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叶蝉捕获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847443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5 16:43
一种叶蝉捕获装置,包括:采集腔室,上部设有进口、底部设有出口,且所述采集腔室进口处设有柔性材质的喇叭罩;筛网,设于所述采集腔室的出口处;储存腔室,设于所述采集腔室的下方,所述储存腔室的顶部设有与采集腔室的出口连通的第一开口;其特征在于:所述采集腔室的侧壁上设有第三开口,并且,还包括喷雾器,设于所述采集腔室的外部、并具有内腔和喷头,所述的内腔用来盛装试剂,所述的喷头与内腔连通、并用来经所述的第三开口朝向采集腔室的内部喷洒试剂,从而使该叶蝉捕获装置噪音小且不容易损伤昆虫虫体。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前述叶蝉捕获装置的使用方法。获装置的使用方法。获装置的使用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叶蝉捕获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昆虫采集,具体是一种叶蝉捕获装置,还涉及一种前述叶蝉捕获装置的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农作物栽培过程中,往往会涉及到昆虫捕捉。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需要对昆虫进行教学和研究,另一种是为了减少化学药品的使用,从而避免化学药品在农作物上残留、以及污染自然环境。以茶树为例,小型叶蝉是一类刺吸式植食性昆虫,种类繁多,种群数量庞大,繁殖能力强。其中,小绿叶蝉又名小浮尘子,属同翅目叶蝉科,小绿叶蝉成虫、若虫会吸汁液,被害叶初现黄白色斑点渐扩成片,严重时全叶苍白早落,严重影响茶树生长、茶叶产量、品质以及环境生态安全。
[0003]目前,小型叶蝉的捕获装置通常有固定式和手持式两种。其中,手持式小型叶蝉捕获装置能定向捕捉小型叶蝉,且体积较小,方便携带,灵活性好。
[0004]如专利号为ZL200920253615.X(授权公告号为CN201536574U)的中国技术公开了一种活体昆虫采集器,由机座和安装在机座上的吸虫罩、提手构成,吸虫罩为外形呈喇叭状的壳体,其口径由前端吸嘴处向后端安装口处逐渐增大,机座内有风机,位于吸虫罩内的机座头中部有进风孔,机座后端有排风孔,机座上有风机电源开关;吸虫罩内腔中设置有过滤阀,过滤阀由筒状贮存罐、阀底和连接贮存罐与阀底的环状阀颈构成;贮存罐具有开口和罐底端面,贮存罐开口与吸虫罩的吸嘴呈紧密配合,贮存罐侧壁上有筛孔,贮存罐外径小于吸虫罩内径;阀颈侧壁上有通气孔,阀颈口径小于贮存罐口径;阀底外周缘与吸虫罩内壁紧密配合,阀底中部的阀底通孔与阀颈内腔相通,阀底上设置有阀柄,阀底与机座头紧密配合,机座头上的进风孔位于阀底通孔内。
[0005]上述活体昆虫采集器通过风机产生负压以将昆虫吸入,从而实现对活体昆虫进行捕捉。但是,为了避免活体昆虫在吸入过程中逃逸,需要将风机的转速开的足够大,以产生足够的负吸力,保障昆虫的吸入效果,这样不仅会产生噪音,且过强的负吸作用容易造成昆虫的翅、纤毛和鳞片损伤,不利于昆虫活体的完整。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的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噪音小且不容易损伤虫体的叶蝉捕获装置。
[0007]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的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前述叶蝉捕获装置的使用方法。
[0008]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叶蝉捕获装置,包括:
[0009]采集腔室,上部设有进口、底部设有出口,且所述采集腔室的进口处设有柔性材质的喇叭罩;
[0010]筛网,设于所述采集腔室的出口处;
[0011]储存腔室,设于所述采集腔室的下方,所述储存腔室的顶部设有与采集腔室的出口连通的第一开口;
[0012]其特征在于:所述采集腔室的侧壁上设有第三开口,并且,还包括
[0013]喷雾器,设于所述采集腔室的外部、并具有内腔和喷头,所述的内腔用来盛装试剂,所述的喷头与内腔连通、并用来经所述的第三开口朝向采集腔室的内部喷洒试剂。
[0014]为了便于安装喷雾器,所述采集腔室的外侧壁上设有安装架,该安装架上设有插孔,所述的喷雾器插设于该插孔中。
[0015]为了便于对喷雾器的周向进行限位,所述插孔为矩形孔,相应地,所述喷雾器的横截面为矩形,从而能够避免喷雾器在使用时发生转动而使喷头偏离采集腔室的第三开口。
[0016]为了使喷雾器的喷头更靠近采集腔室的进口,所述的第三开口邻近采集腔室的顶壁,从而使进入采集腔室内部的小型叶蝉能够更快地接触到喷洒的试剂。“邻近”是指,在采集腔室的顶壁和底壁之间,与采集腔室的顶壁之间的距离要小于与采集腔室的底壁之间的距离,或者直接就在采集腔室的顶壁上。
[0017]为了便于加工和组装采集腔室与储存腔室,所述采集腔室的底部两侧分别设有翻边,所述储存腔室的顶部在所述第一开口的两侧分别设有插槽,各插槽均供对应侧的翻边插置于其中,从而将所述采集腔室与储存腔室可拆卸地连接,也能够在倒出储存腔室中的小型叶蝉时将储存腔室拆卸下来,方便操作。
[0018]为了便于倒出储存腔室中的小型叶蝉,所述储存腔室的侧壁上还设有第二开口,且该第二开口处可拆卸地设有堵盖。
[0019]为了便于顺畅地倒出储存腔室中的小型叶蝉,所述储存腔室的侧壁由弧形壁和设于所述弧形壁口部的竖直壁共同围合而成,且所述的第二开口开设于弧形壁上,弧形壁能够对小型叶蝉的移动进行导向,使小型叶蝉能够更顺畅地被倒出,减少积留在储存腔室内的小型叶蝉。
[0020]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第二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如前所述的小型叶蝉捕获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依次包括如下步骤:
[0021]步骤一,在储存腔室内部和喷雾器的内腔中添加试剂,该试剂为纯度为99%的无水酒精;
[0022]步骤二,在目标区域放置诱集器,该诱集器包括灯具和诱集板,该诱集板能透光、并由灯具照射;
[0023]步骤三,当小型叶蝉出现在诱集板上时,将采集腔室的进口对准该小型叶蝉,使喇叭罩罩设于小型叶蝉的外部、并与诱集板密封接触,按压喷雾器的喷头,将试剂喷洒至采集腔室的内部;
[0024]步骤四,晃动所述的小型叶蝉捕获装置,使小型叶蝉经筛网上的网孔、储存腔室的第一开口进入储存腔室的内部;
[0025]步骤五,在捕捉到目标数量的小型叶蝉后,将储存腔室内部的小型叶蝉、以及采集腔室内部的误捕昆虫分别倒出。
[0026]为了使诱集器对小型叶蝉的诱捕效果更好,所述的诱集器还包括白色膜、绿色膜、黄色膜,且在白天时,关闭灯具,所述的诱集板上覆盖绿色膜或黄色膜,而在晚上时,则开启灯具,且所述的诱集板上覆盖白色膜。
[002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叶蝉捕获装置通过在采集腔室对昆虫进行采集、筛网对采集到的昆虫进行筛选,通过控制筛网上网孔的大小来筛分出小型叶蝉,使筛分出的小型叶蝉进入储存腔室中暂存,在采集的过程中,采用喷雾器向采集腔室内部喷洒让小型叶蝉昏迷的试剂如酒精,使该小型叶蝉捕获装置在定向捕捉小型叶蝉时无需设置风机,能够使该小型叶蝉捕获装置在使用时噪音更小,更重要的是,通过喷洒试剂让小型叶蝉昏迷,能够在保障捕捉效果的同时使小型叶蝉虫体不容易损伤,从而能够保持小型叶蝉虫体的完整性;一种前述小型叶蝉捕获装置的使用方法,操作简单,使用过程噪音小,且小型叶蝉捕获的效率高且不容易损伤小型叶蝉虫体。
附图说明
[0028]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立体结构图一;
[0029]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立体结构图二;
[0030]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立体分解图;
[0031]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采集腔室的立体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33]如图1~4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的最佳实施例。
[0034]如图1、图2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叶蝉捕获装置,包括采集腔室1、筛网2、储存腔室3、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叶蝉捕获装置,包括:采集腔室(1),上部设有进口(11)、底部设有出口,且所述采集腔室(1)进口(11)处设有柔性材质的喇叭罩(5);筛网(2),设于所述采集腔室(1)的出口处;储存腔室(3),设于所述采集腔室(1)的下方,所述储存腔室(3)的顶部设有与采集腔室(1)的出口连通的第一开口(31);其特征在于,所述采集腔室(1)的侧壁上设有第三开口(13),并且,还包括喷雾器(4),设于所述采集腔室(1)的外部、并具有内腔和喷头(41),所述的内腔用来盛装试剂,所述的喷头(41)与内腔连通、并用来经所述的第三开口(13)朝向采集腔室(1)的内部喷洒试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叶蝉捕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采集腔室(1)的外侧壁上设有安装架(12),该安装架(12)上设有插孔(121),所述的喷雾器(4)插设于该插孔(121)中。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叶蝉捕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孔(121)为矩形孔,相应地,所述喷雾器(4)的横截面为矩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叶蝉捕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三开口(13)邻近所述采集腔室(1)的顶壁。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叶蝉捕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采集腔室(1)的底部两侧分别设有翻边(14),所述储存腔室(3)的顶部在所述第一开口(31)的两侧分别设有插槽(35),各插槽(35)均供对应侧的翻边(14)插置于其中。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叶蝉捕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开荣李明张龙杰郑新强梁月荣吴颖韩震黄杨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宁波市种子管理站宁波市林特科技推广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