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生物降解电池回收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85318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5 17: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全生物降解电池回收袋,包括全生物降解袋体,其包括一前袋片、一后袋片和至少三个上折片,前袋片与后袋片设有左热封条和右热封条,前袋片与后袋片之间还等间距间隔设有至少两个中热封条,中热封条将全生物降解袋体从左至右分隔成至少三个电池容纳区;每个电池容纳区均对应设有一个上折片,至少三个上折片连接于后袋片上端,每个上折片的均设有第一连接部件,前袋片上端设有第二连接部件,上折片往下翻折后搭于前袋片的上端前侧,第一连接部件与对应的第二连接部件相卡接配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良好的降解性,并且具有多个电池容纳区,能够将不同品牌不同型号的电池装于不同的电池容纳区内,极大地方便了旧电池分拣和再利用。池分拣和再利用。池分拣和再利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全生物降解电池回收袋


[0001]本技术涉及文件袋
,特别涉及一种全生物降解电池回收袋。

技术介绍

[0002]电池回收指对已使用过的电池进行收集,防止其进入生态系统,对环境造成危害的一种行为。废旧电池内含有大量的重金属以及废酸、废碱等电解质溶液。如果随意丢弃,腐败的电池会破坏我们的水源,侵蚀我们赖以生存的庄稼和土地,我们的生存环境将面临着巨大的威胁。所以我们有必要将使用后的废旧电池进行回收再利用,一来可以防止污染环境,二来可以对其中有用的成分进行再利用,节约资源。
[0003]在现有技术中,使用过的电池通常是直接装于普通塑料袋中回收,而普通塑料袋通常采用不可降解的塑料制成,其对环境的危害包括有:1. 塑料袋回收价值较低,容易在使用过程中除了散落在城市街道、旅游区、塑料结构稳定,不易被天然微生物菌降解,在自然环境中长期不分离。2.影响农业发展,废塑料制品混在土壤中不断累积,会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3.抛弃在陆地上或水体中的废塑料袋,被动物当作食物吞入,导致动物死亡。4. 塑料袋随垃圾填埋不仅会占用大量土地,而且被占用的土地长期得不到恢复,影响土地的可持续利用。除此之外,普通塑料袋未将袋体分隔成多个容纳区,回收电池时,往往是多个电池一起装于普通塑料袋之中;由于电池品牌和电池型号存在较大差异,将不同品牌和不同型号的旧电池同时装在一个袋体之后,会影响到旧电池分拣和再利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根据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全生物降解电池回收袋,该全生物降解电池回收袋具有良好的降解性,并且具有多个电池容纳区,能够将不同品牌不同型号的电池装于不同的电池容纳区内,极大地方便了旧电池分拣和再利用。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全生物降解电池回收袋,包括全生物降解袋体,所述全生物降解袋体包括一前袋片、一后袋片和至少三个上折片,所述前袋片与后袋片的左端设有左热封条,前袋片与后袋片的右端设有右热封条,前袋片与后袋片之间还等间距间隔设有至少两个中热封条,中热封条将全生物降解袋体从左至右分隔成至少三个电池容纳区;每个电池容纳区均对应设有一个所述的上折片,至少三个所述的上折片从左至右依次连接于后袋片上端,每个上折片的均设有第一连接部件,所述前袋片的上端设有与电池容纳区数量相匹配的第二连接部件,所述上折片往下翻折后搭于前袋片的上端前侧,所述第一连接部件与对应的第二连接部件相卡接配合。
[0006]优选地,所述前袋片、后袋片和上折片分别从内至外均依次包括第一PBAT膜层、第二PBAT膜层、PBAT与PLA共混膜层、第三PBAT膜层和第四PBAT膜层,所述第一PBAT膜层、第二PBAT膜层、第三PBAT膜层和第四PBAT膜层的厚度分别为15~21μm,所述PBAT与PLA共混膜层的厚度为26~30μm。
[0007]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部件和第二连接部件为卡扣结构或者夹链结构。
[0008]优选地,所述前袋片由后袋片的下端往上翻折而成,所述上折片由后袋片的上端往下翻折而成。
[000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其一、本技术采用全生物降解袋体,具有良好的降解性;其二、由于前袋片与后袋片之间还等间距间隔设有至少两个中热封条,中热封条将全生物降解袋体从左至右分隔成至少三个电池容纳区,因此,本技术能将不同品牌不同型号的电池装于不同的电池容纳区内,极大地方便了旧电池分拣和再利用;其三、由于每个电池容纳区均对应设有一个上折片,至少三个上折片从左至右依次连接于后袋片上端,每个上折片的均设有第一连接部件,前袋片的上端设有与电池容纳区数量相匹配的第二连接部件,上折片往下翻折后搭于前袋片的上端前侧,第一连接部件与对应的第二连接部件相卡接配合,因此,本技术装填电池非常方便,往上翻开上折片时,就可以往电池容纳区内装入电池,往下翻折上折片后,将第一连接部件与对应的第二连接部件卡接,就能封住电池容纳区的口部,防止电池往外掉出;并且,不同电池容纳区的翻折片可以独立上翻或下折,互不干扰。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1]图2为图1中的上折片往上翻开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2]图3为图1中的前袋片、后袋片和上折片展开后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4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0014]图5为本技术另一优选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6为前袋片、后袋片和上折片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7]如图1

图5所示,本技术为一种全生物降解电池回收袋,包括全生物降解袋体100,所述全生物降解袋体包括一前袋片101、一后袋片102和五个上折片103,所述前袋片101与后袋片102的左端设有左热封条104,前袋片101与后袋片102的右端设有右热封条105,前袋片101与后袋片102之间还等间距间隔设有四个中热封条106,中热封条106将全生物降解袋体100从左至右分隔成五个电池容纳区107;每个电池容纳区107均对应设有一个所述的上折片103,五个所述的上折片103从左至右依次连接于后袋片102上端,每个上折片103的均设有第一连接部件108,所述前袋片101的上端设有与电池容纳区数量相匹配的第二连接部件109,所述上折片103往下翻折后搭于前袋片101的上端前侧,所述第一连接部件108与对应的第二连接部件109相卡接配合。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不限于五个上折片103、四个中热封条106和五个电池容纳区107,还可以是其他数量的上折片、中热封条和电池容纳区,上折片和电池容纳区的数量优选为三个以上,中热封条的数量优选为两个以上。本技术采用全生物降解袋体100,具有良好的降解性;本技术能将不同品牌不同型号的电池200装于不同的电池容纳区内(参见图4),极大地方便了旧电池分拣和再利用;本技术装填电池200非常方便,往上翻开上折片103时,就可以往电池容纳区107内装入电
池200,往下翻折上折片103后,将第一连接部件108与对应的第二连接部件109卡接,就能封住电池容纳区107的口部,防止电池200往外掉出;并且,不同电池容纳区107的翻折片103可以独立上翻或下折,互不干扰。
[0018]如图6所示,所述前袋片101、后袋片102和上折片103分别从内至外均依次包括第一PBAT膜层1、第二PBAT膜层2、PBAT与PLA共混膜层3、第三PBAT膜层4和第四PBAT膜层5,所述第一PBAT膜层1、第二PBAT膜层2、第三PBAT膜层4和第四PBAT膜层5的厚度分别为15~21μm,优选为18μm,所述PBAT与PLA共混膜层3的厚度为26~30μm,优选为28μm。本技术的PBAT(己二酸丁二醇酯和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的共聚物)与PLA(聚乳酸)均具有良好的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生物降解电池回收袋,其特征在于:包括全生物降解袋体(100),所述全生物降解袋体(100)包括一前袋片(101)、一后袋片(102)和至少三个上折片(103),所述前袋片(101)与后袋片(102)的左端设有左热封条(104),前袋片(101)与后袋片(102)的右端设有右热封条(105),前袋片(101)与后袋片(102)之间还等间距间隔设有至少两个中热封条(106),中热封条(106)将全生物降解袋体(100)从左至右分隔成至少三个电池容纳区(107);每个电池容纳区(107)均对应设有一个所述的上折片(103),至少三个所述的上折片(103)从左至右依次连接于后袋片(102)上端,每个上折片(103)的均设有第一连接部件(108),所述前袋片(101)的上端设有与电池容纳区数量相匹配的第二连接部件(109),所述上折片(103)往下翻折后搭于前袋片(101)的上端前侧,所述第一连接部件(108)与对应的第二连接部件(109)相卡接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生物降解电池回收袋,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黎明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绿睿塑胶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