PAM与水的接触面积,起到充分搅拌、混匀的效果,配合可调节的辅助进水口,增加PAM的溶解性,提高PAM溶液的流动性,防止PAM在配制池中絮凝沉积,提供了一种方便清洗、维修的PAM配制池。维修的PAM配制池。维修的PAM配制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絮沉PAM配制池


[0001]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中PAM配制设备
,特别是涉及一种防絮沉PAM配制池。

技术介绍

[0002]为减少污水处理过程中不溶性的杂质和悬浮性的颗粒物,污水处理厂通常会选择向污水中投加助凝剂的方式,通过助凝剂使污水中的不溶物起到絮凝沉积的效果。
[0003]聚丙烯酰胺(简称PAM)是一种非离子型高分子有机助凝剂,通常为颗粒状或者粉末状固体,在空气中易受潮结块;PAM融于水,与水接触的部分会逐渐溶胀,得到的溶液粘度很大。在污水处理过程中,需向水中投入大量的PAM配制成溶液,充分强化混凝,以达到去除污水中杂质的目的。当向水中投入大量PAM后,由于与水接触的PAM迅速膨胀结团,导致总有一部分PAM在水中不能得到充分溶解,这部分PAM就会沉积在混合池底部,不仅会影响配制溶液的浓度还会堵塞管路,引发仪器故障。
[0004]为解决这一问题,专利CN 112774555 A公开了一种具有断水保护功能的PAM自动化装置,通过设置球阀和液位计,防止进水装置突然断水导致PAM浓度过高和降低螺杆泵堵死发生故障的风险。配制好的PAM溶液浓度大时非常粘稠,CN 112774555 A利用球阀和液位计感应配制池内的水位调节进水口进水量,保证配制池内溶解PAM的水充足。可也正因为PAM的粘稠性大会影响球阀和液位计的准确性,也不能解决PAM在配制池中沉积造成管路堵塞的问题。专利CN 209612823 U公开了一种PAM配制加药装置,通过在配制池底部设置多个搅拌器来增加PAM的溶解性。使用螺旋叶片虽然能够带动配制池中水的流动,增大PAM与水的接触面积来减少PAM絮积,但是在粘稠的液体中搅拌器上的螺旋叶片所能起到的作用有限,还会让粘稠的液体黏挂在叶片上,阻碍搅拌器工作导致仪器故障,并且由于搅拌器在配制池底部,清洗和维护都更加困难。
[0005]针对上述相关技术问题,申请人认为可以利用水流间的对冲力增加PAM在水中的溶解度,不仅如此还可以通过水流自身的流动性带动溶液流动,防止PAM在配制池底部蓄积。提供一种简单、灵活,便于使用和清洗维护的装置,最大程度的增加PAM的溶解性,减少PAM的絮积。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解决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问题,克服上述不足,减少PAM在配制池底絮积的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防絮沉PAM配制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制池包括配制池主体、主进水口、辅助进水口、溢流堰、导液口、排污口。
[0008]所述PAM配制池主体为长方形不锈钢水箱,水箱内部设有两道溢流堰,两道溢流堰将配制池主体分隔成不均等的三个水池,分别为:第一溶解池、第二溶解池、第三储液池,所述三个水池所占配制池容积比例为:第一溶解池>第二溶解池>第三储液池。
[0009]所述溢流堰的顶部均低于所述配制池的侧壁的顶部,两道溢流堰按照由第一溶解池到第三溶解池的方向,分别为上溢流堰和下溢流堰,上溢流堰顶部比下溢流顶部堰高2cm;上溢流堰和下溢流堰平行设置在配制池中。
[0010]所述第一溶解池相邻两个侧面的顶部,设有两个主进水口,分别为:宽边主进水口和长边主进水口;所述长边主进水口与L型进水管相连,L型进水管出水端朝向配制池底部,接近池底;所述宽边主进水口连接进水管输出端方向与所述L型进水管出水方向相垂直;第一溶解池面积最大,两主进水管出水时,水流冲击配制池底部,并且两股水流间快速对冲,使PAM干粉在第一溶解池与水充分接触,最大程度混合均匀。
[0011]所述第二溶解池内部,两道溢流堰之间设置三个同一高度、平行的辅助进水口,辅助进水口分别各连接一根进水管,三个辅助进水口分别设置开关阀门,可根据水量需求调节辅助进水口开启个数。
[0012]所述第三储液池内部设有导液口和排污口,导液口与排污口相邻设置,分别各连接一根排液管;导液口所连排液管输出端与污水处理池相连接;排污口连接排液管输出端与废液池相连接。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4]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防絮沉PAM配制池,有两个溶解池和一个储液池,两个溶解池中都有进水口,延长了PAM溶解时间和水流行程,让PAM粉末在水中充分溶解,并利用水流带动粘稠的PAM溶液流动,防止PAM在配制池底部絮沉。
[0015]2.通过设置两个相互垂直的主进水口,并且设置其中一个进水口的出水端朝向配制池底部,接近池底,增大了该出水口水流与池底的冲击力,再与另一主出水口的水流相互冲击形成搅流,增大PAM与水的接触面积,起到充分搅拌、混匀的效果,使PAM在水中充分溶解。
[0016]3.利用可调节的辅助进水口,不仅可以增加PAM溶液的流动性防止絮凝沉积在配制池底部,还可以通过调节辅助进水口进水量调节配制PAM溶液的浓度。
[0017]4.设置高度不同的上溢流堰和下溢流堰将配制池分隔成三个大小不同的水池,因PAM易潮解结团的问题,第一溶解池中水流更大、冲击搅拌更强,上溢流堰比下溢流堰高可以让PAM在第一溶解池中溶解时间更长,得到充分溶解后再顺着溢流通道流向下一水池。
[0018]5.设置导液口和排污口,当污水处理池需要PAM溶液时,打开导液口,使用完毕后关闭导液口,打开排污口,将不用的PAM溶液直接排出,还可打开进水口对配制池进行冲洗,操作灵活、便于清洗维护。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一种防絮沉PAM配制池结构图;
[0020]图2为本技术一种防絮沉PAM配制池俯视图;
[0021]1‑
配制池,11

第一溶解池,12

第二溶解池,13

第三储液池,2

主进水口,21

宽边主进水口,22

长边主进水口,3

辅助进水口,4

溢流堰,41

上溢流堰,42

下溢流堰,5

导液口,6

排污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需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与另一个具有相同名称的部件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部件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0024]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通”“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絮沉PAM配制池,所述配制池包括长方形不锈钢配制池主体(1)、主进水口(2)、辅助进水口(3)、溢流堰(4)、导液口(5)、排污口(6);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制池主体(1)利用两道溢流堰(4)分为第一溶解池(11)、第二溶解池(12)、第三储液池(13),所占配制池容积比例分别为第一溶解池(11)>第二溶解池(12)>第三储液池(13);所述第一溶解池(11)顶部设有两个相互垂直的主进水口;所述第二溶解池(12)设有三个辅助进水口(3);所述第三储液池(13)设有导液口(5)和排污口(6)。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絮沉PAM配制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溶解池(11)设有主进水口(2),主进水口(2)包括宽边主进水口(21)和长边主进水口(22),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溶解池(11)相邻的两个侧面顶部;所述长边主进水口(22)与一根L型进水管相连,所述L型进水管的出水端指向配制池底部,并接近池底;所述宽边主进水口(21)所连进水管的出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汶江波张宝琳史立刚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大港港堉物业管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