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缆拖链及拖链组件。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电缆拖链包括多个保护套,设定所述保护套沿第一方向延伸,多个所述保护套沿第二方向排列设置,所述保护套包括主体部、第一插接部和第二插接部,所述主体部限定出用于容置电缆的容置腔;所述第一插接部和所述第二插接部分别设置于所述主体部的沿所述第二方向的两端;其中,所述保护套的所述第一插接部能够与相邻的所述保护套的所述第二插接部连接,以使各所述保护套依次连接。本申请的电缆拖链能够通过各个保护套对小股电缆进行防护和位移限制,进而降低电缆在往复运动中散乱的窜动以及电缆之间相互缠绕的可能性。并且能够根据电缆的尺寸和数量增减保护套的数量,便于后期加装管线。线。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缆拖链及拖链组件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拖链
,尤其涉及一种电缆拖链及拖链组件。
技术介绍
[0002]拖链又名电线电缆保护拖链,是一种束缚电缆或电线或空压管及油压管以方便其转动及运动的装置。拖链应用于往复运动的场合,能够对内置的电缆、油管、气管、水管等起到牵引和保护的作用。拖链已被广泛应用于数控机床、电子设备、玻璃机械、注塑机机械手、搬运机械、塑料机械、起重设备、木工机械、汽车行业、产业车辆、金属加工机、机床、铸造机械、港口设备、平板显示设备、半导体设备等行业。
[0003]现有技术中,常见的拖链有履带式拖链,电缆集中容置于履带式拖链的内腔中,相邻的电缆之间、电缆与拖链内腔的腔壁之间往往会留有装配间隙,以便于拖链在往复运动时电缆能够发生一定的弹性变形,例如拖链前进时电缆被拉伸,后退时电缆被挤压;但是装配间隙的存在容易导致电缆在往复运动的过程中发生缠绕,导致电缆打结甚至于扭断。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电缆拖链,能够通过各个保护套对小股电缆进行防护和位移限制,进而降低电缆在往复运动中散乱的窜动以及电缆之间相互缠绕的可能性。
[0005]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电缆拖链的拖链组件。
[000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电缆拖链,包括:
[0007]多个保护套,设定所述保护套沿第一方向延伸,多个所述保护套沿第二方向排列设置,所述保护套包括主体部、第一插接部和第二插接部,所述主体部限定出用于容置电缆的容置腔;所述第一插接部和所述第二插接部分别设置于所述主体部的沿所述第二方向的两端;
[0008]其中,所述保护套的所述第一插接部能够与相邻的所述保护套的所述第二插接部连接,以使各所述保护套依次连接。
[0009]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电缆拖链,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施例的电缆拖链通过设置多个保护套,将多根集合在一起的电缆分成若干小股电缆组,各个小股电缆组分别容置于不同的容置腔中,通过各个保护套对小股电缆组进行分别的防护和位移限制,进而降低电缆在往复运动中散乱的窜动以及电缆之间相互缠绕的可能性。并且,能够根据电缆的尺寸和数量增减保护套的数量,便于后期加装管线。
[001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主体部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主体部还包括第一扣合部和第二扣合部,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壳体的另一端设置有所述第一扣合部,所述第二壳体的另一端设置有所述第二扣合部;
[0011]其中,所述第一扣合部和所述第二扣合部具有插接配合的第一状态和解除插接的第二状态,所述主体部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限定出
沿周向封闭的所述容置腔,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第一壳体能够相对所述第二壳体转动至所述容置腔打开,以容纳所述电缆的放入。
[001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插接部与所述第一壳体连接,所述第一插接部朝向相邻的所述保护套的所述第二插接部延伸形成延伸段,所述第一扣合部设置于所述延伸段上。
[001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延伸段还包括挡边,所述挡边设置于所述第一插接部和所述第一扣合部之间,以限制所述第二扣合部和所述第二插接部的位移。
[001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扣合部包括第一凸起和从所述第一凸起的两侧延伸出的第一缘翼,所述第二扣合部包括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两侧侧壁上分别延伸出第二凸起,所述第一凸起能够插入所述第一凹槽中,所述第二凸起和所述第一缘翼配合以限制所述第一扣合部和所述第二扣合部的相对移动。
[001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主体部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主体部还包括第一扣合部和第二扣合部,所述第一壳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所述第一扣合部,所述第二壳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所述第二扣合部;
[0016]其中,所述第一扣合部和所述第二扣合部具有插接配合的第一状态和解除插接的第二状态,所述主体部被配置为: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限定出沿周向封闭的所述容置腔,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分离,以容纳所述电缆的放入。
[001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插接部包括第三凸起和从所述第三凸起的两侧延伸出的第二缘翼,所述第二插接部具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两侧侧壁上分别延伸出第四凸起,所述第三凸起能够插入所述第二凹槽中,所述第四凸起和所述第二缘翼配合以限制所述第一插接部和所述第二插接部的相对移动。
[001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实施例的拖链组件,包括:
[0019]至少两组如上述任一项实施例提及的电缆拖链,各组所述电缆拖链堆叠设置;
[0020]压紧件,所述压紧件套设于各组所述电缆拖链,以连接各组所述电缆拖链。
[0021]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拖链组件,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施例的拖链组件的各组电缆拖链的保护套呈狭长的椭圆形,各组电缆拖链内的保护套沿椭圆的最长外径的方向依次排布,各组电缆拖链沿椭圆的最短外径的方向依次排布,有利于减少电缆之间的间距,节约空间。压紧件套设于各组电缆拖链,并将各组电缆拖链紧箍在一起,以形成电缆束,便于实现电缆的集中排布,整体结构较为紧凑。
[002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相邻组的所述电缆拖链在堆叠方向上交错设置。
[002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压紧件包括第一压紧板和第二压紧板,所述第一压紧板和所述第二压紧板分别设置在各组所述电缆拖链的沿堆叠方向的两侧,所述压紧件还包括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能够调节所述第一压紧板和所述第二压紧板之间的距离。
[0024]本专利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2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其中:
[0026]图1为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电缆拖链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2为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电缆拖链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3为图2中A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0029]图4为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实施例的拖链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5为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各组电缆拖链的排布示意图;
[0031]图6为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压紧件结构示意图。
[0032]附图标记:
[0033]主体部100、第一壳体110、第二壳体120、容置腔130、第一插接部200、延伸段210、挡边211、第三凸起220、第二缘翼230、第二插接部300、第二凹槽310、第四凸起320、第一扣合部400、第一凸起410、第一缘翼420、第二扣合部500、第一凹槽510、第二凸起520、压紧件600、第一压紧板610、第二压紧板620、螺纹锁紧件630、电缆700、保护套800、第一方向900、第二方向910。...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电缆拖链,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保护套,设定所述保护套沿第一方向延伸,多个所述保护套沿第二方向排列设置,所述保护套包括主体部、第一插接部和第二插接部,所述主体部限定出用于容置电缆的容置腔;所述第一插接部和所述第二插接部分别设置于所述主体部的沿所述第二方向的两端;其中,所述保护套的所述第一插接部能够与相邻的所述保护套的所述第二插接部连接,以使各所述保护套依次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拖链,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主体部还包括第一扣合部和第二扣合部,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壳体的另一端设置有所述第一扣合部,所述第二壳体的另一端设置有所述第二扣合部;其中,所述第一扣合部和所述第二扣合部具有插接配合的第一状态和解除插接的第二状态,所述主体部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限定出沿周向封闭的所述容置腔,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第一壳体能够相对所述第二壳体转动至所述容置腔打开,以容纳所述电缆的放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缆拖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接部与所述第一壳体连接,所述第一插接部朝向相邻的所述保护套的所述第二插接部延伸形成延伸段,所述第一扣合部设置于所述延伸段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缆拖链,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段还包括挡边,所述挡边设置于所述第一插接部和所述第一扣合部之间,以限制所述第二扣合部和所述第二插接部的位移。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缆拖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扣合部包括第一凸起和从所述第一凸起的两侧延伸出的第一缘翼,所述第二扣合部包括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两侧侧壁上分别延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水,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市沃瑞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