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电机组扇叶防雷击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852396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5 17: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风电机组扇叶防雷击设备,包括铁塔杆以及固设于铁塔杆上端的发电机主体,发电机主体前部连接有轮毂,轮毂外壁呈环形等间距结构固设有多个叶片,轮毂后侧连接有导向组件,发电机主体顶面设有防雷组件,防雷组件包括球形避雷针,球形避雷针前壁同轴开设有圆槽,圆槽内部滑动连接有基杆,基杆与发电机主体顶面转动连接,球形避雷针外壁呈环形等间距结构设有多个接闪机构,接闪机构用于接受直击雷。本发明专利技术能避免对周围空气流动产生扰动,不仅降低了防雷组件对后排风电机组发电效率的影响,而且还可以在雷雨天气中展开一张足够大的防雷网,达到了辅助风电机组进行充分防雷保护的效果。雷保护的效果。雷保护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风电机组扇叶防雷击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风电机组防雷
,具体涉及一种风电机组扇叶防雷击设备。

技术介绍

[0002]风力发电机组包括风轮和发电机,风轮由叶片、轮毂、加固件等组成,因为其是用于对风力资源的收集利用,所以通常设置在非常空旷的区域,并利用杆状的铁塔将之固定在高空处,这样能够最大程度降低周围环境地貌对风电机组收集风力产生的影响,但正是由于风电机组的高度极高,周围又没有遮蔽物,同时风电机组中扇叶端部还较为尖锐,在雷雨天气中极易产生尖端放电现象,进而就会造成扇叶乃至风电机组的损坏。
[0003]风电机组作为昂贵的风力发电设备,其不仅成本较高,而且体积庞大难以进行维护修缮,所以在设置风电机组时就需要设置用于保护风电机组扇叶的防雷措施,当前的方法多是在风电机组上设置埋入了金属叶尖以及多组圆柱状接闪器,但这样的设置下雷电还是打击在叶片上再被导入地面,如此将会产生多种破坏现象,轻则使叶片表面焦化形成孔洞,重则使叶片膨胀炸裂等,在大多数情况下,雷击会在叶片表面留下肉眼难以发现的小孔洞,虽然没有直接危害,但日积月累仍旧会影响叶片的性能,可若是在风电机组上设置细直的避雷针又难以将扇叶的位置也囊括到其中,虽说伞状的避雷针能够达到完全囊括扇叶位置并对其进行保护,可其伞状结构又会扰乱周围的空气流动,由于气体具有粘滞性,在伞状避雷针的影响下风力作用于后排风电机组的推力就会大大减小,继而严重影响发电效率,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风电机组扇叶防雷击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点,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风电机组扇叶防雷击设备,能够有效地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0006]技术方案
[0007]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0008]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风电机组扇叶防雷击设备,包括铁塔杆以及固设于铁塔杆上端的发电机主体,所述发电机主体前部连接有轮毂,所述轮毂外壁呈环形等间距结构固设有多个叶片,所述轮毂后侧连接有导向组件;
[0009]所述发电机主体顶面设有防雷组件,所述防雷组件包括球形避雷针,所述球形避雷针前壁同轴开设有圆槽,所述圆槽内部滑动连接有基杆,所述基杆与发电机主体顶面转动连接,所述球形避雷针外壁呈环形等间距结构设有多个接闪机构,所述接闪机构用于接受直击雷。
[0010]优选地,所述球形避雷针内部中空形成空腔,所述空腔前部固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后壁转动连接有绕线轮,所述绕线轮中部同轴固定连接有滑杆,所述隔板与球形避雷针上相对于滑杆的位置均开设有贯通口,所述基杆上开设有与滑杆滑动配合的杆槽,所述杆槽
为椭圆柱结构,所述杆槽上下内壁与滑杆上下内壁间隙配合。
[0011]优选地,所述基杆内壁相对于杆槽外侧方的位置开设有内腔,所述内腔中设有与其滑动配合的配重块,所述内腔与配重块均为环状结构,所述配重块前后外壁均对称固设有两个第一金属软绳,位于前侧的两个所述第一金属软绳前端贯穿内腔前壁并呈U型走向延伸至杆槽前部,位于前侧的两个所述第一金属软绳前侧端部与滑杆前端连接固定,位于后侧的两个所述第一金属软绳后端贯穿内腔后壁并呈L型走向延伸至杆槽前部,位于后侧的两个所述第一金属软绳后端延伸至杆槽前部并与滑杆外壁连接固定,四个所述第一金属软绳均与基杆滑动连接。
[0012]优选地,所述基杆底面后端固设有导块,所述导块为半球体结构,所述圆槽开口端开设有螺旋槽,所述螺旋槽两侧端部均开设有限位槽,前后两个所述限位槽端部分别延伸至圆槽前后两端,所述导块与螺旋槽以及限位槽均滑动配合,位于前侧的所述限位槽前端开设有导槽,所述导槽呈前大后小的偏心圆台结构设置,所述导槽后部轴心位置与导槽轴心位置相对应。
[0013]优选地,所述接闪机构包括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与球形避雷针侧壁连接固定,所述固定杆呈外侧端向后偏移的倾斜结构设置,所述固定杆后侧呈线性等间距结构设有多个第一接闪杆,所述第一接闪杆后方设有第二接闪杆,任意相邻的所述第一接闪杆与第二接闪杆均呈八字型结构排列,所述第一接闪杆与第二接闪杆均呈弯曲的圆柱结构,所述第二接闪杆两侧端部分别与和其相邻两个的第一接闪杆端部铰接。
[0014]优选地,所述固定杆前壁外侧端与第一接闪杆前壁外侧端均固设有托板,所述托板为二分之一弧形板结构,所述托板内径大小与第一接闪杆直径大小以及第二接闪杆直径大小均相等,所述第一接闪杆与第二接闪杆远离托板一侧的端部之间固设有拉伸弹簧。
[0015]优选地,位于最后端的所述第二接闪杆前壁内侧端固设有第二金属软绳,所述第二金属软绳前端依次贯穿多个第一接闪杆与多个第二接闪杆并与多个第一接闪杆以及多个第二接闪杆均滑动连接,所述第二金属软绳前端贯穿球形避雷针外壁延伸至空腔内部并绕设于绕线轮外部,所述第二金属软绳与球形避雷针滑动连接,所述第二金属软绳前侧端部与绕线轮侧壁连接固定。
[0016]优选地,所述导向组件包括固定环,所述固定环与轮毂后壁同轴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环后壁通过呈环形等间距结构固设有的多个斜杆固设有导向环,所述导向环后壁相对于相邻两个所述叶片之间的位置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为圆弧形结构,所述基杆外壁与凹槽挤压配合,所述导向环后侧设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后壁为U型结构,所述限位板底面与发电机主体顶面连接固定。
[0017]优选地,所述限位板两侧对称固设有两个接地引线,所述接地引线绕过发电机主体两侧外壁延伸至下部并与铁塔杆底面平齐,所述接地引线将直击雷引导至地面,所述基杆通过铰接轴与限位板上部铰接,所述铰接轴两侧对称固设有两个转盘,所述转盘为四分之一圆柱结构,所述转盘外侧壁下端固设有固定轴,所述固定轴后部转动连接有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呈前高后低的倾斜结构设置,所述电动推杆后端与发电机主体顶面连接固定,所述限位板后方还设有固定座,所述球形避雷针前端与固定座内部插接配合。
[0018]有益效果
[0019]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与已知的公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0]1.本专利技术设置有防雷组件,防雷组件通过基杆与限位板的转动连接可实现转起和平置,如此就能使得防雷组件在非雷雨天气的情况下不会竖立在发电机主体上,避免其对周围的空气流动产生扰动,不仅降低了防雷组件对后排风电机组发电效率的影响,还达到了辅助风电机组进行防雷的效果。
[0021]2.本专利技术中的防雷组件是通过球形避雷针和多个接闪机构两部分组成,在常态下接闪机构是收缩的并与球形避雷针一样呈平置状态,一样不会影响到风电机组的发电,在其随着球形避雷针竖起后,其会在防雷组件中促使球形避雷针转动的结构作用下伸展开来在球形避雷针上部构成倒置的伞状结构,其张开后的结构能够大大扩展防雷组件在雷雨天气中的接闪面,对叶片所处位置也能起到足够的保护防雷效果,保障风电机组整体在雷雨天气中均能免受雷电直击带来的伤害。
[0022]3.本专利技术前部设置了控制轮毂的导向组件,与轮毂固定的固定环后部通过多个斜杆连接有的导向环上开设有多个凹槽,这些凹槽与每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电机组扇叶防雷击设备,包括铁塔杆(1)以及固设于铁塔杆(1)上端的发电机主体(101),所述发电机主体(101)前部连接有轮毂(102),所述轮毂(102)外壁呈环形等间距结构固设有多个叶片(103),其特征在于:所述轮毂(102)后侧连接有导向组件(2);所述发电机主体(101)顶面设有防雷组件(3),所述防雷组件(3)包括球形避雷针(4),所述球形避雷针(4)前壁同轴开设有圆槽(5),所述圆槽(5)内部滑动连接有基杆(6),所述基杆(6)与发电机主体(101)顶面转动连接,所述球形避雷针(4)外壁呈环形等间距结构设有多个接闪机构(7),所述接闪机构(7)用于接受直击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电机组扇叶防雷击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球形避雷针(4)内部中空形成空腔(8),所述空腔(8)前部固设有隔板(9),所述隔板(9)后壁转动连接有绕线轮(10),所述绕线轮(10)中部同轴固定连接有滑杆(11),所述隔板(9)与球形避雷针(4)上相对于滑杆(11)的位置均开设有贯通口(12),所述基杆(6)上开设有与滑杆(11)滑动配合的杆槽(13),所述杆槽(13)为椭圆柱结构,所述杆槽(13)上下内壁与滑杆(11)上下内壁间隙配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电机组扇叶防雷击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杆(6)内壁相对于杆槽(13)外侧方的位置开设有内腔(14),所述内腔(14)中设有与其滑动配合的配重块(15),所述内腔(14)与配重块(15)均为环状结构,所述配重块(15)前后外壁均对称固设有两个第一金属软绳(16),位于前侧的两个所述第一金属软绳(16)前端贯穿内腔(14)前壁并呈U型走向延伸至杆槽(13)前部,位于前侧的两个所述第一金属软绳(16)前侧端部与滑杆(11)前端连接固定,位于后侧的两个所述第一金属软绳(16)后端贯穿内腔(14)后壁并呈L型走向延伸至杆槽(13)前部,位于后侧的两个所述第一金属软绳(16)后端延伸至杆槽(13)前部并与滑杆(11)外壁连接固定,四个所述第一金属软绳(16)均与基杆(6)滑动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电机组扇叶防雷击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杆(6)底面后端固设有导块(17),所述导块(17)为半球体结构,所述圆槽(5)开口端开设有螺旋槽(18),所述螺旋槽(18)两侧端部均开设有限位槽(19),前后两个所述限位槽(19)端部分别延伸至圆槽(5)前后两端,所述导块(17)与螺旋槽(18)以及限位槽(19)均滑动配合,位于前侧的所述限位槽(19)前端开设有导槽(20),所述导槽(20)呈前大后小的偏心圆台结构设置,所述导槽(20)后部轴心位置与导槽(20)轴心位置相对应。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电机组扇叶防雷击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接闪机构(7)包括固定杆(21),所述固定杆(21)与球形避雷针(4)侧壁连接固定,所述固定杆(21)呈外侧端向后偏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俞文政马振东俞文贵崔金涛李积彪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新风气象科技服务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