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肛肠术后用肛管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84061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5 15: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肛肠术后用肛管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包括用于固定肛管的挤压固定机构、腰带和固定带,所述挤压固定机构通过固定带与所述腰带连接,所述固定装置还包括第一肩带和第二肩带,所述第一肩带至少一端和第二肩带至少一端与所述腰带可拆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固定装置通过与肩部固定的第一、二肩带,与腰部固定的腰带和与腿部固定的固定带,有效将固定装置与人体贴合,防止肛管上下晃动,同时为挤压固定机构提供了稳定支撑力;挤压固定机构能将肛管固定于肛门和直肠之间,防止肛管左右前后晃动,提高了固定装置的稳定性,有效避免了肛管滑脱造成对皮肤的拉扯,减少患者的痛苦,且结构简单、穿戴方便、方便术后活动,适用范围广。适用范围广。适用范围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肛肠术后用肛管固定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尤其是涉及一种肛肠术后用肛管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直肠癌保肛手术中,需要将近端结肠与剩余的直肠进行吻合。这类手术临床上常见也是最严重的并发症是吻合口漏:吻合口可能出现生长不良、感染、裂开等问题,从而发生吻合口漏,显著增加患者的病死率和医疗负担。因此,外科医生尝试降低吻合口漏的方法,包括经肛门放置直肠减压管(后续简称为肛管),肛管通常软塑料材质,跨越吻合口上下发挥直肠减压、引流粪便和支撑吻合口的作用。
[0003]目前临床上,直肠癌保肛术后肛管的放置得到广泛应用。但是临床应用中如何固定肛管,以便患者下床活动时,肛管能够稳定在直肠和结肠内,不脱落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目前,为了不使肛管滑脱掉落,普遍的肛管固定方法是将肛管用针缝在病人肛门周围的皮肤上,缝线打结固定,缺点是患者下床活动时,肛管和肛周的缝线会牵拉会阴部皮肤,引起疼痛和严重不适感,影响患者的正常下地活动;另一方面缝在皮肤上的针眼还容易发炎感染,也大大增加了医护人员的护理难度。也有报道,采用腰带固定肛管的装置,缺点是腰带因为患者的体型、腰围差异,下床活动时,发生肛管固定不稳定,导致肛管从直肠内脱出的发生。
[0004]而手术后患者是需要每日下地活动以康复,活动时肛管下坠会导致对皮肤的牵拉。一方面给受伤的病人增加了痛苦,
[0005]因此,本技术提供一种更加稳定、无创化的肛管固定装置,用于肛肠术后肛管的固定,避免肛管滑脱,减少患者的痛苦。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肛管肛肠术后用肛管固定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包括如下的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8]本技术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肛肠术后用肛管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包括用于固定肛管的挤压固定机构、腰带和固定带,所述挤压固定机构通过固定带与所述腰带连接,所述固定装置还包括第一肩带和第二肩带,所述第一肩带的至少一端和所述第二肩带的至少一端与所述腰带可拆卸连接。
[0009]优选地,所述第一肩带的至少一端设有若干纽扣。
[0010]更优选地,所述第一肩带的两端均设有若干纽扣。
[0011]优选地,所述第一肩带的至少一端设有若干呈线性等间距排列的纽扣。
[0012]更优选地,所述第一肩带的两端设有若干呈线性等间距排列的纽扣。
[0013]优选地,所述第二肩带的至少一端设有若干纽扣。
[0014]更优选地,所述第二肩带的两端均设有若干纽扣。
[0015]优选地,所述第二肩带的至少一端设有若干呈线性等间距排列的纽扣。
[0016]更优选地,所述第二肩带的两端设有若干呈线性等间距排列的纽扣。
[0017]优选地,所述第一肩带的一端设有第一带扣,所述第一肩带的长度通过所述第一带扣调节。
[0018]优选地,所述第二肩带的一端设有第二带扣,所述第二肩带的长度通过所述第二带扣调节。
[0019]优选地,所述腰带上设有若干纽扣孔,所述纽扣孔与所述第一肩带和所述第二肩带的纽扣相匹配。
[0020]更优选地,所述纽扣孔的个数为3~4个。
[0021]优选地,所述固定带的数量为2~4个;任一所述固定带的一端与所述挤压固定机构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腰带连接,所述固定带用于连接挤压固定机构和腰带以及用于患者两腿穿入。
[0022]更优选地,所述固定带的数量为4个,4个所述固定带交叉形成交叉区域,所述挤压固定机构位于所述交叉区域中。
[0023]更优选地,所述固定带的数量为2个,1个所述固定带与腰带的正面连接,1个所述固定带与腰带的背面连接,所述挤压固定机构位于2个所述固定带之间。2个所述固定带与腰带形成的空间,用于患者腿部穿入。
[0024]优选地,所述挤压固定机构包括限位件和挤压活动组件,所述限位件上设有安装孔,所述限位件与所述固定带固定连接;
[0025]所述挤压活动组件包括手柄、活动杆和挤压板,所述活动杆的一端与所述手柄连接,所述活动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挤压板连接,所述活动杆通过所述安装孔与所述限位件活动连接;
[0026]所述限位件和所述挤压板形成限位空间,用于肛管贯通并固定所述肛管。
[0027]更优选地,所述挤压板包括配合面,所述配合面与所述肛管的外表面吻合匹配。
[0028]进一步优选地,所述配合面呈弧面,所述弧面的圆心角为120~180
°

[0029]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挤压板上设有防滑层。
[0030]优选地,所述活动杆设有外螺纹,所述安装孔设有内螺纹,所述外螺纹与所述内螺纹相匹配。
[0031]优选地,所述活动杆上套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挤压板接触,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限位件接触。
[003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33]1)本技术的固定装置具有与腰部固定的腰带和与腿部固定的固定带,以及与肩部固定的第一肩带和第二肩带,能有效地将固定装置与人体贴合固定,避免肛肠术后用肛管发生上下移动,同时为挤压固定机构提供了稳定的支撑力,挤压固定机构能将肛管固定在肛门和直肠之间,避免肛管前后左右摇晃。本技术的固定装置能有防止肛管发生不同方向上的晃动,从而提高了固定装置的稳定性,避免肛管滑脱造成对伤口的拉扯,从而减少患者的痛苦,且结构简单、穿戴方便、方便患者术后进行日常活动。
[0034]2)本技术的固定装置通过挤压活动组件能实现对肛管的可拆卸固定,且不会
导致肛管的滑动或堵塞。
[0035]2)本技术的固定装置的第一肩带和第二肩带能根据患者的身高进行调节,适合不同身高的患者;腰带具有弹性,适合不同腰围的患者,穿戴方便,方便患者术后进行日常活动,适合大规模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0036]图1显示为本技术中的肛肠术后用肛管固定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37]图2显示为本技术中的肛肠术后用肛管固定装置中挤压固定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38]图3显示为现有技术中的肛管的结构示意图。
[0039]图1至图3中附图说明如下
[0040]101第一肩带
[0041]102第二肩带
[0042]103纽扣
[0043]200腰带
[0044]202纽扣孔
[0045]201固定带
[0046]300挤压固定机构
[0047]301限位件
[0048]302手柄
[0049]303活动杆
[0050]304弹簧
[0051]305挤压板
[0052]400肛管
[0053]401上端部
[0054]402下端部
[0055]403引流孔
具体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肛肠术后用肛管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包括用于固定肛管的挤压固定机构(300)、腰带(200)和固定带(201),所述挤压固定机构(300)通过固定带(201)与所述腰带(200)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还包括第一肩带(101)和第二肩带(102),所述第一肩带(101)至少一端和所述第二肩带(102)至少一端与所述腰带(200)可拆卸连接;所述挤压固定机构(300)包括限位件(301)和挤压活动组件,所述限位件(301)上设有安装孔,所述限位件(301)与所述固定带(201)固定连接;所述挤压活动组件包括手柄(302)、活动杆(303)和挤压板(305),所述活动杆(303)的一端与所述手柄(302)连接,所述活动杆(303)的另一端与所述挤压板(305)连接,所述活动杆(303)通过所述安装孔与所述限位件(301)活动连接;所述限位件(301)和所述挤压板(305)形成限位空间,用于肛管贯通并固定所述肛管。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肩带(101)至少一端设有若干纽扣(103);和/或,所述第二肩带(102)至少一端设有若干纽扣(103);和/或,所述腰带(200)上设有若干纽扣孔(202)。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肩带(101)至少一端设有若干呈线性等间距排列的纽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剑民常文举齐碧蓉曹秋君孙懿张琳筠
申请(专利权)人: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