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注射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84209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5 15: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注射器,包括注射筒和设置于注射筒端部上的针头,所述注射筒上设置有滑动槽和药液腔,滑动槽与针头的距离小于药液腔与针头的距离,所述滑动槽中设置有能够沿滑动槽的延伸方向滑动的滑动块,所述滑动块能够经连接组件耦合至所述药液腔,其中,在滑动块滑动的情况下,药液腔的体积能够增大或减小。本申请在使用时,医护人员单手抓住注射筒的滑动槽位置(即注射筒的靠近下部的位置),抓持位置与针头的距离较近,从而能够保证针头刺入过程的稳定性,同时,针头刺入后,手部位置无需移动,只需通过手指推动滑动块即可将药液注入人体,进而实现医护人员的单手操作。进而实现医护人员的单手操作。进而实现医护人员的单手操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注射器


[0001]本技术涉及注射器
,尤其涉及一种新型注射器。

技术介绍

[0002]肌肉注射是人们使用药物的常用方式之一,药物通过注射器注射到人体适当部位的肌肉内,使药物缓慢吸收达到治疗的目的。现有技术中,药液腔位于靠近针头的位置,活塞推杆位于远离针头的位置,针头刺入人体后,通过手指按压活塞推杆便可以将药液注入人体。上述过程中,(1)在针头刺入人体时,需要医护人员手持针筒的下方(与针头距离越近越好),以保证针头刺入过程中的稳定性。(2)针头刺入人体后,需要医护人员一只手扶住针筒后,另一只手的移动至针筒上方,以便于通过手指推动活塞推杆。即,现有技术在使用时,不能够实现医护人员的单手操作。因此,本申请旨在提供一种能够克服上述缺陷的新型注射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新型注射器。
[0004]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新型注射器,包括注射筒和设置于注射筒端部上的针头,所述注射筒上设置有滑动槽和药液腔,滑动槽与针头的距离小于药液腔与针头的距离,所述滑动槽中设置有能够沿滑动槽的延伸方向滑动的滑动块,所述滑动块能够经连接组件耦合至所述药液腔,其中,在滑动块滑动的情况下,药液腔的体积能够增大或减小。
[0005]优选的,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连接杆和活塞,所述活塞设置于所述药液腔中,连接杆的一端连接至所述滑动块,连接杆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活塞,在滑动块背向针头滑动的情况下,药液腔的体积能够减小。
[0006]优选的,所述注射筒包括第一筒体和第二筒体,所述第一筒体和所述第二筒体彼此螺纹连接。
[0007]优选的,所述药液腔设置于所述第一筒体中,所述第二筒体上设置有用于放置所述活塞的放置腔。
[0008]优选的,所述第一筒体中设置有第一排液通道,所述第二筒体中设置有第二排液通道。
[0009]优选的,所述第一排液通道与所述药液腔连通,所述第二排液通道与所述针头连通。
[0010]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11](1)现有技术在使用时,不能够实现医护人员的单手操作。本申请在使用时,医护人员单手抓住注射筒的滑动槽位置(即注射筒的靠近下部的位置),抓持位置与针头的距离较近,从而能够保证针头刺入过程的稳定性,同时,针头刺入后,手部位置无需移动,只需通过手指推动滑动块即可将药液注入人体,进而实现医护人员的单手操作,亦可减少锐器伤。
其安全性较传统注射器大大提高。
[0012](2)需要注射时,医护人员或患者自己可以直接将药液腔吸满药液,并将药液全部注入人体即可快速完成注射操作,能够避免出现注射过量的问题。尤其是面部注射某些药物需严格把控剂量时该注射器可很好的避免注入过量相关药物引起药物不良反应。大大规避了医疗风险。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的新型注射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剖视状态下滑动槽的设置方式示意图。
[0015]图中,1

注射筒、2

针头、3

滑动槽、4

药液腔、5

滑动块、6

连接组件、6a

连接杆、6b

活塞、1a

第一筒体、1b

第二筒体、7

放置腔、8

第一排液通道、9

第二排液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描述,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0017]如图1和图2所示,本申请提供一种新型注射器,包括注射筒1和设置于注射筒1端部上的针头2,注射筒1上设置有滑动槽3和药液腔4,滑动槽3与针头2的距离小于药液腔4与针头2的距离,滑动槽3中设置有能够沿滑动槽3的延伸方向滑动的滑动块5,滑动块5能够经连接组件6耦合至药液腔4,其中,在滑动块5滑动的情况下,药液腔4的体积能够增大或减小。当将针头2插入药瓶后,推动滑动块5使得药液腔4的体积减小后即可将药液吸入药液腔中。当将针头2插入人体后,推动滑动块5使得药液腔4的体积增大后即可将药液注入药液腔中。现有技术中,药液腔位于靠近针头的位置,活塞推杆位于远离针头的位置,针头刺入人体后,通过手指按压活塞推杆便可以将药液注入人体。上述过程中,(1)在针头刺入人体时,需要医护人员手持针筒的下方(与针头距离越近越好),以保证针头刺入过程中的稳定性。(2)针头刺入人体后,需要医护人员一只手扶住针筒后,另一只手的移动至针筒上方,以便于通过手指推动活塞推杆。因此,现有技术在使用时,不能够实现医护人员的单手操作。本申请在使用时,医护人员单手抓住注射筒的滑动槽位置(即注射筒的靠近下部的位置),抓持位置与针头的距离较近,从而能够保证针头刺入过程的稳定性,同时,针头刺入后,手部位置无需移动,只需通过手指推动滑动块5即可将药液注入人体,进而实现医护人员的单手操作。
[0018]优选的,连接组件6包括连接杆6a和活塞6b,活塞6b设置于药液腔4中,连接杆6a的一端连接至滑动块5,连接杆6a的另一端连接至活塞6b,在滑动块5背向针头2滑动的情况下,药液腔4的体积能够减小。通过连接组件6的连接,能够实现活塞6b与滑动块5的同步移动。
[0019]优选的,注射筒1包括第一筒体1a和第二筒体1b,第一筒体1a和第二筒体1b彼此螺纹连接。药液腔4设置于第一筒体1a中,第二筒体1b上设置有用于放置活塞6b的放置腔7。第一筒体和第二筒体能够拆卸分离,进而能够便于调整药液的注射量。例如,药液腔4能够设置例如是2ml、3ml、5ml等多种不同的容量规格。现有技术中,通常在注射筒上设置刻度,需要医护人员或者患者自己根据实际需要吸取定量药液进行注射,但当出现需要紧急注射
(例如病人突然发病,急需注射胰岛素时)时,患者自己或医护人员容易操作失误导致吸取过多的药液进行注射。本申请在使用时,首先医护人员或患者可以提前根据注射量要求,选配合适容量的第一筒体,并将第一筒体与第二筒体提前进行连接组装以备用。需要注射时,医护人员或患者自己可以直接将药液腔吸满药液,并将药液全部注入人体即可快速完成注射操作,能够避免出现注射过量的问题。
[0020]优选的,第一筒体1a中设置有第一排液通道8,第二筒体1b中设置有第二排液通道9。第一排液通道8与药液腔4连通,第二排液通道9与针头2连通。在第一筒体1a和第二筒体1b连接时,第一排液通道和第二排液通道能够对齐,进而使得药液腔4中的药液能够经过针头注入患者体内。
[0021]本申请的工作原理为:本申请在使用时,首先医护人员或患者可以提前根据注射量要求,选配合适容量的第一筒体,并将第一筒体与第二筒体提前进行连接组装以备用。需要注射时,医护人员或患者自己可以直接将药液腔吸满药液,并将药液全部注入人体即可快速完成注射操作,能够避免出现注射过量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注射器,包括注射筒(1)和设置于注射筒(1)端部上的针头(2),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射筒(1)上设置有滑动槽(3)和药液腔(4),滑动槽(3)与针头(2)的距离小于药液腔(4)与针头(2)的距离,所述滑动槽(3)中设置有能够沿滑动槽(3)的延伸方向滑动的滑动块(5),所述滑动块(5)能够经连接组件(6)耦合至所述药液腔(4),其中,在滑动块(5)滑动的情况下,药液腔(4)的体积能够增大或减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注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6)包括连接杆(6a)和活塞(6b),所述活塞(6b)设置于所述药液腔(4)中,连接杆(6a)的一端连接至所述滑动块(5),连接杆(6a)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活塞(6b),在滑动块(5)背向针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蕾侯轶王淼陆梅
申请(专利权)人: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