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徐开顺专利>正文

建筑基坑监测点防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852387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5 17: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建筑基坑监测点防护装置,其结构包括支撑底座、固定柱、主体、警示牌,支撑底座的四周设有固定柱,固定柱贯穿于支撑底座的端面,主体设置在支撑底座的顶部端面,警示牌安装在主体的顶部正中间,主体包括横向卡板、竖向卡板、玻璃板、连接装置、侧门、顶盖,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侧门能够让工作人员伸入到监测点中对监测点中出现故障的设备进行检修,再通过设置在横向卡板中的卡合装置插入到竖向卡板中的连接块,将横向卡板和竖向卡板进行连接,也能够将其拆分,方便于工作人员对监测点中的设备进行检修。备进行检修。备进行检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建筑基坑监测点防护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基坑监测防护
,具体的是建筑基坑监测点防护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基坑是在基础设计位置按基底标高和基础平面尺寸所开挖的土坑,开挖前应根据地质水文资料,结合现场附近建筑物情况,决定开挖方案,并作好防水排水工作,开挖不深者可用放边坡的办法,使土坡稳定,其坡度大小按有关施工规定确定,开挖较深及邻近有建筑物者,可用基坑壁支护方法,喷射混凝土护壁方法,大型基坑甚至采用地下连续墙和柱列式钻孔灌注桩连锁等方法,防护外侧土层坍入;在附近建筑无影响者,可用井点法降低地下水位,采用放坡明挖;在寒冷地区可采用天然冷气冻结法开挖等等。
[0003]基于上述本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的建筑基坑监测点防护装置主要存在以下几点不足,例如:监测点设置在基坑的上端进行检测,由于在施工的过程中,工作人员撞到监测点或者泥土和泥水会溅射在监测点中,会让监测点出现问题,从而需要通过防护装置来对监测点进行防护,使得监测点能够正常工作,由于防护装置将监测点进行笼罩固定,导致监测点出现故障需要维修的时候,需要将整个防护装置进行拆卸才能够进行维修,而维修好防护装置之后又需要将其重新安装,造成浪费时间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建筑基坑监测点防护装置。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建筑基坑监测点防护装置,其结构包括支撑底座、固定柱、主体、警示牌,所述支撑底座的四周设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贯穿于支撑底座的端面,所述主体设置在支撑底座的顶部端面,所述警示牌安装在主体的顶部正中间,所述主体包括横向卡板、竖向卡板、玻璃板、连接装置、侧门、顶盖,所述横向卡板设有两个,且分别设置在支撑底座的顶部前端两端,所述竖向卡板设有两个,且分别设置在支撑底座的顶部左右两端,所述玻璃板设置在竖向卡板的端面正中间位置,所述连接装置将横向卡板与竖向卡板相连接,所述侧门设置在横向卡板的正中间位置,所述顶盖设置在横向卡板的端面正中间位置。
[0006]进一步的,所述连接装置包括卡合槽、卡合装置、连接块、限位槽,所述卡合槽设置在横向卡板的端面,所述卡合装置连接于卡合槽的内部,所述连接块嵌固在竖向卡板的末端,所述限位槽位于连接块内部末端,所述卡合装置与限位槽活动卡合。
[0007]进一步的,所述卡合装置包括卡合框、限位装置、顶块、复位弹簧,所述卡合框设置在横向卡板的端面,所述限位装置贯穿于卡合框的正中间位置,所述顶块嵌固在限位装置的侧端面,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连接于顶块的端面,且另一端连接于卡合框的内部底端,所述复位弹簧与限位装置活动配合。
[0008]进一步的,所述限位装置包括管体、侧伸块、拉伸弹簧、握把、连接绳,所述管体与复位弹簧活动配合,所述侧伸块设有两个,且分别设置在管体两端,所述拉伸弹簧将两个侧
伸块的内部端面相连接,所述握把卡合于管体的内部正中间,所述连接绳设有两个,一端连接于侧伸块,另一端连接于握把的内侧端面,所述拉伸弹簧与侧伸块活动配合。
[0009]进一步的,所述侧伸块包括侧伸体、连接环、橡胶垫、切槽,所述侧伸体卡合于管体的内部,所述连接环嵌固在侧伸体的内侧端面,所述橡胶垫设有四个,且排列于侧伸体的端面,所述切槽设置在橡胶垫的端面,所述侧伸体的端面为倾斜状,且与限位槽之间形成的夹角为45度。
[0010]进一步的,所述顶盖包括顶板、卡块、把手、固定装置,所述顶板设置在主体的顶部,所述卡块设有两个,且分别嵌固在顶板的后端两侧,所述把手设有两个,且分别安装在顶板的顶部两侧,所述固定装置设置在顶板的顶部前端,所述固定装置与横向卡板的顶部相卡合。
[0011]进一步的,所述固定装置包括侧滑槽、侧顶块、转轴、摆动杆、滑动槽、连接杆、固定座,所述侧滑槽设置在顶板的内部端面,所述侧顶块卡合于侧滑槽的内部,所述转轴的两端连接于顶板的内部两端,所述摆动杆连接于转轴,所述滑动槽设置在摆动杆的内部,所述连接杆的一端卡合于滑动槽,另一端卡合于侧顶块,所述固定座设置在顶板的内侧,所述侧顶块的末端为相加材质,所述摆动杆与固定座活动卡合。
[0012]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利用侧门能够让工作人员伸入到监测点中对监测点中出现故障的设备进行检修,再通过设置在横向卡板中的卡合装置插入到竖向卡板中的连接块,将横向卡板和竖向卡板进行连接,也能够将其拆分,方便于工作人员对监测点中的设备进行检修。
[0013]2.本专利技术将顶板放置在主体的顶部,然后将摆动杆往另一端摆动固定在固定座中,使得连接杆在滑动槽的内部滑动带动侧顶块往外进行延伸,将顶板固定在横向卡板中,也能够进行拆卸,方便于工作人员对监测点进行检修。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专利技术建筑基坑监测点防护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主体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连接装置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卡合装置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限位装置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侧伸块正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顶盖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固定装置侧视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支撑底座1、固定柱2、主体3、警示牌4、横向卡板31、竖向卡板32、玻璃板33、连接装置34、侧门35、顶盖36、卡合槽341、卡合装置342、连接块343、限位槽344、卡合框a1、限位装置a2、顶块a3、复位弹簧a4、管体a21、侧伸块a22、拉伸弹簧a23、握把a24、连接绳a25、侧伸体b1、连接环b2、橡胶垫b3、切槽b4、顶板c1、卡块c2、把手c3、固定装置c4、侧滑槽c41、侧顶块c42、转轴c43、摆动杆c44、滑动槽c45、连接杆c46、固定座c47。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
[0024]实施例一:请参阅图1

图6,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如下:其结构包括支撑底座1、固定柱2、主体3、警示牌4,所述支撑底座1的四周设有固定柱2,所述固定柱2贯穿于支撑底座1的端面,所述主体3设置在支撑底座1的顶部端面,所述警示牌4安装在主体3的顶部正中间,所述主体3包括横向卡板31、竖向卡板32、玻璃板33、连接装置34、侧门35、顶盖36,所述横向卡板31设有两个,且分别设置在支撑底座1的顶部前端两端,所述竖向卡板32设有两个,且分别设置在支撑底座1的顶部左右两端,所述玻璃板33设置在竖向卡板32的端面正中间位置,所述连接装置34将横向卡板31与竖向卡板32相连接,所述侧门35设置在横向卡板31的正中间位置,所述顶盖36设置在横向卡板31的端面正中间位置。
[0025]所述连接装置34包括卡合槽341、卡合装置342、连接块343、限位槽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建筑基坑监测点防护装置,其结构包括支撑底座(1)、固定柱(2)、主体(3)、警示牌(4),所述支撑底座(1)的四周设有固定柱(2),所述固定柱(2)贯穿于支撑底座(1)的端面,所述主体(3)设置在支撑底座(1)的顶部端面,所述警示牌(4)安装在主体(3)的顶部正中间,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3)包括横向卡板(31)、竖向卡板(32)、玻璃板(33)、连接装置(34)、侧门(35)、顶盖(36),所述横向卡板(31)设有两个,且分别设置在支撑底座(1)的顶部前端两端,所述竖向卡板(32)设有两个,且分别设置在支撑底座(1)的顶部左右两端,所述玻璃板(33)设置在竖向卡板(32)的端面正中间位置,所述连接装置(34)将横向卡板(31)与竖向卡板(32)相连接,所述侧门(35)设置在横向卡板(31)的正中间位置,所述顶盖(36)设置在横向卡板(31)的端面正中间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基坑监测点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装置(34)包括卡合槽(341)、卡合装置(342)、连接块(343)、限位槽(344),所述卡合槽(341)设置在横向卡板(31)的端面,所述卡合装置(342)连接于卡合槽(341)的内部,所述连接块(343)嵌固在竖向卡板(32)的末端,所述限位槽(344)位于连接块(343)内部末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基坑监测点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装置(342)包括卡合框(a1)、限位装置(a2)、顶块(a3)、复位弹簧(a4),所述卡合框(a1)设置在横向卡板(31)的端面,所述限位装置(a2)贯穿于卡合框(a1)的正中间位置,所述顶块(a3)嵌固在限位装置(a2)的侧端面,所述复位弹簧(a4)的一端连接于顶块(a3)的端面,且另一端连接于卡合框(a1)的内部底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建筑基坑监测点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装置(a2)包括管体(a21)、侧伸块(a22)、拉伸弹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开顺卢俊廷
申请(专利权)人:徐开顺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