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地下综合体狭窄超深肥槽的回填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848397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5 16: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地下综合体狭窄超深肥槽的回填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S1、对肥槽底面进行清理,将回落的砂浆、石子杂物等清除干净;S2、对所选用的固化剂及原料土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流态固化土的拌制;S3、检验预拌流态固化土的质量;S4、将运输至施工现场的预拌流态固化土分层浇筑回填;S5、浇筑完成后立即进行覆盖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7d。本发明专利技术所采用的预拌流态固化土具有高密实度、高抗压强度的优点,且具有体积稳定性、水稳性和抗渗性等特点。通过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的回填施工方法,不仅确保了肥槽回填施工质量,也提高了回填施工的施工效率,同时减少了环境污染,符合绿色施工的理念。符合绿色施工的理念。符合绿色施工的理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地下综合体狭窄超深肥槽的回填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地下综合体狭窄超深肥槽的回填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城市的大型地下空间商业综合体不断崛起,为城市未来的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同时,城市用地限制愈发严格,建筑空间愈发趋于密集,这使得许多新建工程处于旧有建筑之间,加之旧有建筑情况复杂、敏感,使得施工空间变得愈发狭小。狭小的施工空间及复杂、敏感的场地条件使得新建工程基坑支护的形式由以往的放坡+喷锚支护往支护桩+内支撑转变,狭窄且深度大的肥槽也随之产生,且越来越普遍,给施工带来了诸多难题。在超深基坑狭窄肥槽回填施工中,研发所采用的预拌流态固化土具有高密实度、高抗压强度的优点,且具有体积稳定性、水稳性和抗渗性等特点。不仅可确保肥槽回填施工质量,也可提高回填施工的施工效率,同时减少了环境污染,在国家推行绿色环保集约化生产的背景下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适用于地下综合体狭窄超深肥槽的回填方法,在深基坑肥槽回填作业时,先对肥槽底面进行清理,将回落的砂浆、石子杂物等清除干净;之后,对所选用的固化剂及原料土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流态固化土的拌制;再将运输至施工现场的预拌流态固化土分层浇筑回填;浇筑完成后立即进行覆盖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7d。通过这种方法不仅可确保肥槽回填施工质量,也可提高回填施工的施工效率,同时减少了环境污染,在国家推行绿色环保集约化生产的背景下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0004]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0005]一种适用于地下综合体狭窄超深肥槽的回填方法。其特征在于:该适用于深基坑肥槽回填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06]S1、对肥槽底面进行清理,将回落的砂浆、石子杂物等清除干净;
[0007]S2、对所选用的固化剂及原料土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流态固化土的拌制;
[0008]S3、检验预拌流态固化土的质量;
[0009]S4、将运输至施工现场的预拌流态固化土分层浇筑回填;
[0010]S5、浇筑完成后立即进行覆盖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7d。
[0011]优选的,步骤S1具体为:在对肥槽进行回填前,必须清理至基础底面标高,同时将回落的松散垃圾、砂浆、石子杂物清除干净。
[0012]优选的,步骤S2具体为:
[0013]S01、从现场废弃土中筛选出的土料,并对土料进行破碎、筛选,得到粒径小于4mm
的土粒;
[0014]S02、先将水加入到拌锅中,再向所述拌锅中加入所述固化剂,启动搅拌器搅拌30s;
[0015]S03、按照比例加入土料,在加入土料的过程中,将土料分为多组,分成多次添加;加入第一组土料后,在保持搅拌器持续搅拌的状态下,再加入下一组土料,直至将土料完全加入到拌锅内;
[0016]S04、向拌锅内加入膨胀剂,搅拌器搅拌40s,所述流态固化土制作完成。
[0017]优选的,步骤S3具体为:检验预拌流态固化土的质量,包括无杂物、粒径是否符合规定,以及流态固化土的含水量是否在控制的范围内。
[0018]优选的,步骤S4具体为:流态固化土采用汽溜槽辅助进行浇筑回填。同时,制作分层标尺杆用于控制流态固化土的分层下料厚度。
[0019]优选的,步骤S5具体为:在浇筑完填筑体顶层后,应立即对填筑体表面覆盖塑料薄膜或土工布保湿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7天。
[0020]优选的,在步骤S2中,高效岩土固结剂是预拌流态固化土的核心材料,其是以CaO、活性Al2O3和SiO2为主要成分的无机水硬性胶凝材料。通常固化剂的主要成分为:硫酸盐5~20%;硅酸盐5~15%;水泥1~10%;氟硅酸盐1~5%;氧化硅1~10%;氧化钙1~10%;石灰石1~5%;氧化铝1~10%。
[0021]优选的,在步骤S3中,预拌流态固化土性能要求:固化土的坍落度为150~200mm,3、7、28d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分别不低于0.2、0.4、0.8MPa,回填肥槽的无侧限抗压强度不小于0.8MPa,初凝时间不小于3h、终凝时间不大于10h。
[0022]优选的,在步骤S4中,每层流态固化土的厚度在150mm~220mm之间。
[0023]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2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适用于地下综合体狭窄超深肥槽的回填方法,在深基坑肥槽回填作业时,先对肥槽底面进行清理,将回落的砂浆、石子杂物等清除干净;之后,对所选用的固化剂及原料土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流态固化土的拌制;再将运输至施工现场的预拌流态固化土分层浇筑回填;浇筑完成后立即进行覆盖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7d。通过本专利技术不仅可确保肥槽回填施工质量,也可提高回填施工的施工效率,同时减少了环境污染,在国家推行绿色环保集约化生产的背景下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附图说明
[002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6]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中:1、支护桩;2、混凝土冠梁;3、锚杆;4、锚具;5、地下室外墙;6、基础底板;7、肥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9]实施例
[0030]请参阅图1,一种适用于地下综合体狭窄超深肥槽的回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深基坑肥槽结构包括支护桩(1)、混凝土冠梁(2)、锚杆(3)、锚具(4)、地下室外墙(5)、基础底板(6)、肥槽(7)。所述肥槽(7)设计预留宽度1200mm,根据实际作业情况,扣除组合钢腰梁、锚具(4)及钢绞线预留长度外,肥槽(7)实际剩余作业空间约600mm,有限作业空间安全隐患大。
[0031]一种适用于地下综合体狭窄超深肥槽的回填方法。其特征在于:该适用于深基坑肥槽回填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32]S1、对肥槽底面进行清理,将回落的砂浆、石子杂物等清除干净;
[0033]S2、对所选用的固化剂及原料土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流态固化土的拌制;
[0034]S3、检验预拌流态固化土的质量;
[0035]S4、将运输至施工现场的预拌流态固化土分层浇筑回填;
[0036]S5、浇筑完成后立即进行覆盖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7d。
[0037]其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地下综合体狭窄超深肥槽的回填方法。其特征在于:该适用于深基坑肥槽回填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S1、对肥槽底面进行清理,将回落的砂浆、石子杂物等清除干净;S2、对所选用的固化剂及原料土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流态固化土的拌制;S3、检验预拌流态固化土的质量;S4、将运输至施工现场的预拌流态固化土分层浇筑回填;S5、浇筑完成后立即进行覆盖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7d。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地下综合体狭窄超深肥槽的回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深基坑肥槽结构包括支护桩(1)、混凝土冠梁(2)、锚杆(3)、锚具(4)、地下室外墙(5)、基础底板(6)、肥槽(7)。所述肥槽(7)设计预留宽度1200mm,根据实际作业情况,扣除组合钢腰梁、锚具(4)及钢绞线预留长度外,肥槽(7)实际剩余作业空间约600mm,有限作业空间安全隐患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地下综合体狭窄超深肥槽的回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具体为:在对肥槽进行回填前,必须清理至基础底面标高,同时将回落的松散垃圾、砂浆、石子杂物清除干净。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地下综合体狭窄超深肥槽的回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具体包括:S01、从现场废弃土中筛选出的土料,并对土料进行破碎、筛选,得到粒径小于4mm的土粒;S02、先将水加入到拌锅中,再向所述拌锅中加入所述固化剂,启动搅拌器搅拌30s;S03、按照比例加入土料,在加入土料的过程中,将土料分为多组,分成多次添加;加入第一组土料后,在保持搅拌器持续搅拌的状态下,再加入下一组土料,直至将土料完全加入到拌锅内;S04、向拌锅内加入膨胀剂,搅拌器搅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贺红星邓运生何勰龚政田浩周越汪成鹏沈川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三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