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应力混凝土梁后置埋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843935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5 16: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工程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预应力混凝土梁后置埋件,包括包梁第一钢板与第二钢板,第一钢板与第二钢板之间连接有螺杆,且螺杆两端均安装有相配套的第一螺母,第二钢板上焊接有三根钢条,且钢条上开设有U型槽,U型槽与混凝土梁接触位置设置结构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后置埋件,有效地避免了对原有结构预应力筋的破坏,保证了主体结构受力的可靠性;增加竖向钢板,提高了下部钢板的抗弯性能;竖向钢板设置成U型结构与增加结构胶,使埋件水平位置更加牢靠;通过在钢条之间安装加固板,使第一钢板与第二钢板在承装混凝土时,加固板可对钢条的支撑程度进行加深,以保持钢条与第二钢板的支撑程度与抗弯性能。持钢条与第二钢板的支撑程度与抗弯性能。持钢条与第二钢板的支撑程度与抗弯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预应力混凝土梁后置埋件


[0001]本技术涉及工程施工
,尤其涉及一种预应力混凝土梁后置埋件。

技术介绍

[0002]工程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预埋件漏埋或混凝土先行施工导致预埋件无法施工的情况,这就需要补打埋件施工方案。
[0003]钢筋混凝土是目前建筑结构中应用最为广泛的结构形式,而大跨度、长悬挑或有特殊受力要求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多数会采用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的形式进行处理,但现有的补打埋件施工方案为满足某些实用功能而在原有结构上增加做法,但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上增加新的结构埋件,这就导致对原有结构造成一定的损伤,从而减少结构自身的抗压性能;又因现有采用龙骨架对钢板进行支撑,因设置龙骨架增加造价,下部钢板有抗弯性能有限,不能承载较大重量,从而使埋件水平位置难以保持。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钢板抗弯性能较差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预应力混凝土梁后置埋件。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预应力混凝土梁后置埋件,包括包梁第一钢板与第二钢板,所述第一钢板与第二钢板之间连接有螺杆,且螺杆两端均安装有相配套的第一螺母,所述第二钢板上焊接有三根钢条,且钢条上开设有U型槽,所述U型槽与混凝土梁接触位置设置结构胶,所述第二钢板上焊接于对称设置的辅助架,且辅助架上安装有用以对钢条进行支撑的支撑组件。
[0007]优选地,所述第一钢板与第二钢板自上而下水平设置,且螺杆竖直设置。
[0008]优选地,所述钢条相对应的水平设置,且辅助架纵向设置于钢条两侧位置。
[0009]优选地,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开设于钢条上的放置槽,且放置槽内放置用以对钢条进行加固的加固板,所述加固板中端固定安装有与第二钢板可拆卸连接的锁紧栓,且加固板两端一体连接有固定块,所述钢条上固定安装有与其中一个固定块可拆卸连接的限位栓,且其中一个辅助架上转动安装有四根丝杠,且丝杠上活动套设有相配套的第二螺母,所述第二螺母上固定安装有延伸至另一个固定块内的限位块。
[0010]优选地,所述放置槽均水平开设,且加固板为X型结构,所述丝杠水平设置,且限位块为T型结构。
[0011]优选地,所述辅助架上开设有用以放置加固板的放置孔,所述丝杠上固定安装有延伸至辅助架外的手柄,且手柄上固定安装有与辅助架可拆卸连接的固定栓。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备以下优点:
[0013]1、本技术通过后置埋件,有效地避免了对原有结构预应力筋的破坏,以抱箍形式代替埋板,保证了主体结构受力的可靠性;增加竖向钢板,提高了下部钢板的抗弯性能;竖向钢板设置成U型结构与增加结构胶,使埋件水平位置更加牢靠。
[0014]2、本技术通过在钢条之间安装加固板,使第一钢板与第二钢板在承装混凝土时,加固板可对钢条的支撑程度进行加深,以保持钢条与第二钢板的支撑程度与抗弯性能。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预应力混凝土梁后置埋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预应力混凝土梁后置埋件的俯视图;
[0017]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预应力混凝土梁后置埋件的钢板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预应力混凝土梁后置埋件的A的放大示意图。
[0019]图中:1、第一钢板;2、第二钢板;3、螺杆;4、钢条;5、结构胶;6、辅助架;7、放置槽;8、加固板;9、锁紧栓;10、固定块;11、限位栓;12、丝杠;13、第二螺母;14、限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1]参照图1

图4,一种预应力混凝土梁后置埋件,包括包梁第一钢板1与第二钢板2,第一钢板1与第二钢板2之间连接有螺杆3,且螺杆3两端均安装有相配套的第一螺母,第一钢板1与第二钢板2自上而下水平设置,且螺杆3竖直设置,补充说明,第一钢板1钢板为20mm厚Q355钢板,第二钢板2为25mm厚Q355钢板,螺杆3直径为28mm,且所有构件安装前做防腐处理;
[0022]第二钢板2上焊接有三根钢条4,且钢条4上开设有U型槽,U型槽与混凝土梁接触位置设置结构胶5,通过在混凝土与U型槽之间涂抹结构胶5,避免后置埋件水平位置不稳定的缺陷,钢条4为25mm厚Q355钢板,且通过设置钢条4,解决了第二钢板2抗弯性能不足的缺陷,U型槽深度为10mm,宽度同梁宽,第二钢板2上焊接于对称设置的辅助架6,钢条4相对应的水平设置,且辅助架6纵向设置于钢条4两侧位置,且辅助架6上安装有用以对钢条4进行支撑的支撑组件。
[0023]进一步说明;
[0024]支撑组件包括开设于钢条4上的放置槽7,且放置槽7内放置用以对钢条4进行加固的加固板8,通过设置加固板8,可增加钢条4的抗弯性能,加固板8中端固定安装有与第二钢板2可拆卸连接的锁紧栓9,且加固板8两端一体连接有固定块10,钢条4上固定安装有与其中一个固定块10可拆卸连接的限位栓11,且其中一个辅助架6上转动安装有四根丝杠12,且丝杠12上活动套设有相配套的第二螺母13,限位栓11对钢条4与其中一个固定块10之间实现固定,再通过锁紧栓9将加固板8中端与第二钢板2之间实现固定,使加固板8可初步被固定在钢条4内,也使加固板8在安装时较为便捷;
[0025]辅助架6上开设有用以放置加固板8的放置孔,丝杠12上固定安装有延伸至辅助架6外的手柄,且手柄上固定安装有与辅助架6可拆卸连接的固定栓,固定栓将辅助架6与手柄之间实现固定,第二螺母13上固定安装有延伸至另一个固定块10内的限位块14,放置槽7均水平开设,且加固板8为X型结构,丝杠12水平设置,且限位块14为T型结构,通过限位块14对另一个固定块10之间实现固定,使加固板8可全面的固定在钢条4内,当在第一钢板1与第二
钢板2内放置混凝土时,使钢条4与第二钢板2的抗弯性能得到提升。
[0026]本技术可通过以下操作方式阐述其功能原理:
[0027]手动将加固板8通过放置孔延伸至放置槽7内,使用限位栓11将钢条4与其中一个固定块10进行固定,再使用锁紧栓9将加固板8的中端与第二钢板2进行固定;
[0028]手动转动手柄,使手柄带动丝杠12转动,丝杠12在转动过程中带动第二螺母13与限位块14进行移动,使限位块14将另一个固定块10固定在放置槽7内,使用固定栓将手柄与辅助架6之间进行固定;
[0029]将结构胶5涂抹在U型槽内;
[0030]将螺杆3安装在第一钢板1与第二钢板2之间,再通过第一螺母将螺杆3固定在第一钢板1与第二钢板2上;
[0031]最后,在第一钢板1与第二钢板2之间放置混凝土,使混凝土与结构胶5紧密相连,使埋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应力混凝土梁后置埋件,包括包梁第一钢板(1)与第二钢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钢板(1)与第二钢板(2)之间连接有螺杆(3),且螺杆(3)两端均安装有相配套的第一螺母,所述第二钢板(2)上焊接有三根钢条(4),且钢条(4)上开设有U型槽,所述U型槽与混凝土梁接触位置设置结构胶(5),所述第二钢板(2)上焊接于对称设置的辅助架(6),且辅助架(6)上安装有用以对钢条(4)进行支撑的支撑组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应力混凝土梁后置埋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钢板(1)与第二钢板(2)自上而下水平设置,且螺杆(3)竖直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应力混凝土梁后置埋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条(4)相对应的水平设置,且辅助架(6)纵向设置于钢条(4)两侧位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应力混凝土梁后置埋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开设于钢条(4)上的放置槽(7),且放置槽(7)内放置用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明明董帅帅蔡发祥单泳胜赵品宇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八局第四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