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热井取水井口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841218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5 15: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地热能供暖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地热井取水井口结构。一种地热井取水井口结构,包括地热油井、注水套管、取水套管以及支撑座,所述支撑座固定连接于所述地热油井的井口处,所述注水套管容置于所述地热油井内,所述注水套管的外壁与所述地热油井的内壁贴合,所述地热油井通过所述注水套管将冷水转化为热水;所述取水套管穿设于所述注水套管内,所述注水套管的上端以及所述取水套管的上端均与所述支撑座固定连接。本申请具有减少冷水对地热油井的井壁的伤害的效果。水对地热油井的井壁的伤害的效果。水对地热油井的井壁的伤害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热井取水井口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地热能供暖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地热井取水井口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我国石油资源丰富,因此全国每年有许多废弃油井产生。油井深度一般在1000

3000m,有的更深,而地层深处蕴藏丰富的地热资源。对废弃油井稍加改造,就可变废为宝,用于绿色、清洁能源地热能的开发,还可以减少常规地热能开发所需的钻井费用。
[0003]对于地热的开采可以采用“取水式采热”的方式进行,即在需要对地热进行开采时,工作人员可以将保温管插入至地热井中并形成同心套管,而后将冷水注入到保温管与废弃油井井壁之间的环形空间内,而后地热对冷水进行持续加热,当冷水完全转化为热水后,工作人员便可以通过抽水泵将热水从保温管转移到地面,从而完成对地热的回收利用。
[0004]但是当通过上述“取水式采热”进行地热收集时,由于冷水直接作用于地热井的井壁,所以冷水很容易对地热井造成破坏。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改善冷水容易对地热井造成破坏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地热井取水井口结构。
[0006]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地热井取水井口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7]一种地热井取水井口结构,包括地热油井、注水套管、取水套管以及支撑座,所述支撑座固定连接于所述地热油井的井口处,所述注水套管容置于所述地热油井内,所述注水套管的外壁与所述地热油井的内壁贴合,所述地热油井通过所述注水套管将冷水转化为热水;所述取水套管穿设于所述注水套管内,所述注水套管的上端以及所述取水套管的上端均与所述支撑座固定连接。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对地热进行采集时,工作人员可以直接将注水套管放置于地热油井内并通过支撑座固定,而后再将取水套管放置于注水套管内并通过支撑座固定。
[0009]再之后,工作人员便可以将通过注水套管注入至地热油井内,此时,注水套管对地热油井的井壁进行保护,从而有效减少冷水对地热油井的井壁的伤害。而地热油井则通过注水套管将冷水转化为热水,再之后取水套管便可以将热水取出,从而完成对地热油井的取热操作。
[0010]可选的,所述支撑座包括相互固定的注水连接部以及取水连接部,所述注水套管与所述注水连接部固定连接,所述取水套管与所述取水连接部固定连接;
[0011]所述注水连接部包括第一连接套、第一支撑套管以及第二支撑套管,所述第一连接套的一端与注水套管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套的另一端与取水连接部固定连接;
[0012]所述地热油井的井口处设置有水泥连接部,所述第一支撑套管以及所述第二支撑套管均固定连接于水泥连接部内;所述第一支撑套管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法兰,所
述第二支撑套管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法兰,所述第一连接套的外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法兰,所述第一支撑法兰、所述第二支撑法兰以及所述连接法兰相互固定。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第一支撑法兰、第二支撑法兰、连接法兰以及水泥连接部的设置,所以在注水套管安装完毕后,第一支撑法兰、第二支撑法兰以及连接法兰可以依次通过水泥连接部对注水套管进行一次支撑、二次支撑以及三次支撑,有效减少注水套管下陷的可能性,进而有效提高取热的安全性。
[0014]可选的,所述注水套管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连接环,所述连接环上设置有若干锁定螺栓,所述连接环通过所述锁定螺栓与所述注水连接部固定连接。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连接环以及若干锁定螺栓的设置,所以在注水套管安装于注水连接部上时,若干锁定螺栓可以从多个位置对注水套管进行锁定,进而将注水套管的重量进行分散,有效减少注水套管与注水连接部发生脱离的可能性。
[0016]可选的,所述注水套管的外周面设置有若干倾斜支撑杆,所述倾斜支撑杆远离所述注水套管的一端与水泥连接部连接。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若干倾斜支撑杆的设置,所以在注水套管安装完毕后,若干倾斜支撑杆可以与注水套管以及水泥连接部形成三角支撑结构,从而进一步减少注水套管下陷的可能性,进一步提高取热的安全性。
[0018]可选的,所述注水连接部还包括第二连接套,所述第二连接套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套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套的另一端与取水连接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套的外周面设置有注水横管,所述注水横管与所述注水套管相互连通。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第二连接套的外周面设置有注水横管,所以在需要对注水套管内进行注水时,工作人员可以直接将水源与注水横管相连,从而将注水口与取水口相互交错,在有效提高取水套管与取水连接部的连接稳定性的同时,还有效降低注水取水的操作难度。
[0020]可选的,所述第一连接套与所述第二连接套之间形成有第一嵌槽,所述第一嵌槽内固定连接有第一密封圈。
[00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第一密封圈的设置,所以在进行注水操作时,第一密封件可以对第一连接套与第二连接套之间的间隙进行密封,有效减少冷水从该间隙流出的可能,有效减少对水资源的浪费。
[0022]可选的,所述取水连接部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注水连接部的上端的取水连接套,所述取水套管的上端外周面设置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的下端面与取水连接套的上端面抵接。
[00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限位环的下端面与取水连接套的上端面抵接,所以在取水套管安装完毕后,取水套管可以通过限位环直接对取水套管进行限位,有效减少取水套管下陷的可能性,进而提高取热的安全性。
[0024]另外,相对于将取水套管的上端横向穿设于注水连接部来说,该种方式可以促使取水套管的重量完全作用于取水连接套上,从而有效减少取水套管因为受力集中而发生断裂的可能性,进一步提高取热的安全性。
[0025]可选的,所述取水连接部还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取水连接套的上端的取水连接盖,所述取水连接盖上贯穿开设有通孔,所述取水套管穿设于所述通孔内,所述取水连接盖
的下端面与所述限位环的上端面抵接。
[002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取水连接盖的下端面与限位环的上端面抵接,所以当取水套管安装完毕后,取水连接盖可以通过限位环对取水套管的上移进行限制,有效减少取水套管与取水连接部发生脱离的可能性,有效提高取热的安全性。
[0027]可选的,所述取水套管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取水弯管,所述取水连接盖的上端面开设有连接槽,所述取水弯管的下端容置于所述连接槽内,所述取水弯管的下端面与所述限位环的上端面抵接。
[002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取水弯管的下端面与限位环的上端面抵接,所以在取水套管安装完毕后,取水弯管本身也可以对取水套管进行限位,进一步减少取水套管下陷的可能性,进一步提高取热的安全性。
[0029]可选的,所述取水连接套与所述注水连接部之间形成有第二嵌槽,所述第二嵌槽内固定连接有第二密封圈。
[003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第二密封圈的设置,所以在进行注水操作时,第二密封件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热井取水井口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地热油井(1)、注水套管(2)、取水套管(3)以及支撑座(4),所述支撑座(4)固定连接于所述地热油井(1)的井口处,所述注水套管(2)容置于所述地热油井(1)内,所述注水套管(2)的外壁与所述地热油井(1)的内壁贴合,所述地热油井(1)通过所述注水套管(2)将冷水转化为热水;所述取水套管(3)穿设于所述注水套管(2)内,所述注水套管(2)的上端以及所述取水套管(3)的上端均与所述支撑座(4)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热井取水井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4)包括相互固定的注水连接部(41)以及取水连接部(42),所述注水套管(2)与所述注水连接部(41)固定连接,所述取水套管(3)与所述取水连接部(42)固定连接;所述注水连接部(41)包括第一连接套(411)、第一支撑套管(413)以及第二支撑套管(414),所述第一连接套(411)的一端与注水套管(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套(411)的另一端与取水连接部(42)固定连接;所述地热油井(1)的井口处设置有水泥连接部(11),所述第一支撑套管(413)以及所述第二支撑套管(414)均固定连接于水泥连接部(11)内;所述第一支撑套管(413)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法兰(4131),所述第二支撑套管(414)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法兰(4141),所述第一连接套(411)的外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法兰(4111),所述第一支撑法兰(4131)、所述第二支撑法兰(4141)以及所述连接法兰(4111)相互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热井取水井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水套管(2)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连接环(21),所述连接环(21)上设置有若干锁定螺栓(22),所述连接环(21)通过所述锁定螺栓(22)与所述注水连接部(41)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热井取水井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水套管(2)的外周面设置有若干倾斜支撑杆(23),所述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穆勇王伦杰丁洪益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至盈节能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