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融合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84100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5 15: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融合器,所述融合器上具有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所述第一端面上设置有第一晶格,所述第二端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区域设置有第二晶格。第一晶格提供了用于贴合并支撑人体组织,且对融合器提供向内部发生骨长入的通道;第二晶格结构用于降低整体产品的弹性模量并提供骨长入的空间。本实施方式通过不同晶格的布局,通过提供向内部发生骨长入的通道的第一晶格和降低骨弹性模量的第二晶格,有助于解决现有技术中融合器无法同时满足匹配骨骼弹性模量和帮助人体组织生长的技术问题。骼弹性模量和帮助人体组织生长的技术问题。骼弹性模量和帮助人体组织生长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融合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是指一种融合器。

技术介绍

[0002]目前,融合器上的晶格结构是为了降低融合器的弹性模量与对融合器提供向内部发生骨长入的通道,在植入人体后可以使融合器更好的与人体融合,但是现有椎间融合器中多采用全实体结构或者侧面分布有晶格结构,弹性模量偏大,易发生应力遮蔽现象,且骨长入效果较差。所以如何同时满足匹配骨骼弹性模量和帮助人体组织生长,就成了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现急需一种融合器,有助于解决现有技术中融合器无法同时满足匹配骨骼弹性模量和帮助人体组织生长二者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融合器,其目的在于,通过在不同端面配置不同规格的晶格,来解决现有技术中融合器无法同时满足匹配骨骼弹性模量和帮助人体组织生长二者的技术问题。
[0004]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融合器上具有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所述第一端面上设置有第一晶格,所述第二端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区域设置有第二晶格。
[0005]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融合器的第一端具有器械槽,所述器械槽朝向外界一侧敞开,所述器械槽中设置有把持部以使外部器具夹持所述把持部实现把持所述融合器。
[0006]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把持部为圆柱体,所述圆柱体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所述器械槽的内壁上。
[0007]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融合器的第二端为锥形端,所述锥形端的尖端向外突出。
[0008]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端面上设置有至少一条坡面加强筋,所述坡面加强筋的两端跨越所述第一晶格与所述第二端面连接,且所述第一端面为具有弧度的拱形或平面。
[0009]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坡面加强筋具有凸起,所述凸起朝向所述融合器外设置,且所述凸起朝向所述锥形端的一侧具有坡面,所述坡面由所述第二端向所述第一端由低向高设置。
[0010]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条坡面加强筋包括多条所述坡面加强筋,多条所述坡面加强筋间隔排布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之间。
[0011]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融合器为长方形柱体,所述长方体柱体的其中一个侧面为所述第一端面,所述长方体柱体的一端为所述第一端,且所述锥形端与所述第一端面平滑衔接。
[0012]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融合器的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同向弯曲以使所述第二端面弯曲为曲面。
[001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端面上设置有植骨仓,所述植骨仓为通孔,且贯穿所述融合器。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融合器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融合器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融合器的第一端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融合器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18]附图标记:
[0019]第一端面
ꢀꢀꢀꢀꢀ1[0020]第一晶格
ꢀꢀꢀꢀꢀꢀ
11
[0021]坡面加强筋
ꢀꢀꢀꢀ
12
[0022]凸起
ꢀꢀꢀꢀꢀꢀ
121
[0023]坡面
ꢀꢀꢀꢀꢀꢀ
122
[0024]植骨仓
ꢀꢀꢀꢀꢀꢀꢀꢀ
13
[0025]第二端面
ꢀꢀꢀꢀꢀ2[0026]第二晶格
ꢀꢀꢀꢀꢀꢀ
21
[0027]第一端
ꢀꢀꢀꢀꢀꢀꢀ3[0028]器械槽
ꢀꢀꢀꢀꢀꢀꢀꢀ
31
[0029]把持部
ꢀꢀꢀꢀꢀꢀꢀꢀ
32
[0030]第二端
ꢀꢀꢀꢀꢀꢀ4具体实施方式
[0031]在现有技术中,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椎间融合器弹性模量偏大,易发生应力遮蔽现象,且骨长入效果较差。所以如何解决同时满足匹配骨骼弹性模量和帮助人体组织生长技术问题。
[0032]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0033]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融合器的外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融合器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融合器的第一端结构示意图。如图1和图2,以及图3所示,在一实施例中,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融合器,所述融合器上具有第一端面1和第二端面2,第一端面1上设置有第一晶格11,第二端面2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区域设置有第二晶格21。
[0034]在本实施例中公开了一种在第一端面1上设置第一晶格11的具体结构,第一晶格11可以为上下椎体的骨长入提供路径。第一晶格11是通过连杆构建的空间结构,所述连杆之间具有孔隙等结构,第一晶格11也可以成为构成所述融合器弹性模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如前文所述,弹性模量的计算比较复杂,所以在这里第一晶格11虽然具有降低融合器整体弹性模量的作用,但是并不具体定义弹性模量的具体数值,所以第一晶格11可以理解为随机晶格,只要第一晶格11提供的弹性模量在一个数值范围内即可。而对所述融合器的骨弹性模量校准来自于第二端面2的第二晶格21,因为第一晶格11已经为所述融合器降低
了骨弹性模量,所以第二晶格21是拟合骨弹性模量的不足,以使所述融合器完全可以匹配出符合要求的骨弹性模量。本实施方式通过不同晶格的布局,通过不进行计算的第一晶格11和拟合骨弹性模量的第二晶格21平衡制作成本和达到骨弹性模量的要求,有助于解决现有技术中融合器无法平衡成本和提供符合骨弹性模量要求二者的技术问题。
[0035]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融合器的第一端3具有器械槽31,器械槽31朝向外界一侧敞开,器械槽31中设置有把持部32以使外部器具夹持把持部32实现把持所述融合器。
[0036]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具有器械槽31的具体融合器结构。现有技术中所述融合器上会在合适位置设置一个工具孔,所述工具孔为螺纹孔,外部器具上会有一个对接的螺栓,所述螺栓和所述螺纹孔螺纹连接后,所述融合器和所述外部器具就固定在一起了,然后医生会将手持所述外部器具将所述融合器放置到病灶位置,以所述融合器中的椎间融合器为例,所述融合器要放置在两节椎骨之间,然后医生会通过所述外部器具调整所述融合器在椎骨之间的相对位置。如上述的连接方式,医生通过所述外部器具调整所述融合器的操作空间很小,二者采用刚性连接后,所述融合器和所述外部器具相对位置不变。
[0037]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融合器的具体结构。首先,在所述融合器上的第一端3具有器械槽31,所述融合器外轮廓都是圆角过渡,为了防止与人体组织发生碰撞,损坏人体组织,所以只能在所述融合器上设置器械槽31,器械槽31属于下凹结构,不会形成死角,或者凸起,以免和人体组织形成磕碰。另外,器械槽31朝向外界一侧敞开,是一个敞口,这样可以给所述外部器具更多的可操作余地。在器械槽3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融合器上具有第一端面(1)和第二端面(2),所述第一端面(1)上设置有第一晶格(11),所述第二端面(2)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区域设置有第二晶格(2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融合器的第一端(3)具有器械槽(31),所述器械槽(31)朝向外界一侧敞开,所述器械槽(31)中设置有把持部(32)以使外部器具夹持所述把持部(32)实现把持所述融合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持部(32)为圆柱体,所述圆柱体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所述器械槽(31)的内壁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融合器的第二端(4)为锥形端,所述锥形端的尖端向外突出。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面(1)上设置有至少一条坡面加强筋(12),所述坡面加强筋(12)的两端跨越所述第一晶格(11)与所述第二端面(2)连接,且所述第一端面(1)为具有弧度的拱形或平面。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靖徐凯文晓宇孙陆马学为刘昊
申请(专利权)人:智塑健康科技嘉兴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