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轮车车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859281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5 18: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三轮车车架,包括开设有刹车杆安装孔的踏板,踏板上设置有立管;坐垫支撑架的后半段上端相互对称的设置有两个油箱安装座,坐垫支撑架的两侧均设置有散热器支架;坐垫支撑架的后端上半段设置有两根相互平行的车厢上边梁,两个车厢上边梁之间通过前平架横梁和后平架横梁连接;各车厢上边梁的前半段下端均设置有第一平架支撑梁,第一平架支撑梁的下端与坐垫支撑架连接,坐垫支撑架上设置有活动电瓶安装座,坐垫支撑架下半段设置有发动机安装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主要通过踏板、车厢上边梁和坐垫支撑架等部件组成,不仅制造成本低还易组装,并且有效的提高了结构强度,延长了使用寿命的同时提高了用车安全。全。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三轮车车架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车架,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三轮车车架。

技术介绍

[0002]三轮车车架为三轮车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场上三轮车车架主要是根据三轮车的款式来进行设计和生产,由于现有车架整体结构强度不高的原因,在长时间使用过后,车架的稳定性和牢固强度会受到影响,从而降低了车架的使用寿命,特别是在路况不佳的情况下,致使架体断裂,从而产生一定的安全隐患;另外,现有车架通过若干个部件相互焊接而成,由于零部件较多,不仅制造生产工艺复杂,同时加工效率较低。
[0003]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致力于提供一种能够有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三轮车车架。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有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三轮车车架。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三轮车车架,包括开设有刹车杆安装孔的踏板,所述踏板上设置有立管;
[0006]所述踏板的后端与坐垫支撑架的前端下半段连接,所述坐垫支撑架的后半段上端相互对称的设置有两个油箱安装座,所述坐垫支撑架的两侧均设置有散热器支架;所述坐垫支撑架的后端上半段设置有两根相互平行的车厢上边梁,两个所述车厢上边梁之间通过前平架横梁和后平架横梁连接;
[0007]各所述车厢上边梁的前半段下端均设置有第一平架支撑梁,所述第一平架支撑梁的下端与所述坐垫支撑架连接,所述坐垫支撑架上设置有活动电瓶安装座,所述坐垫支撑架下半段设置有发动机安装座。
[0008]进一步,所述踏板上倾斜设置有主梁,所述立管设置在所述主梁的上端。
[0009]进一步,所述主梁的上半段设置有前保险杠,所述前保险杠通过两个前保险杠支撑管与所述踏板连接,所述主梁位于两个前保险杠支撑管之间。
[0010]进一步,所述坐垫支撑架包括坐垫横杆,所述坐垫横杆的两侧后端均设置有第一支撑杆,各所述第一支撑杆的后端分别与各第二支撑杆的上半段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下端与第三支撑杆连接,各所述第三支撑杆的前端与所述踏板的后端连接,各所述第三支撑杆分别通过各第四支撑杆与所述坐垫横杆的两端连接。
[0011]进一步,各所述车厢上边梁的前端分别穿过各所述第二支撑杆后与各所述第四支撑杆连接;各所述车厢上边梁之间设置有同时与各所述车厢上边梁连接的刹车转换臂。
[0012]进一步,所述第一平架支撑梁的下端与所述第三支撑杆后的上端连接,所述活动电瓶安装座设置在所述第三支撑杆后半段的上端,并位于所述第一平架支撑梁和所述第二支撑杆之间;
[0013]所述发动机安装座的个数为两个,各所述发动机安装座分别设置在各所述第三支
撑杆中部内侧处,各所述发动机安装座位于所述第四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之间。
[0014]进一步,所述第三支撑杆上设置有与所述车厢上边梁和所述第二支撑杆同时连接的第二平架支撑梁。
[0015]进一步,两个所述油箱安装座分别安装在各所述第一支撑杆的后半段上端;各所述第二支撑杆和各所述第四支撑杆的外侧均设置有所述散热器支架。
[0016]进一步,所述前平架横梁上设置有消声器支架、碳罐支架、电器支架和撑杆前座;所述前平架横梁和后平架横梁之间设置有与所述车厢上边梁内侧连接的撑杆后座。
[0017]进一步,各所述车厢上边梁的后半段均开设有车厢后安装孔,各所述车厢上边梁的后半段下端均相互对称的设置有钢板后组件,所述钢板后组件包括钢板后吊耳撑套,所述钢板后吊耳撑套通过钢板后吊耳加强套与所述车厢上边梁可拆卸连接;各所述车厢上边梁的中部均设置有钢板前吊耳。
[001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结构简单,主要通过踏板、车厢上边梁和坐垫支撑架等部件组成,不仅制造成本低还易组装, 并且有效的提高了结构强度,延长了使用寿命的同时提高了用车安全。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技术一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本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3是本技术中前保险杠支撑管和前保险杠等零部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2]图4是本技术中碳罐支架的正视图和侧视图。
[0023]图5是本技术中钢板前吊耳的正视和侧视结构示意图。
[0024]图6是本技术中立管架加强块的正视和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5]图7是发动机安装座的正视和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6]图8是钢板后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9是活动电瓶安装座的正视和侧视结构示意图。
[0028]图10是消声器支架的正视和侧视结构示意图。
[0029]图11是油箱安装座的正视和侧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3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32]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
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33]如图1至图11所示,一种三轮车车架,包括开设有刹车杆安装孔1的踏板2,图1中A处为踏板2的长度,所述踏板2上设置有立管3;在具体使用时,为了进一步提高结构的强度,还可在所述立管3上设置一个立管架加强块60。
[0034]所述踏板2的后端与坐垫支撑架5的前端下半段连接,所述坐垫支撑架5的后半段上端相互对称的设置有两个油箱安装座6,所述坐垫支撑架5的两侧均设置有散热器支架7;所述坐垫支撑架5的后端上半段设置有两根相互平行的车厢上边梁8,两个所述车厢上边梁8之间通过前平架横梁10和后平架横梁11连接;
[0035]各所述车厢上边梁8的前半段下端均设置有第一平架支撑梁12,所述第一平架支撑梁12的下端与所述坐垫支撑架5连接,所述坐垫支撑架5上设置有活动电瓶安装座13,所述坐垫支撑架5下半段设置有发动机安装座15,在使用时,一个车架上选装四个发动机安装座15,通过四个发动机安装座15相互配合同时对发动机(图中未示出)的四个定位角进行定位。
[0036]本技术中将立管3设置在所述主梁16的上端,主梁16倾斜设置在所述踏板2上。
[0037]为了能够进一步的提高本结构的防护性能,所述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三轮车车架,其特征是:包括开设有刹车杆安装孔(1)的踏板(2),所述踏板(2)上设置有立管(3);所述踏板(2)的后端与坐垫支撑架(5)的前端下半段连接,所述坐垫支撑架(5)的后半段上端相互对称的设置有两个油箱安装座(6),所述坐垫支撑架(5)的两侧均设置有散热器支架(7);所述坐垫支撑架(5)的后端上半段设置有两根相互平行的车厢上边梁(8),两个所述车厢上边梁(8)之间通过前平架横梁(10)和后平架横梁(11)连接;各所述车厢上边梁(8)的前半段下端均设置有第一平架支撑梁(12),所述第一平架支撑梁(12)的下端与所述坐垫支撑架(5)连接,所述坐垫支撑架(5)上设置有活动电瓶安装座(13),所述坐垫支撑架(5)下半段设置有发动机安装座(15)。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轮车车架,其特征是:所述踏板(2)上倾斜设置有主梁(16),所述立管(3)设置在所述主梁(16)的上端。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三轮车车架,其特征是:所述主梁(16)的上半段设置有前保险杠(17),所述前保险杠(17)通过两个前保险杠支撑管(18)与所述踏板(2)连接,所述主梁(16)位于两个前保险杠支撑管(18)之间。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轮车车架,其特征是:所述坐垫支撑架(5)包括坐垫横杆(19),所述坐垫横杆(19)的两侧后端均设置有第一支撑杆(20),各所述第一支撑杆(20)的后端分别与各第二支撑杆(21)的上半段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21)的下端与第三支撑杆(22)连接,各所述第三支撑杆(22)的前端与所述踏板(2)的后端连接,各所述第三支撑杆(22)分别通过各第四支撑杆(23)与所述坐垫横杆(19)的两端连接。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三轮车车架,其特征是:各所述车厢上边梁(8)的前端分别穿过各所述第二支撑杆(21)后与各所述第四支撑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冬霞唐扬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骁恒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